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ZooKeeper基本概念总结

注意:本文参考 ZooKeeper 相关概念总结(入门) | JavaGuide

ZooKeeper 相关概念总结(进阶) | JavaGuide

什么是ZooKeeper?

Zookeeper夺命连环9问

1.0 Zookeeper 教程 | 菜鸟教程

ZooKeeper 介绍

ZooKeeper 由来

正式介绍 ZooKeeper 之前,我们先来看看 ZooKeeper 的由来,还挺有意思的。

下面这段内容摘自《从 Paxos 到 ZooKeeper 》第四章第一节,推荐大家阅读一下:

ZooKeeper 最早起源于雅虎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当时,研究人员发现,在雅虎内部很多大型系统基本都需要依赖一个类似的系统来进行分布式协调,但是这些系统往往都存在分布式单点问题。所以,雅虎的开发人员就试图开发一个通用的无单点问题的分布式协调框架,以便让开发人员将精力集中在处理业务逻辑上。

关于“ZooKeeper”这个项目的名字,其实也有一段趣闻。在立项初期,考虑到之前内部很多项目都是使用动物的名字来命名的(例如著名的 Pig 项目),雅虎的工程师希望给这个项目也取一个动物的名字。时任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 RaghuRamakrishnan 开玩笑地说:“在这样下去,我们这儿就变成动物园了!”此话一出,大家纷纷表示就叫动物园管理员吧一一一因为各个以动物命名的分布式组件放在一起,雅虎的整个分布式系统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型的动物园了,而 ZooKeeper 正好要用来进行分布式环境的协调一一于是,ZooKeeper 的名字也就由此诞生了。

ZooKeeper 概览

ZooKeeper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协调服务,它的设计目标是将那些复杂且容易出错的分布式一致性服务封装起来,构成一个高效可靠的原语集,并以一系列简单易用的接口提供给用户使用。

原语: 操作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用语范畴。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一个过程。具有不可分割性·即原语的执行必须是连续的,在执行过程中不允许被中断。

ZooKeeper 为我们提供了高可用、高性能、稳定的分布式数据一致性解决方案,通常被用于实现诸如数据发布/订阅、负载均衡、命名服务、分布式协调/通知、集群管理、Master 选举、分布式锁和分布式队列等功能。

另外,ZooKeeper 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性能是非常棒的。 在“读”多于“写”的应用程序中尤其地高性能,因为“写”会导致所有的服务器间同步状态。(“读”多于“写”是协调服务的典型场景)。

什么是分布式协调

其实解释到分布式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并不是能把 分布式和集群 这两个概念很好的理解透。前段时间有同学和我探讨起分布式的东西,他说分布式不就是加机器吗?一台机器不够用再加一台抗压呗。当然加机器这种说法也无可厚非,你一个分布式系统必定涉及到多个机器,但是你别忘了,计算机学科中还有一个相似的概念——

Cluster

,集群不也是加机器吗?但是 集群 和 分布式 其实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比如,我现在有一个秒杀服务,并发量太大单机系统承受不住,那我加几台服务器也 一样 提供秒杀服务,这个时候就是 **

Cluster

集群** 。

但是,我现在换一种方式,我将一个秒杀服务 拆分成多个子服务 ,比如创建订单服务,增加积分服务,扣优惠券服务等等,然后我将这些子服务都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这个时候就是 **

Distributed

分布式** 。

而我为什么反驳同学所说的分布式就是加机器呢?因为我认为加机器更加适用于构建集群,因为它真是只有加机器。而对于分布式来说,你首先需要将业务进行拆分,然后再加机器(不仅仅是加机器那么简单),同时你还要去解决分布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各个分布式组件如何协调起来,如何减少各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分布式事务的处理,如何去配置整个分布式系统等等。

ZooKeeper

主要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ZooKeeper特点和语义保证

ZooKeeper简单高效,同时提供如下语义保证,从而使得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性提供复杂的服务。

顺序性:从同一客户端发起的事务请求,最终将会严格地按照顺序被应用到 ZooKeeper 中去。

原子性:更新操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会出现中间状态。 所有事务请求的处理结果在整个集群中所有机器上的应用情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要么整个集群中所有的机器都成功应用了某一个事务,要么都没有应用。

