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Promise是Promises/A+规范的Qt/C++实现。该规范的译文见附录。
QtPromise基于Qt5.6及以上版本,当然也包括Qt6。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simonbrunel/qtpromise
新手导航:Getting Started | QtPromise
API手册:API Reference,每个API都提供了示例。
Promise是一种异步编程的解决方案,可以替代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
Promise的三个特点: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
☆一旦状态改变了就不会在变,也就是说任何时候Promise都只有一种状态。
☆以同步的方式调用异步,通过返回新的promise来实现then链式调用。
Promise的三个缺点:
☆无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映到外部。
☆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是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做Qt开发的家人们如果对异步编程有需求,可以尝试使用此开源库。
使用方法很简单,QtPromise源码只有头文件,将源码目录中的qtpromise.pri添加到自己工程的pro文件中即可。
include($$PWD/qtpromise/qtpromise.pri)
然后包含模块的头文件
#include <QtPromise>
一个简单的demo
#include <QCoreApplication>
#include <QtPromise>
#include <QNetworkAccessManager>
#include <QNetworkReply>
using namespace QtPromis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QCoreApplication a(argc, argv);
QNetworkAccessManager *manager = new QNetworkAccessManager();
QString url = "http://www.baidu.com";
// 360安全卫士用于测试超时.
// QString url = "http://dl.360safe.com/setup.exe";
// 可以断网验证网络错误.
QPromise<QByteArray>{[&](
const QtPromise::QPromiseResolve<QByteArray>& resolve,
const QtPromise::QPromiseReject<QByteArray>& reject) {
QNetworkReply* reply = manager->get(QNetworkRequest{url});
QObject::connect(reply, &QNetworkReply::finished, [=]() {
if (reply->error() == QNetworkReply::NoError) {
resolve(reply->readAll());
} else {
reject(reply->error());
}
reply->deleteLater();
});
}}
.timeout(5000)
.then([](const QByteArray &data){
// 如果5秒内下载成功,进行下一步处理.
qDebug()<<data<<"AAAAA";
})
.fail([](QNetworkReply::NetworkError error) {
// 网络错误.
qDebug()<<error<<"BBBBB";
})
.fail([](const QPromiseTimeoutException& error) {
// 超时报错.
qDebug()<<error.what()<<"CCCCC";
});
return a.exec();
}
需要注意的是then的定义:
QPromise<T>::then(Function onFulfilled, Function onRejected)
QPromise<T>::then(Function onFulfilled)
onRejected是可选的, 此时的拒因与调用它的QPromise拒因相同。建议用fail来处理错误,如果非要用onRejected来处理,可改成下面这样。
.then([](const QByteArray &data){
// 如果5秒内下载成功,进行下一步处理.
qDebug()<<data<<"AAAAA";
}, [](QNetworkReply::NetworkError error) {
// 网络错误.
qDebug()<<error<<"BBBBBBBB";
})
.fail([](const QPromiseTimeoutException& error) {
// 超时报错.
qDebug()<<error.what()<<"CCCCC";
});
附录:
一个开放、健全且通用的 JavaScript Promise 标准。由开发者制定,供开发者参考。
译文术语
- 解决(fulfill):指一个 promise 成功时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如状态的改变、回调的执行。虽然规范中用
fulfill
来表示解决,但在后世的 promise 实现多以resolve
