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link-1.17-教程】-【五】Flink 中的时间和窗口(1)窗口(Window)

【Flink-1.17-教程】-【五】Flink 中的时间和窗口(1)窗口(Window)

在批处理统计中,我们可以等待一批数据都到齐后,统一处理。但是在实时处理统计中,我们是来一条就得处理一条,那么我们怎么统计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呢?引入“窗口”。

所谓的“窗口”,一般就是划定的一段时间范围,也就是“时间窗”;对在这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处理,就是所谓的窗口计算。所以窗口和时间往往是分不开的。接下来我们就深入了解一下 Flink 中的时间语义和窗口的应用。

1)窗口的概念

Flink 是一种流式计算引擎,主要是来处理无界数据流的,数据源源不断、无穷无尽。想要更加方便高效地处理无界流,一种方式就是将无限数据切割成有限的“数据块”进行处理,这就是所谓的“窗口”(Wind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Flink 中窗口并不是静态准备好的,而是动态创建——当有落在这个窗口区间范围的数据达到时,才创建对应的窗口。另外,这里我们认为到达窗口结束时间时,窗口就触发计算并关闭,事实上“触发计算”和“窗口关闭”两个行为也可以分开,这部分内容我们会在后面详述。

2)窗口的分类

我们在上一节举的例子,其实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时间窗口。在 Flink 中,窗口的应用非常灵活,我们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窗口来实现需求。接下来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对 Flink 中内置的窗口做一个分类说明。

2.1.按照驱动类型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按照窗口分配数据的规则分类

根据分配数据的规则,窗口的具体实现可以分为 4 类:滚动窗口(Tumbling Window)、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会话窗口(Session Window),以及全局窗口(Global Window)。

2.2.1.滚动窗口(Tumbling Wind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2.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3.会话窗口(Session Wind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4.全局窗口(Global Wind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窗口 API 概览

1)按键分区(Keyed)和非按键分区(Non-Keyed)

在定义窗口操作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到底是基于按键分区(Keyed)的数据流 KeyedStream 来开窗,还是直接在没有按键分区的 DataStream 上开窗。也就是说,在调用窗口算子之前,是否有 keyBy 操作。

(1)按键分区窗口(Keyed Windows)

经过按键分区 keyBy 操作后,数据流会按照 key 被分为多条逻辑流(logical streams),这就是 KeyedStream。基于 KeyedStream 进行窗口操作时,窗口计算会在多个并行子任务上同时执行。相同 key 的数据会被发送到同一个并行子任务,而窗口操作会基于每个 key 进行单独的处理。所以可以认为,每个 key 上都定义了一组窗口,各自独立地进行统计计算。

在代码实现上,我们需要先对 DataStream 调用.keyBy()进行按键分区,然后再调用.window()定义窗口。

stream.keyBy(...).window(...)

(2)非按键分区(Non-Keyed Windows)

如果没有进行 keyBy,那么原始的 DataStream 就不会分成多条逻辑流。这时窗口逻辑只能在一个任务(task)上执行,就相当于并行度变成了 1。

在代码中,直接基于 DataStream 调用.windowAll()定义窗口。

stream.windowAll(...)

注意:对于非按键分区的窗口操作,手动调大窗口算子的并行度也是无效的,windowAll 本身就是一个非并行的操作。

2)代码中窗口 API 的调用

窗口操作主要有两个部分:窗口分配器(Window Assigners)和窗口函数(Window Functions)。

stream.keyBy(<key selector>).window(<window assigner>).aggregate(<window function>)

其中 .window() 方法需要传入一个窗口分配器,它指明了窗口的类型;而后面的.aggregate()方法传入一个窗口函数作为参数,它用来定义窗口具体的处理逻辑。窗口分配器有各种形式,而窗口函数的调用方法也不只.aggregate()一种,我们接下来就详细展开讲解。

4)窗口分配器

定义窗口分配器(Window Assigners)是构建窗口算子的第一步,它的作用就是定义数据应该被“分配”到哪个窗口。所以可以说,窗口分配器其实就是在指定窗口的类型。

