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垂直类行业大模型似乎也成了企业竞相布局的热门赛道之一,如幂律联合智谱AI发布基于中文千亿大模型的法律垂直大模型——PowerLawGLM,汤姆猫(300459.SZ)计划自建与现有用户需求较为匹配的垂直领域的模型等。
8月8日,金蝶“2023全球创见者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大会期间,金蝶云·苍穹GPT大模型发布,定位为最懂管理的企业级大模型平台,苍穹GPT率先推出业界首个财务大模型。
在大会现场,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出席并致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化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温氏食品集团董事长温志芬,海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少谦,物美集团和多点Dmall创始人张文中,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以及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曹仰锋教授等各界知名人士、企业家代表,与近4000位参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数治”创见与韧性变革实践。
AI正引发新一轮管理变革,苍穹GPT****顺势发布
企业数字化正在经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数治化四个阶段,数治企业就是用数据治理企业,代表着数字化转型的最高阶段,领先的企业正探索以数据驱动来治理企业。“当下,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现在已从云原生进入到了AI原生时代,AI正引发新一轮管理变革。”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在致辞中表示。数据、模型、算力的突破是近期GPT热潮席卷全球的重要原因,而封装了领域、行业Know-how能力的垂域大模型,并将大模型嵌入到企业数字能力之中是创造产业价值的关键。“未来,每一个企业都要用大模型来重塑数字能力”,金蝶中国执行副总裁、研发平台总经理赵燕锡在演讲中介绍,“调研时,我们发现企业对大模型确实有浓厚兴趣,但提及率最高的两个反馈,一是‘AI焦虑’,怕不用AI则会落后;二是‘AI迷茫’,不知道怎么用到业务里。所以苍穹GPT大模型从一开始,就先找了一批原型客户做业务场景的试点验证,更贴近企业的实际业务”。
据了解,苍穹GPT作为金蝶云EBC(企业业务能力,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的智能新引擎,是金蝶云·苍穹PaaS平台的一部分,为企业利用大模型能力提供了完整的工程技术方案,广泛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微软OpenAI等通用大模型能力的同时,更为企业提供各领域的专业垂域模型。
大模型的发展,要立足于产业
随着技术的演进,大模型产业将朝着推进构建和部署模型的自动化进程,降低行业用户获得人工智能能力的门槛的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各行业对于大模型的接受程度和渗透速度存在差异,但整体上与互联网时代的行业渗透率相似。目前,虽然仅有6.4%的企业表示无意涉及人工智能领域,但仍有46.3%的企业表示仍处在观望阶段,且仅有12.4%的企业表示全面拥抱人工智能,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仍然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创新价值研究报告》指出,大模型的出现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数据层,不再需要进行繁琐的标注和加工,而是直接将海量的原始数据输入到大模型中。通过自动学习数据中的规律和知识,大模型能够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在算法层,企业不再需要为不同的任务和领域设计专门的小模型,而是利用大模型的强大泛化能力。通过少量的微调或适配,大模型可以完成多种复杂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灵活性,并且能够根据企业多年积累的专业领域知识进行泛化,生成垂直行业领域的专用大模型。
未来,大模型的发展必定立足于产业,趋向于与场景结合,降低AI使用门槛,提升行业效率,真正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普惠时代。
以数治企,成就高韧性企业
2023年,金蝶联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持续跟踪研究高韧性企业,曹仰锋教授现场发表演讲《数字化转型十大洞察(2023)》并表示,“高韧性企业普遍升级了数字化战略,成为顶层核心战略之一,数字能力正成为高韧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数字化人才依然面临巨大缺口,成为制约数字化变革的重要因素。”
实践出真知,数字化需要有更多具有创造性见解及开拓精神的创见者。宁高宁在分享中说,一个社会经济的主体就是企业,企业的效率就是这个社会的效率,企业的创新就是这个社会的创新,企业的进步就是社会的进步。如果我们今天能用科学的、智能的管理软件来管理并反思我们的运营,可能我们很多理念能得到充分的思考。宁高宁现场还赋诗赠予金蝶:“蝴蝶悄悄到窗口,春雨入梦江河流。蝶变入云满天霞,数字良知遍五洲”。
贾少谦在分享时提到,“全面拥抱数字化,才能筑牢企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底座,才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成就世界级品牌。”张文中则表示,“创新创业,激情奋斗,物美数字化的道路永不停歇,因为零售业的未来就是在全面数字化基础上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以数治企,才能韧性变革,数字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在动态不确定的环境中实现持续韧性变革、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智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