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node.js 详解


一. 初始node.js

1.为什么 JavaScript 可以在浏览器中被执行?

通过每个浏览器不同的 JavaScript解析引擎。

  • Chrome 浏览器 => V8
  • FireFox 浏览器 => OdinMonkey (奥丁猴)
  • Safri 浏览器 => JSCore
  • IE 浏览器 => Chakra (查克拉)
  • ...........

注意:

  1. 引擎负责 解析 和 执行 JavaScript 代码
  2. 内置API 是由运行环境提供的特殊接口(浏览器提供),只能在所属的运行环境中被调用

2. node.js 简介

Node.js 是一个基于 Chrome V8 引擎的 JavaScript 运行环境(后端的)

官方网站:https://nodejs.org/zh-cn/

运行环境包括:V8引擎 内置API (通俗讲:在待执行的JavaScript带,调用内置API,由V8引擎解析执行)

注意:

  1. 浏览器是 javaScript 的前端运行环境
  2. Node.js 是 JavaScript 的后端运行环境
  3. Node.js 中无法调用 DOM 和 BOM 等 浏览器内置 API

3. node.js 查看是否安装

 查看已安装的 Node.js 的版本号: node  -v

4. 运行文件

(1).在终端中输入 :node 文件

注意:

  1. 要在本文件路径下运行
  2. 切换路径 :cd 路径名
  3. 快捷方法:在文件路径下按住( shift + 右击空白处 )弹出信息界面,点击此处,可快速切换到本路径下的终端

(2). 终端中的快捷键

  • 使用 ↑ 键,可以快速定位到上一次执行的命令;
  • 使用 tab 键,能够快速补全路径;
  • 使用 esc 键,能够快速清空当前已输入的命令;
  • **使用 cls 命令,可以清空终端; **

二. fs 文件系统模块

1. fs.readFile() 和 fs.readFileSync():读取指定文件的内容

参数:

  • 必选参数,字符串,表示文件路径;
  • 可选参数,表示以什么编码格式来读取文件
  • 必选参数,文件读取完,通过回调函数拿到读取的结果
// 导入 fs 模块,
const fs = require('fs');

//读取文件  【异步】
fs.readFile( './files/文本.txt' , 'utf8', (err, data)=>{
       //如果出错  则抛出错误
       if(err)  throw err
       // 如果写了英文,会出现乱码,需要加一个toString();
       console.log(data.toString());
})

//读取文件返回  【同步】
var data = fs.readFileSync('./处理文件后缀名/mime.json');
let mimeobj=JSON.parse(data.toString());
return mimeobj[extname];

2. fs.writeFile():写入成功

参数:

  • 必选参数,表示文件存放的路径;
  • 可选参数,表示要写入的内容
  • 必选参数,回调函数
//引用 fs 模块
let fs = require("fs");

// 写入文件
fs.writeFile("./files/文本3.txt","啊a对对对",(err)=>{
   // 如果写入成功 err 会打印 null,
   // 如果失败打印错误对象
    console.log(err);
})

3. fs.stat(): 检测是文件还是目录

fs.stat('./文本.txt',(err, data)=>{
    if (err) {
        console.log(err);
        return;
    }
    console.log(`是文件:${data.isFile()}`);  //布尔值
    console.log(`是目录:${data.isDirectory()}`); //布尔值
})

4. fs.mkdir(): 创建目录

// 参数:创建目录的路径      目录读取权限,默认777(可省略)     回调(可省略)
fs.mkdir('./css',(err)=>{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创建目录成功");
})

5. fs.appendFile() 追加文件

注意:若文件存在,追加内容,不存在则创建

fs.appendFile('./css/index.css','h2{color:green}\n',(err)=>{
    if (err) {
       console.log(err);
       return; 
    }
    console.log("追加成功");
})

6. fs.readdir() 读取目录中的所有文件,

读取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包括目录,返回一个数组

['index.html', 'css' ,'index.css']

fs.readdir('./html',(err,data)=>{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读取目录成功",data);
})

7. fs.rename() : 重命名 移动文件

fs.rename('./css/index.html','./css/index.css',(err)=>{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重命名成功");
})

fs.rename('./html/hh.css','./css/www.css',(err)=>{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移动文件并重命名成功");
})

8. fs.rmdir(): 删除目录

注意:要确保目录里面没有文件才能成功

fs.rmdir('./html',err=>{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删除目录成功");
})

9.fs.unlink(): 删除文件

fs.unlink('./html/index1.html',err=>{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删除文件成功");
})

10. fs.createReadStream() 从文件流中读取数据

const fs = require('fs');

// 从文件流中读取数据
var readStream = fs.createReadStream('./文本.txt');

var count = 0;
var str = '';
// 监听读取的状态
readStream.on('data',data=>{
    str+=data;
    count++;
})

// 监听什么时候读取完
readStream.on('end',()=>{
    console.log(str);
    console.log(count);
})

// 打印返回的错误信息
readStream.on('error',(err)=>{
    console.log(err);
})

11. fs.createWriteStream() 写入数据到文件流中

const fs = require('fs')
var str = '';

for(var i=0;i<500;i++){
    str+='我是从数据库获取的数据,要保持起来\n';
}

var writeStream = fs.createWriteStream('./文本.txt');

writeStream.write(str)

// 标记写入完成
writeStream.end();

// 注意:想要触发这个事件,必须在前面标记写入完成 writeStream.end();
writeStream.on('finish',()=>{
    console.log('写入完成');
})

12. 管道流 主要用来大规模复制文件

const fs = require('fs')

// 创建读取流
// var readStream = fs.createReadStream('./css/www.css');
var readStream = fs.createReadStream('./1.读取文件.js');

// 创建写入流
var writeStream = fs.createWriteStream('./html/1.读取文件.js')

// 把读取到的文件复制到写入流的路径当中去
readStream.pipe(writeStream)

注意:

1.fs模块-路径动态拼接的问题?