来指代之。 - 拒绝(reject):指一个 promise 失败时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 终值(eventual value):所谓终值,指的是 promise 被解决时传递给解决回调的值,由于 promise 有一次性的特征,因此当这个值被传递时,标志着 promise 等待态的结束,故称之终值,有时也直接简称为值(value)。
- 据因(reason):也就是拒绝原因,指在 promise 被拒绝时传递给拒绝回调的值。
Promise 表示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结果,与之进行交互的方式主要是
then
方法,该方法注册了两个回调函数,用于接收 promise 的终值或本 promise 不能执行的原因。
本规范详细列出了
then
方法的执行过程,所有遵循 Promises/A+ 规范实现的 promise 均可以本标准作为参照基础来实施
then
方法。因而本规范是十分稳定的。尽管 Promise/A+ 组织有时可能会修订本规范,但主要是为了处理一些特殊的边界情况,且这些改动都是微小且向下兼容的。如果我们要进行大规模不兼容的更新,我们一定会在事先进行谨慎地考虑、详尽的探讨和严格的测试。
从历史上说,本规范实际上是把之前 Promise/A 规范 中的建议明确成为了行为标准:我们一方面扩展了原有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一方面删减了原规范的一些特例情况和有问题的部分。
最后,核心的 Promises/A+ 规范不设计如何创建、解决和拒绝 promise,而是专注于提供一个通用的
then
方法。上述对于 promises 的操作方法将来在其他规范中可能会提及。
术语
Promise
promise 是一个拥有
then
方法的对象或函数,其行为符合本规范;
thenable
是一个定义了
then
方法的对象或函数,文中译作“拥有
then
方法”;
值(value)
指任何 JavaScript 的合法值(包括
undefined
, thenable 和 promise);
异常(exception)
是使用
throw
语句抛出的一个值。
据因(reason)
表示一个 promise 的拒绝原因。
要求
Promise 的状态
一个 Promise 的当前状态必须为以下三种状态中的一种:等待态(Pending)、执行态(Fulfilled)和拒绝态(Rejected)。
等待态(Pending)
处于等待态时,promise 需满足以下条件:
- 可以迁移至执行态或拒绝态
执行态(Fulfilled)
处于执行态时,promise 需满足以下条件:
- 不能迁移至其他任何状态
- 必须拥有一个不可变的终值
拒绝态(Rejected)
处于拒绝态时,promise 需满足以下条件:
- 不能迁移至其他任何状态
- 必须拥有一个不可变的据因
这里的不可变指的是恒等(即可用
===
判断相等),而不是意味着更深层次的不可变(译者注: 盖指当 value 或 reason 不是基本值时,只要求其引用地址相等,但属性值可被更改)。
Then 方法
一个 promise 必须提供一个
then
方法以访问其当前值、终值和据因。
promise 的
then
方法接受两个参数:
promis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参数可选
onFulfilled
和
onRejected
都是可选参数。
- 如果
onFulfilled
不是函数,其必须被忽略 - 如果
onRejected
不是函数,其必须被忽略
onFulfilled
特性
如果
onFulfilled
是函数:
- 当
promise
执行结束后其必须被调用,其第一个参数为promise
的终值 - 在
promise
执行结束前其不可被调用 - 其调用次数不可超过一次
onRejected
特性
如果
onRejected
是函数:
- 当
promise
被拒绝执行后其必须被调用,其第一个参数为promise
的据因 - 在
promise
被拒绝执行前其不可被调用 - 其调用次数不可超过一次
调用时机
onFulfilled
和
onRejected
只有在执行环境堆栈仅包含平台代码时才可被调用 注1
调用要求
onFulfilled
和
onRejected
必须被作为函数调用(即没有
this
值)注2
多次调用
then
方法可以被同一个
promise
调用多次
- 当
promise
成功执行时,所有onFulfilled
需按照其注册顺序依次回调 - 当
promise
被拒绝执行时,所有的onRejected
需按照其注册顺序依次回调
返回
then
方法必须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 注3
promise2 = promise1.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如果
onFulfilled
或者onRejected
返回一个值x
,则运行下面的 Promise 解决过程:[[Resolve]](promise2, x)
- 如果
onFulfilled
或者onRejected
抛出一个异常e
,则promise2
必须拒绝执行,并返回拒因e
- 如果
onFulfilled
不是函数且promise1
成功执行,promise2
必须成功执行并返回相同的值 - 如果
onRejected
不是函数且promise1
拒绝执行,promise2
必须拒绝执行并返回相同的据因
译者注: 理解上面的“返回”部分非常重要,即:**不论
promise1
被 reject 还是被 resolve 时
promise2
都会被 resolve,只有出现异常时才会被 rejected**。
Promise 解决过程
