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日积月累,在迷茫彷徨中前进 —— 我的大学经历

想想好久没写过程序人生了,恰逢一位学弟成为了母校的CSDN联合校园大使,为开学季话题征文,不禁回想起四年前,我也是忐忑而又兴奋的等待着大学生活的开始。
坎坎坷坷四年来,我也已毕业,看着新一届的同学们又将面临开学季,我这肚子里的半瓶墨水又憋不住了,总想撰文一篇,既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也是希望给新同学们一点点建议。

一、自我介绍

TUST人工智能学院2018级小学僧一枚,2022年因为狗疫情不幸线上毕业。

丰富多彩的大学四年生活,大一上老老实实学习C/C++和算法,大一下在黄圈小学教小学生做机器人,大二上遭遇疫情在家里疯狂敲了8个月的代码,大二下在南开大学一个实验室做前端Vue开发,大三上在安软科技做后端Django开发,大三下在京东科技做白条A卡开发,大四上回校考研,大四下考研失败找工作。

二、大学四年总结

说是总结吧,也不知道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从大学开始吧,哈,没想到我也能上大学,初中的时候是个问题学生,沉迷于上网打架,从来没想过以后会干嘛,也很正常,一个初中生能想多少,玩就完了。

要说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话,引用《中国合伙人》里成冬青的一句话:“每一个男生的梦想都是因为一个女孩开始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高一的第一次月考,印象特别深刻,全年级1500+人我考了1050,按照那个成绩我连个大专都上不来了,后来因为一个女生,开始努力学习,经过三年不断的努力,最后高考成功进入全校前一百,考了一个还可以的大学。

我的高中经历后来也成为老师给学弟学妹们讲的故事,还记得我有一次去生物老师办公室的时候,有个老师听了我的名字之后特别惊讶的说了一句:哦,原来你就是谁谁谁,我还经常给我们班学生讲你的光辉事迹。哈哈哈,当时还挺骄傲的,如果我的经历,可以给其他人带来一些激励或者启发,那也挺好的。

男生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年轻时认识的女生,过程往往会痛苦,而自己心里也明知,那个姑娘早晚会成为别人的女人,但心里仍然保留着年轻时的纯真的喜欢和爱恋,以及无限的感谢!

幸运的是,我遇到的比较早,虽然还不确定是不是她,但也因为她改变了自己。最后分手也很果决,可笑的是我竟然是那个恋恋不舍的人,最后高考填志愿,毅然决然的全部选择了外省,再也不想回到这个伤心地。

啊哈哈,话题逐渐跑偏,再给拉回来,说回总结,还是从大学开始。

伊始

高考报的志愿是科大的电气工程,入学后通过实验班考核,以倒数第一的成绩险而又险的进入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从此踏上了code不归路。

不得不说,倒数第一的成绩真的压力好大,班里大佬一大堆,还有NOI拿牌的巨佬,瑟瑟发抖,当时的计算机对我来说就是打游戏的,什么编程,从来没听说过。

我发现周围好多同学都是要么没考好进来的,要么就是高中玩了三年随便考进来的,这时候才开始慢慢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时还自卑了好一阵子,不跟人说话,自己独来独往,也不敢去一些公众场合(图书馆),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待在四绘(学校给实验班单独配的自习室),周末可以一个人待一天。

翻了一下淘宝订单,18年9月28号,拿到了我的第一本编程书《C Primer Plus》,上来就学C语言真的挺痛苦的,尤其是刚从高中过来,没有自学经验,没有老师教,看一章都得好几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没办法,就只能死磕了,看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最后这本700多页的书看了5遍,感谢这5遍,对我以后的C语言和编程打下了比较夯实的基础。

当时敲代码,报错简直是家常便饭,面向百度编程呗,经常可以在CSDN上找到解决方案,也就是在这时候,开始在CSDN上写文章,写总结,做笔记,第一篇文章就是总结C语言的:C语言发展。

当时还报名了蓝桥杯比赛,然而我连啥是算法都不知道,就凭着一股猛劲,淦就完了,山东人的倔强让我不想水一波,又买了一本《信息学奥赛一本通》死磕,还好,最后拿了个C++ A组省赛二等奖,可惜没进国赛。

