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link的流式处理引擎的架构设计及核心原理分析

胡弦,视频号2023年度优秀创作者,互联网大厂P8技术专家,Spring Cloud Alibaba微服务架构实战派(上下册)和RocketMQ消息中间件实战派(上下册)的作者,资深架构师,技术负责人,极客时间训练营讲师,四维口袋KVP最具价值技术专家,技术领域专家团成员,2021电子工业出版社年度优秀作者,获得2023电子工业出版技术成长领路人称号,荣获2024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20周年荣誉专家称号。

1.概要设计

1.1 架构设计

Flink的流式处理引擎架构设计主要体现在其运行时架构上,该架构由四个主要组件构成,它们协同工作以处理流数据。这四个组件是。

1.1.1 作业管理器(JobManager)

负责接收和调度作业,协调任务的执行,以及处理故障恢复和任务调度等工作。它是整个作业执行的主进程控制器。

1.1.2 资源管理器(ResourceManager)

主要负责管理集群的计算资源,包括任务槽(**Task Slots)**的分配等。资源管理器与作业管理器紧密合作,确保作业获得所需的计算资源。

1.1.3 任务管理器(TaskManager)

负责运行作业的实际任务。每个任务管理器可以运行多个并行任务,这些任务在独立的线程中执行,并共享相同的JVM

1.1.4 分发器(Dispatcher)

在新版Flink架构中,分发器的角色可能不那么显著或被其他组件集成。但在某些实现中,它可能负责作业的提交和调度相关工作。

这些组件在Flink集群中以分布式方式运行,并通过网络通信进行协调和数据交换。

1.2 核心原理分析

Flink的流式处理引擎核心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基于事件时间的处理

Flink采用基于事件时间的流式数据处理模型,这意味着它会根据数据事件自带的时间戳来处理数据,而不是根据系统时间。这确保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2.2 状态管理

Flink是一个有状态的流计算引擎,它维护了流处理过程中的中间结果和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对于支持有状态的计算和故障恢复至关重要。

1.2.3 检查点(Checkpoint)与容错

Flink通过检查点机制定期保存系统的全局状态。在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从最近的检查点恢复状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计算的准确性。这种机制实现了快速容错,并保证了每条消息恰好被处理一次(exactly-once processing)。

1.2.4 窗口化操作

Flink将无界数据流划分为有界的、按时间段划分的数据块(即窗口),用于聚合和计算操作。这允许用户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对数据进行分析,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1.2.5 灵活的数据源与目的地

Flink能够从多种数据源中读取数据,如KafkaHDFS等,并将处理结果输出到多种数据目的地中,提供了与现有系统的良好集成性。

1.2.6 分布式快照算法

Flink的快速容错机制背后是其分布式快照算法的实现。该算法能够在不停止处理的情况下对全局状态进行一致性快照,从而实现高效的故障恢复。

综上所述,Flink的流式处理引擎架构设计使其能够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流,并通过核心原理如基于事件时间的处理、状态管理、检查点与容错、窗口化操作等实现数据的实时、准确处理。

2.Flink的流式处理引擎的高性能、高可用和高并发设计

2.1 高性能设计

2.1.1 内存管理优化

(1)Flink通过精细化内存管理来提高处理速度和效率,它允许用户根据作业需求精细化配置各类内存的大小,如框架堆内存、任务堆内存等,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存消耗。

(2)通过对象序列化到预分配的内存块(MemorySegment)来优化内存使用,并减少JVM对象存储密度低和垃圾回收开销大的问题。

2.1.2 数据流优化处理

(1)Flink引擎设计注重高吞吐量与低延迟的结合,其内部优化机制能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并加速数据流转,非常适合实时监控、预警和决策支持等场景。

(2)采用类似于批量的计算方式,但具有流式的处理模式,在处理大数据流时展现高效的处理能力。

2.1.3 背压控制

Flink的内建Backpressure功能使其具备自我调节流量的能力,根据下游处理能力动态调整上游数据生成速率,有效防止数据积压导致的系统拥塞。

2.2 高可用设计

2.2.1 检查点与状态保存

** (1)Flink**使用检查点(Checkpoint)来实现容错性,检查点可以将流式数据处理的进度保存到持久化存储,以便在故障发生时恢复状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分布式快照技术使得Flink能够在不影响整体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快速恢复。

