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9、10、11)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

思维要改变

功能测试、自动化测试,你们都是模拟一个人所使用的某个功能,看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
性能测试:是模拟N多个人,同时使用某个功能

  • 查看多久时间能收到结果(结果是否正确与否,这个不是性能的重点)。
  • 多少人能正常收到结果(成功率)
  • 服务器在多个人使用时资源消耗多少

性能测试:是在接口的功能测试完成之后,才开始做的。
性能测试的接口参数,一般默认全部参数。(非必传参数也要写)。

例:100次请求,其中有5次请求失败

  • (如果按照功能测试的思维:就会问为什么这5次是失败的,失败是我测试哪里出现的问题)。
  • 性能测试的思维:是5%的失败率,分析失败率的原因(原因是:我发起方的原因?网络原因?服务器原因?)

性能测试是多个人同时操作,所以这个使用场景是很复杂的,但是我们来分析这个复杂场景的时候,要从最简单场景开始,逐步复杂化。(由易而难)

软件性能测试

通过工具,找出或获得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指标值。

  • 工具:性能测试工具、代码
  • 工具,它是来模拟多个人的

相同的请求,同一时间发出,到达服务器时,其实已经有时间差异了。
到达服务器后,服务器处理相同的请求,也会出现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处理时间长短也有差异。
关键词:工具、找出、获得

  • 接口性能测试,人数要大于1

输出:性能指标值(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时间,一般是几十秒到几十分钟。

那么性能测试,具体应该用多少人来测试?
    - 负载测试:通过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测试系统性能变化,并最终确定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量。
        - 通过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找出服务器最大可接受的并发用户数区间
        - 最大并发用户数
        - 最大"可接受"并发用户数
            - 在人为定义的标准:如"在这个标准线下,我们能接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比如一个杯子最大容量是1L、但你人为觉得他800ml就已经很危险了,1L是最大并发数,800ml就是可接受最大并发数"
                - 行业中接口的性能测试标准线:
                    -"平均响应时间为<=1.5秒"-"错误率为<=0.1%"- 总体标准还是优先按照"客户所制定的平均响应时间和错误率"- 用不同的并发用户数,进行的测试时间,不需要很长时间,一般几十秒到几分钟即可。
            - 关键词: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
            - 输出:最大可接受的并发用户数    
        

执行性能测试的基本思路:

  • 一个性能测试需求,我们要先做负载测试,找到这个需求中每个接口的(最大可接受并发用户数),然后用这个最大可接受的并发用户数,去做性能测试,得到性能指标值。如果再判断性能指标值,是否有性能问题。如果没有,则可以书写性能测试报告,性能测试就可以结束。如果有性能问题,那么久需要定位、分析、调优性能问题。
- 压力测试
     - 用较大的并发用户数,持续运行比较长的时间,看系统的服务和资源利用情况,是否存在稳定性问题
     - 关键词:较长的运行时间,要看服务器的稳定性问题    
         - 现在企业中,压力测试的时间标准(较长时间),已经变为了以"小时为单位"- 压力测试,是在有不稳定因素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去做压力测试。

容量测试

  • 容量测试,与数据库的数据量级有关系
  • 在一定的软、硬件条件下,在数据库不同数量级,数据量的情况下,对系统的读\写比较多的业务进行测试,从而获得不同数据数据量级的性能指标值。
  • 关键词:数据库表数据量级不一样

稳定性测试

  • 在一定量的并发用户数下,持续请求一段时间,看服务器是否存在稳定性问题 稳定性测试的时候,不需要压力测试那么长时间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356321/article/details/124978213
版权归原作者 wtg4452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8、9、10、11)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