蓝桥杯完了之后,其实有有一段时间的迷茫期,不知道以后该何去何从,也不知道该学点啥,还好当时加了Matrix工作室,有学长指引,决定开始学习Python。

Matrix工作室是学院的一个学生组织,由一位后来考研北航的学长创建,我从大一就加入了工作室,可以说我大学有一大半的时光都是在工作室度过的,后来我也成为了工作室的第六届负责人。

如果说我大学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那应该就是加入工作室了,一个好的技术社区能带来极大的提升,目前为止我的所有技术实力都是在工作室构建的。

我还记得当时加入工作室之后,钰哥给了我一个方向:算法,还是跟田大佬一个方向,哈哈,好荣幸。算法这个东西,真的是越早准备越好,LeetCode坚持每日一题,打好算法的基础,后面可以省很多事。

后来经过班助介绍,去黄圈小学教小学生做机器人。其实我一开始是一个很内向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叫社恐(社交恐惧症),真的,绝对没有现在这样那么社恐(社交恐怖分子),还记得那时候第一次参加科技文化节,闭幕式的时候作为获奖选手发言,台上紧张的我话都说不出来,满头冷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后来也是得益于给小学生上课,因为作为老师必须要在台上讲话,而面对小学生又让我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才慢慢的锻炼厚了自己的脸皮。

入门

大二一年,走上开发之路,有C/C++的基础,学起Python来不是很吃力,从基本语法慢慢的啃,面向对象,网络编程,Web开发,Django框架,学完后端学前端,从HTML、CSS、JavaScript到jQuery、BootStrap、Vue,为了部署应用去学习Linux,搞了个阿里云服务器,算法也没落下,坚持LeetCode每日一题,除此之外,也没忘了自己的专业,对机器学习也稍有理解,自己推导推导公式,很有成就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边学一边在CSDN写文章,不知不觉,两年写了一千多篇文章。自觉技术还可以,有些骄傲,但一找工作就打脸了,而且打的啪啪响。

疫情之下无完卵,家里也不好过,想着凭自己的技术找份实习,可惜啊,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自己学到的东西还只是皮毛,就想着真刀真枪上战场,要是真上了不知道死的多惨呢。

当时还统计了一下,最想去的字节跳动投了5份前端,5份后端,面试1次,但是最后时间没谈拢搁置了;快手投了两份,面试1次,被刷下来了;阿姨多多通过面试,但是最后工资太低;安软科技笔试一轮、面试两轮,拿到offer。

惨不忍睹的战绩,总结下来就是,自己太菜,大厂去不了,小厂不想去,打击还是蛮大的。最后通过老师的介绍,进入南开AI实验室实习。

其实这段时间一直打着两份工,因为疫情都是远程,一边在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做前端Vue开发,另一边在安软科技公司做后端Django开发。

每天的时间都排的满满的,早晨七点起床,刷牙洗脸之前先来一道LeetCode每日一题,八点半洗漱吃饭,九点钉钉上班打卡,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下午工作到五点半,然后立马开始人工智能实验室那份工作,到饭点了就边吃饭边coding,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半,洗漱休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疫情在家待了大半年,虽然卷,但也摸,俗称劳逸结合。某天我在刷抖音的时候,突然间看到自己点赞的视频都破一万了,这还仅仅是点赞的,如果平均每三个视频我点一个赞的话,我大概得刷了三万条视频了,平均每个视频30秒,那就是900000秒,15000分钟,250个小时,按白天12小时算,我大概浪费了20.83天。

再看一下我都刷了些啥,脱口秀、考研、搞笑视频、漂亮小姐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有这些时间,去搬砖都能挣个千把千的,所以,毅然决然的扔掉了手机,我要开卷。

后面工作了三四个月,基本上没刷过抖音,而且学费都快挣出来了,学到了更多知识,实践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更加扎实,更加牢固。

所以,成功的前提是你意识到现在的自己是多么菜,多么颓废,然后又斩断过去开始崭新未来的勇气,最后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有些同学会问,你这是干啥,一会前端Vue一会后端Django的,到底是做啥的?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取决于我自己的规划,我给自己定下的是一专多能的路线,大学嘛,大而广的学习,了解各种技术,前端、后端、AI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光学不练没有用,还是要用工作来锻炼自己的多能,等到了研究生嘛,在某一个方向(AI)钻研,锻炼自己的一专。

