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Visual Studio 2022实用调试技巧

1. 基础概念

1.1 bug是什么?(有趣的历史)

bug本意是“昆⾍”或“⾍⼦”,现在⼀般是指在电脑系统或程序中,隐藏着的⼀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 问题,简称程序漏洞。

“Bug” 的创始⼈格蕾丝·赫柏(Grace Murray Hopper),她是⼀位为美国海军⼯作的电脑专家, 1947年9⽉9⽇,格蕾丝·赫柏对Harvard Mark II设置好17000个继电器进⾏编程后,技术⼈员正在进⾏ 整机运⾏时,它突然停⽌了⼯作。于是他们爬上去找原因,发现这台巨⼤的计算机内部⼀组继电器的 触点之间有⼀只⻜蛾,这显然是由于⻜蛾受光和热的吸引,⻜到了触点上,然后被⾼电压击死。所以 在报告中,赫柏⽤胶条贴上⻜蛾,并把“bug”来表⽰“⼀个在电脑程序⾥的错误”,“Bug”这个说 法⼀直沿⽤到今天。

“历史上的第一个bug”:黄色胶带上的飞蛾。

1.2 debug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那下⼀步就是找到问题,并修复问题。 这个找问题的过程叫称为调试,英⽂叫 **debug(消灭bug)**的意思。

调试⼀个程序,⾸先是承认出现了问题,然后通过各种⼿段去定位问题的位置,可能是逐过程的调 试,也可能是隔离和屏蔽代码的⽅式,找到问题所的位置,然后确定错误产⽣的原因,再修复代码, 重新测试。

1.3 环境准备

在VS上编写代码的时候,就能看到有 debug 和 release 两个选项,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Debug 称为调试版本:它包含调试信息,并且不作任何优化,便于程序员调试程序; 程序员在写代码的时候,需要经常性的调试代码,就将这⾥设置为 debug ,这样编译产⽣的是 debug 版本的可执⾏程序,其中包含调试信息,是可以直接调试的。(总结:常用于开发工程师的开发)

Release 称为发布版本:它往往是进⾏了各种优化,使得程序在代码大小和运⾏速度上都是最优的, 以便⽤户很好地使⽤。当程序员写完代码,测试再对程序进⾏测试,直到程序的质量符合交付给⽤户使⽤的标准,这个时候就会设置为 release ,编译产⽣的就是 release 版本的可执⾏程序,这个 版本是⽤户使⽤的,⽆需包含调试信息等。(总结:常用于测试工程师的测试 和 用户的使用)

环境准备:⾸先是环境的准备,需要⼀个⽀持调试的开发环境,我们应该把VS上设置为Debug。


2. 调试快捷键

2.1 常见快捷键概述

调试最常使⽤的几个快捷键:

F9:创建断点和取消断点 。

断点:的作⽤是可以在程序的任意位置设置断点,打上断点就可以使得程序执⾏到想要的位置暂定执行,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使⽤F10,F11这些快捷键,观察代码的执⾏细节。

条件断点:满⾜这个条件,才触发断点。

F5:启动调试,经常⽤来直接跳到下⼀个断点处,会与F9配合使⽤。

CTRL + F5:开始执行不调试,会忽略所有断点,如果你想让程序直接运⾏起来⽽不调试就可以直接使用。

SHIFT + F5:直接停止调试,同时自动关闭黑色终端。

F10:逐过程,通常⽤来处理⼀个过程,⼀个过程可以是⼀次函数调⽤,或者是⼀条语句。(不可进入函数内部)

F11:逐语句,就是每次都执⾏⼀条语句,但是这个快捷键可以使我们的执⾏逻辑进入函数内部。在函 数调⽤的地⽅,想进⼊函数观察细节,必须使⽤F11,如果使⽤F10,直接完成函数调⽤。(可进入函数内部)

2.2 F5跳过断点的方式

一个问题:f5跳过的是物理上的断点,还是逻辑上的断点?