原因:是因为提供了 ./ 或 ../ 开头的相对路径。代码在运行时,会以执行 node 命令时所处的目录,动态拼接出被操作文件的完整路径

解决方案:

1. 提供完整的文件存放路径(绝对路径),但是不易于维护,移植性差

例: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Node\files\文本.txt

在 JS 中一个斜线代表转义的意思,所以要加两个

2. __dirname 表示当前文件所处的目录

例:__dirname + '/files/文本.txt' ** ** 字符串拼接

三. path 路径模块 和 url模块

1. path.join():路径拼接

把多个路径片段拼接为完整的路径字符串

// 引用 path 模块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s = require('fs');

// 【 ../ 会抵消前面的路径 ../../ 抵消前面两个的路径】
// const pathStr = path.join('/a', '/b/c', '../../', './d', 'e');

// console.log(pathStr);  //打印:\a\d\e

fs.readFile(path.join(__dirname, '文本.txt'), 'utf-8', (err, data)=>{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data);
})

注意:以后涉及路径拼接的操作,最好使用此方法

2.path.resolve() : 路径拼接*(绝对路径)*

作用:把一个路径或路径片段的序列解析为一个绝对路径。相当于执行cd操作。

注意: /:斜杠会被解析成根目录。慎用

没打印完整路径的原因?

resolve执行其实类似命令行的cd。
如果通俗讲,就是:
下一个路径是../开头,那就是前一个路径的末尾路径不要了,从倒数第二个开始拼接后一个路径
下一个路径是./开头或者什么都没有,就是前一个路径/后一个路径
下一个路径如果是/开头,那就是后一个路径替换掉前一个路径

// 打印该文件所在磁盘的路径
console.log(__dirname); //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

//
const str = path.resolve('ab','./cd');
console.log('resolve:',str); //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b\cd

// 因为在第3个参数中加了 /,前面两个相对于没有。
const str2 = path.resolve('ab','./cd','/ef');
console.log('resolve:',str2);   //  C:\ef

// 【 ../ 会抵消前面的路径 ../../ 抵消前面两个的路径】
const str3 = path.resolve('/a', '/b/c/cc', '../' ,'./d', 'e');
console.log('resolve:',str3); // C:\b\c\d\e

3.path.basename(): 获取路径中文件名

参数:

  • 必选参数,表示一个路径的字符串
  • 可选参数,表示文件扩展名
//引用模块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path = '/a/b/c/index.html' //假设为文件存放的路径

var fullName = path.basename(fpath);
console.log(fullName);  //输出index.html

var fullName2 = path.basename(fpath,'.html') 
console.log(fullName2);  //输入 index

4.path.extname():获取路径中的文件扩展名

参数:

  • **必选参数,表示一个路径的字符串 **
  • **返回一个扩展名 字符串 **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path = '/a/b/c/index.html' //假设为文件存放的路径

const fullName = path.extname(fpath);
console.log(fullName);

5. url.parse()方法:接受一个URL字符串,返回一个URL对象。

如果urlString不是字符串,则抛出类型错误。如果存在auth属性但无法解码,则会抛出URIError。

**语法: **url.parse(urlStr, [parseQueryString], [slashesDenoteHost])

参数1:必填 {string} 要解析的url地址
参数2:{boole} 将查询(query)参数解析成对象形式,默认为false
参数3:{boole} 如果为真,在文字字符串//之后和下一个/之前的第一个标记将被解释为主机。例如,给定//foo/bar,结果将是{host: ‘foo’, pathname: ‘/bar’},而不是{pathname: ‘//foo/bar’}。默认值:false。

四 . http 模块

注意:在http模块中读取图片,

步骤一:导入 http 模块

//加载 http 请求
var http = require("http");

步骤二:调用 http.createServer() 方法,创建一个web服务器实例

// 创建http请求服务器
le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步骤三: 为服务器实例绑定 request 事件,监听客户端发送过来的网络请求。

// 接受客户端发送过来的request请求,并且返回结果
server.on("request",()=>{
    console.log('收到客户端请求了');
})

步骤四:调用服务器实例 的 .listen() 方法,启动当前的 web 服务器实例

注意:端口号80,可省略·

// 设置端口号
server.listen("8080",function(){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成功了,可以通过http://127.0.0.1:8080访问');
});

1. req 请求对象

服务器收到客服端请求,会调用 server.on() 为服务器绑定 request 事件处理函数。

如果想在事件处理函数中,访问与客户端相关的数据或属性,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server.on('request',(req)=>{
    // req 是请求对象,它包含了与客户端相关的数据和属性,例如
    // req.url 是客户端请求的 URL地址
    // req.method 是客户端请求的 method 类型

    const url = req.url
    const method = req.method
    const str = `地址是${url},类型是${method}`
    console.log(str);
})

2. res 响应对象

server.on('request',(req, res)=>{
    // res 是响应对象,包含了与服务器相关的数据和属性

    const str = `地址是${url.url},类型是${req.method}`

    //调用 res.end() 方法,向客户端发送指定内容,并结束这次请求的处理过程
    res.end(str)
})

3. 中文乱码,输出HTML标签,

调用 res.setHeader() 方法,设置 Content-Type 响应头,解决中文乱码的问题

// 解决中文乱码的问题

res.setHeader('Content-Type','text/plain; charset=utf-8')