窗口分配器最通用的定义方式,就是调用.window()方法。这个方法需要传入一个 WindowAssigner 作为参数,返回 WindowedStream。如果是非按键分区窗口,那么直接调用.windowAll()方法,同样传入一个 WindowAssigner,返回的是 AllWindowedStream。

窗口按照驱动类型可以分成时间窗口和计数窗口,而按照具体的分配规则,又有滚动窗口、滑动窗口、会话窗口、全局窗口四种。除去需要自定义的全局窗口外,其他常用的类型Flink 中都给出了内置的分配器实现,我们可以方便地调用实现各种需求。

4.1.时间窗口

时间窗口是最常用的窗口类型,又可以细分为滚动、滑动和会话三种。

1、滚动处理时间窗口

窗口分配器由类 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 提供,需要调用它的静态方法.of()。

stream.keyBy(...).window(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of(Time.seconds(5))).aggregate(...)

这里.of()方法需要传入一个 Time 类型的参数 size,表示滚动窗口的大小,我们这里创建了一个长度为 5 秒的滚动窗口。

另外,.of()还有一个重载方法,可以传入两个 Time 类型的参数:size 和 offset。第一个参数当然还是窗口大小,第二个参数则表示窗口起始点的偏移量。

2、滑动处理时间窗口

窗口分配器由类 SlidingProcessingTimeWindows 提供,同样需要调用它的静态方法.of()。

stream.keyBy(...).window(SlidingProcessingTimeWindows.of(Time.seconds(10) ,
Time.seconds(5))).aggregate(...)

这里.of()方法需要传入两个 Time 类型的参数:size 和 slide,前者表示滑动窗口的大小,后者表示滑动窗口的滑动步长。我们这里创建了一个长度为 10 秒、滑动步长为 5 秒的滑动窗口。

滑动窗口同样可以追加第三个参数,用于指定窗口起始点的偏移量,用法与滚动窗口完全一致。

3、处理时间会话窗口

窗口分配器由类 ProcessingTimeSessionWindows 提供,需要调用它的静态方法.withGap() 或者.withDynamicGap()。

stream.keyBy(...).window(ProcessingTimeSessionWindows.withGap(Time.seconds(10))).aggregate(...)

这里.withGap()方法需要传入一个 Time 类型的参数 size,表示会话的超时时间,也就是最小间隔 session gap。我们这里创建了静态会话超时时间为 10 秒的会话窗口。

另外,还可以调用 withDynamicGap()方法定义 session gap 的动态提取逻辑。

4、滚动事件时间窗口

窗口分配器由类 TumblingEventTimeWindows 提供,用法与滚动处理事件窗口完全一致。

stream.keyBy(...).window(TumblingEventTimeWindows.of(Time.seconds(5))).aggregate(...)

5、滑动事件时间窗口

窗口分配器由类 SlidingEventTimeWindows 提供,用法与滑动处理事件窗口完全一致。

stream.keyBy(...).window(SlidingEventTimeWindows.of(Time.seconds(10) ,
Time.seconds(5))).aggregate(...)

6、事件时间会话窗口

窗口分配器由类 EventTimeSessionWindows 提供,用法与处理事件会话窗口完全一致。

stream.keyBy(...).window(EventTimeSessionWindows.withGap(Time.seconds(10))).aggregate(...)

