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言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这是我们常说的一个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诈骗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新兴威胁。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式进行欺诈活动,给个人和组织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电信网络诈骗是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之一。
近日,利用AI技术制作换脸视频、合成声音等,冒充亲友、同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断出现。例如,在有的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使用他人真实姓名及照片,冒充他人身份添加被害人社交账号,再利用“AI换脸”技术和被害人进行短暂视频通话,博取被害人信任后实施诈骗;在有的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骚扰电话录音等来提取某人声音,获取素材后进行声音合成,从而用伪造的声音与被害人通话并实施诈骗;等等。在这些案例中,不法分子凭借其迷惑性极强的诈骗形式、精准的诈骗脚本、逼真的伪造音视频,让人防不胜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警觉,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新的痛点难点。本文将揭示AI诈骗的危害,探讨应对挑战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AI诈骗
AI电诈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诈骗的行为,例如通过语音合成、图像合成等技术伪造他人的声音、面部、身份等信息,进而骗取钱财,以达到欺骗或诱导受害者转账、泄露隐私、提供服务等目的的犯罪行为。这种诈骗手段往往非常高明,让人难以分辨真伪。
案例
案例一
前不久包头警方就通报了一起利用AI实施诈骗的案件:福州市某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据通报,郭先生的一位“好友”突然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称自己的一位客户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元保证金,且需要公对公账户过账,想要借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基于对好友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郭先生没有核实就直接分两笔把430万元转到了对方指定的银行卡上。事后,郭先生拨打好友电话才知道被骗,原来不法分子通过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成好友对他实施了诈骗。“不法分子用视频对讲的方式模拟受害者朋友的声音,看起来,人也是这个人,声音也是他的声音,但其实根本就不是他朋友所为。”
案例二
无独有偶,2022年2月,有位陈先生到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好友”诈骗了近5万元。经警方核实,诈骗分子利用陈先生某好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截取其面部画面后利用“AI换脸”合成,制造陈先生与“好友”视频聊天的假象骗取其信任,从而实施诈骗。
今年10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称,有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个人信息,通过计算机算法仿真合成受骗者亲人、领导同事或公职人员的肖像面容与声音,冒充上述人员身份行骗;在获得受害者信任后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套路话术向受害人发送银行卡转账、虚拟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诈骗信息,并利用视频通话,语音轰炸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受害者的防备心,受害者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异样,一旦听信诈骗分子的骗术并完成转账,对方便杳无音讯。
AI诈骗的特点
- 技术含量高。 AI诈骗需要利用先进的AI技术,如声音合成、换脸、图像生成等,来制作逼真的音视频材,以及通过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来获取和利用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社交关系、消费习惯等。
- 隐蔽性强。 AI诈骗往往通过网络平台或社交软件进行,不易被发现和追踪。同时,由于AI技术可以模仿或伪造他人的身份特征,使得受害者难以辨别真伪,容易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 成功率高。 AI诈骗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对象,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定制化的诱导或威胁。同时,由于AI技术可以模仿或伪造他人的身份特征,使得受害者难以辨别真伪,容易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据报道,AI诈骗的成功率接近100%。
如何预防和应对AI诈骗
首先,我们应该正视AI技术犯罪的存在和危害,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目前,我国对于利用AI技术犯罪的界定、认定、定罪、量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空白。我们应该根据国际惯例和实践经验,制定专门针对AI技术犯罪的法律法规,并及时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AI技术的监管和审查,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责任机制。目前,我国对于AI技术的监管还存在一些分散、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等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协调机制,并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AI技术开发者、提供者、使用者等各方面的审查和监督,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
最后,我们应该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能力,并及时寻求帮助和保护。作为普通公众,在面对可能出现的AI诈骗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和理性,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 不轻信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信息来源,并核实信息真实性。
- 不轻易提供个人信息或隐私,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 不轻易转账汇款或提供服务,并注意保护财产安全。
- 不轻易点击链接或下载软件,并注意防范病毒木马。
如遇可疑情况或不慎被骗,请及时报警求助,并保留相关证据。
总之,AI诈骗是一种新型犯罪形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或抵制AI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不能掉以轻心,忽视或放任AI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促进AI技术健康发展。
建议
- 提高技术意识:了解AI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对来路不明的信息和陌生号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 加强安全防范: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网络安全防范,例如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工具。对于收到的垃圾信息、陌生号码、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当及时删除或更改。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寻求帮助或报警处理。
- 加强监管和合作:AI电诈是一种犯罪行为,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合作,警惕和举报类似事件,建立AI反诈平台,共同抵制和打击这种犯罪行为。
- 研究AI识别技术和反制措施:为了更好地识别和防范AI电诈,研究AI识别技术和反制措施是必不可少的。AI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建立诈骗数据集,对AI技术进行训练,最终实现对伪造信息进行准确识别的效果。在反控制措施方面,可以开发反控制算法,有效遏制恶意程序。
- 加强教育普及和媒体宣传:面对愈发复杂的AI电诈手法,公众的普及程度也需要跟进,提高对AI技术的了解和识别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 AI技术在诈骗方面的危害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犯罪行径,进而提高大众对于AI电诈的警惕性,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综合打击。
- 加强国际合作。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是跨国犯罪的一种形式,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这种犯罪行为。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联合打击跨国犯罪组织,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除此之外,在防范AI电诈方面,政府、企业和公众也需要加强监管和合作,共同打击犯罪。政府应当加大AI技术监管力度和打击力度,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自身信息和用户信息的保护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公众个人要加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如开启双重认证、密码加密等方式提高账户安全性,尤其是对于要求转账等操作的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
总之,防范AI电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各行业、各部门、各国共同合作,加强信息共享,以促进AI技术的良性发展。
后记
AI诈骗是一种新兴的威胁,给个人和组织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风险。为了应对和防范AI诈骗,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安全意识,采取技术防范措施,并加强合作与监管。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AI诈骗的挑战,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利益。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u014727709/article/details/134099413
欢迎点赞、收藏,欢迎评论,欢迎指正
版权归原作者 想你依然心痛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