单一系统镜像:一个客户端无论连接到哪一个服务器都能看到完全一样的系统镜像(即完全一样的树形结构)。注:根据上文《ZooKeeper架构及FastLeaderElection机制》介绍的 ZAB 协议,写操作并不保证更新被所有的 Follower 立即确认,因此通过部分 Follower 读取数据并不能保证读到最新的数据,而部分 Follwer 及 Leader 可读到最新数据。如果一定要保证单一系统镜像,可在读操作前使用 sync 方法。

可靠性:一个更新操作一旦被接受即不会意外丢失,除非被其它更新操作覆盖

最终一致性:写操作最终(而非立即)会对客户端可见

有哪些著名的开源项目用到了 ZooKeeper?

Kafka : ZooKeeper 主要为 Kafka 提供 Broker 和 Topic 的注册以及多个 Partition 的负载均衡等功能。

Hbase : ZooKeeper 为 Hbase 提供确保整个集群只有一个 Master 以及保存和提供 regionserver 状态信息(是否在线)等功能。

Hadoop : ZooKeeper 为 Namenode 提供高可用支持。

ZooKeeper 应用场景

ZooKeeper 概览中,我们介绍到使用其通常被用于实现诸如数据发布/订阅、负载均衡、命名服务、分布式协调/通知、集群管理、Master 选举、分布式锁和分布式队列等功能。

分布式锁 : 通过创建唯一节点获得分布式锁,当获得锁的一方执行完相关代码或者是挂掉之后就释放锁。或者利用Zookeeper创建临时顺序节点的特性。

命名服务 :依赖Zookeeper的顺序节点可以生成全局唯一的节点ID,来对分布式系统中的资源进行管理。

Master选举:利用Zookeeper节点的全局唯一性,同时只有一个客户端能够创建成功的特点,可以作为Master选举使用,创建成功的则作为Master。

集群管理:分布式集群中状态的监控和管理,使用Zookeeper来存储。

数据发布/订阅 :通过 Watcher 机制 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数据发布/订阅。当你将数据发布到ZooKeeper 被监听的节点上,其他机器可通过监听 ZooKeeper 上节点的变化来实现配置的动态更新。

分布式协调:这是Zookeeper的核心使用了。利用Wather的监听机制,一个系统的某个节点状态发生改变,另外系统可以得到通知

实际上,这些功能的实现基本都得益于 ZooKeeper 可以保存数据的功能,但是 ZooKeeper 不适合保存大量数据,这一点需要注意。

分布式锁

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 Redis 、数据库 、zookeeper 等。个人认为 zookeeper 在实现分布式锁这方面是非常非常简单的。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 zk在高并发的情况下保证节点创建的全局唯一性,这玩意一看就知道能干啥了。实现互斥锁呗,又因为能在分布式的情况下,所以能实现分布式锁呗。

如何实现呢?这玩意其实跟选主基本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临时节点的创建来实现。

首先肯定是如何获取锁,因为创建节点的唯一性,我们可以让多个客户端同时创建一个临时节点,创建成功的就说明获取到了锁 。

然后没有获取到锁的客户端也像上面选主的非主节点创建一个 watcher 进行节点状态的监听,如果这个互斥锁被释放了(可能获取锁的客户端宕机了,或者那个客户端主动释放了锁)可以调用回调函数重新获得锁。

zk 中不需要向 redis 那样考虑锁得不到释放的问题了,因为当客户端挂了,节点也挂了,锁也释放了。是不是很简单?

那能不能使用 zookeeper 同时实现 共享锁和独占锁 呢?答案是可以的,不过稍微有点复杂而已。

还记得 有序的节点 吗?

这个时候我规定所有创建节点必须有序,当你是读请求(要获取共享锁)的话,如果 没有比自己更小的节点,或比自己小的节点都是读请求 ,则可以获取到读锁,然后就可以开始读了。若比自己小的节点中有写请求 ,则当前客户端无法获取到读锁,只能等待前面的写请求完成。

如果你是写请求(获取独占锁),若 没有比自己更小的节点 ,则表示当前客户端可以直接获取到写锁,对数据进行修改。若发现 有比自己更小的节点,无论是读操作还是写操作,当前客户端都无法获取到写锁 ,等待所有前面的操作完成。

这就很好地同时实现了共享锁和独占锁,当然还有优化的地方,比如当一个锁得到释放它会通知所有等待的客户端从而造成 羊群效应 。此时你可以通过让等待的节点只监听他们前面的节点。

具体怎么做呢?其实也很简单,你可以让 读请求监听比自己小的最后一个写请求节点,写请求只监听比自己小的最后一个节点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

命名服务

如何给一个对象设置ID,大家可能都会想到 UUID,但是 UUID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太长了。。。(太长不一定是好事,嘿嘿嘿)。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使用 zookeeper 来实现呢?

