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智能座舱进阶4.0时代:大模型加持,引爆座舱AI革命

AI加持下,新一轮座舱革命,蓄势待发。

自去年12月,理想汽车开始批量推送OTA5.0,多模态认知大模型Mind GPT首次上车,赋能理想同学拥有类似于 ChatGPT、Midjourney 等生成式 AI 的能力,拉开了智能座舱的AI竞争序幕。

紧接着今年4月,蔚来自研的AI大模型NOMI GPT正式上线,可以实现视觉(图像)、听觉(声音)、触觉(车身传感器信息)等维度的感知能力,具备包括语音、视觉和文本等多种形式的交互能力。

5月20日,小鹏汽车首发全域大语言模型,将AI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融合到用车的全场景中,实现了自研 XPGT 大模型、阿里通义大模型以及智谱 AI 大模型的融合。

10月,小鹏发布的AI天玑5.4.0版本,对AI座舱进行升级,新增时空光影显示、大小屏灵动分配、宝贝护航等功能,并支持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多款手机与汽车互联。

从各OEM的布局动作来看,AI大模型赋能座舱场景升级,AIGC正在重塑人机交互界面,为用户带来智能导航、安全、娱乐、健康检测和交互等体验,“情感化”和“拟人化”的座舱交互照进现实。

即由“一芯多屏”的座舱域控制器系统级芯片提供算力,支持大模型、多模态感知融合、舱驾一体等上车,手势交互、视觉交互、场景虚实结合等多样化的座舱车机功能有望实现更多智能化的服务,智能座舱迈入4.0时代。

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丛剑波看来,智能座舱4.0时代,“手车生态互联”“人工智能上车”是两个重要标识。

“当前的手车融合技术,在主机厂(吉利、小米等)、手机厂商(小米、华为、Vivo等)、以及第三方(亿连等)共同努力下,已实现了‘应用层融合+OS级融合’两种共生共存的形态,手机将作为汽车生态重要组成加速推进万物互联时代的前进步伐。”丛剑波表示。

不过,与手车生态互联已完成产业布局不同,“人工智能上车”仍然还处于萌芽期,打造具备自然交流、自由移动、自我成长能力的“AI+汽车”将成为OEM端相互追逐新赛道。

“相较于智能座舱3.0时代的生态构成,智能座舱4.0时代各层级的构成要素变得更加庞大和多样化;突出的变化点包括:智能座舱3.0时代的基础层竞争主要聚焦在芯片算力上的比拼,而智能座舱4.0时代,不仅是芯片算力的比拼,还新增了数据、算法等新元素的比拼;中间层除了操作系统的比拼外,也诞生了大模型、AI Agents以及模型服务等新的元素的比拼;而应用层也出现了To C及To B两条前景广阔的发展赛道。”丛剑波介绍道。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焦点不仅指向单一企业的技术能力,更是比拼座舱生态的合力,这也将带给OEM和各供应商们更加严峻的考验。

“现阶段智能座舱的竞争主要围绕技术主导权和市场话语权展开,主机厂、T1、T2等各层级均有参与其中,且相互间有部分的重叠。在这种形势下,能在技术路径和演进节奏上保持深刻洞见,并且能快速学习修正、实现落地的企业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芯驰科技CEO程泰毅表示。

实际上,芯片企业、Tier 1和车厂之间的关系,从过去传统的单向供应关系逐渐转变为开放多元的多方‘共赢’,三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更加紧密、高效,信息更加透明,赋予本土供应链更多机会与车企共同定义新产品,率先实现量产。

其中,芯驰针对智能座舱已经布局了X9SP和X10产品。2023年发布的X9SP是第一代产品,具备8TOPS的NPU算力,实现了自然语言交互AI算法的本地部署和加速,支持车内多模态感知和云端大模型交互。基于X9SP的AI座舱可以流畅实现车内用户情绪识别、手势交互、智能导航、主动推荐、自动生成通话摘要等功能,该款产品已经量产上车。

芯驰最新一代的X10正在开发阶段,除了集成信息和智能交互以外,X10的设计理念是以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式实现更高的自然交互和智能体座舱助理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加个性化的AI座舱体验。

诚然,在AI芯片和座舱芯片的驱动下,AI Car作为万物互联的关键节点,将进一步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实现。站在供应商的角度,更多机会和挑战也在显现。

例如,通过引入语音、大语言和多模态大模型,可以提高智能座舱的智慧程度。目前,OEM与Tier 1的竞争焦点,主要体现在语音的多轮对话和交互、个性化娱乐空间、数据的安全保障等。

