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http与https协议的区别与联系之科大爱情故事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信息是明文传输,https 则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 

目录


一、总序

https==http+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CA证书,在第三章与第四章,我们将通过一段爱情故事,来讲述他们最重要的区别和联系

HTTPS(全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简单讲是HTTP的安全版。

它是在HTTP(应用层)下加入SSL层,HTTPS的安全基础是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SSL。

它是一个URI scheme(抽象标识符体系),句法类同http:体系。用于安全的HTTP数据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s:URL表明它使用了HTTP,但HTTPS存在不同于HTTP的默认端口及一个加密/身份验证层(在HTTP与TCP之间)。这个系统的最初研发由网景公司进行,提供了身份验证与加密通讯方法,现在它被广泛用于万维网上安全敏感的通讯。


二、http协议

http优点 ————简单、灵活、易于扩展

初次接触 HTTP 的人都会认为,HTTP 协议是很“简单”的,基本的报文格式就是“header+body”,头部信息也是简单的文本格式,用的也都是常见的英文单词,即使不去看 RFC 文档,只靠猜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简单”蕴含了进化和扩展的可能性,所谓“少即是多”,“把简单的系统变复杂”,要比“把复杂的系统变简单”容易得多。

所以,在“简单”这个最基本的设计理念之下,HTTP 协议又多出了“灵活和易于扩展”的优点。

“灵活和易于扩展”实际上是一体的,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促进,因为“灵活”所以才会“易于扩展”,而“易于扩展”又反过来让 HTTP 更加灵活,拥有更强的表现能力。

HTTP 协议里的请求方法、URI、状态码、原因短语、头字段等每一个核心组成要素都没有被“写死”,允许开发者任意定制、扩充或解释,给予了浏览器和服务器最大程度的信任和自由,也正好符合了互联网“自由与平等”的精神——缺什么功能自己加个字段或者错误码什么的补上就是了。

“请勿跟踪”所使用的头字段 DNT(Do Not Trac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最早由 Mozilla 提出,用来保护用户隐私,防止网站监测追踪用户的偏好。不过可惜的是 DNT 从推出至今有差不多七八年的历史,但很多网站仍然选择“无视”DNT。虽然 DNT 基本失败了,但这也正说明 HTTP 协议是“灵活自由的”,不会受单方面势力的压制。

“灵活、易于扩展”的特性还表现在 HTTP 对“可靠传输”的定义上,它不限制具体的下层协议,不仅可以使用 TCP、UNIX Domain Socket,还可以使用 SSL/TLS,甚至是基于 UDP 的 QUIC,下层可以随意变化,而上层的语义则始终保持稳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缺点
1)明文。传输没有加密,信息容易被别人获取
2)不安全。不能证明是你,容易受到中间人攻击

https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其解决方法大致为: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CA证书


三、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1、对称加密
最近,居住在科大南校的小明和科大北校的小樱最近谈恋爱了,他们是使用QQ来聊天(我们把这简单的假设为http协议),每天都会发送大量信息,由于寝室比较小,他们害怕消息被室友发现。于是小明去堕落街买了两个密码本,送给了小樱。这样他们就使用暗语在qq上面聊天。小明QQ发送了个6312425,小樱查找密码表后,对应的明文是5201314。就这样他们再也不怕被室友发现了,每天都聊到凌晨五点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春去秋来、、、、、
小樱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在美丽月湖旁的立德楼106办公,手下管理着108名大将。

自从小樱成为了学生会主席后,每天都要安排大量的工作给下面各部门去执行。有一次由于某位部长的QQ没有关,被别人看见了,学生会策划的学生CP计划被泄密了,大量的学生信息被暴露出来,引起了不好的学生反响。

于是小樱想起了信息加密,她叫来小明,让他去堕落街买密码本,小明兴高采烈的去了商店。商店老板一看来大买家,开着马拉力,将108*2本密码本送到了小樱手上。小明把108本不同的密码本分发给了学生会的不同人。

自从小樱使用了密文后,再也没有发生泄密事件了。但小樱这时发现了个问题,就是每当要联络不同的人时,都需要小明去那108本中找到对应的密码本,把小明忙的满头大汗。小明虽然每天都乐呵呵的,觉得这是锻炼身体,但小樱过意不去,于是要求小明发明一种轻松但是安全的加密方式。

小明翻遍全网、去了七大洲、四大洋,还去了火星取经,把能找到的信息都翻到了,终于发明了一种简单方法————非对称加密

2、非对称加密
它的具体做法是,我们每个人都使用小明发明的工具,生成一对孪生的密钥——公钥和私钥。消息通过公钥加密后,只有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通过私钥加密后,也只有对应的公钥才能解密。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公钥放到自己的QQ主页。

