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I新业务,百度的增长新曲线|看财报

一年前,在2020年Q4财报发布的时候,百度在财报中首次将自己称为“AI生态型公司”。在财报结构上,也把智能云、智能驾驶提到更靠前的位置。

虽然百度提AI并不算是新鲜事,但如此明确地重新定义自己,是否意味着百度已经做好了准备?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百度是否真能拿出实打实的数据证明自己?

3月1日,百度发布了2021年Q4及全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百度营收1245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为102亿元人民币。

其中,2021财年,百度的核心营收为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受云计算和其他人工智能业务的推动,非广告业务营收212亿元,同比增长71%。

且在第四季度,百度实现营收331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达到41亿元,2021财年内实现连续四个季度超市场预期。其中,百度核心收入为2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网络营销收入为1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非网络营销收入为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非广告业务就是以智能云、智能驾驶以及其他业务为代表的AI新业务。

此前,在将以搜索为主的在线营销业务定义为百度第一增长引擎的基础上,百度开始着手将百度智能云打造为公司第二增长引擎,同时将Apollo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看作是公司的第三增长引擎。

可以看到,百度正在以智能云服务、智能交通、智能设备、智能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等AI业务的多元化布局,从而实现长期稳定增长。而以AI为代表的新业务已开始迎来高速发展,正在成为百度新的增长引擎。

智能云****已成为主要增长新曲线之一

本次财报的一大亮点就是2021年全年,智能云业务发展呈现加速态势,成为百度最主要的增长新曲线之一。

百度首席财务官罗戎在本次财报业绩电话会中介绍,智能云业务对百度非广告营收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百度智能云四季度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60%,2021年实现全年总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4%。”

这个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前在12月9日,Canalys发布中国云计算市场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云计算市场整体同比增长43%。

另据IDC数据显示,百度已连续5次位居AI公有云服务厂商第一名,NLP连续四次第一,图像视频连续四次第一,人脸人体识别连续三次第一。

围绕AI落地应用,百度也在此次财报中披露最新进展。截止2021年底,飞桨开发者社区已经凝聚406万开发者,服务15.7万家企业,开发者在飞桨上创建47.6万个模型。

除此之外,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百度ACE智能交通签署千万订单的覆盖城市数量,从一年前的14个,猛增至35个,进展迅速。

智能云业务高质量增长与背后自研的AI技术能力密不可分。百度智能云拥有从昆仑芯片到飞桨深度学习平台的全链路自主可控的AI技术能力,帮助中国企业将发展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飞桨深度学习平台更持续降低AI产业应用门槛,将人工智能变为中小企业与普通产业从业者也能方便使用的工具。

据中信建投最新研报最新研报显示,作为助推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业务,百度智能云服务将持续高速增长,促进百度收入摆脱单一化,已成为现阶段百度最主要的增长动力。

罗戎在业绩电话会议中也提到,“百度智能云在制造、能源、交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总收入在2021年翻了一倍多。展望未来,我们预计百度智能云将保持高于行业的收入增长。”

自动驾驶发展日渐清晰

AI厚积薄发所展现出来的推动力并不只体现在智能云业务上,智能驾驶业务上同样如此。

作为国内早期布局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百度Apollo一直通过技术赋能,带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

早在2015年时,百度就开始大规模投入无人驾驶技术。2018年,Apollo无人驾驶车第一次大规模在国人面前亮相:当年的春晚中,百余辆Apollo无人车跨越港珠澳大桥。

即便这个进度远远早于国内的大部分自动驾驶公司,但由于发展的周期性,人们对于百度智能驾驶的印象更多还是自动驾驶“黄埔军校”或者某个园区零星的无人车。

不过,从2021年的财报里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变化,那就是百度自动驾驶正在逐渐变成一个日渐清晰的领域,开始呈现出非常具象、充分的业务数据。

2021年 5月18日,李彦宏在发给员工的财报信中提到,Apollo将发展出三种商业模式:一是为主机厂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助力车企快速搭建自动驾驶能力;二是百度造车,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把最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三是共享无人车。

目前,百度Apollo是全球最活跃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拥有超过210家全球生态合作伙伴,汇聚了超过80000名全球开发者,开源代码数更是多达70万行。