我们之前提到过 zookeeper 是通过 树形结构 来存储数据节点的,那也就是说,对于每个节点的 全路径,它必定是唯一的,我们可以使用节点的全路径作为命名方式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路径是我们可以自己定义的,这对于我们对有些有语意的对象的ID设置可以更加便于理解。

比如说,现在我有一个域名www.java3y.com,但我这个域名下有多台机器:

192.168.1.1

192.168.1.2

192.168.1.3

192.168.1.4

别人访问www.java3y.com即可访问到我的机器,而不是通过IP去访问。

选主

还记得上面我们的所说的临时节点吗?因为 Zookeeper 的强一致性,能够很好地在保证 在高并发的情况下保证节点创建的全局唯一性 (即无法重复创建同样的节点)。

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可以 让多个客户端创建一个指定的节点 ,创建成功的就是 master。

但是,如果这个 master 挂了怎么办???

你想想为什么我们要创建临时节点?还记得临时节点的生命周期吗?master 挂了是不是代表会话断了?会话断了是不是意味着这个节点没了?还记得 watcher 吗?

我们是不是可以 让其他不是 master 的节点监听节点的状态 ,比如说我们监听这个临时节点的父节点,如果子节点个数变了就代表 master 挂了,这个时候我们 触发回调函数进行重新选举 ,或者我们直接监听节点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节点是否已经失去连接来判断 master 是否挂了等等。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完全 利用 临时节点、节点状态 和 watcher 来实现选主的功能,临时节点主要用来选举,节点状态和watcher 可以用来判断 master 的活性和进行重新选举。

ZooKeeper还可以实现动态选举Master的功能。(如果集群是主从架构模式下)

原理也很简单,如果想要实现动态选举Master的功能,Znode节点的类型是带顺序号的临时节点(

EPHEMERAL_SEQUENTIAL

)就好了。

Zookeeper会每次选举最小编号的作为Master,如果Master挂了,自然对应的Znode节点就会删除。然后让新的最小编号作为Master,这样就可以实现动态选举的功能了。

集群管理和注册中心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 zookeeper 实在是太强大了,它怎么能这么能干!

别急,它能干的事情还很多呢。可能我们会有这样的需求,我们需要了解整个集群中有多少机器在工作,我们想对集群中的每台机器的运行时状态进行数据采集,对集群中机器进行上下线操作等等。

而 zookeeper 天然支持的 watcher 和 临时节点能很好的实现这些需求。我们可以为每条机器创建临时节点,并监控其父节点,如果子节点列表有变动(我们可能创建删除了临时节点),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在其父节点绑定的 watcher 进行状态监控和回调。

至于注册中心也很简单,我们同样也是让 服务提供者 在 zookeeper 中创建一个临时节点并且将自己的 ip、port、调用方式 写入节点,当 服务消费者 需要进行调用的时候会 通过注册中心找到相应的服务的地址列表(IP端口什么的) ,并缓存到本地(方便以后调用),当消费者调用服务时,不会再去请求注册中心,而是直接通过负载均衡算法从地址列表中取一个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器调用服务。

当服务提供者的某台服务器宕机或下线时,相应的地址会从服务提供者地址列表中移除。同时,注册中心会将新的服务地址列表发送给服务消费者的机器并缓存在消费者本机(当然你可以让消费者进行节点监听,我记得 Eureka 会先试错,然后再更新)。

ZooKeeper 数据结构

破音:拿出小本本,下面的内容非常重要哦!