Promise 解决过程 是一个抽象的操作,其需输入一个
promise
和一个值,我们表示为
[[Resolve]](promise, x)
,如果
x
有
then
方法且看上去像一个 Promise ,解决程序即尝试使
promise
接受
x
的状态;否则其用
x
的值来执行
promise
。
这种 thenable 的特性使得 Promise 的实现更具有通用性:只要其暴露出一个遵循 Promise/A+ 协议的
then
方法即可;这同时也使遵循 Promise/A+ 规范的实现可以与那些不太规范但可用的实现能良好共存。
运行
[[Resolve]](promise, x)
需遵循以下步骤:
x
与
promise
相等
如果
promise
和
x
指向同一对象,以
TypeError
为据因拒绝执行
promise
x
为 Promise
如果
x
为 Promise ,则使
promise
接受
x
的状态 注4:
- 如果
x
处于等待态,promise
需保持为等待态直至x
被执行或拒绝 - 如果
x
处于执行态,用相同的值执行promise
- 如果
x
处于拒绝态,用相同的据因拒绝promise
x
为对象或函数
如果
x
为对象或者函数:
- 把
x.then
赋值给then
注5 - 如果取
x.then
的值时抛出错误e
,则以e
为据因拒绝promise
- 如果
then
是函数,将x
作为函数的作用域this
调用之。传递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参数叫做resolvePromise
,第二个参数叫做rejectPromise
: - 如果resolvePromise
以值y
为参数被调用,则运行[[Resolve]](promise, y)
- 如果rejectPromise
以据因r
为参数被调用,则以据因r
拒绝promise
- 如果resolvePromise
和rejectPromise
均被调用,或者被同一参数调用了多次,则优先采用首次调用并忽略剩下的调用- 如果调用then
方法抛出了异常e
: - 如果resolvePromise
或rejectPromise
已经被调用,则忽略之- 否则以e
为据因拒绝promise
- 如果then
不是函数,以x
为参数执行promise
- 如果
x
不为对象或者函数,以x
为参数执行promise
如果一个 promise 被一个循环的 thenable 链中的对象解决,而
[[Resolve]](promise, thenable)
的递归性质又使得其被再次调用,根据上述的算法将会陷入无限递归之中。算法虽不强制要求,但也鼓励施者检测这样的递归是否存在,若检测到存在则以一个可识别的
TypeError
为据因来拒绝
promise
注6。
注释
- 注1 这里的平台代码指的是引擎、环境以及 promise 的实施代码。实践中要确保
onFulfilled
和onRejected
方法异步执行,且应该在then
方法被调用的那一轮事件循环之后的新执行栈中执行。这个事件队列可以采用“宏任务(macro-task)”机制或者“微任务(micro-task)”机制来实现。由于 promise 的实施代码本身就是平台代码(译者注: 即都是 JavaScript),故代码自身在处理在处理程序时可能已经包含一个任务调度队列或『跳板』)。译者注: 这里提及了 macrotask 和 microtask 两个概念,这表示异步任务的两种分类。在挂起任务时,JS 引擎会将所有任务按照类别分到这两个队列中,首先在 macrotask 的队列(这个队列也被叫做 task queue)中取出第一个任务,执行完毕后取出 microtask 队列中的所有任务顺序执行;之后再取 macrotask 任务,周而复始,直至两个队列的任务都取完。两个类别的具体分类如下:- macro-task: script(整体代码),setTimeout
,setInterval
,setImmediate
, I/O, UI rendering- micro-task:process.nextTick
,Promises
(这里指浏览器实现的原生 Promise),Object.observe
,MutationObserver
- 注2 也就是说在 严格模式(strict) 中,函数
this
的值为undefined
;在非严格模式中其为全局对象。 - 注3 代码实现在满足所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允许
promise2 === promise1
。每个实现都要文档说明其是否允许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允许promise2 === promise1
。 - 注4 总体来说,如果
x
符合当前实现,我们才认为它是真正的 promise 。这一规则允许那些特例实现接受符合已知要求的 Promises 状态。 - 注5 这步我们先是存储了一个指向
x.then
的引用,然后测试并调用该引用,以避免多次访问x.then
属性。这种预防措施确保了该属性的一致性,因为其值可能在检索调用时被改变。 - 注6 实现不应该对 thenable 链的深度设限,并假定超出本限制的递归就是无限循环。只有真正的循环递归才应能导致
TypeError
异常;如果一条无限长的链上 thenable 均不相同,那么递归下去永远是正确的行为。
译文来源:http://malcolmyu.github.io/malnote/2015/06/12/Promises-A-Plus/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caoshangpa/article/details/129696818
版权归原作者 草上爬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