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协议安全性定义和常见攻击
名词介绍
AKE:Authenticated key establishment 身份认证密钥建立协议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公钥基础设施
IBC: Identity-based cryptosystem 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
最初由Shamir于1984年提出,公钥可从身份信息中获得,例如用户姓名或者邮箱地址。
IBC中对应着IBS和IBE和PKG。
IBS: Identity-Based Signature 基于身份的签名
基于IBC给出的签名方案
IBE: Identity-Based Eneryption 基于身份的加密方案
2001年Boneh和Franklin利用双线性对给出第一个基于身份的加密方案
- 双线性对缺点: 效率低
- 双线性对的优点: 协议使用与加密算法相同的系统参数,如公私钥对,也就是说公私钥对即可以用于执行加解密算法,也可以用于执行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工程实现较为简单。
PKG: Private key generator 私钥生成器
IBC系统中的,绝对信任的。可能存在密钥托管(Key Escrow)问题,解决方法:
1)引入多个PKG
2)在用户私钥中嵌入用户的秘密值,去除密钥托管属性
CL-PKC: certificateless public key cryptosystem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
KGC:key generating centre 密钥生成中心
CLC系统中的
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分类
- 隐式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允许Alice和Bob在公开信道上建立一个共享密钥,使得除了Alice和Bob以外,任何第三方均不能获知这个共享密钥
- 显式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协议向Alice/Bob保证对方一定参与并计算了共享密钥,这样的协议被称为密钥确认协议 称隐式认证+密钥交换+密钥确认 = 带确认的密钥交换协议/显式密钥交换协议
版权归原作者 song_qing_8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