Data model(数据模型)

ZooKeeper 数据模型采用层次化的多叉树形结构,每个节点上都可以存储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数字、字符串或者是二级制序列。并且。每个节点还可以拥有 N 个子节点,最上层是根节点以“/”来代表。每个数据节点在 ZooKeeper 中被称为 znode,它是 ZooKeeper 中数据的最小单元。并且,每个 znode 都一个唯一的路径标识。

强调一句:ZooKeeper 主要是用来协调服务的,而不是用来存储业务数据的,所以不要放比较大的数据在 znode 上,ZooKeeper 给出的上限是每个结点的数据大小最大是 1M。

从下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ZooKeeper 节点路径标识方式和 Unix 文件系统路径非常相似,都是由一系列使用斜杠"/"进行分割的路径表示,开发人员可以向这个节点中写入数据,也可以在节点下面创建子节点。这些操作我们后面都会介绍到。

znode(数据节点)

介绍了 ZooKeeper 树形数据模型之后,我们知道每个数据节点在 ZooKeeper 中被称为 znode,它是 ZooKeeper 中数据的最小单元。你要存放的数据就放在上面,是你使用 ZooKeeper 过程中经常需要接触到的一个概念。

znode 4 种类型

我们通常是将 znode 分为 4 大类:

**持久(PERSISTENT)节点 **:一旦创建就一直存在即使 ZooKeeper 集群宕机,直到将其删除。

**临时(EPHEMERAL)节点 **:临时节点的生命周期是与 客户端会话(session) 绑定的,会话消失则节点消失 。并且,临时节点只能做叶子节点 ,不能创建子节点。

**持久顺序(PERSISTENT_SEQUENTIAL)节点 **:除了具有持久(PERSISTENT)节点的特性之外, 子节点的名称还具有顺序性。比如 /node1/app0000000001 、/node1/app0000000002 。

临时顺序(EPHEMERAL_SEQUENTIAL)节点 :除了具备临时(EPHEMERAL)节点的特性之外,子节点的名称还具有顺序性。

znode 数据结构

每个 znode 由 2 部分组成:

stat :状态信息

data : 节点存放的数据的具体内容

如下所示,我通过 get 命令来获取 根目录下的 dubbo 节点的内容。(get 命令在下面会介绍到)。

[zk: 127.0.0.1:2181(CONNECTED) 6] get /dubbo
# 该数据节点关联的数据内容为空
null
# 下面是该数据节点的一些状态信息,其实就是 Stat 对象的格式化输出
cZxid = 0x2
ctime = Tue Nov 27 11:05:34 CST 2018
mZxid = 0x2
mtime = Tue Nov 27 11:05:34 CST 2018
pZxid = 0x3
cversion = 1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0
numChildren = 1

Stat 类中包含了一个数据节点的所有状态信息的字段,包括事务 ID-cZxid、节点创建时间-ctime 和子节点个数-numChildren 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每个 znode 状态信息究竟代表的是什么吧!
znode 状态信息解释cZxidcreate ZXID,即该数据节点被创建时的事务 idctimecreate time,即该节点的创建时间mZxidmodified ZXID,即该节点最终一次更新时的事务 idmtimemodified time,即该节点最后一次的更新时间pZxid该节点的子节点列表最后一次修改时的事务 id,只有子节点列表变更才会更新 pZxid,子节点内容变更不会更新cversion子节点版本号,当前节点的子节点每次变化时值增加 1dataVersion数据节点内容版本号,节点创建时为 0,每更新一次节点内容(不管内容有无变化)该版本号的值增加 1aclVersion节点的 ACL 版本号,表示该节点 ACL 信息变更次数ephemeralOwner创建该临时节点的会话的 sessionId;如果当前节点为持久节点,则 ephemeralOwner=0dataLength数据节点内容长度numChildren当前节点的子节点个数

版本(version)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对应于每个 znode,ZooKeeper 都会为其维护一个叫作 Stat 的数据结构,Stat 中记录了这个 znode 的三个相关的版本:

dataVersion :当前 znode 节点的版本号
cversion : 当前 znode 子节点的版本
aclVersion : 当前 znode 的 ACL 的版本。

ACL(权限控制)

ZooKeeper 采用 ACL(AccessControlLists)策略来进行权限控制,类似于 UNIX 文件系统的权限控制。

对于 znode 操作的权限,ZooKeeper 提供了以下 5 种:

CREATE : 能创建子节点

READ :能获取节点数据和列出其子节点

WRITE : 能设置/更新节点数据

DELETE : 能删除子节点

ADMIN : 能设置节点 ACL 的权限

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CREATE 和 DELETE 这两种权限都是针对 子节点 的权限控制。

对于身份认证,提供了以下几种方式:

world : 默认方式,所有用户都可无条件访问。

auth :不使用任何 id,代表任何已认证的用户。

digest :用户名:密码认证方式: username:password 。

ip : 对指定 ip 进行限制。

Watcher(事件监听器)

Watcher(事件监听器),是 ZooKeeper 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ZooKeeper 允许用户在指定节点上注册一些 Watcher,并且在一些特定事件触发的时候,ZooKeeper 服务端会将事件通知到感兴趣的客户端上去,该机制是 ZooKeeper 实现分布式协调服务的重要特性。

破音:非常有用的一个特性,都拿出小本本记好了,后面用到 ZooKeeper 基本离不开 Watcher(事件监听器)机制。

所有对 ZooKeeper 的读操作,都可附带一个 Watch 。一旦相应的数据有变化,该 Watch 即被触发。

Watch 有如下特点:

主动推送:Watch被触发时,由 ZooKeeper 服务器主动将更新推送给客户端,而不需要客户端轮询。

一次性:数据变化时,Watch 只会被触发一次。如果客户端想得到后续更新的通知,必须要在 Watch 被触发后重新注册一个 Watch。

顺序性:如果多个更新触发了多个 Watch ,那 Watch 被触发的顺序与更新顺序一致。

客户端串行:客户端的Watcher回调处理是串行同步的过程,不要因为一个Watcher的逻辑阻塞整个客户端。所以watcher里的逻辑要小一点,快一点

可见性:watcher回调是顺序串行执行的,只有回调后客户端才能看到新的数据状态。换句话说,更新通知先于更新结果。

轻量:Watcher通知的单位是WatchedEvent,只包含通知状态、事件类型和节点路径,不包含具体的事件内容,具体的时间内容需要客户端主动去重新获取数据

时效性:watcher只有在对应的session彻底时效后,才会无效。如果在session有效期内快速重连,watcher仍然有效。

常见的监听场景有以下两项:

监听Znode节点的数据变化

监听子节点的增减变化

没错,通过**监听+Znode节点(持久/短暂[临时])**,ZooKeeper就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了。

主要流程如下:

1 客户端向服务端注册Wather监听

2 保存Wather对象到客户端本地的WatherManager中(存到客户端本地,所以后面服务端只是通知数据变更,具体回调的watcher只在客户端里执行)

3 服务端Wather事件触发后,客户端收到服务端通知,从WatherManager中取出对应Wather对象执行回调逻辑

会话(Session)

Session 可以看作是 ZooKeeper 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之间的一个 TCP 长连接,通过这个连接,客户端能够通过心跳检测与服务器保持有效的会话,也能够向 ZooKeeper 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受响应,同时还能够通过该连接接收来自服务器的 Watcher 事件通知。​​​​​​​

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连接是基于 TCP 长连接,client 端连接 server 端默认的 2181 端口,也就是 session 会话。

从第一次连接建立开始,客户端开始会话的生命周期,客户端向服务端的ping包请求,每个会话都可以设置一个超时时间。

Session 的创建

sessionID: 会话ID,用来唯一标识一个会话,每次客户端创建会话的时候,zookeeper 都会为其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 sessionID。zookeeper 创建 sessionID 类 SessionTrackerImpl 中的源码。

在为客户端创建会话之前,服务端首先会为每个客户端都分配一个 sessionID。由于 sessionID是 ZooKeeper 会话的一个重要标识,许多与会话相关的运行机制都是基于这个 sessionID 的,因此,无论是哪台服务器为客户端分配的 sessionID,都务必保证全局唯一

Timeout:会话超时时间。客户端在构造 Zookeeper 实例时候,向服务端发送配置的超时时间,server 端会根据自己的超时时间限制最终确认会话的超时时间。

Session 有一个属性叫做:sessionTimeout ,sessionTimeout 代表会话的超时时间。当由于服务器压力太大、网络故障或是客户端主动断开连接等各种原因导致客户端连接断开时,只要在sessionTimeout规定的时间内能够重新连接上集群中任意一台服务器,那么之前创建的会话仍然有效。

