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一千二百字
由于此前市场已经对阿里巴巴Q4(2022财年三季报)不算景气的业绩预期做足了心理铺垫,当这份财报在昨晚出来时,似乎并没有让人太惊讶,基本在市场预期范围内。昨晚它在100美元的低位开盘,报收109美元。
作为中概股标杆,阿里巴巴具有示范效应和信心暗示。2022年在内外环境都不宽松的情况下,中概股的下行势头会延续到第几个季度?股价与公司基本面越来越背离的趋势何时终止?均受人关注。
这里先提炼阿里Q4财报中的几个观察点,再分析标题中的观点,为什么它正在经历一个结构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向好的,还是会低靡下去?
- 在收入取得10%同比增速的情况下(上市以来最低),Q4经营利润出现34%的下降,如果加上高达250亿元左右的文娱业务商誉减值计提,经营利润降幅将达到86%。当然,商誉减值这种非经常性、非经营性项目可以暂不考虑。如果剔除股权激励、摊销等因素,经调整后的EBITA利润同比下降27%。这些基本延续了Q3的趋势。
- 直营电商/商超部分的份额占比进一步提升,但存货的增加也让经营成本快速上涨。相应的毛利率已由前几年固有印象中的70%左右降至现在的40%左右。这是其利润变化的根源之一。
- 淘宝天猫GMV同比个位数增速,与去年12月社会零售商品大盘增速基本同步。从类目看,服装饰品、3C电子的收入增速低于阿里GMV的平均增速,而快消品的增速高于平均水平。这在四季度不太正常,尤其服装是阿里的传统强势类目,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在这个冬季添置服装的意愿走低。而美妆类目依然强势。
- 云计算从经调整后的EBITA视角看,已经能保持9个月的盈利,为8.7亿元(计入股权激励和摊销后的经营利润仍为亏损)。这是在钉钉去年4月从创新业务并入云业务之后的表现,这在短期内对云业务有抬升收入、拉低利润的效果。Q4非互联网客户营收占比已经过半,达52%,金融、电信类大客户贡献明显,海外市场因头部客户流失仍在影响云的总收入。
- 尽管经营现金流同比有所减少,但它账面上仍然有十分充裕的现金和流动性,为1500亿(9个月值)。在Q4以14亿美元回购股票后,其15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已经实施过半(77亿美元)。 苹果、微软等美科技股近些年的常规操作都是一边贷款、发债,一边大手笔回购股票,阿里也上了这趟车。
- 宏观货币方面,M1、M2之间近期出现比较大的剪刀差,反映了消费者整体购买意愿不强,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这将影响今年的实体零售表现。此外,来自直播电商的竞争因素暂时还没有消除。
- 美股市场方面,据美银证券,今年迄今为止已有155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而去年同期有22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美联储加息周期对股市造成影响,境外投资者心里也没什么底,抛售意愿凸显。
结合上面这些点状罗列看,大到业务模式 ,小到客户结构,阿里巴巴在经历一个全面性的调整,而且是结构化的。
以前它给市场的固有印象是赚钱能力非常强劲,这得益于它的平台广告业务模式,由此产生高毛利率空间,同时在成本及费用率方面一直控制的得心应手。
而随着覆盖接近10亿年度内地消费者规模,且服装、电子产品类目达到30-40%的电商高渗透率时,后续增长空间需要阿里做更深入、更艰苦的挖掘。
至少从该季度看,原有的平台广告收入增速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零售业务的增长主要靠高鑫零售、天猫超市、盒马等直营业务拉动,毕竟整体增长预期是不能违背的。
但直营业务拉低了毛利率水平,再加上公司对淘宝特价版、淘菜菜等新业务的持续投入(至少在新增用户数上见到了成效),成本上涨,毛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但这只是和它自身往年相比,横向比较仍是很赚钱的。张勇在昨晚分析师会议上说,他们对平台还是直营模式没有偏好,主要是以用户视角做业务决策,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建立分层的消费者矩阵。说白了,当你要拓展新业务模式时,持续投入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当前计算阿里P/E在20左右,相对处于一个低估状态,这也是它上市以来的常态。过去市场对阿里的估值习惯围绕其盈利能力展开,利润强劲,股价飙升,这在科技股里是一种成熟期公司的体现。
现在的估值逻辑相对分散而混乱,经营利润暂时承压;云计算经历完高速增长期后,尚未实现真正的盈利,已是营收引擎但非新利润引擎;围绕下沉市场的新业务规模还比较小,外海业务成长还需时日,且营商环境波动较大……
那么当下该锚定什么作为其估值目标?现金流或许是一种方法。
通常,从经营现金流中扣除资本性支出CapEx,得到的是自由现金流部分。
阿里巴巴的CapEx主要对应云和菜鸟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数据中心升级、物流建设、新零售供应链布局等。Q4单季度的CapEx同比增速是128%,连续9个月增速是24%。
说明它在“基建类”项目上的投入力度没有压缩,还处在扩张期。而自由现金流目前出现的20-30%同比下滑,结合其核心主业表现看属于正常情况。连续9个月其手上的自由现金流大约1140亿元。
由于目前缺乏对公司内部运营与人员动态方面的一手消息,只能从公司业务与财务基本面尝试做一些分析。
张勇的大方向是向产业数字化要成绩,态度很坚定,投入与调整也围绕这个进行。不过在数字化方面,不具备像AWS、微软所面对的市场环境与客户认知,内地以前是由互联网客户先吃螃蟹,带来了云计算的飞速增长,现在当他们的需求放缓时,传统产业客户的梯队跟进还没有预计的那么快。
因此,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这是阿里云EBITA利润率转正的因素,但规模效应还不算强大。服务冬奥会IT基础设施是一个正确的路数,对阿里云而言具有广告与标杆效应,后续怎样常态化地、更商业化地深入文体娱教等实体产业,服务实体经济,值得观察。
张勇说,公司现在追求高质量的增长。对“高质量”该如何理解、细化实施?我还不太能领悟。
或许可以理解为针对前几年高速增长的一种调整和转向?相应地,外界对阿里的估值逻辑也要做出调整?作为中概股标杆,阿里现在面临的也是很多中概股面临的。
抗压周期之下,它的相对优势可能是强大的现金流基础和多业务引擎的缓冲。这一周期下,互联网公司再想像过去那样躺着数钱已经不现实,谁都要去做“脏活累活”,但这期间头部公司的抗压与疏解能力还是值得期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