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软件测试的整体流程和各阶段工作任务

软件测试的流程为测试计划、测试需求吻戏、测试建模、用例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总结。

软件测试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测试计划

为了规范软件测试的内容、方法和过程,在对软件进行测试之前,必须创建测试计划。

一份良好的测试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目标:(2)测试需求和范围:(3)测试风险: (4)项目估算:(5)测试策略:(6)测试阶段划分: (7)项目资源:(8)日程: (9)跟踪和控制机制:

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分析需要做两方面的事情,一是详细了解并深挖需求,二是进行测试范围分析,确定测试范围。

               测试范围分析                                                                业务清单

测试建模

测试建模是将测试思路或测试内容形成条理清晰、系统全面的模型的过程。

一般地,可以针对系统中复杂的业务逻辑和功能进行建模,通过业务建模的方式来梳理这些复杂的业务逻辑和功能。

用例设计

复杂的功能与业务在完成业务建模后,可以通过覆盖基本业务路径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

采用路径覆盖法设计测试用例,可以降低测试用例设计的难度,只要搞清了各种业务流程,就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测试用例来,而不需要测试人员有太多的测试方面的经验。

测试执行

代码提交测试之后,测试工程师就可以在测试环境中开始测试,这时往往先会执行冒烟测试。

冒烟测试:在一个编译版本发布后,先运行其最基本的功能,例如启动、登录、退出等。如果这些简单的功能运行都错误的话,测试人员没有必要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测试,直接把编译版本退回给开发人员进行修改。

回归测试:测试执行过程中,回归测试往往要重复进行多次,在不断修复缺陷的过程中,测试工程师经常需要对主要流程及功能进行再次测试。为了提高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将回归测试进行自动化处理,这也是自动化测试应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测试总结

  1. 缺陷分析

1)缺陷密度 缺陷密度是指缺陷在软件规模(组件、模块等)上的分布,如每千行代码或每个功能点的缺陷数。一般来说,发现更多缺陷的模块,隐藏的缺陷也更多,在修正缺陷时也会引入较多的错误,结果产品的质量更差。所以说,缺陷密度越低意味着产品质量越高。

2)缺陷清除率

首先引入几个变量,F为描述软件规模用的功能点;D1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发现的所有缺陷数;D2为软件发布后发现的缺陷数;D为发现的总缺陷数。因此,D=D1+D2。

对于一个应用软件项目,则有如下计算方程式(从不同的角度估算软件的质量):

    质量 = D2/F

    缺陷注入率 = D/F

    整体缺陷清除率 = D1/D

假如有100个功能点,即F=100, 而在开发过程中发现了20个缺陷,发布后又发现了3个缺陷,则D1=20, D2 =3, D=D1+D2=23

     质量(每个功能点的缺陷数)=D2/F=3/100=0.03(3%)

    缺陷注入率=D/F=23/100=0.23(23%)

    整体缺陷清除率=D1/D=20/23=0.869(86.96%)

整体缺陷清除率越高,软件产品的质量越高。缺陷清除率越低,质量也越低。

  1. 编写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采集的数据以及对最终测试结果的分析,形成一份包含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的文档。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要包含足够丰富的缺陷分析信息,还要包括对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
    
             ​​​​​​​![](https://img-blog.csdnimg.cn/ddf4fb69177642b2ab3f9d12ab393622.png)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Dralong_F/article/details/127146318
版权归原作者 Dralong_冷枫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软件测试的整体流程和各阶段工作任务”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