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
一、职业理念(选择题)
1、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1)教学从“
以教育者为中心
”转向“
以学习者为中心
”;
(2)教学从“
教会学生知识
”转向“
教会学生学习
”;
(3)教学从“
重结论轻过程
”转向“
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
(4)教学从“
关注学科
”转向“
关注人
”。
“以学习者为中心”
:是指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教会学生学习”
:指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是指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是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关注人”
:是指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校本研修
:校本教研是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学校居于中心地位,教育科研机构和教研员系统则扮演校外专业支援者的角色自主学习
:教师在“实践—反思—调整”中的自我觉醒和更新,强调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行动研究
: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教师从教学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不匀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顺序性
: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阶段性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题干中经常给出小学、初中、高中怎怎怎么样)
4、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生存、做人 - (2)
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 (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1)
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 - (2)
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修养、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 (3)
能力素养
; - (4)
心理素养
;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二、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劳动中的利益因素
社会利益
: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特定类型和要求的人才,以便使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向前发展教育对象利益
:老师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听课而一直批评学生到下课,说明张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教育利益行政管理利益
:校长因为家长的举报批评了张老师的所作所为,说明张老师没有体现好行政管理的利益关系教师集体利益
:老师的不当行为,导致家长投诉,已经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重要知识点(材料分析题)
1、素质教育的内涵
- (1)素质教育是以
提高国民素质
为根本宗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素质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 (2)素质教育是面向
全体学生
的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我们强调的是“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 -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的教育; -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
个性发展
的教育: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素质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的教育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包括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独特的人包括
:(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 教师职业 角色的转变 包括: -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教师职业道德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关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灵魂
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书育人是天职和道德核心
易混淆
1、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直接等同于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的说法是错误的
2、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
我国学者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分为
新手阶段、适应和调整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水平阶段。
入职工作刚满两年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属于适应和调整阶段,经过一两年的工作之后,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在专业发展中还需要凝练教育教学经验
3、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主要包括:
-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 (2)
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 (综合性) 课程结构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均衡性) 主要是倡导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的均衡- (选择性) 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新课程改革需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实现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基本条件
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教育的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条件。所以基本前提是学生的能动活动
6、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观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改革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和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等
7、
改革评价方式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发展性评价。
在课程评价中,旧课程强调甄别与选拔,而
新
课程强调
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8、极端分组法
计算公式为P=(PH+PL)/2。PH叫高分组通过率,PL叫低分组通过率
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
- 道德他律是对个体来说,就是由他人或外在力量约束和指导其行为。道德他律明确告诉个体不应该做什么。具有约束功能、导向功能;被动性、实在性、中介性属于他律阶段的特点
- 道德自律指个体对道德他律的认同;内在性
教育公正的原则:
保证原则
:教育公正首先要保证的是每个人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机会平等原则
:社会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所有受教育者在平等条件补偿原则
:甄别出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阶层,根据他们自身特殊地位、不同的观念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一不利阶层的利益为标准来确定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召集者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韩老师经常将自己制作的课件传到教研小组群供大家参考,平时也很热心帮助其他同事,注重团结协作。韩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错的,学生是学习的主题
版权归原作者 大小曲奇(´ε` )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