2.2.2 精确一次性处理

Flink实现了Exactly-once的一致性保证,确保每条记录只被精确处理一次,避免因故障或系统重启导致的重复计算和数据丢失。

2.3 高并发设计

2.3.1 并行处理与数据分区

Flink利用数据分区实现数据的并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的并行度,从而提升处理性能。数据分区可以通过分区键和分区函数来实现,使得数据可以在多个任务节点上并行处理。

2.3.2 灵活的窗口操作

Flink提供丰富的窗口操作支持,包括基于时间、计数、会话以及数据驱动的窗口定义,这使得对复杂流数据模式的分析能力大大增强,同时满足了高并发场景下的多样化数据处理需求。

综上所述,Flink的流式处理引擎通过优化内存管理、数据流处理、背压控制实现高性能,通过检查点与状态保存、精确一次性处理确保高可用,以及通过并行处理与数据分区、灵活的窗口操作支持高并发处理。这些设计使得Flink成为实时流处理领域的佼佼者。

3. Flink分布式快照架构设计及核心原理分析

3.1 架构设计

Flink的分布式快照架构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3.1.1 协调者任务与参与者任务

(1)协调者任务(**Coordinator Task)**是一个特殊的任务,负责触发和协调分布式快照的过程。当接收到快照请求时,它会向所有参与者任务(**Participant Task)**发送“触发快照”的消息。

(2)参与者任务在接收到“触发快照”的消息后,会将当前的状态信息保存到本地存储或远程存储中。

3.1.2 状态与元数据的保存

(1)在生成检查点的过程中,Flink会对应用程序的状态进行快照,包括所有的变量、计数器、累加器等,并将这些状态序列化为二进制格式保存到持久化存储中。

(2)除了应用程序的状态之外,Flink还需要保存一些元数据信息,如被快照的数据流的位置信息、生成检查点的时间戳等,以便在故障恢复时能够正确地恢复应用程序的状态。

3.1.3 容错与恢复机制

(1)Flink在生成检查点的同时,还会对应用程序的数据流进行容错操作,如将数据流的分区进行备份并保存到多个物理节点上,以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正确地恢复。

(2)当发生故障时,Flink可以使用之前生成的检查点和元数据来恢复应用程序的状态。恢复过程首先是从最近的检查点开始,将应用程序的状态加载到内存中,然后根据元数据信息从持久化存储中读取相应的数据并继续进行流数据处理。

3.2 核心原理分析

Flink分布式快照的核心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2.1 全局快照一致性

Flink采用全局快照的方式来保证数据流的一致性。当触发快照时,所有任务的状态都会被捕获并保存下来,从而形成一个全局一致的状态快照。

3.2.2 分布式存储与容错

Flink将快照数据保存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如HDFS等),这样即使部分节点发生故障,也能从其他节点恢复数据。同时,通过数据备份和冗余存储实现容错性。

3.2.3 检查点的定时触发与异步保存

Flink允许用户配置检查点的触发频率,以及采用异步方式保存检查点数据,从而减少对正常数据处理的干扰并提高性能。

3.2.4 增量快照与全量快照结合

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存储开销,Flink支持增量快照技术,只保存自上次快照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部分。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也会进行全量快照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3.2.5 状态管理的抽象与封装

Flink提供了一套简洁的状态存储API,并对用户透明地处理了快照的容错、扩展和一致性等问题。这使得用户能够更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而无需关心底层的状态管理细节。

综上所述,Flink的分布式快照架构设计通过协调者任务与参与者任务的交互、状态与元数据的保存以及容错与恢复机制等关键组件和技术手段实现了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性的数据流处理系统。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全局快照一致性、分布式存储与容错、检查点的定时触发与异步保存、增量与全量快照的结合以及状态管理的抽象与封装等技术来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huxian1234/article/details/138476856
版权归原作者 架构随笔录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Flink的流式处理引擎的架构设计及核心原理分析”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