当小樱需要去联系科技部部长小科时,只需要找到小科的主页的公钥,将要发送的信息通过小科的公钥加密发送过去,小科收到后,通过自己的私钥解密,就能完成工作、、、、、、

此种方法好处,省去了送密码本。当学生会新增加人员时,都只需要使用小明发明的工具,把生成的公钥放在QQ主页,就能加密联系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小明的此项发明大幅减少了交流成本,小樱奖励了小明一朵赏樱亭的樱花,小明乐的合不拢嘴、、、。

但,渐渐的问题来了,使用小明的此种方法,虽然安全了,但由于算法过于复杂,导致每次加密、解密可能画上几秒钟,有时可能得等更久,小樱虽然没有责怪小明,但小明看见很多人背后议论小樱,小明心里面很不是滋味,于是扛起一箱方便面进入了实验室,开始了新一轮优化工作。
、、、、、、、

小明首先对工具进行了重构,使用C语言后,发现效果不明显。于是又花了一周,使用汇编语言书写,但还是没有达到时间数量级下降的效果。又优化了算法,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都降到了最佳还是效果不明显,这让小明很郁闷。晚上去后街买了一根烤面筋,吃完后,灵感瞬间到来。

既然对称加密好处就是运算速度快,缺点是密码本需要线下传递;非对称加密好处是运算速度慢,但没有密码本传递。那如果我们都取其好处,岂不是乐哉。

于是新一代加密工具被开发出来了——第一次交流使用非对称加密,里面传输的是对称加密的密码(也就是上面我们说的密码本),后续交流使用对称加密的方式进行。

小樱非常开心,给小明点了一杯奶茶,小明开心的一夜没有睡着。


四、CA证书

由于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效果很好,小明与小樱的交流方式也改为了这种。有一天,小明收到小红的
消息,解密后显示,小樱出去和闺蜜逛街,手头有点紧,需要往个银行卡里面打点钱。小明二话不说,马上到逸夫楼一楼的银行里面,给小樱打了一个小目标。第二天,和小樱见面时,才发现被骗子骗了。

原来群里面,有人冒充小樱,把自己的备注名改为和小樱一样的,但公钥确不是小樱的,于是引发了公钥危机,即我需要联系的那个人,人和公钥是否都是正确的呢

这里我们有个公正中心——CA
1)CA是证书的签发机构,它是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的核心。CA是负责签发证书、认证证书、管理已颁发证书的机关。
2)CA 拥有一个证书(内含公钥和私钥)。网上的公众用户通过验证 CA 的签字从而信任 CA ,任何人都可以得到 CA 的证书(含公钥),用以验证它所签发的证书。
3)如果用户想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证书,他应先向 CA 提出申请。在 CA 判明申请者的身份后,便为他分配一个公钥,并且 CA 将该公钥与申请者的身份信息绑在一起,并为之签字后,便形成证书发给申请者。
4)如果一个用户想鉴别另一个证书的真伪,他就用 CA 的公钥对那个证书上的签字进行验证,一旦验证通过,该证书就被认为是有效的。证书实际是由证书签证机关(CA)签发的对用户的公钥的认证。

又来了一个问题,如何保证这个CA中心是无误的呢(哈哈哈,我们仿佛陷入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其实这里我们是通过递归树,层层往上证明,在我们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里面内置了根证书的,就能最终证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问题完美的解决了,但小明与小樱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后期文章会继续、、、、、、


五、SSL安全协议

SSL的原理就是上面小明与小樱的故事

SSL记录协议(Record Protocol)为SSL连接提供两种服务。
(1)保密性:利用握手协议所定义的共享密钥对SSL净荷(Payload)加密。
(2)完整性:利用握手协议所定义的共享的MAC密钥来生成报文的鉴别码(MAC)。

SSL的工作过程如下。
(1)发送方的工作过程为:
从上层接受要发送的数据(包括各种消息和数据);
对信息进行分段,分成若干记录;
使用指定的压缩算法进行数据压缩(可选);
使用指定的MAC算法生成MAC;
使用指定的加密算法进行数据加密;
添加SSL记录协议的头,发送数据。
(2)接收方的工作过程为:
接收数据,从SSL记录协议的头中获取相关信息;
使用指定的解密算法解密数据;
使用指定的MAC算法校验MAC;
使用压缩算法对数据解压缩(在需要进行);
将记录进行数据重组;
将数据发送给高层。
SSL记录协议处理的最后一个步骤是附加一个SSL记录协议的头,以便构成一个SSL记录。SSL记录协议头中包含了SSL记录协议的若干控制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标签: https http 网络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qq_44969643/article/details/125171027
版权归原作者 希境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与https协议的区别与联系之科大爱情故事”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