TickTime:下次会话超时时间点,默认 2000 毫秒。可在 zoo.cfg 配置文件中配置,便于 server 端对 session 会话实行分桶策略管理

isClosing:该属性标记一个会话是否已经被关闭,当 server 端检测到会话已经超时失效,该会话标记为"已关闭",不再处理该会话的新请求。

Session 的状态

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状态:

connecting:连接中,session 一旦建立,状态就是 connecting 状态,时间很短。

connected:已连接,连接成功之后的状态。

closed:已关闭,发生在 session 过期,一般由于网络故障客户端重连失败,服务器宕机或者客户端主动断开。

会话超时管理(分桶策略+会话激活)

zookeeper 的 leader 服务器再运行期间定时进行会话超时检查,时间间隔是 ExpirationInterval,单位是毫秒,默认值是 tickTime,每隔 tickTime 进行一次会话超时检查。

ExpirationTime 的计算方式:

ExpirationTime = CurrentTime + SessionTimeout;
ExpirationTime = (ExpirationTime / ExpirationInterval + 1) * ExpirationInterval;

在 zookeeper 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会在会话超时过期范围内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包括读和写)或者 ping 请求,俗称心跳检测完成会话激活,从而来保持会话的有效性。

会话激活流程:

激活后进行迁移会话的过程,然后开始新一轮:

如果作为注册中心,Zookeeper 和Eureka、Consul、Nacos有什么区别?

NacosEurekaConsul****Zookeeper一致性协议CP+APAPCPCP健康检查TCP/HTTP/MYSQL/Client BeatClient BeatTCP/HTTP/gRPC/CmdKeep Alive负载均衡策略权重/ metadata/SelectorRibbonFabio—雪崩保护有有无无自动注销实例支持支持不支持支持访问协议HTTP/DNSHTTPHTTP/DNSTCP监听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多数据中心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跨注册中心同步支持不支持支持不支持SpringCloud集成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Dubbo集成支持不支持不支持支持K8S集成支持不支持支持不支持

ZooKeeper与CAP

CAP是一个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定理,他包含3个部分,并且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两个。

1 Consistency一致性,因为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数据肯定需要在不同的节点之间进行同步,就比如Zookeeper,所以一致性就是指的是数据在不同的节点之间怎样保证一致性,对于纯理论的C而言,默认的规则是忽略掉延迟的,因为如果考虑延迟的话,因为数据同步的过程无论如何都会有延迟的,延迟的过程必然会带来数据的不一致。

2 Availability可用性,这个指的是对于每一个请求,节点总是可以在合理的时间返回合理的响应,比如Zookeeper在进行数据同步时,无法对外提供读写服务,不满足可用性要求。这里常有的一个例子是说Zookeeper选举期间无法提供服务不满足A,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CAP关注的是数据的读写,选举可以认为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可以认为对于数据的读写,无论响应超时还是返回异常都可以认为是不满足A。

3 Partition-tolerance分区容错性,因为在一个分布式系统当中,很有可能由于部分节点的网络问题导致整个集群之间的网络不连通,所以就产生了网络分区,整个集群的环境被分隔成不同的的子网,所以,一般说网络不可能100%的不产生问题,所以P一定会存在。

为什么只能同时满足CAP中的两个呢?

以A\B两个节点同步数据举例,由于P的存在,那么可能AB同步数据出现问题。

如果选择AP,由于A的数据未能正确同步到B,所以AB数据不一致,无法满足C。

如果选择CP,那么B就不能提供服务,就无法满足A。

zookeeper为什么是CP

zookeeper在进行数据的同步时(C一致性 Leader-follower),不允许客户端写,程序堵塞。
zookeeper称为强一致性!!!(担心数据不一致)

可以认为是数据被超过一般的follower承认ack过了,然后将数据统一写入所有的服务器里面,才返回。一旦可以写入,返回前一定同步过所有的服务器。(但是不一定都收到,但一定都试过)

Eureka为什么是AP

eureka在更新服务器信息的时候,是先写入一级缓存和readwrite缓存里,30s周期后,才统一刷新如readonly缓存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xushiyu1996818/article/details/127300387
版权归原作者 xushiyu1996818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ZooKeeper基本概念总结”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