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6年软件评测师真题精选

1、以下不属于系统测试范畴的是(51)。
(51)A.单元测试 B.安全测试 C.强度测试 D.性能测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程序模块进行的测试,不属于系统测试的范畴。

2、以下关于文档测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52)。
(52)A.文档测试需要仔细阅读文档,检查每个图形
B.文档测试需要检查文档内容是否正确和完善
C.文档测试需要检查标记是否正确性
D.文档测试需要确保大部分示例经过测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档测试。
文档中的示例应像用户一样载入和使用样例。如果是一段程序,就输入数据并执行它以每一个模板制作文件,确认它们的正确性。

3、软件测试的对象不包括(53)。
(53)A.软件代码 B.软件文档 C.质量保证方法 D.相关数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软件测试的对象为:程序、数据和文档。

4、测试用例的三要素不包括(54)。
(54)A.输入 B.预期输出 C.执行条件 D.实际输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试用例的三要素。
IEEE 829标准中列出测试用例应该包含的重要信息:标识符、测试项、输入说明、输出说明、环境要求、特殊过程要求、用例之间的依赖性。

5、以下关于软件测试原则的叙述中,正确的是(55)。
①测试开始得越早,越有利于发现缺陷
②测试覆盖率和测试用例数量成正比
③测试用例既需选用合理的输入数据,又需要选择不合理的输入数据
④应制定测试计划并严格执行,排除随意性
⑤采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做到穷举测试
⑥程序员应尽量测试自己的程序
(55)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件测试原则。
软件测试原则:所有的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应尽早并不断地进行测试;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软件的人或小组来承担(单元测试除外);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充分重视测试中的群集现象;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来进行,避免随意性。

6、以下关于测试时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56)。
①应该尽可能早地进行测试
②软件中的错误暴露得越迟,则修复和改正错误所花费的代价就越高
③应该在代码编写完成后开始测试
④项目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不需要测试人员参与
(56)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试时机。
③④违背了测试应尽早开始的原则。

7、以下属于软件测试工具的是(57)。
①JTest ②LoadRunner ③Visual Studio ④JBuilder
(57)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件测试工具。
①Java单元测试工具JTest;
②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
③④开发相关的工具

8、兼容性测试不包括(58)。
(58)A.软件兼容性测试 B.硬件兼容性测试
C.数据兼容性测试 D.操作人员兼容性测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包括有软件、硬件、数据、平台等兼容性测试。

9、根据输出对输入的依赖关系设计测试用例的黑盒测试方法是(59)。
(59)A.等价类划分法 B.因果图法 C.边界值分析法 D.场景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黑盒测试方法。
因果图法:是从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断表。

10、以下关于边界值测试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60)。
(60)A.边界值分析法仅需考虑输入域边界,不用考虑输出域边界
B.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
C.错误更容易发生在输入输出边界上而不是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
D.测试数据应尽可能选取边界上的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边界值测试法。
边界值分析法需要考虑输入域的边界和输出域的边界。

11、一个程序的控制流图中有6个节点,10条边,在测试用例数最少的情况下,确保程序中每个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所需要的测试用例数的上限是(61)。
(61)A.2 B.4 C.6 D.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序的控制流图。
V(g)=边-节点+=10-6+2=6;V(g)表示实现基本路径覆盖测试用例的最大数量。

12、对于逻辑表达式( (b1&b2)||in),需要(62)个测试用例才能完成条件组合覆盖。
(62)A.2 B.4 C.8 D.26
【答案】B
【解析】
多条件覆盖(MCC):也称条件组合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
本题中&被认为是位运算,则MCC的测试用例数应为:22=4
如果作为逻辑与运算,则有3个条件,符合MCC的测试用例数应为:23=8

13、测试执行过程的阶段不包括(63)。
(63)A.初测期 B.系统测试期 C.细测期 D.回归测试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试执行过程阶段。
测试执行过程的阶段为:初测期、细测期、和回归测试期。
初测期——测试主要功能和关键的执行路径,排除主要障碍。
细测期——依据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逐一测试大大小小的功能、方方面面的特性、性能、用户界面、兼容性、可用性等等;预期可发现大量不同性质、不同严重程度的错误和问题。
回归测试期——统已达到稳定,在一轮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十分有限;复查已知错误的纠正情况,未引发任何新的错误时,终结回归测试。

14、以下关于回归测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64)。
(64)A.回归测试是为了确保改动不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或错误
B.回归测试需要针对修改过的软件成分进行测试
C.回归测试需要能够测试软件的所有功能的代表性测试用例
D.回归测试不容易实现自动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

15、以下属于测试停止依据的是(65)。
①测试用例全部执行结束 ②测试覆盖率达到要求 ③测试超出了预定时间
④查出了预定数目的故障 ⑤执行了预定的测试方案 ⑥测试时间不足
(65)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试停止依据。
⑥测试时间不足不应作为测试停止的依据

16、以下关于测试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66)。
(66)A.根据被测代码是否可见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B.黑盒测试一般用来确认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C.静态测试主要是对软件的编程格式M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D.动态测试不需要实际执行程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试方法。
动态测试是指通过人工或使用工具运行程序进行检查、分析程序的执行状态和程序的外部表现。

17、以下关于性能测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67)。
(67)A.性能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软件系统是否能够达到用户提出的性能指标
B.性能测试不用于发现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
C.性能测试类型包括负载测试,强度测试,容量测试等
D.性能测试常通过工具来模拟大量用户操作,增加系统负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用来保证产品发布后系统的性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性能测试通常存在性能调优与性能评测两种性能测试策略。
性能评测主要包括:在真实环境下,检查系统服务等级的满足情况,评估并报告整个系统的性能;对系统的未来容量作出预测和规划。
性能评测室性能调优的基础,性能调优的步骤如下:查找形成系统瓶颈或者故障的根本原因;进行性能调整和优化;评估性能调整的效果。

18、不同加密机制或算法的用途、强度是不相同的,一个软件或系统中的加密机制使用是否合理,强度是否满足当前要求,需要通过测试来完成,通常(68)是测试的一个重要手段。
(68)A.模拟加密 B.模拟解密 C.漏洞扫描 D.算法强度理论分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密机制。
加密机制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基本过程就是对原来为明文的文件或数据, 按某种算法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不可读的密文。由于不同加密机制的用途及强度不同,因此 一个信息系统中加密机制使用是否合理,强度是否满足当前需要,需要通过测试来检验,通常模拟解密是测试的一个重要手段。

19、安全日志是软件产品的一种被动防范措施,是系统重要的安全功能,因此安全日志测试是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的重要内容,下列不属于安全日志测试基本测试内容的是(69)。
(69)A.对安全日志的完整性进行测试,测试安全日志中是否记录包括用户登录名称、时间、地址、擞据操作行为以及退出时间等全部内容
B.对安全日志的正确性进行测试,测试安全日志中记录的用户登录、数据操作等日志信息是否正确
C.对日志信息的保密性进行测试,测试安全日志中的日志信息是否加密存储,加密强度是否充分
D.对于大型应用软件系统,测试系统是否提供安全日志的统计分析能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日志。
日志应当记录所有用户访问系统的操作内容,包括登录用户名称、登录时间、浏览数据动作、修改数据动作、删除数据动作、退出时间、登录机器的IP等。
安全日志测试:根据业主要求或设计需求,对日志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测试;测试安全日志是否包含了日志内容的全部项目,是否正确;对于大型应用软件,系统是否提供了安全日志的智能统计分析能;是否可以按照各种特征项进行日志统计,分析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非法行为。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testleaf/article/details/123122407
版权归原作者 testleaf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16年软件评测师真题精选”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