初始时,程序停在了第6行的位置,此时** i 的值为0**。

如果f5跳过的是物理上的断点:那么按下f5后,程序会停在第9行,i 成未定义变量,且 j 的值为0。

如果f5跳过的是逻辑上的断点:那么按下f5后,程序仍然停在第6行,而 i 的值变为1。

让我们看看结果是怎样:

这说明F5跳过的是逻辑上的断点。

2.3 F5与条件断点

情景假设:如果一个程序的循环语句会循环1千次,我们推算出程序执行到第478次的时候出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第478次进行调试?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我们的条件断点了,如下:

这是设置好条件断点的样子:

这时我们按下F5,程序直接进行到第478次循环:


3. 监视与内存观察

3.1 监视窗口

路径:在菜单栏中【调试】->【窗⼝】->【监视】,打开任意⼀个监视窗⼝,输⼊想要观察的对象就⾏:

窗口外貌:

##小技巧:监视再现函数中消失的数组元素

当主函数的数组传参给函数后,只能监视到该数组的首元素:

我们发现,程序进入函数后,不能再监视main中的变量(如这里arr)。而指针p结束参数后也只能观察到数组的首元素,那我们有没有办法再函数中也监视到整个数组?

方法:在要观察的数组后面加上英文逗号和要观察的个数,形如“ 数组名 , 数字 ”。

把原来的p现成现在的p,10后,我们就能观察到数组传参后的所有元素了。知道注意的是:即使在原数组加上“,数字”,当程序运行进入函数时,仍然不能通过原数组观察。

3.2 内存窗口

路径:我们也可以观察变量在内存中的存储情况,还是在【调试】->【窗⼝】-> 【内存】

窗口外貌:

在打开内存窗⼝后,要在地址栏输⼊:arr,&i这类地址,就能观察到该地址处的数据。


4. 常见错误类型

1. 编译型错误

编译型错误⼀般都是语法错误,这类错误⼀般看错误信息就能找到⼀些蛛丝⻢迹的,双击错误信息也 能初步的跳转到代码错误的地⽅或者附近。编译错误,随着语⾔的熟练掌握,会越来越少,也容易解决。

2. 链接型错误

看到LINK错误提示,主要在代码中找到错误信息中的标识符,然后定位问题所在。⼀般是因为

  • 标识符名不存在
  • 拼写错误
  • 头⽂件没包含
  • 引⽤的库不存在

有一种情况既特殊又常见:“LNK1168:无法打开XX进行写入”

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你上次代码运行产生了死循环等,导致了程序不能正常退出,当下一次运行时该程序已经被占用了,不能被写入。

解决方法:同时按 ” CRTL + ALT + . ”打开任务管理器,在搜索栏中搜索对应文件名的.exe文件(一定要主动搜索才能看到,这个问题文件很少会在前排直接显示),然后右击选择结束该.exe文件的任务进程就可以了。

3. 运行时错误

运⾏时错误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是自己的逻辑与计算机的逻辑有稍许不一样,需要借助调试,逐步定位问题,调试解决的是运⾏时问题。


5. 调试举例 [针对环境的特殊例子](补充VS底层知识)

在VS2022、X86、Debug的环境下,下⾯代码执⾏的结果是啥?

int main()
{
    int i = 0;
    int arr[10] = { 0 };
    for (i = 0; i <= 12; i++) //注意:这里会越界访问a[10],a[11],a[12]
    {
        arr[i] = 0;
        printf("嗨嗨嗨\n");
    }
    return 0;
}

结果是程序造成了死循环,一直在输出“嗨嗨嗨”没有退出。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调试起来看一下:

从调试的结果来看,变量 i 和越界数组元素arr[12]冥冥之中好像有什么联系。

其实这跟变量创建在栈区中的空间分布有关,内存布局如下:

在debug,x86环境下:

  1. 栈区内存的使⽤习惯是从⾼地址向低地址使⽤的,所以变量i的地址是较大的。arr数组的地址整体是小于 i 的地址。
  2. 数组在内存中的存放是:随着下标的增⻓,地址是由低到⾼变化的。

而且在debug前提下的x86环境,前后两个变量的创建只隔了2个int型大小的空间。所以当 i 等于12时,执行了arr[12] = 0,同时也执行了 i = 0,本质上arr[12]与 i 是同一个变量。

我们观察它们的地址也可以发现,它们的地址是一模一样的:

补充:不同环境下,内存分布情况是不一样的。

同是debug、x86环境下:

  • VS2022:i 与arr数组尾元素隔了2个整型
  • gcc:i 与arr数组尾元素隔了1个整型
  • VC6.0:i 与arr数组尾元素是连续排列的。

同是VS2022编译器,在x64或release环境下:

  • 栈区内存使用规则变成了:先使用低地址,再使用高地址(低地址向高地址使⽤)
  • i 与arr数组尾元素不再是相隔2个整型,有些是4个,有些是3个……

本期分享完毕,感谢您的支持Thanks♪(・ω・)ノ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2301_80030290/article/details/141333314
版权归原作者 蟹至之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Visual Studio 2022实用调试技巧”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