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九届智能视觉组结构开源(六机械臂+三分类)

十九届智能视觉组结构&硬件开源(六机械臂+三分类)

背景

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将于2024年暑期举行, 竞速比赛规则已于2023年11月公布。竞速比赛分为8个赛题组,其中“视觉组” 具有更加复杂的机器视觉处理和模型车运动控制任务,因此通常需要制作结构。
本文总结历届特殊结构的开源网址,并给出自己的一套垃圾结构。

历届结构

目前常见的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

  • 单搬车:详见B站:逐飞科技 第19届 智能视觉组 逐飞演示车模 运行演示
  • 凤凰车:详见B站:冷凤-Phoenix 17智能视觉 “凤凰结构”四分类方案开源与机械臂动作讲解
  • 卡片收集盒:详见B站:只会摸鱼的False 18届智能视觉赛区赛寄录
  • 双头凤凰车
  • 摩天轮结构
  • 南昌结构
  • ……

(一时半会找不到其他结构和相关开源了,欢迎补充)

开源网页

开源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LZOnUKCllSWfU5X8tfWbw?pwd=jj5c
提取码: jj5c

结构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赛题要求,将赛题分为两个部分:随机点和固定点(环岛和十字)。

  • 随机点数量多,从取到放可能需要经历固定点,因此需要分类装置。(题目要求)
  • 固定点数量少,从取到放不会经历随机点,因此希望减少多次取放的步骤,也就是六个机械臂拾取六张。(题目要求)
  • 减少纯舵机构成机械臂的舵机个数,因为舵机的精度不高,级联误差传递会导致难以控制。(个人经验)
  • OpenART和MCXVison等图像识别摄像头平行于赛道,减少图像处理难度。(个人经验)
  • 减少车体旋转的次数,我们实验室对陀螺仪的解算还难以达到随心所欲。(个人原因)
  • 减少识别卡片后的车体调整距离。

总结上述想法,发现机械臂旋转而分类装置不旋转不失为一种优秀 (可能吧) 的想法。

整体结构

主视图:前视图
左视图:
左视图
右视图:
右视图
俯视图:俯视图

结构计算

分类盘

分类盘以紧贴赛道边缘的两张卡片中心点为直径,构成一个圆,在该圆上每

  1. 60
  2. °
  3. 60°
  4. 60°标记为圆心,以此圆心做圆,则为卡片盒位置。

已知赛道宽为

  1. 450
  2. m
  3. m
  4. 450mm
  5. 450mm,卡片为
  6. 120
  7. m
  8. m
  9. 120mm
  10. 120mm的正方形。可以计算得到卡片盒的直径应当至少为
  11. 180
  12. m
  13. m
  14. >
  15. 120
  16. 2
  17. 169.68
  18. m
  19. m
  20. 180mm>120 \sqrt{2} \approx 169.68mm
  21. 180mm>1202​≈169.68mm

设计草图如下所示分类盘设计草图
具体模型详见俯视图

旋转盘

首先是确定主支座和旋转盘之间连接器件的选型问题。
旋转盘X轴、Y轴方向由滑环锁定,旋转盘的Z轴由主轴支
座和推力轴承锁定。
主支座上方是主板盒,放置主板,下方是车轮驱动,不可避免需要较粗的空心部分过导线,因此针对此,需要选择空心的滑环和较大直径的推力轴承,最终选择了:

  • 滑环MT60130-P0410-S02
  • 推力轴承51114

接下来是针对旋转盘参数的一些计算。
旋转盘草图
对于上述草图,可以看出几个必然的等式和不等式,罗列如下:

  1. {
  2. h
  3. 1
  4. =
  5. 450
  6. m
  7. m
  8. +
  9. 120
  10. m
  11. m
  12. 2
  13. =
  14. 285
  15. m
  16. m
  17. (赛题要求)
  18. h
  19. 1
  20. =
  21. h
  22. 2
  23. +
  24. h
  25. 3
  26. h
  27. 2
  28. >
  29. 180
  30. m
  31. m
  32. (舵机之间不能干涉,还需要留出舵机控制板的安装区域)
  33. h
  34. 3
  35. >
  36. l
  37. 3
  38. +
  39. l
  40. 4
  41. (希望上机械臂收回时,下机械臂能放在舵机上方)
  42. l
  43. 1
  44. =
  45. l
  46. 3
  47. +
  48. l
  49. 4
  50. l
  51. 1
  52. >
  53. l
  54. 2
  55. l
  56. 2
  57. >
  58. 200
  59. m
  60. m
  61. (步进电机板在主支座中,因此需要保留必要空间)
  62. l
  63. 4
  64. =
  65. 22
  66. m
  67. m
  68. (电磁铁尺寸)
  69. \begin{cases} h_1=\frac{450mm+120mm}{2}=285mm(赛题要求)\\ h_1=h_2+h_3\\ h_2>180mm(舵机之间不能干涉,还需要留出舵机控制板的安装区域)\\ h_3>l_3+l_4(希望上机械臂收回时,下机械臂能放在舵机上方)\\ l_1=l_3+l_4\\ l_1>l_2\\ l_2>200mm(步进电机板在主支座中,因此需要保留必要空间)\\ l_4=22mm(电磁铁尺寸) \end{cases}
  70. ⎩⎨⎧​h1​=2450mm+120mm​=285mm(赛题要求)h1​=h2​+h3h2​>180mm(舵机之间不能干涉,还需要留出舵机控制板的安装区域)h3​>l3​+l4​(希望上机械臂收回时,下机械臂能放在舵机上方)l1​=l3​+l4l1​>l2l2​>200mm(步进电机板在主支座中,因此需要保留必要空间)l4​=22mm(电磁铁尺寸)​