// 可解决中文乱码问题 (比上面的加粗了) ,输出 HTML标签

res.set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res.write('我是一个a标签')

res.end()

res.set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res.end('我是一个a标签')

4.原生http模块,通过fs读取服务器图片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server.on('request',(req,res)=>{
    //屏蔽掉 favicon.ico
    if(req.url!=="/favicon.ico")

    // req.url:9000后面的url地址
    console.log(req.url);

    fs.readFile('.' + req.url,(err,data)=>{
        try{  // try是为了处理 err 报错
            if(err) throw err;
            res.end(data)
        }catch(err){

        }
    })
}).listen('9000')

console.log('http://127.0.0.1:9000')

//【读取图片方式:】
//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127.0.0.1:9000 后面加运行的这个文件与图片文件的相对路径
// 例:http://127.0.0.1:9000/imgage/img2.png

5.根据不同的 url ,返回不同的数据:(案例)

server.on('request',(req,res)=>{
    const url = req.url
    // 设置默认的响应内容为 404 Not found
    let content = '404 Not found!'

    if(url == '/' || url == 'index.html'){
        content = '<h1>首页</h1>'
    }else if(url == '/about.html'){
        content = '<h1>关于页面</h1>'
    }else{
        content = '404 Not found!'
    }
    // 设置 防止中文乱码
    res.set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res.end(content)
})

五 .模块化

node中的模块分为三大类:

  • 内置模块:由 node.js 官方提供的,例如 fs, path, http 等
  • 自定义模块:用户创建的每一个 .js 文件,都是自定义模块
  • 第三方模块:由第三方开发出来的模块,并非官方提供的内置模块,也不是用户创建的自定义模块,使用前需要下载

1. 使用 require() 方法,可加载三大类模块

当使用 require() 方法加载其它模块时,会执行被加载模块中的代码

// 加载内置的模块

const fs= require('fs')

// 加载用户的自定义模块

const custom = require('./custom.js')

// 加载第三方模块

const moment= require('moment')

2. module.exports 对象

在自定义模块中,可以使用 module.exports 对象,将模块内的成员共享出去,供外界使用,

外界用 require() 方法导入自定义模块时,得到的就是 module.exports 所指向的对象

注意:

使用 require() 方法导入模块时,导入的结果永远以 module.exports 指向的对象为准。

例:如下

// 在一个自定义模块中,默认情况下,module.exports = {}

// 向module.exports 对象上挂载 username属性
module.exports.username = '张三'

// 向module.exports 对象上挂载 say方法。 【 module.exports === exports】
exports.say = function(){
    console.log('Hello');
}

// 让 module.exports 指向一个全新的对象
module.exports = {
    nickname: '法外狂徒',
    say2(){
        console.log('word')
    }
}

3. exports 对象

由于 module.exports 单词写起来比较复杂,为了简化向外共享成员的代码, Node 提供了exports对象。默认情况下,exports 和 module.exports 指向同一个对象。最终共享结果,还是以 module.exports 指向的对象为准。

4. module.exports 和 exports 的使用误区

第一个图是因为给 module.exprots 赋值了一个新的对象

5. Node.js 中的模块化规范

Node.js 遵守了 CommonJS 模块化规范,CommonJS 规定了 模块的特性 和 各模块之间如何相互依赖。

CommonJS 规范:

  • 每一个模块内部,module 变量代表当前模块。
  • module 变量是一个对象,它的 exports 属性 (即 module.exports)是对外的接口。
  • 加载某一个模块,其实是加载该模块的 module.exports 属性,require() 方法用于加载模块

6. 模块的加载机制

模块在第一次加载后会被缓存,多次调用 require() 不会导致模块的代码被执行多次

注意:不论是内置模块、用户自定义模块、还是第三方模块,它们都会优先从缓存中加载,从而提高模块的加载效率.

(1)内置模块的加载机制

内置模块是由Node.js 官方提供的模块,内置模块的加载优先级最高。
例如,require('fs')始终返回内置的 fs模块,即使在node_modules目录下有名字相同的包也叫做fs。

(2)自定义模块的加载机制

使用 require() 加载自定义模块时,必须指定以** ./ **或 ../ 开头的路径标识符。在加载自定义模块时,如果没有指定 ./ 或 ../ 这样的路径标识符,则node 会把它当作内置模块或第三方模块进行加载。

同时,在使用require()导入自定义模块时,如果省略了文件的扩展名,则Node.js 会按顺序分别尝试加载以下的文件:

  • 按照确切的文件名进行加载
  • 补全.js扩展名进行加载
  • 补全.json扩展名进行加载
  • 补全.node扩展名进行加载
  • 加载失败,终端报错

(3)第三方模块的加载机制

如果传递给require()的模块标识符不是一个内置模块,也没有以‘『”或‘./”开头,则Node.js 会从当前模块的父目录开始,尝试从/node_modules文件夹中加载第三方模块。

(4)目录作为模块

当把目录作为模块标识符,传递给require()进行加载的时候,有三种加载方式:

  • 在被加载的目录下查找一个叫做package.json的文件,并寻找 main属性,作为 require()加载的入口
  • 如果目录里没有package.json文件,或者main入口不存在或无法解析,则 Node.js 将会试图加载目录下的 index.js 文件。
  • 如果以上两步都失败了,则Node.js 会在终端打印错误消息,报告模块的缺失:Error: Cannot find module 'xxx'

六. 包 与 npm

初次装完包后,在项目文件夹下多一个叫** node_modules 的文件夹和 package-lock.json 的配置文件与 package.json** 的配置文件

