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异常检测:基于自编码器的方法

异常检测:基于自编码器的方法

1. 背景介绍

异常检测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工业生产、金融风控、网络安全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异常是指数据集中与大多数数据点有显著差异的少数样本,通常表现为偏离正常模式或规律。异常检测的目的是从大量正常数据中识别出这些异常点,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传统的异常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统计的方法和基于距离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假设数据服从某种概率分布,将偏离分布的数据点视为异常;基于距离的方法则计算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将距离较远的点视为异常。这些方法在低维数据上效果较好,但在高维数据和复杂数据上往往表现不佳。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异常检测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自编码器(Autoencoder)以其强大的特征学习和数据重构能力,成为异常检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自编码器的异常检测方法,探讨其原理、算法、应用和挑战。

2. 核心概念与联系

2.1 自编码器

自编码器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由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两部分组成。编码器将输入数据映射到低维的隐空间,解码器则将隐空间表示重构为原始输入。通过最小化重构误差,自编码器可以学习到数据的高阶特征和内在结构。

2.2 重构误差

重构误差是指重构数据与原始输入之间的差异,常用均方误差(MSE)或交叉熵(Cross Entropy)来度量。对于正常数据,自编码器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40969306
版权归原作者 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异常检测:基于自编码器的方法”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