4.2.计数窗口

计数窗口概念非常简单,本身底层是基于全局窗口(Global Window)实现的。Flink 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接口:直接调用.countWindow()方法。根据分配规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滚动计数窗口和滑动计数窗口两类,下面我们就来看它们的具体实现。

1、滚动计数窗口

滚动计数窗口只需要传入一个长整型的参数 size,表示窗口的大小。

stream.keyBy(...).countWindow(10)

我们定义了一个长度为 10 的滚动计数窗口,当窗口中元素数量达到 10 的时候,就会触发计算执行并关闭窗口。

2、滑动计数窗口
与滚动计数窗口类似,不过需要在.countWindow()调用时传入两个参数:size 和 slide,前者表示窗口大小,后者表示滑动步长。

stream.keyBy(...).countWindow(10,3)

我们定义了一个长度为 10、滑动步长为 3 的滑动计数窗口。每个窗口统计 10 个数据,每隔 3 个数据就统计输出一次结果。

3、全局窗口

全局窗口是计数窗口的底层实现,一般在需要自定义窗口时使用。它的定义同样是直接调用.window(),分配器由 GlobalWindows 类提供。

stream.keyBy(...).window(GlobalWindows.create());

需要注意使用全局窗口,必须自行定义触发器才能实现窗口计算,否则起不到任何作用。

5)窗口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窗口函数定义了要对窗口中收集的数据做的计算操作,根据处理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增量聚合函数和全窗口函数。下面我们来进行分别讲解。

5.1.增量聚合函数(ReduceFunction / AggregateFunction)

窗口将数据收集起来,最基本的处理操作当然就是进行聚合。我们可以每来一个数据就在之前结果上聚合一次,这就是“增量聚合”。典型的增量聚合函数有两个:ReduceFunction 和 AggregateFunction。

1、归约函数(ReduceFunction)

publicclassWindowReduceDemo{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throwsException{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WaterSensor> sensorDS = env
                .socketTextStream("hadoop102",7777).map(newWaterSensorMapFunction());KeyedStream<WaterSensor,String> sensorKS = sensorDS.keyBy(sensor -> sensor.getId());// 1. 窗口分配器WindowedStream<WaterSensor,String,TimeWindow> sensorWS = sensorKS.window(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of(Time.seconds(10)));// 2. 窗口函数: 增量聚合 Reduce/**
         * 窗口的reduce:
         * 1、相同key的第一条数据来的时候,不会调用reduce方法
         * 2、增量聚合: 来一条数据,就会计算一次,但是不会输出
         * 3、在窗口触发的时候,才会输出窗口的最终计算结果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WaterSensor> reduce = sensorWS.reduce(newReduceFunction<WaterSensor>(){@OverridepublicWaterSensorreduce(WaterSensor value1,WaterSensor value2)throwsException{System.out.println("调用reduce方法,value1="+ value1 +",value2="+ value2);returnnewWaterSensor(value1.getId(), value2.getTs(), value1.getVc()+ value2.getVc());}});

        reduce.print();

        env.execute();}}

2、聚合函数(AggregateFunction)

ReduceFunction 可以解决大多数归约聚合的问题,但是这个接口有一个限制,就是聚合状态的类型、输出结果的类型都必须和输入数据类型一样。

Flink Window API 中的 aggregate 就突破了这个限制,可以定义更加灵活的窗口聚合操作。这个方法需要传入一个 AggregateFunction 的实现类作为参数。

AggregateFunction 可以看作是 ReduceFunction 的通用版本,这里有三种类型:输入类型(IN)、累加器类型(ACC)和输出类型(OUT)。输入类型 IN 就是输入流中元素的数据类型;累加器类型 ACC 则是我们进行聚合的中间状态类型;而输出类型当然就是最终计算结果的类型了。

接口中有四个方法:

  • createAccumulator():创建一个累加器,这就是为聚合创建了一个初始状态,每个聚 合任务只会调用一次。
  • add():将输入的元素添加到累加器中。
  • getResult():从累加器中提取聚合的输出结果。
  • merge():合并两个累加器,并将合并后的状态作为一个累加器返回。

所以可以看到,AggregateFunction 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调用 createAccumulator()为任务初始化一个状态(累加器);而后每来一个数据就调用一次 add()方法,对数据进行聚合,得到的结果保存在状态中;等到了窗口需要输出时,再调用 getResult()方法得到计算结果。很明显,与 ReduceFunction 相同,AggregateFunction 也是增量式的聚合;而由于输入、中间状态、输出的类型可以不同,使得应用更加灵活方便。