根据上述要求,其实旋转盘的参数应当已经基本无法调整了:
因为

  1. h
  2. 3
  3. >
  4. l
  5. 3
  6. +
  7. l
  8. 4
  9. =
  10. l
  11. 1
  12. >
  13. l
  14. 2
  15. >
  16. 200
  17. m
  18. m
  19. h_3>l_3+l_4=l_1>l_2>200mm
  20. h3​>l3​+l4​=l1​>l2​>200mm,又因为
  21. h
  22. 2
  23. >
  24. 180
  25. m
  26. m
  27. h_2>180mm
  28. h2​>180mm,所以
  29. h
  30. 1
  31. =
  32. h
  33. 3
  34. +
  35. h
  36. 2
  37. >
  38. 280
  39. m
  40. m
  41. h_1=h_3+h_2>280mm
  42. h1​=h3​+h2​>280mm,而赛题要求
  43. h
  44. 1
  45. =
  46. 285
  47. m
  48. m
  49. h_1=285mm
  50. h1​=285mm,说明
  51. l
  52. 2
  53. l
  54. 1
  55. h
  56. 3
  57. h
  58. 2
  59. h
  60. 1
  61. l_2l_1h_3h_2h_1
  62. l2​、l1​、h3​、h2​、h1​可变化的范围较小

综上,即为旋转盘的尺寸计算过程,根据该过程可以计算出相应尺寸。
为了增强旋转盘面的刚度和强度,选用了亚克力板作为板面,3D打印下方支撑盘(整体结构中蓝色部分),方便齿轮的制作和滑环的嵌入。
具体详见模型。

主支座

对于支座部分,由于已经有了上述的计算,因此尺寸部分基本上是已经定下来了的,也因为上述计算因此改变量不大。主支座
主支座2

  • 下层镂空,过电源线和信号线,以及留出空间给步进电机板安装。(为了防止步进电机板过热,开了两个 30 m m 30mm 30mm风扇,但实际发现主要还是给电机在散热)
  • 中层下开槽,嵌入推力轴承。
  • 顶层开十字,做成一个类似于榫卯结构,方便主板盒的正安装,另开四个螺丝孔,通过螺丝来硬连接主板盒和主板盒。(事实证明4根 12 m m 12mm 12mm的 M 3 M3 M3沉头螺丝可以承受整辆车的重量,也就是你抱着主板盒,仅靠这四颗螺丝抱起整辆车)
  • 主轴开 20 m m 20mm 20mm,过信号线和电源线。(这里有个小细节:信号/电源线一般都是接口粗,导线细,所以硬件在上下部分连接时候需要使用小接口的连接方式,比如FPC,4P及以下的的XH头)
  • 齿轮是找机械院的大佬画的,具体数据已经丢失了,所以这里就没法提供了。

主板盒

主板盒底部部分无非是契合即可主板就好,为了给电源线和信号线出线。
所有的出线分为以下五类。请添加图片描述
最重要的是上方给碳杆穿孔的位置的确定。
根据我们队做视觉同学的测算,OpenART和MCXVision使用90°的镜头时候,大致需要碳杆离地35mm。基于这个参数,可以推算整个碳杆结构的长度。
为了模型的好看和软件中的定义方便,我特意修改了碳杆的长度。
但在实际制作时候,不可避免有各种误差,可以将碳杆留长

  1. 5
  2. c
  3. m
  4. 5cm
  5. 5cm左右,以防止误差造成的问题。

结构总结

据此,结构方面的阐述基本结束。
如有不清楚可以看看模型或者找我问问(B站id:南某人急了【头像同CSDN】)
模型在重要参数上做到了一比一还原,应该(为了不说满)没有坑人的地方。
再简略描述下优缺点,给想要制作的同学提个醒。

优点

  • OpenART和MCXVision镜头完全水平于地面,因此算法方面要求较低
  • 机械臂正对卡片,简化了车体旋转的控制问题。
  • 整体结构对称,重心基本在车正中心,不会偏移。
  • 整体结构完全采用螺丝螺母铜柱作为连接件,不需要胶水等临时固定。

缺点

  • 车又大又重,运输较难。(理论上应当是超长超宽上不了高铁的)
  • 寻迹摄像头的前瞻量较大,需要一定的算法支撑。(我们队也是因为没有人会写巡线,抄的摄像头的代码但不会调参而G的)
  • 机械臂电磁铁的螺丝调平需要一点手感。(我的软件咋调咋不能用,也不知道为啥)
  • 步进电机板较小,绘制焊接较难,考验硬件的焊接。

硬件设计

电源信号拓扑图
以上是完整的硬件电源/信号拓扑图,所有使用的模块均在上方列出。
需要预先说明的是以下几点:

  • 因为实验室原因,因此电机驱动(桥)不会开源。
  • 因为原本使用双核心板的方案,因此需要两个屏幕(一个核心板一块屏幕)。后来改成开源的单核心板方案,但控制面板并没有修改。
  • 以下仅阐述关键的两块电路板,其余请自行查看开源文件。

步进电机驱动板

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采用DRV8825芯片驱动。
因为不允许使用成品闭环步进,所以要么使用开环步进,要么就使用NXP的MCU的闭环步进。

舵机主控板

请添加图片描述
舵机主控板采用PCA9685芯片作为信号驱动。
因此只需要核心板提供两根信号线(IIC),就能控制所有的机械臂舵机和电磁铁。

标签: 开源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qq_62633876/article/details/140615110
版权归原作者 南某人急了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十九届智能视觉组结构开源(六机械臂+三分类)”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