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使用 shell 脚本实现
接下来,很简单,shell 脚本来了
#/bin/bash
# author jiangexing
set -e #脚本执行,遇到错就退出,不再往下执行
sleep 1 # 配合定时任务,0 点过一秒再开始切割任务
yesterday=$(date -d 'yesterday' +%Y-%m-%d) #取得服务器当前时间
ng_logs_dir='/var/log/nginx' #nginx 日志文件目录
if [ -d $ng_logs_dir ];then #判断日志目录是否存在
cd $ng_logs_dir
mv access.log access_${yesterday}.log #通过 mv 命令将日志移动到分割后的日志,error 日志我一般不做切割
kill -USR1 $(cat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发送 kill -USR1 信号给 Nginx 的主进程号,让 Nginx 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日志文件
sleep 1
tar -czf access_${yesterday}.log.tar.gz access_${yesterday}.log #把旧的日志打成压缩包
rm -f access_${yesterday}.log #已有压缩包,删除压缩前的日志
else
echo "日志目录不存在,请检查"
exit 0
fi
这已经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了,点个赞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要做好定时任务
crontable -l
0 0 * * * /usr/local/nginx/scripts/split.sh
2. 使用 logrotate 来实现
这种切割的方法,一开始我是不知道的,因为我之前的 nginx 都是使用源码安装的,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使用了 yum 安装的方式安装了 nginx,然后发现 nginx 的日志自动切割和压缩了,这就让我要去一探究竟了
后来发现,这个切割功能是由 logrotate 来实现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看
如果系统没有安装logrotate 可以使用
sudo yum install logrotate -y
进行安装
配置 logrotate
接下来我们就来配置 nginx 切割的配置文件,我的 nginx 日志路径在/var/log/nginx
我们在 /etc/logrotate.d/ 目录下新建一个 nginx 的文件
vim nginx
#########以下为文件配置内容##############
/var/log/nginx/*log # 这里也可以写明对具体哪几个文件进行切割
{
su root root
daily
dateext
missingok
rotate 7
notifempty
compress
create 644 www www
sharedscripts
postrotate
[ -f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 && kill -USR1 `cat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endscript
}
# 我们也可以先手 手动执行一下切割试试看看效果
logrotate -f /etc/logrotate.d/nginx
查看执行后的结果:
没错,这就是我们想要的 ,这种方式和第一种还是比较像的。
logrotate 配置项详解
logrotate 的默认配置文件是 /etc/logrotate.conf。主要参数:
daily–>指定转储周期为每天
weekly–>指定转储周期为每周
monthly–>指定转储周期为每月
dateext–>在文件末尾添加当前日期
compress–>通过 gzip 压缩转储以后的日志
nocompress–>不需要压缩时,用这个参数
copytruncate–>先把日志内容复制到旧日志文件后才清除日志文件内容,可以保证日志记录的连续性
nocopytruncate–>备份日志文件但是不截断
create mode owner group–>转储文件,使用指定的文件模式创建新的日志文件
nocreate–>不建立新的日志文件
delaycompress 和 compress –>一起使用时,转储的日志文件到下一次转储时才压缩
nodelaycompress–>覆盖 delaycompress 选项,转储同时压缩。
errors address–>专储时的错误信息发送到指定的 Email 地址
ifempty–>即使是空文件也转储,这个是 logrotate 的缺省选项。
notifempty–>如果是空文件的话,不转储
mail address–>把转储的日志文件发送到指定的 E-mail 地址
nomail–>转储时不发送日志文件
olddir directory–>转储后的日志文件放入指定的目录,必须和当前日志文件在同一个文件系统
noolddir–>转储后的日志文件和当前日志文件放在同一个目录下
rotate count–>指定日志文件删除之前转储的次数,0 指没有备份,5 指保留 5 个备份
tabootext [+] list 让 logrotate –> 不转储指定扩展名的文件,缺省的扩展名是:.rpm-orig, .rpmsave, v, 和 ~
size–> size 当日志文件到达指定的大小时才转储,Size 可以指定 bytes (缺省)以及 KB (sizek)或者 MB (sizem).
prerotate/endscript –>在转储以前需要执行的命令可以放入这个对,这两个关键字必须单独成行
postrotate/endscript –>在转储以后需要执行的命令可以放入这个对,这两个关键字必须单独成行
3. 高级用法–使用 nginx 本身来实现
当 nginx 在容器里,把 nginx 日志挂载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就不适合再使用 kill -USR1 的方式去分割日志
这时候当然就需要从 nginx 本身配置去解决这个问题了,我们都知道访问日志里面都有一个时间相关的字段,如果我们把这个时间捞出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在对用的 nginx 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配置
if ($time_iso8601 ~ "^(\d{4})-(\d{2})-(\d{2})") {
set $year $1;
set $month $2;
set $day $3;
}
access_log /var/log/nginx/${year}_${month}_${day}_access.log json;
这个的日志切割可以达到秒级,用法都是一样的,去正则匹配到时间戳就好了。nginx 内置的变量有很多,列如 ${server_name} 这些变量都是可以用来命名日志
当然如果我们需要压缩,就写个对应的定时任务去做压缩就好了
版权归原作者 迷失在IT路上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