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classWindowAggregateDemo{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throwsException{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WaterSensor> sensorDS = env
                .socketTextStream("hadoop102",7777).map(newWaterSensorMapFunction());KeyedStream<WaterSensor,String> sensorKS = sensorDS.keyBy(sensor -> sensor.getId());// 1. 窗口分配器WindowedStream<WaterSensor,String,TimeWindow> sensorWS = sensorKS.window(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of(Time.seconds(10)));// 2. 窗口函数: 增量聚合 Aggregate/**
         * 1、属于本窗口的第一条数据来,创建窗口,创建累加器
         * 2、增量聚合: 来一条计算一条, 调用一次add方法
         * 3、窗口输出时调用一次getresult方法
         * 4、输入、中间累加器、输出 类型可以不一样,非常灵活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String> aggregate = sensorWS.aggregate(/**
                 * 第一个类型: 输入数据的类型
                 * 第二个类型: 累加器的类型,存储的中间计算结果的类型
                 * 第三个类型: 输出的类型
                 */newAggregateFunction<WaterSensor,Integer,String>(){/**
                     * 创建累加器,初始化累加器
                     * @return
                     */@OverridepublicIntegercreateAccumulator(){System.out.println("创建累加器");return0;}/**
                     * 聚合逻辑
                     * @param value
                     * @param accumulator
                     * @return
                     */@OverridepublicIntegeradd(WaterSensor value,Integer accumulator){System.out.println("调用add方法,value="+value);return accumulator + value.getVc();}/**
                     * 获取最终结果,窗口触发时输出
                     * @param accumulator
                     * @return
                     */@OverridepublicStringgetResult(Integer accumulator){System.out.println("调用getResult方法");return accumulator.toString();}@OverridepublicIntegermerge(Integer a,Integer b){// 只有会话窗口才会用到System.out.println("调用merge方法");returnnull;}});

        aggregate.print();
        
        env.execute();}}

另外,Flink 也为窗口的聚合提供了一系列预定义的简单聚合方法,可以直接基于 WindowedStream 调用。主要包括.sum()/max()/maxBy()/min()/minBy(),与 KeyedStream 的简单聚合非常相似。它们的底层,其实都是通过 AggregateFunction 来实现的。

5.2.全窗口函数(full window functions)

有些场景下,我们要做的计算必须基于全部的数据才有效,这时做增量聚合就没什么意义了;另外,输出的结果有可能要包含上下文中的一些信息(比如窗口的起始时间),这是增量聚合函数做不到的。

所以,我们还需要有更丰富的窗口计算方式。窗口操作中的另一大类就是全窗口函数。与增量聚合函数不同,全窗口函数需要先收集窗口中的数据,并在内部缓存起来,等到窗口要输出结果的时候再取出数据进行计算。

在 Flink 中,全窗口函数也有两种:WindowFunction 和 ProcessWindowFunction。

1、窗口函数(WindowFunction)

WindowFunction 字面上就是“窗口函数”,它其实是老版本的通用窗口函数接口。我们可以基于 WindowedStream 调用.apply()方法,传入一个 WindowFunction 的实现类。

stream
.keyBy(<key selector>).window(<window assigner>).apply(newMyWindowFunction());

这个类中可以获取到包含窗口所有数据的可迭代集合(Iterable),还可以拿到窗口(Window)本身的信息。

不过 WindowFunction 能提供的上下文信息较少,也没有更高级的功能。事实上,它的作用可以被 ProcessWindowFunction 全覆盖,所以之后可能会逐渐弃用。

2、处理窗口函数(ProcessWindowFunction)

ProcessWindowFunction 是 Window API 中最底层的通用窗口函数接口。之所以说它“最底层”,是因为除了可以拿到窗口中的所有数据之外,ProcessWindowFunction 还可以获取到一个“上下文对象”(Context)。这个上下文对象非常强大,不仅能够获取窗口信息,还可以访问当前的时间和状态信息。这里的时间就包括了处理时间(processing time)和事件时间水位线(event time watermark)。这就使得 ProcessWindowFunction 更加灵活、功能更加丰富,其实就是一个增强版的 WindowFunction。