Apollo的RoboTaxi测试车队规模也已经达到500辆级别,并且在中国已经获得了411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在财报发布前不久,有消息称比亚迪选择百度成为其智能驾驶供应商,将向其提供行泊一体的ANP智驾产品与人机共驾地图。

ANP就是百度Apollo在2020年12月发布的基于轻量化L4方案Apollo Lite打造的领航辅助驾驶系统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百度预计未来3-5年,前装量产100万辆车。

据钛媒体App了解,ANP2.0会在今年6月量产装车,目标客户为10万-20万元中低端车型,覆盖停车场、高速公路。而百度的ANP3.0产品则计划于2023年7月量产,目标客户为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首款上车车型就是集度。

集度是百度与吉利合资创建的汽车品牌,2021年3月2日正式官宣,今年1月,已完成近4亿美元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百度和战略合作伙伴吉利共同增持。根据规划,集度即将推出第一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并将在2022年下半年开启预定,2023年实现量产。

“萝卜快跑”则是百度Apollo在2021年8月推出的全新升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财报显示,第四季度,萝卜快跑的载人订单量约21.3万单,环比增加近一倍。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沧州及阳泉8个城市;其中,北京、重庆、阳泉均开启正式收费运营。

按照百度制定的目标,萝卜快跑到2025年将业务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到100个城市。此前摩根大通预计,萝卜快跑将在2022年达到拐点,在2025年实现单车盈利。

近日,继深圳市南山区之后,阳泉市正式向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颁发了两项商业化许可,这标志着百度实现了对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的服务全覆盖,业务布局在国内遥遥领先。

这也是李彦宏宣布百度已经成为 “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商”的底气所在。可以看到,自动驾驶下半场的角逐已经开启,规模化商业运营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而百度在这场智能化竞争中具有领先性优势。

研发投入占核心收入****23%

李彦宏曾在2021年百度回港上市的演讲中提到,“有1块钱的时候,我们会投进技术里;有1个亿,我们会投进技术里;有100个亿,我们还是会投进技术里。因为,只有保持对技术创新的不断投入,我们才能抓住属于百度的云服务、智能交通、智能驾驶和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市场机遇。”

这也是百度的非广告业务营收可以增长71%的关键原因所在。2021年财报另一大亮点,就是百度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全年核心研发费用221亿元,直接占到百度核心收入比例的23%。

过去十年,百度的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均超过15%。具体来看,2013年百度在研发上投入41亿,占营收的12.9%;2015年研发费用突破100亿,占营收的15.3%;2020年研发费用接近200亿,占营收的18.2%。

从财报数据中不难看出,百度一直持续增加研发收入,意欲攻坚硬核技术。以AI为例,百度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对AI的科研布局,对技术的专注为其长期稳定增长铺平了道路,也为创新业务全面进入商业化落地期提供了前置保障。

2016年,百度开始把AI、大数据、云计算融合起来发展,2020年百度CTO王海峰将之提炼为“云智一体”,作为百度智能云的核心主张。

“云+AI”需要从底层软硬件到中间件,再到上层应用的全栈技术,百度智能云就“武装”了从昆仑芯片到飞桨深度学习平台的全链路AI技术能力,从而使其竞争优势显著。

从近几年的财报数据来看,百度长期的研发投入从2016年起,就开始突显出优势,其中百度大脑、Apollo自动驾驶平台等前沿技术已经成为百度独特的商业优势。随着智能云与智能驾驶商业化前景逐渐清晰,这部分业务价值还将逐步释放。

结语

总之,从百度这次的财报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两个特点:一个是研发投入上的持续上升,另一个则是智能云和自动驾驶业务的高歌猛进。

百度用前者打高了企业的发展上限,又用后者让企业换到这条高上限的赛道上。用十年的时间,构架了一副以AI为核心的业务蓝图。

正如李彦宏在百度在二十周年纪录片《二十度》中所说,“百度从第一天起,我跟大家讲的就是说,你信不信技术能够改变世界,如果你能够改变世界,那你就值了。”

毫无疑问,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凭借多年积累,百度在技术创新和战略业务上进展已显现代际领先优势,从搜索到AI,引擎之间的切换,百度也找到了自己新的增长曲线。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024412.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AI新业务,百度的增长新曲线|看财报”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