** 其次:**

node_modules 文件夹:用来存放所有已安装到项目中的包。require() 导入第三方包时,就是从这个目录中查找并加载包。

package-lock.json 的配置文件 :用来记录 node_modules 目录下的每一个包的下载信息,例:包的名字,版本号,下载地址等。

package.json 的配置文件:用来记录项目中安装了哪些包,从而方便剔除 node_modules 目录之后,在团队成员之间共享项目的源代码。里面的“dependencies”节点,用来记录 使用 npm install命令安装了哪些包

注意:

  • 今后在项目开发中,一定要把 node_modules 文件夹,添加到 .gitignore忽略文件中
  • npm init -y :在执行命令所在的目录中,创建 package.json 文件。现在可自动创建
  • 上述命令只能在英文的目录下运行,项目文件夹名称必须使用英文,不能用中文,现在能出现空格
  • 运行 npm install 命令安装包时, npm包管理工具自动把包名称和版本号,记录到package.json中
  • 安装多个包时,用空格隔开

1. 包的语义化版本规范

包的版本号是以 “点分十进制” 形式进行定义的,总共有三位数字,例如: 2.24.0

其中每一位数字代表的含义如下:

  • 第一位数字:大版本
  • 第二位数字:功能版本
  • 第三位数字:Bug 修复版本

版本号提示的规则:只要前面的版本号增长了,则后面的版本号归零

2. 包管理配置文件(package.json 配置文件)。

初始化:npm init -y

npm规格,在项目跟目录中,必须提供一个叫做 package.json 的配置文件。,用来记录与项目有关的一些配置信息。

例如:

  • 项目的名称,版本号,描述等
  • 项目中都用到了那些包
  • 哪些包只在开发期间会用到
  • 那些包在开发和部署时都需要用到

3. 一次性安装所有的包

可以运行 npm install 命令(或 npm i) 一次性安装所有的依赖包 。

执行改命令时看,npm 包管理工具会先读取 package.json 中的dependencies 节点。读取到记录的所有依赖包的名称和版本号之后,npm 包管理工具会把这些包一次性下载到项目中。

4. 卸载包

** npm uninstall** 命令,卸载指定的包,相关的都没了

5. devDependencies 节点

里面存放的是 项目开发阶段才会用的包,项目上线后不会用到

dependencies 节点:存放的是在 开发,上线中都要用到的

// 安装指定的包,并记录到 devDependencies 节点中

npm install 包名 --save-dev

简写 :npm i 报名 -D

6. 解决下包速度慢的问题

切换 npm 的 下包镜像源(下包的服务器地址)

// 查看当前的下包镜像源

npm config get registry

// 将下包的镜像切换为淘宝镜像源

npm config set registry=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 检测镜像源是否下载成功

npm config get registry

7. nrm包:快速查看和切换下包的镜像源

作用:为了方便切换下包的镜像源,可快速查看和切换下包的镜像源

// 通过 npm 包管理工具,讲 nrm 安装为全局可用的工具

npm i nrm -g

// 查看所有可用的镜像源

nrm ls

// 将下包的镜像源切换为 【taobao】:别名

nrm use taobao

8. 项目包 和 全局包

(1)项目包:

含义:被安装到项目的 node_modules 目录中的包,都是项目包。

项目包又分为:

  • 开发依赖包(被记录到 devDependencies 节点中的包,只在开发期间会用到)
  • 核心依赖包(被记录到 dependencies 节点中的包,在开发期间和项目上线之后都会用)npm

npm i 包名 -D // 开发依赖包

npm i 包名 // 核心依赖包

**(2)全局包: **

在执行 npm install 命令时,如果提供了 -g 参数,则会把包安装为全局包

默认安装到:C:Users\用户目录\AppData\Roaming\npm\node_modules 目录下

AppData:这层是隐藏的项目,需要点击查看,把隐藏的项目√上

npm i 包名 -g // 全局安装指定包

npm uninstall 包名 -g // 卸载 安装指定包

注意:

  • 只有工具性质的包,才有全局安装的必要性。因为它们提供了好用的终端命令。
  • 判断某个包是否需要全局安装后才能使用,可以参考官方提供的使用说明即可。

9. i5ting_toc包:可把 md 文档转为 HTML 页面的小工具,

// 将 i5ting_toc 安装为全局包

npm install -g i5ting_toc

// 调用 i5ting_toc ,轻松实现 md 转 html 的功能 【要切换到要转换的md路径】

i5ting_toc -f 要转换的md文件名 -o

七. 包的规范 和 发布包

1. 包的规范:

一个规范的包,它的组成结构,必须符合以下3点要求:

  • 包必须以单独的目录而存在
  • 包的顶级目录下要必须包含package.json这个包管理配置文件
  • package.json 中必须包含name,version,main这三个属性,分别代表包的名字、版本号、包的入口。

2. 发布包 :

(1)初始化包的基本结构

  • 新建 (某某)文件夹,作为包的根目录
  • ** 在(某某)文件夹中,新建如下三个文件:**
  1. package.json(包管理配置文件)
{
  "name": "to_date",   // 包的名称
  "version": "1.0.0",   // 版本号
  "main": "index.js",   // 包的入口文件
  "description": "提供了格式化时间,HTMLEscape功能",   // 提示的描述信息
  "keywords": ["abb", "acc", "add"],   // 搜索的关键字
  "license": "ISC"   // 默认的开源许可协议
}
  1. index.js(包的入口文件)

  2. README.md(包的说明文档)

包含以下 6 项内容:安装方式、导入方式、格式化时间、转义HTML中的特殊字符、还原HTML 中的特殊字符、开源协议。

(2)发布包

  1. 使用 nrm 包 把 taobao 镜像 改为 npm 的官方服务器

  1. npm 账号注册完后,在终端中执行 npm login 命令,依次输入用户名,密码,邮箱后,一次性密码,出现图片中的红框,即可登入成功

  1. 将终端切换到包的根目录之后,运行** npm publish** 命令,即可将包发布到 npm 上,(包名不能雷同)

(3)删除以发布的包

运行 npm unpublish 包名 --force 命令,即可从 npm 删除已发布的包

**注意: **

  • npm unpublish 命令只能删除 72小时以内 发布的包
  • npm unpublish 删除的包,在 24小时内不允许重复发布
  • 发布包时要慎重,尽量不要往 npm 上发布没意义的包!