事实上,ProcessWindowFunction 是 Flink 底层 API——处理函数(process function)中的一员,关于处理函数我们会在后续章节展开讲解。

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classWindowProcessDemo{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throwsException{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WaterSensor> sensorDS = env
                .socketTextStream("hadoop102",7777).map(newWaterSensorMapFunction());KeyedStream<WaterSensor,String> sensorKS = sensorDS.keyBy(sensor -> sensor.getId());// 1. 窗口分配器WindowedStream<WaterSensor,String,TimeWindow> sensorWS = sensorKS.window(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of(Time.seconds(10)));// 老写法//        sensorWS//                .apply(//                        new WindowFunction<WaterSensor, String, String, TimeWindow>() {//                            /**//                             *//                             * @param s  分组的key//                             * @param window 窗口对象//                             * @param input 存的数据//                             * @param out   采集器//                             * @throws Excep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apply(String s, TimeWindow window, Iterable<WaterSensor> input, Collector<String> out) throws Exception {////                            }//                        }//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String> process = sensorWS
                .process(newProcessWindowFunction<WaterSensor,String,String,TimeWindow>(){/**
                             * 全窗口函数计算逻辑:  窗口触发时才会调用一次,统一计算窗口的所有数据
                             * @param s   分组的key
                             * @param context  上下文
                             * @param elements 存的数据
                             * @param out      采集器
                             * @throws Exception
                             */@Overridepublicvoidprocess(String s,Context context,Iterable<WaterSensor> elements,Collector<String> out)throwsException{// 上下文可以拿到window对象,还有其他东西:侧输出流 等等long startTs = context.window().getStart();long endTs = context.window().getEnd();String windowStart =DateFormatUtils.format(startTs,"yyyy-MM-dd HH:mm:ss.SSS");String windowEnd =DateFormatUtils.format(endTs,"yyyy-MM-dd HH:mm:ss.SSS");long count = elements.spliterator().estimateSize();

                                out.collect("key="+ s +"的窗口["+ windowStart +","+ windowEnd +")包含"+ count +"条数据===>"+ elements.toString());}});

        process.print();

        env.execute();}}

5.3.增量聚合和全窗口函数的结合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希望兼具这两者的优点,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使用。Flink 的 Window API 就给我们实现了这样的用法。

我们之前在调用 WindowedStream 的.reduce()和.aggregate()方法时,只是简单地直接传入了一个 ReduceFunction 或 AggregateFunction 进行增量聚合。除此之外,其实还可以传入第二个参数:一个全窗口函数,可以是 WindowFunction 或者 ProcessWindowFunction。

// ReduceFunction 与 WindowFunction 结合public<R>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R>reduce(ReduceFunction<T> reduceFunction,WindowFunction<T,R,K,W>
function)// ReduceFunction 与 ProcessWindowFunction 结合public<R>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R>reduce(ReduceFunction<T> reduceFunction,ProcessWindowFunction<T,R,
K,W> function)// AggregateFunction 与 WindowFunction 结合public<ACC,V,R>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R>aggregate(AggregateFunction<T,ACC,V> aggFunction,WindowFunction<V,
R,K,W> windowFunction)// AggregateFunction 与 ProcessWindowFunction 结合public<ACC,V,R>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R>aggregate(AggregateFunction<T,ACC,V> aggFunction,ProcessWindowFunction<V,R,K,W> windowFunction)