而面向智慧座舱场景,云知声基于在语音交互领域的深耕与积累,构建起包含语音识别、自然语音理解、语音合成、语音信号处理、语音唤醒、声纹识别等AI技术在内的智慧座舱解决方案,可实现多音区识别、个性化语音播报、所见即可说、模糊指令匹配等强大语音能力,为用户带来更舒畅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云知声山海大模型的发布,为其智慧座舱解决方案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在山海大模型的加持下,云知声围绕高频车控、知识问答、陪伴聊天等多个场景进行落地探索,实现语境理解、情绪感知、反馈学习等核心交互能力的增强,带来座舱体验的持续优化与提升。

目前,面向智慧座舱领域,云知声可提供Turnkey 方案、离线语音解决方案 、语音原子能力等多种解决方案,赋能吉利睿蓝7、吉利星瑞、吉利博越L、上汽智己L6等多款车型,带来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驾驶体验。

除此之外,利用大模型的多模态特点,可综合处理语音、视觉、触觉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座舱内的各类应用亦在不断创新,旨在为用户带来更多差异化体验。

“在智能座舱4.0中,大模型的应用使得多模态交互成为可能。以HUD为例,可与语音、手势、触控等多种交互方式相结合,提供更加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同时AI的快速发展,为HUD产品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应用场景,比如HUD与导航、娱乐、安全预警等功能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的驾驶体验。”浦创智能总经理刘开剑介绍称。

从整个产业形态来看,这也将推动HUD产业链逐渐向上下游延伸。上游将涵盖芯片、PGU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下游则包括OEM、智能座舱系统供应商等。这将促进HUD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形成更加完整的生态系统。

此外,随着HUD功能的不断拓展,HUD将逐渐从零部件产品向服务化方向转变。HUD供应商们将通过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智能化的服务等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这也意味着,市场竞争亦在加剧,HUD厂商不仅要掌握自身的核心技术,还要有能力将AI等新技术与HUD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才能保持自身竞争力。

“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将大模型与AR引擎相结合,能够大幅提升AR-HUD的显示效果及响应时间,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跨界合作,HUD厂商可以积极寻求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如与互联网、娱乐等行业进行合作,开发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刘开剑谈道。

比如,浦创的AR HUD产品,借助于精密的光学显示模块及系统级芯片的嵌入式系统,可给驾驶员呈现49英寸超大尺寸实景抬头显示,并带来身临其境赛车游戏版的驾驶体验。

此外,其AR HUD还具备模式风格切换功能,根据不同驾驶场景会显示模式和风格,显示内容也会进行增减以匹配当前场景,有“常规模式”、“运动模式”、“竞速模式”、“调节模式”。以运动模式为例,该模式首次应用在赛道竞速中,用户可通过按键或语音进行无缝切换。

而作为AI智能座舱的“基础设施”,座舱显示屏随着透明显示屏、可折叠/卷曲柔性屏、光场屏等屏显技术推陈出新,以及显示与内饰融合、显示与照明融合等多种创新融合显示,也迎来了蝶变。

比如,哈曼在2024 CES展上发布的最新产品之一Ready Vision QVUE,采用三星Neo QLED显示技术,支持HDR,实现最多三个屏幕的超宽范围视觉显示。

值得一提的是,Ready Vision QVUE的分辨率高达2K,对比度出众,通过分区背光方案营造无缝显示,并采用像素级补偿算法自动调节亮度,呈现媲美OLED的视觉品质,亮度峰值可达2000尼特,对比度高达254,000:1。产品设计的灵活性与安全性并存,支持多种显示屏尺寸,并能提供功能安全且可替代仪表的系列选择。

此外,集成的定向沉浸式音频与清晰视觉显示,使其成为一款能够直观展示关键信息的显示屏解决方案。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QVUE可提供从替代传统仪表到贯穿前舱的不同尺寸的显示规格,实现了模块化和可扩展性。

通过与哈曼Ignite Store应用商店上具有先进技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合作,用户可以从QVUE显示屏上获得包括ChargePoint的低电量预警和The Weather Channel的恶劣天气警报等关键信息。

诚然,面向AI、大模型等的技术冲击,不少供应商都能迅速找准产品更迭节奏,以期快速抢占市场制高点。但时值AI智能座舱探索初期,业界仍在期待更成熟的多模态交互,以及更多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

12月10-12日,以“「问道」整车智能”为主题,2024(第八届)高工智能汽车年会暨年度金球奖评选颁奖典礼,将在上海举行,以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话汽车智能化变局,谋求出路。

届时,在「座舱」专场,来自主机厂、Tier 1、芯片企业等的行业专家们,将围绕AI大模型与座舱交互升级、AI座舱的国产化征程、AR HUD的进阶、智能座舱的差异化与规模化等主题,发表演讲并提出更深入的洞见。

标签: 人工智能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GGAI_AI/article/details/143673000
版权归原作者 高工智能汽车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智能座舱进阶4.0时代:大模型加持,引爆座舱AI革命”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