多层感知器(MLP,Multilayer Perceptron)是一种前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其将输入的多个数据集映射到单一的输出的数据集上。它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多个神经元层,因此也叫深度神经网络(DNN: Deep Neural Networks)。
感知机是单个神经元模型,是较大神经网络的前身。神经网络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们能够学习训练数据中的表示,以及如何将其与想要预测的输出变量联系起来。从数学上讲,它们能够学习任何映射函数,并且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通用的近似算法。
神经网络的预测能力来自网络的分层或多层结构。而多层感知机是指具有至少三层节点,输入层,一些中间层和输出层的神经网络。给定层中的每个节点都连接到相邻层中的每个节点。输入层接收数据,中间层计算数据,输出层输出结果。
一、隐藏层
以通过在网络中加⼊⼀个或多个隐藏层来克服线性模型的限制,使其能处理更普遍的函数关系类型。 要做到这⼀点,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许多全连接层堆叠在⼀起。每⼀层都输出到上面的层,直到生成最后的输出。我们可以把前L−1层看作表示,把最后⼀层看作线性预测器。
上图这个多层感知机有4个输入,3个输出,其隐藏层包含5个隐藏单元。输入层不涉及任何计算,因此使用此网络, 产生输出只需要实现隐藏层和输出层的计算。因此,这个多层感知机中的层数为2。注意,这两个层都是连接的。每个输入都会影响隐藏层中的每个神经元,而隐藏层中的每个神经元又会影响输出层中的每个神经元。
二、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通过计算加权和并加上偏置来确定神经元是否应该被激活,它们将输⼊信号 转换为输出的可微运算。⼤多数激活函数都是非线性的。
1.ReLU函数
最受欢迎的激活函数是修正线性单元(Rectified linear unit,ReLU),因为它实现简单,同时在各种预测任务 中表现良好。ReLU提供了⼀种⾮常简单的非线性变换。给定元素x,ReLU函数被定义为该元素与0的最大值:
通俗地说,ReLU函数通过将相应的活性值设为0,仅保留正元素并丢弃所有负元素。当输⼊为负时,ReLU函数的导数为0,当输⼊为正时,ReLU函数的导数为1。注意,当输⼊值精确等于0时, ReLU函数不可导。在此时,我们默认使⽤左侧的导数,即当输⼊为0时导数为0。我们可以忽略这种情况,因 为输⼊可能永远都不会是0。
x = torch.arange(-8.0, 8.0, 0.1, requires_grad=True)
y = torch.relu(x)
d2l.plot(x.detach(), y.detach(), 'x', 'relu(x)', figsize=(5, 2.5))
使⽤ReLU的原因是,它求导表现得特别好:要么让参数消失,要么让参数通过。这使得优化表现得更好,并 且ReLU减轻了困扰以往神经⽹络的梯度消失问题。
y.backward(torch.ones_like(x), retain_graph=True)
d2l.plot(x.detach(), x.grad, 'x', 'grad of relu', figsize=(5, 2.5))
2.sigmoid函数
对于⼀个定义域在R中的输⼊,sigmoid函数将输⼊变换为区间(0, 1)上的输出。因此,sigmoid通常称为挤压 函数(squashing function):它将范围(-inf, inf)中的任意输⼊压缩到区间(0, 1)中的某个值:
y = torch.sigmoid(x)
d2l.plot(x.detach(), y.detach(), 'x', 'sigmoid(x)', figsize=(5, 2.5))
sigmoid函数的导数为下⾯的公式:
sigmoid函数的导数图像如下所⽰。注意,当输⼊为0时,sigmoid函数的导数达到最⼤值0.25;⽽输⼊在任⼀ ⽅向上越远离0点时,导数越接近0。
# 清除以前的梯度
x.grad.data.zero_()
y.backward(torch.ones_like(x),retain_graph=True)
d2l.plot(x.detach(), x.grad, 'x', 'grad of sigmoid', figsize=(5, 2.5))
3.tanh函数
与sigmoid函数类似,tanh(双曲正切)函数也能将其输⼊压缩转换到区间(-1, 1)上。tanh函数的公式如下:
当输⼊在0附近时,tanh函数接近线性变换。函数的形状类似于sigmoid函数, 不同的是tanh函数关于坐标系原点中⼼对称。
y = torch.tanh(x)
d2l.plot(x.detach(), y.detach(), 'x', 'tanh(x)', figsize=(5, 2.5))
tanh函数的导数是:
tanh函数的导数图像如下所⽰。当输⼊接近0时,tanh函数的导数接近最⼤值1。与我们在sigmoid函数图像 中看到的类似,输⼊在任⼀⽅向上越远离0点,导数越接近0。
# 清除以前的梯度
x.grad.data.zero_()
y.backward(torch.ones_like(x),retain_graph=True)
d2l.plot(x.detach(), x.grad, 'x', 'grad of tanh', figsize=(5, 2.5))
参考:多层感知机(MLP)_DeeGLMath的博客-CSDN博客
https://zh-v2.d2l.ai/d2l-zh-pytorch.pdf
版权归原作者 风雨眠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