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十八)安全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

安全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

18.1 安全架构概述

数字化服务已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但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犯罪也在激增。因此,确保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机密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变得至关重要。实现这些安全目标需要良好的安全架构设计,该设计基于风险和策略,并覆盖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安全保护不仅包括技术和管理措施,还涉及人员和工程过程的整体安全,以及组织机构的完善。面对信息化技术的多重威胁,我们需要从系统层面考虑全面的防御策略。

18.1.1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加深,尤其是云计算、边缘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推动了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企业越来越多地将业务托管在混合云上,这增加了数据保护和业务安全的难度。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包括物理环境、通信链路、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等方面。安全威胁的具体形式包括信息泄露、破坏信息完整性、拒绝服务、非授权使用、窃听、业务流分析、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特洛伊木马、陷阱门、抵赖、重放、计算机病毒、人员渎职、媒体废弃、物理侵入、窃取和业务欺骗等。为了应对这些威胁,需要从技术、管理、人员和流程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全面的安全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8.1.2 安全架构的定义和范围

安全架构是针对安全性细分的架构领域,包括产品安全架构、安全技术体系架构和审计架构,它们共同构成安全防线。

  1. 产品安全架构:目标是打造自身安全的产品,不依赖外部防御系统。
  2. 安全技术体系架构:任务是构建安全技术基础设施,增强产品的安全防御能力。
  3. 审计架构:涉及独立审计部门或其风险发现能力,审计范围包括安全风险在内的所有风险。

安全架构应具备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等特性。在设计系统时,需要识别潜在安全威胁,评价安全威胁与控制措施,提出安全技术,形成安全方案,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安全架构设计可从身份鉴别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u010095372/article/details/135888540
版权归原作者 赫凯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十八)安全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