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4年的见证:从“用脚丈量”到“云端管理”

“以前很多工作都需要徒步去现场看,现在坐在办公室,对这一切都能了如指掌啦!”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歙县站站长王山青,是全国近120万林长中的一员。作为一名有着34年工作经历的老林业人,深切感受到了数字化对守护绿水青山带来的便利。

王山青所在的清凉峰,被誉为华东地区的“天然动植物园”和“物种基因库”,资源保护任务繁重。为了守护这片珍贵的土地,2021年,移动云携手黄山移动打造歙县智慧林长信息化平台项目,让林业守护从“用脚丈量”走向“云端管理”。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歙县林业局 供图)

从线下到“云端”

“守护好清凉峰的一草一木,就是我的职责。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要做这座大山的儿子!”对于王山青来说,这片大山的意义并不寻常。

作为一个“林二代”,他的父亲是这里的首批筹建者。父亲给他取名“山青”,意为山清水秀,希望他继续守护好这里的大山。

在父亲的熏陶下,1988年,18岁的王山青便开始了在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工作,一干就是34年。

“以前护林的日常工作简单两个字‘看山’,一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好宣传和巡护工作;二是生态资源保护工作,不让人上山砍柴火、搞破坏。”王山青说。

听起来起来“简单”,实则“不简单”。清凉峰保护区海拔高,山陡路远,管护面积大,每天巡护都要花上一整天时间,“一早上山,很晚才能回来,一天最多要走十到二十公里,工作十分辛苦。”

王山青在巡护路上(歙县林业局 供图)

然而,即便每日“跋山涉水”,但人力有限,很多时候对于森林资源的情况也摸不着头脑,很多数据只能靠估算。

直到2021年年初,王山青接触到了歙县智慧林长信息化平台,巡林工作才发生了新变化。

如今,林区安装了摄像头,可以全天候实时监控重点林业区域内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病虫害发生、野外用火等情况,通过对应区域采集的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气象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能有效预测局部森林火灾发生等级、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等重要信息。

“方便了很多!我们坐在办公室,就能根据这些数据评估森林健康状况。”王山青感叹,不仅如此,现在的数据、照片、视频都可以上传到平台,储存在移动云端,“数据的统计、分析不仅变得简单很多,数据安全也得到了保证!”

数字技术赋能青山守护

从“用脚丈量”到“云端管理”,背后离不开移动云数字技术的赋能。

近年来,歙县林业局与移动云开展合作,加快打造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县域林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水平。

歙县智慧林长信息化平台,就是林业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抓手。

“平台通过搭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长制信息展示、森林资源管理、灾害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大屏、后台配置管理、移动巡护APP等功能模块,帮助我们实现资源监测实时化。”平台云端搭建负责人潘伟伟说到。

潘伟伟正在操作歙县智慧林长信息化平台(徐鹏 摄)

为实时获取森林火灾预警信息和卡口出入人员车辆信息,移动云前期在新安江百里画廊沿岸和皖浙交界处,分别安装了10处防火云台摄像机和1处卡口视频监控。

“以森林火灾预警为例,监测到火情后,系统锁定云台,由当前瞭望塔的高度、云台的方位、摄像机的焦距等相关信息,推算出发生火灾的位置,并产生报警信息同时回传到平台”歙县林业局规划财务股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曹秀峰表示。

歙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平台监测林区(徐鹏 摄)

自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监测到数十起林边燃烧杂草的火灾隐患,林业执法人员通过平台预警推送的信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避免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移动云践行“为国建云”使命,通过云上应用与大数据分析等功能,解决林长制信息展示、森林资源管理、应急灾害处置等难点,让数字技术扎根林区,助力乡村振兴。

“这里已经39年没有发生火灾了,这都是我们一代代林业人日常守护的结果,有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相信歙县的森林管理会越来越好。”王山青自豪地说。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879208/article/details/129489683
版权归原作者 移动云开发者联盟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4年的见证:从“用脚丈量”到“云端管理””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