八. Express

官方给出的概念::Express是基于Node.js 平台,快速、开放、极简的Web开发框架。
通俗的理解::Express的作用和Node.js内置的 http模块类似,是专门用来创建Web服务器的Express的本质:就是一个npm 上的第三方包,提供了快速创建Web 服务器的便捷方法。

Express 的中文官网:http://www.expressjs.com.cn/

1. Express 的基本使用

// 1.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2. 创建 web 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 3. 启动服务器
app.listen(80, ()=>{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ing at http://127.0.0.1');
})

(1)监听 GET 请求

(2)监听 POST 请求

(3)把内容响应给客户端

例如:

// 1.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2. 创建 web 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 4. 监听客户端的 GET 和 POST 请求,并向客户端响应具体的内容
app.get('/user', (req, res) => {
     调用 express 提供的 res.send() 方法,向客户端响应一个 JSON 对象
     res.send({name: 'zs', age: 20, gender: '男'})
})

// app.post('/user', (req, res) => {
     // 调用 express 提供的 res.send() 方法,向客户端响应一个 文本字符串
    // res.send('请求成功')
// })

// 3. 启动服务器
app.listen(80, ()=>{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ing at http://127.0.0.1');
})

1、处理get请求参数

(1)获取 URL 中携带的查询参数

通过req.query对象,可以访问到客户端通过查询字符串的形式,发送到服务器的参数:

app.get('/', (req, res) => {
    // 通过 req.query 可以获取客户端发送过来的 查询参数
    // 注意:默认请情况下,req.query 是一个空对象
    console.log(req.query);
    res.send(req.query)
})

注意:默认请情况下,req.query 是一个空对象

(2) 获取 URL 中的动态参数

通过 req.params 对象,可以访问到 URL 中,通过:匹配到的动态参数:

// 这里的【:id】是一个动态的参数
app.get('/user/:id', (req, res) => {
    // 通过 req.params 是动态匹配到的 URL 参数,默认也是一个空对象
    // 注意:默认请情况下,req.query 是一个空对象
    console.log(req.params);
    res.send(req.params)
})

访问方式:http://127.0.0.1:/user/吊毛

注意:后面可加多个参数

例如:/user/:id/:name

2、发送post请求与处理post请求参数

(1) 通过req.query对象,发送带参的POST请求:

//前台发带参请求:
//写法一:简写
export const Detai =(data)=>request({url:`http://127.0.0.1:8000/api/page?/age=${data}`,
method:'post'})

//写法二:
//export const Detai = (data)=>{
//    return request({
//       url:`http://127.0.0.1:8000/api/page?/age=${data}`,
//       method:'post'
//    })
//}

//后台拿数据
outer.post('/page', (req, res) => {
    // query参数
    console.log('query:',req.query);

})

(2)通过 req.params 对象,发送带出的POST请求:

//前台发带参请求:
export const Detai =(dat)=>request({url:`http://127.0.0.1:8000/api/page/${dat}`,
method:'post'})

// 后台
router.post('/page/:ab', (req, res) => { // :age 占位
    // 获取数据
    console.log('params:',req.params);

})

**(3)通过绑定两个事件,来获取请求带的参数 **

//前台请求方式
export const Detai = (dat)=>request({url:`http://127.0.0.1:8000/api/page`,method:'post',
data:dat})

//后台
router.post('/page', (req, res) => {
    let sum = ''
    req.on('data',value=>{
        sum += value
    })
    req.on('end',()=>{
        console.log('end',sum);
    })
})

(4)通过 body-parser 中间件,解析请求体。

了解body-parser详情 官网

作用:可以解析JSON、Raw、文本、URL-encoded格式的请求体。

用法:先在Express框架中安装,在** app.js 主文件 导入**

注意事项:

  • 1.需要在路由模块【之前导入和注册解析类型】,才能通过获取req.body获取,
  • 2.也可以直接导入,注册到路由中, // 导入 express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创建路由模块var router = express.Router()// 导入body-parservar body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在注册解析类型router.use(bodyParser.json());// 解析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router.use(bodyParser.urlencoded());router.get('/static',(req,res)=>{ .....................})

// 导入

var body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 在注册解析类型

app.use(bodyParser.json());

app.use(bodyParser.urlencoded());

  • ---bodyParser.json()--解析JSON格式,对象格式
  • ---bodyParser.raw()--解析二进制格式
  • ---bodyParser.text()--解析文本格式
  • ---bodyParser.urlencoded()--解析文本格式
//前台:
export const Detai =(dat)=>request({url:`http://127.0.0.1:8000/api/page`,method:'post',
data:dat})

//后台:
router.post('/page/', (req, res) => {

    // 通过 req.body 获取请求体中包含的 url-encoded 格式的数据:【使用解析这个格式,要配置响应的中间件】
    const body = req.body
    console.log('body',body);