这样调用的处理机制是:基于第一个参数(增量聚合函数)来处理窗口数据,每来一个数据就做一次聚合;等到窗口需要触发计算时,则调用第二个参数(全窗口函数)的处理逻辑输出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全窗口函数就不再缓存所有数据了,而是直接将增量聚合函数的结果拿来当作了 Iterable 类型的输入。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classWindowAggregateAndProcessDemo{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throwsException{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WaterSensor> sensorDS = env
                .socketTextStream("hadoop102",7777).map(newWaterSensorMapFunction());KeyedStream<WaterSensor,String> sensorKS = sensorDS.keyBy(sensor -> sensor.getId());// 1. 窗口分配器WindowedStream<WaterSensor,String,TimeWindow> sensorWS = sensorKS.window(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of(Time.seconds(10)));// 2. 窗口函数:/**
         * 增量聚合 Aggregate + 全窗口 process
         * 1、增量聚合函数处理数据: 来一条计算一条
         * 2、窗口触发时, 增量聚合的结果(只有一条) 传递给 全窗口函数
         * 3、经过全窗口函数的处理包装后,输出
         *
         * 结合两者的优点:
         * 1、增量聚合: 来一条计算一条,存储中间的计算结果,占用的空间少
         * 2、全窗口函数: 可以通过 上下文 实现灵活的功能
         *///        sensorWS.reduce()   //也可以传两个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String> result = sensorWS.aggregate(newMyAgg(),newMyProcess());

        result.print();

        env.execute();}publicstaticclassMyAggimplementsAggregateFunction<WaterSensor,Integer,String>{@OverridepublicIntegercreateAccumulator(){System.out.println("创建累加器");return0;}@OverridepublicIntegeradd(WaterSensor value,Integer accumulator){System.out.println("调用add方法,value="+value);return accumulator + value.getVc();}@OverridepublicStringgetResult(Integer accumulator){System.out.println("调用getResult方法");return accumulator.toString();}@OverridepublicIntegermerge(Integer a,Integer b){System.out.println("调用merge方法");returnnull;}}// 全窗口函数的输入类型 = 增量聚合函数的输出类型publicstaticclassMyProcessextendsProcessWindowFunction<String,String,String,TimeWindow>{@Overridepublicvoidprocess(String s,Context context,Iterable<String> elements,Collector<String> out)throwsException{long startTs = context.window().getStart();long endTs = context.window().getEnd();String windowStart =DateFormatUtils.format(startTs,"yyyy-MM-dd HH:mm:ss.SSS");String windowEnd =DateFormatUtils.format(endTs,"yyyy-MM-dd HH:mm:ss.SSS");long count = elements.spliterator().estimateSize();

            out.collect("key="+ s +"的窗口["+ windowStart +","+ windowEnd +")包含"+ count +"条数据===>"+ elements.toString());}}}

这里我们为了方便处理,单独定义了一个 POJO 类 UrlViewCount 来表示聚合输出结果的数据类型,包含了 url、浏览量以及窗口的起始结束时间。用一个 AggregateFunction 来实现增量聚合,每来一个数据就计数加一;得到的结果交给 ProcessWindowFunction,结合窗口信息包装成我们想要的 UrlViewCount,最终输出统计结果。

6)其他 API

对于一个窗口算子而言,窗口分配器和窗口函数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Flink 还提供了其他一些可选的 API,让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窗口行为。

6.1.触发器(Trigger)

触发器主要是用来控制窗口什么时候触发计算。所谓的“触发计算”,本质上就是执行窗口函数,所以可以认为是计算得到结果并输出的过程。

基于 WindowedStream 调用 .trigger() 方法,就可以传入一个自定义的窗口触发器(Trigger)。

stream.keyBy(...).window(...).trigger(newMyTrigger())

6.2.移除器(Evictor)

移除器主要用来定义移除某些数据的逻辑。基于 WindowedStream 调用.evictor()方法,就可以传入一个自定义的移除器(Evictor)。Evictor 是一个接口,不同的窗口类型都有各自预实现的移除器。

stream.keyBy(...).window(...).evictor(newMyEvictor())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3543905/article/details/135816183
版权归原作者 bmyyyyyy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Flink-1.17-教程】-【五】Flink 中的时间和窗口(1)窗口(Window)”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