工作之后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1.以前觉得社会是个大染缸,非常可怕

这其实得益于我爸对我的谆谆教诲,我也对此深信不疑,包括现在工作之后也有保持着这种敬畏,甚至做好了实习生受委屈的准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实验室的老师和学长都很好,毕竟还是学校,公司的氛围也不错,研发主管还专门给我们引荐了技术大牛,大牛也很友善,给我们讲了很多东西。

也许是程序员这个圈子并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大家技术至上,一致对外(产品经理),在这个圈子里,菜就是原罪,很幸运,能选择这个圈子。

2.学习真的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上学的时候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以前嗤之以鼻,现在感同身受,真的,世界上没有必要学习更容易的事了,学校真的是最美好的地方。

以前上学的时候,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能工作挣钱就好了,现在自己一边上学一边工作,一对比,学校的生活简直太美好了。

首先,在学校里学习周围有很多同学,还有老师带着,想学习的就学习,不想学习的就玩,也没有人天天催你,没有人天天提需求,每天考虑的就是早晨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周末去哪玩? 而不是天天考虑要交学费了怎么办?明天还有没有吃的?怎么一个人活下去?

说实话,工作了之后,真的好想再回到学校那种生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工作会让你学的更快更多

这个我是深有体会,刚接手项目的时候,晕头转向的,逻辑关系理都理不清,还有很多自己不会的知识,比如我做的可视化机器学习平台的项目,用到了G6图可视化引擎,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而为了工作需要,一天看完文档,一天熟悉代码,第三天就可以上手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平时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遇到不会的东西就放一放,遇到状态不好的时候就玩一玩,但工作之后,每天要交日志和工作进度,逼着你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的知识,这样进步的才够快。

时间轴:大学两年经历

再上一层楼

大三上学期除了打工之外,在学校也没闲着,我是20级实验班的成长顾问,然后我还是学院双创中心的学生负责人,那个时候我们就是办各种技术讲座,基本上都是场场爆满,最后我还兼任了Matrix工作室的负责人以及AI组组长,这是我们第一次团建的时候。为什么说这些呢,可能看起来都跟技术无关对吧,其实不然,我当时就已经觉得自己的精力有些不够用了,但是我还有好多想法没有去实现,所以我需要有人帮我。不管是做成长顾问也好,带工作室也好,都是为了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因为我一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很小的,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当我们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能发挥的力量就是巨大的,这就是团队的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说整个大三上学期我没有一天是闲下来的,但是对我整个人的提升是巨大的,不仅仅是技术方面,还包括抗压能力、为人处事、怎么带团队、怎么办活动、怎么一起做项目等等,这些能力都是那时候培养起来的,我觉得这些能力跟技术实力一样重要。

大三就,去了京东嘛,说实话,拿到offer的那一刻又兴奋又彷徨,兴奋是因为自己终于也能拿到这种大厂的offer了,彷徨是因为马上就要孤身一人去北京工作了,有点不知所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人家说,来北京后悔两年,不来北京后悔一辈子。我都不知道我当时哪来那么大的胆子,15号发的offer,然后19号我就自己一个人背着个电脑,就直接去北京了,其它什么行李都没带,就想着去北京好好闯荡一番。

现在想想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我从大二开始就靠着实习的工资不再向父母要钱了,但其实我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校园,之前南开的实习和安软的实习因为疫情的原因都是线上,就是我还是住在学校的。京东的实习是要求必须去北京的,也是我第一次踏出校园一个人生活。要租房子,每个月要交水电费、物业费,要自己买菜做饭,工作日吃公司食堂,周末自己在家就得自己做了,因为外卖太贵了,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到现在,在北京漂了一年多了,接触了更多的大佬,也学到了更多的技术,说实话,越来越迷茫。这段经历就不讲了,我自己还没有想明白,就不误人子弟了。

标签: 程序人生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336281/article/details/126961978
版权归原作者 Alex_996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日积月累,在迷茫彷徨中前进 —— 我的大学经历”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