})

2. Express中通过fs读取图片,和下载图片

【注意:路径哪里必须是 * 号,不能为其它】

读取图片:用 end()

下载图片:用 send()

//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导入 fs模块
const fs = require('fs')
// 创建 web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 【注意必须是 * 号,不能为其它】
app.get('*', (req, res) => {
    //屏蔽掉 favicon.ico
    if(req.url!=="/favicon.ico") 

    //设置响应头  设置允许跨域
    res.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fs.readFile('.' + req.url, (err, data) => {
        try {
            if(err) throw err;
            res.end(data);
        } catch {
            // console.log('未读到文件');
        }
    })

})
// 启动服务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ing at http://127.0.0.1');
})

3. 托管静态的资源

(1)express.static()

express 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用的函数,叫做 express.static(),通过它,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创建一个静态资源服务器。

例如,通过如下代码就可以将 clock 目录下的图片、CSS文件、JavaScript文件对外开放访问了:

// 调用 express.static() 方法,对外提供静态资源
app.use(express.static('./clock'))

注意:

  • Express 在指定的静态目录中查找文件,并对外提供资源的访问路径。因此,存放静态文件的目录名可以不出现在URL中。
  • 如果要托管多个静态资源目录,请多次调用 express.static() 函数。
  • 访问静态资源文件时,express.static() 函数会根据目录的添加顺序查找所需的文件。

(2)挂载**路径前缀 **

如果希望在托管的静态资源访问路径之前,挂载路径前缀(可以自定义),则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

// 挂载【路径前缀】
app.use('/swj', express.static('./clock'))

这样在访问 clock 目录里面的文件时,要在前加这个路径前缀

例:访问clock里的index.css文件时:http://127.0.0.1/swj/index.css

4. nodemon 自动重启项目

它能够帮我们监听项目文件的变动,带代码被修改后,nodemon 会自动帮我们重新启动项目

npm install -g nodemon 安装

nodemon 文件名 使用

5. Express 中的路由

含义:在Express中,路由指的是 客户端的请求 与 服务器处理函数 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Express中路由分为,请求的类型,请求的URL地址,处理函数,3 部分组成。

例:

// 匹配 GET 请求,且请求 URL 为 /swj
app.get('/swj', function(req, res){
    res.send('Hello World!')
})

(1). 模块化路由

为了方便对路由进行模块化的管理,Express 不建议将路由直接挂载到app 上,而是推荐将路由抽离为单独的模块。将路由抽离为单独模块的步骤如下:

  • 创建路由模块对应的.js 文件
  • 调用 express.Router() 函数创建路由对象
  • 向路由对象上挂载具体的路由
  • 使用 module.exports 向外共享路由对象
  • 使用 app.use() 函数注册路由模块

案例:

//这是路由模块

//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创建路由对象
var router = express.Router()

// 挂载具体的路由
router.get('/user/list', (req, res)=>{
    res.send('Get user list aaaa')
})

router.post('/user/add', (req, res)=>{
    res.send('post new user')
})

// 向外导出路由对象
module.exports = router
// 注册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导入路由模块
const user = require('./路由模块/user')
// 注册路由模块
app.use(user)
// 添加统一的访问前缀 /api
app.use('/ap', user)

app.listen(80, ()=>{
    console.log("http://127.0.0.1");
})

6. Express中间件

作用:多个中间件之间,共享一份 req 和 res。这样我们可以在上游的中间件中,统一为 req 或 res 对象添加自定义的属性或方法,供下游的中间件或路由进行使用

(1). 中间件格式

本质上就是一个 function 处理函,

app.get('/', (req, res, next) => { 
      next();
})

注意:

  • 中间件函数的形参列表中,必须包含 next 参数,而路由处理函数中只包含 req 和 res
  • 可以多次调用 app.use() 定义多个中间件。客户端请求服务器后,会按照中间件定义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例如:

(2). next 函数的

作用:实现多个中间件连续调用的关键,它表示把流转关系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路由

(3) 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客户端发起的任何请求,到达服务器之后,都会触发的中间件,叫做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通过调用app.use(中间件函数),即可定义一个全局生效的中间件,示例代码如下:

// 定义中间件函数
const mw = function(req, res, next){
    console.log('这是最简单的中间件函数');
    // 把流转关系,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路由
    next()
}

// 将 mw 注册为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app.use(mw)

//__________________   简写

app.use((req, res, next) => {
    // 获取当前的时间戳,保存
    const time = Date.now()
    // 给 req 对象,挂载自定义属性,从而把时间共享给后面的所有路由
    req.startTime = time

    // 相当于放行
    next()
})

(4) 局部生效的中间件

不使用 app.use() 定义的中间件,叫做局部生效的中间件,例: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定义局部生效的中间件函数
const mw1 = (req, res, next)=>{
    console.log('调用了局部生效的中间件')
    next()
}
const mw2 = (req, res, next)=>{
    console.log('调用第二个局部中间件')
    next()
}

// 创建路由,上面“mw1” “mw2”中间件只在当前路由生效,
app.get('/', mw2, (req, res) => {
    res.send('Home page')
})

app.get('/user', (req, res) => {
    res.send('Home page user 目录')
})

app.listen(80, ()=>{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ing at http://127.0.0.1')
})

定义多次局部中间件:

(5). 中间件的 5个使用注意事项 :

  • 一定要在路由之前注册中间件
  • 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可以连续调用多个中间件进行处理
  • 执行完中间件的业务代码后,不要忘记调用 next() 函数
  • 为了防止代码逻辑混乱,调用 next() 函数后不要再写额外的代码
  • 连续调用多个中间件时,多个中间件之间,共享 req 和 res 对象

