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阅读挑战赛
算法是什么
其实算法的概念并不复杂,我们简单理解,就是一组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找到的最佳公式的集合。它和数据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工具和原料的关系,它能够把纷繁复杂的数据转化为特定的,符合商业逻辑的关系结构或决策依据。例如在内容方面,优秀的算法,它可以寻找到用户个人特点和内容的关联性。进而程序就可以根据这个自动给用户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内容。
我们如果单就算法谈算法,其实不太容易理解它对传播的改变。因为我们会觉得,可能还有很多方法会比算法更加有效。比如编辑,编辑给人们推送的内容质量会更高。比如社交,它给人们更多的发现的惊喜。比如搜索,它能够体现我们的硬需求,是我们最需要的内容。这样比下来,算法除了效率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的。反而会有所谓的信息茧房的问题。
为什么需要学习算法
算法是凝聚了我们宝贵的智慧的产物,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复用,是不是可以更高效,是不是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这些都是衡量一个算法好坏的重要指标。
我们知道了一道数学题,如何可以巧妙的用一个方法快速的解出答案。相比那些只知道用笨办法而花费更多时间的人,我们就有了优势。正是因为这些算法帮助了我们,从而节省了时间。玩游戏、下围棋也都可以利用算法来帮助我们轻松取胜。
算法的优势:
- 算法实际上不能孤立理解。算法必须和数据、产品一起来理解。算法的出现,实际上背后隐藏着人们阅读行为的“数据化”。当每个人的行为都变为数据,实际上意味着每个人的爱好都能够被迅速的存储(你也可以被理解为监视)。而算法则使得机器能够最有效率的对人们的爱好和行为进行判断和分析。从用户上看,这即是方便,也是隐私的暴露。而对于商业来看,当数据和算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判断人们的爱好和规律,进而制作广告,推出吸引人的媒介产品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可以说未来的数据就是最核心,最重要的资源。
- 算法意味着预测,意味着在人们的意识之外,发现他还没有找到的需求。这是很有意思的。它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机器比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从媒介产品角度来说,这非常有意思,传播的生产模式可能改变了,反馈滞后的问题也会解决。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了解用户行为数据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可能是更加深层次的爱好,甚至是更底层的行为和思考。但从这个方面来,算法不是人工智能,但他意味着人工智能。它是一个关键的入口,从这个地方开始,人们可以借助机器的力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矫正,人的感性思维能力和数据得出的科学结论开始融合了,这是人走向人机合一的第一步。但反过来,我们也需要警惕,算法的这种功能是不是掌握在社会的良性力量手里?如果资本或者其他利益集团掌握了算法和数据资源,是否会对社会控制又多一层牢不可破的枷锁,一个反乌托邦的社会可能会到来。
- 不要忘记了算法的迭代。算法的妙处在于它是自我成长的。人的迭代是有限的,因为人的思维模式是固定的,学习能力在成年后随着时间递减。但是算法,就像Alphago的棋术,几年内就涨了几个量级。这是因为随着人们使用,给予越来越多的反馈,算法会越来越精确,发展到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因为算法是机器学习得出的,人们也越来越不知道算法背后究竟是什么东西。可以说,这是其他任何模式都无法做到的。他不知道这背后到底是什么。 所以总的来说一句话,算法是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的一个热点。我们要答这个热点,可以用到的理论既要包括新媒体、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包括一些我们已经说到的如信息茧房、知识沟之类的问题,也要从反面用到传播政治经济学(考虑算法和数据资源的所有权)、全景监视(算法意味着对人们彻底的监视)。
读书笔记
瑞士著名的科学家Niklaus Wirth教授曾提出:数据结构+算法=程序。
数据结构是程序的骨架,算法是程序的灵魂。
在生活中,算法无处不在。每天早上起来,刷牙、洗脸、吃早餐,都在算着时间,以免上班或上课迟到;去超市购物,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考虑先买什么、后买什么,算算是否超额;在家中做饭,用什么食材、调料,具体的烹饪方法和步骤如何,做完了还要品尝一下咸淡,看看是否做熟。所以,不要说你不懂算法,其实你每天都在用!
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算法,很多人都有困惑:我能看懂,但不会用!就像参观莫高窟里的壁画,看到它、感受它,却无法走进。每一个初学者都需要一把打开算法之门的钥匙,就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说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来源:《趣学算法-陈小玉》
本文内容到此结束了,
如有收获欢迎点赞👍收藏💖关注✔️,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如有错误❌疑问💬欢迎各位指出。
主页:共饮一杯无的博客汇总👨💻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版权归原作者 共饮一杯无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