(6). 中间件的分类

Express 官方把常见的中间件用法,分为5大类:

  • 应用级别的中间件:通过 app.use() 或 app.post() ,绑定到 app 实例上的中间件
  • **路由级别的中间件: **绑定到 express.Router() 实例上的中间件,用法和应用级中间件没区别,只不过它是绑定到 router 实例上
  • **错误级别的中间件:**专门用来捕获整个项目中发生的异常错误,从而防止项目异常崩溃的问题 格式:必须要有4个形参,顺序从前到后分别为 (err, req, res, next) app.get('/',(req,res)=>{ throw new Error('服务器内容发发生了错误') // 抛出一个自定义的错误 res.send('Home page') // 因为上述抛出错误,这里不执行,服务端崩溃}) app.use((err,req,res,next)=>{ // 错误级别的中间件 console.log('发生了错误', err.message); // 在服务器打印错误信息 res.send('aaaaaaa'+err.message) // 向客户端响应错误相关的内容 //next() // 这里可以不用调用})> 重点注意:错误级别的中间件必须注册在所有路由之后!
  • **Express 内置的中间件: **自Express 4.16.0 版本开始,Express 内置了3个常用的中间件,极大的提高了Express项目的开发效率和体验: ①.express.static 快速托管静态资源的内置中间件,例如: HTML文件、图片、CSS样式 等 (无兼容性) ②. express.json解析JSON格式的请求体数据(有兼容性,仅在4.16.0+版本中可用) ③. express.urlencoded解析URL-encoded格式的请求体数据(有兼容性,仅在4.16.0+版 本中可用) // 通过 express.json() 这个中间件,解析表单中的 JSON 格式的数据app.use(express.json())// 通过 express.json() 来解析 表单中的 url-encoded 格式的数据app.use(express.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app.post('/user', (req, res) => { // 在服务器,可以使用 req.body 这个属性,来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体数据 // 默认情况下,如果不配置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则 req.body 默认等于 undefined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ok')})app.post('/book', (req, res) => { // 在服务器端,可以通过 req.body 来获取 JSON 格式的表单数据和 url-encoded 格式的数据 //默认情况下,打印 undefined,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ok')})
  • 第三方的中间件: 非官方内置的,由第三方开发出来的。可以按需下载并配置第三方中间件。 例如:在express@4.16.0之前的版本中,经常使用 body-parser 这个第三方中间件,来解析请求体数据。实现步骤如下: ① 运行 npm install body-parser 安装中间件 ② 使用 require 导入中间件 ③ 调用 app.use() 注册并使用中间件 // 导入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 body-parserconst 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使用 app.use() 注册中间件app.use(parser.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app.post('/user', (req, res)=>{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ok')})> 注意:Express 内置的 express.urlencoded 中间件,就是基于 body-parser 这个第三方中间件进一步封装出来的
  • 自定义****中间件:手动模拟一个类似于 express.urlencoded 这样的中间件,来解析 post 提交到服务器的表单数据: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const app = express()// 导入Node.js 内置的 querystring 模块:// 专门处理查询字符串,通过这个模块提供的 parse()函数,可以把查询字符串,解析成对象的格式const qs = require('querystring')app.use((req, res, next) => { // 1.定义字符串,存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体数据 let str = '' // 2.监听 req 的 data 事件 req.on('data', (chunk) => { str += chunk }) // 2.监听 req 的 end 事件 req.on('end', () => { // 在str 中存的数据是完整的请求体数据 // console.log(str); const body = qs.parse(str) // 把字符串格式的请求体数据,解析成对象格式 req.body = body // 将解析出来的请求体对象,挂载为 req.body 属性 next() })})app.post('/user', (req, res) => {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req.body)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http://127.0.0.1');})

九. 使用 Express 写接口

1. 编写get接口

// 导入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建立服务器实例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HHH = require('./模块/apiRouter')
app.use('/api',HHH) // 把路由模块,注册到 api 上

app.listen('80', ()=>{
    console.log('http://127.0.0.1');
})

//   -------------------------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配置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
app.use(express.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

// 一定要在路由之前,配置 cors 这个中间件,解决接口跨域问题
const cors = require('cors')
app.use(cors())

const HHH = require('./模块/apiRouter')
app.use('/api', HHH) // 把路由模块,注册到 api 上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http://127.0.0.1');
})

// -------------------   模块     --------------------------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router = express.Router()

router.get('/get', (req, res) => {
    // 通过 req.query 获取客户端通过查询字符串,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
    const query = req.query
    
    res.send({    // 调用res.send()方法,向客户端响应处理的结果
        status: 0, //0 表示处理成功,1 表示处理失败
        msg: 'GET 请求成功!', //状态的描述
        data: query  // 需要响应给客户端的数据
    })
})

router.post('/post', (req, res) => {
    // 通过 req.body 获取请求体中包含的 url-encoded 格式的
    // 数据:【使用解析这个格式,要配置响应的中间件】
    const body = req.body

    res.send({
        status: 0,
        msg: 'POST 请求成功',
        data: body
    })
})

module.exports = router

2. 接口的跨域问题

解决接口跨域的方案主要有两种:

  • ** CORS** (主流的解决方案,推荐使用)
  • **JSONP **(有缺陷,只支持 GET 请求)

**使用 cors 中间件解决跨域问题 **:cors 是 Express 的一个第三方中间件,通过安装,配置 cors中间件,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跨域问题。使用步骤:

  1. 运行 npm install cors 安装中间件
  2. 使用**const cors = require('cors')**导入中间件
  3. 在路由之前调用 app.use(cors()) 配置中间件

(1). 什么是 CORS

CORS的注意事项:

  1. CORS 主要在服务器进行配置,客户端浏览器无需做任何额外的配置,即可请求开启了 CORS 的接口。
  2. CORS 在浏览器中游兼容性,只有支持 XMLHttpRequest Level2 的浏览器,才能正常访问开启CORS 的服务端接口(例如:IE10+,Chrome4+,FireFox3.5+)

(2). 跨域——cors相关的响应头

① 响应头部中携带一个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 ,

语法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允许访问该资源的外域URL> || 代表全部*

例: 下面的字段值中只允许来自 http://itcast.cn 的请求: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http://itcast.cn' )

② 响应头部中的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默认情况下,CORS仅支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如下的9个请求头:
Accept、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DPR、Downlink、Save-Data、Viewport-Width、Width 、Content-Type(值仅限于text/plain、multipart/form-data、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三者之一)

如果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了额外的请求头信息,则需要在服务器端,通过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对额外的请求头进行声明,否则这次请求会失败!

// 允许客户端额外向服务器发送 Content-Type 请求头和 X-Custom-Header 请求头

// 注意:多个请求头之间使用英文的逗号进行分割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 'Content-Type , X-Custom-Header ' )

③ **响应头部中的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

默认情况下,CORS 仅支持客户端发起 GET,POST,HEAD请求:

如果客户端希望通过PUT、DELETE等方式请求服务器的资源,则需要在服务器端,通过Access-Control-Alow-Methods来指明实际请求所允许使用的HTTP方法。

// 只允许 POST,GET,DELETE,HEAD 请求方法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 'POST , GET , DELETE , HEAD ')

// 允许所有的 HTTP 请求方法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 '*' )

(3). cors 的简单请求与预检请求。

简单请求:

  1. 请求方式:GET、POST、HEAD三者之一
  2. HTTP头部信息不超过以下几种字段(9个范围内):无自定义头部字段、Accept、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DPR.Downlink、Save-Data、Viewport-Width、Width 、Content-Type (只有三个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multipart/form-data、text/plain)

预检请求:

  1. 请求方式为GET、POST、HEAD之外的请求 Method类型
  2. 请求头中包含自定义头部字段
  3. 向服务器发送了application/json格式的数据

在浏览器与服务器正式通信之前,浏览器会先发送ОPTION请求进行预检,以获知服务器是否允许该实际请求,所以这一次的OPTION 请求称为“预检请求”。服务器成功响应预检请求后,才会发送真正的请求,并且携带真实数据。

区别:

简单请求: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只会发生一次请求。

预检请求: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会发生两次请求,OPTION预检请求成功之后,才会发起真正的请求。

(4). JSONP 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浏览器端通过<script>标签的src 属性,请求服务器上的数据,同时,服务器返回一个函数的调用。这种请求数据的方式叫做JSONP。

原理:客户端那边将请求方式设置为 jsonp ,浏览器会自动在代码里生成一 src标签,用于jsonp请求,请求结束,又会自动删除这个src标签

特点:

  • JSONP不属于真正的Ajax请求,因为它没有使用XMLHttpRequest这个对象。
  • JSONP仅支持GET请求,不支持POST、PUT、DELETE等请求。

如果项目中已经配置了CORS跨域资源共享,为了防止冲突,必须在配置CORS中间件之前声明JSONP的接口。否则JSONP接口会被处理成开启了CORS的接口。示例代码如下:

** 编写 jsonp 接口**

// 必须在配置 core 中间件之前,配置 JSONP 的接口

// ————————————————————————————— 服务端
app.get('/api/jsonp', (req, res)=>{
    // 1. 得到函数的名称
    const funcName = req.query.callback
    // 2. 定义要发送到客户端的数据对象
    const data = { name: 'zs', age: 22}
    // 3. 拼接出一个函数的调用
    const scriptStr = `${funcName}(${JSON.stringify(data)})`
    // 4. 把拼接的字符串,响应给客户端 <script> 标签进行解析执行
    res.send(scriptStr)
})

// ————————————————————————————  客户端
// 4. 为 jsonp 按钮绑定点击事件处理函数
$('#btnJSONP').on('click', function(){
    $.ajax({
        type:'get',
        url:'http://127.0.0.1/api/jsonp',
        dataType: 'jsonp',
        success: function(res){
             console.log(res);
        }
    })
})

十. ejs模块引擎

定义:它是后台模板,可以把我们数据库和文件读取的数据显示到HTML页面上,它是一个第三方模块,需要通过 npm 安装

ejs - npm

node中使用:

ejs.renderFile(filename, data, options, function(err, str){

})

案例:

 let pathname = req.url;

if(pathname == '/login'){
     let msg = "数据库里面获取到的数据";
     let list = [
        {
            title:'111'
        },
        {
            title:'222'
        },
        {
            title:'333'
        },
        {
            title:'444'
        },
     ]
     ejs.renderFile('./views/login.ejs',{msg:msg, list:list},(err,data)=>{
          res.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
          res.end(data);
     })
}

注意,下面这个文件后缀名为 .ejs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h2>ejs 模板引擎: 登入页面</h2>

    <h3><%=msg%></h3>

    <ul>
        <%for(var i=0;i<list.length;i++){%>
            <li><%=list[i].title%></li>
        <%}%>
    </ul>
</body>
</html>

效果图:

标签: node.js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m0_55557411/article/details/124255896
版权归原作者 叫兽~~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node.js 详解”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