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浅析 mysql 两阶段提交

前言

在业务上,对数据的更新是非常频繁的,mysql 来说就是一条update 语句。大家有没有感觉update 语句对普通索引的更新总是很快,这是为啥呢?是不是很好奇更新语句的执行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语句执行错误,数据被污染,我们会让DBA 帮我们恢复到更新前的状态,这又是怎么完成的呢?

对于这些问题,会在接下来的文章详细讲解,本章引擎是innodb 引擎。

为了方便讲解,我将画一个流程图,这个流程图包括各层需要的日志文件。

对流程图主要模块解释

连接器

是主要连接数据库,连接器负责跟客户端建立连接、获取权限、维持和管理连接。客户端具体怎么连接的如下图。

如上图 3 就是连接命令,如果输密码错误,那么就会返回1的信息,如果密码正确,连接器会到权限表里查出你拥有的权限。之后所以的操作都依赖次权限,不在验证权限,除非重新登录。也就意味着,一个用户成功建立连接后,即使你用管理员账号对这个用户的权限做了修改,也不会影响已经存在连接的权限。修改完成后,只有再新建的连接才会使用新的权限设置。

一个简单的连接,首先需要tcp 三次握手,其实还需要获取当前连接的权限。这个过程也是挺复杂的,为了提高效率,建议大家用长连接。这样就提高的查询效率,在系统优化时,我们会用连接池去管理这些长连接,在系统启动时都会创建一定数量的连接,以后每次使用的时候,就从连接池拿一个连接,避免了每次因为连接mysql需要tcp 三次握手,获取当前连接权限的资源消耗,提高了系统的响应,这是一个优化点。

长连接是不是越多越好了,当然不是,mysql 在执行过程中临时使用的内存时管理在连接对象里的,这些资源在连接断开时候才释放。 太多的连接会占用太多的内存,内存占用太大,会被操作系统强行OOM掉,mysql 就会异常重启。

长连接如果长时间没有用,mysql 连接器就会自动断开,参数是由 wait_timeout 控制的,默认8小时。如果连接关闭后,在次发动请求,会收到一个错误提醒 Lost connection to MySQL server during query。如果这个时候你要继续就会重连,不过在连接池设计时, 使用连接前会先去ping,如果没有返回错误,关掉这个连接,重新建一个连接,为了避免一个连接占用太多的内存,在连接池设计中,连接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到了时间就释放掉。在mysql 客户端,如果执行了一个特别大的操作,通常会执行 mysql_reset_connection 重新初始化连接资源。这个过程不需要重连和重新做权限验证,但是会将连接恢复到刚刚创建完时的状态。

查询缓存

查询缓存,在以前版本还有,我的mysql8.0 版本已经去掉了,它的存储是key,value 形式。以前查询的记录会放到缓存,再次查询从查询缓存返回。如果表更新,这个表的所有缓存都清空。弊大于利。

分析器

分析器包括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先进行词法分析,sql 语句都是由字符串和空格组成。分析出sql 语句的关键字,select ,update。mysql 在server 层需要知道你做什么,告诉存储引擎需要给我什么东西或进行什么操作,还要分析出表名,对哪个表操作。还有字段名,对某些字段进行操作。然后需要进行语法分析,分析出sql 是否有语法错误,有语法错误,就会返回 You have an error in your SQL syntax。

优化器

优化器决定sql 用哪个索引,会根据引擎要扫描的行数,回表等因素计算成本,会选择一个成本最低的,效率高的索引。对于join 表,会根据表的行数决定表的连接数序,哪个表是左表。

执行器

执行器已经拿到表名了,还要看这个连接对表有没有执行权限,如果有,就打开表继续执行。打开表的时候,执行器就会根据表的引擎定义,去使用这个引擎提供的接口。

日志模块

日志模块主要是讲redo log 和 binlog

redo log 是innodb 引擎特有的,是在引擎层。为mysql 提供了crash-safe的能力,可以保证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它记录的是某页做了什么修改。大小是固定的,这个可以根据磁盘去设置。由于大小是固定的,所以是循环写,会把以前的记录覆盖掉。

binlog 是在server 层,所有的存储引擎都可以用,也叫归档日志。它有几种模式,statement 记录sql 语句, row 记录每一行数据修改形式,mixed 是混合模式。主要用在数据恢复,主从,还有比如CDC 去消费binlog 去完成相关业务。

这两个日志缺一不可,缺少了 redo log 。mysql 崩溃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缺少binlog 数据就没法备份。

两阶段提交

我们在分布式事务也有一种两阶段提交,都是为了保证数据的一种,mysql 的两阶段提交,是为了保证数据库与数据备份的数据一致性,说白了就是保证binlog 与 redo log 数据的一致性。

我们拿更新过程来说吧,比如一个语句是 update t set a=1 where 1=1. 如上图2 所示

  1. 首先会判断buffer pool 是否有这条记录,如果没有,就根据索引,从页里读出来,放到buffer pool 里,会记录它属于某个页的具体信息
  2. 会在redo log 里记录某页进行了什么修改,此时的redo log 是 prepare 状态,同时也会在 buffer pool 的 chang buffer 进行相应的记录
  3. 存储引擎层会通知 server 层,在binlog 记录这条语句的修改
  4. binlog 记录完成了,通知redo log 把prepare 改成commit 状态。

上面就是两阶段提交的基本步骤。

大家有时在想 binlog 写完,redo log 还没 commit 前发生 crash,那崩溃恢复的时候 MySQL 会怎么处理?毕竟这个过程确实存在。

  1. 如果 redo log 里面的事务是完整的,也就是已经有了 commit 标识,则直接提交;
  2. 如果 redo log 里面的事务只有完整的 prepare,则判断对应的事务 binlog 是否存在并完整:如果是就提交事务,否则就会滚

那么分析到现在就是怎么判断 binlog 是否存在并完整呢?

  1. statement 格式的 binlog,最后会有 COMMIT;
  2. row 格式的 binlog,最后会有一个 XID event。

另外,在 MySQL 5.6.2 版本以后,还引入了 binlog-checksum 参数,用来验证 binlog 内容的正确性。对于 binlog 日志由于磁盘原因,可能会在日志中间出错的情况,MySQL 可以通过校验 checksum 的结果来发现

那么怎么恢复呢?

这两个日志有一个共同的数据字段 叫 XID。mysql 崩溃恢复的时候会去扫码 redo log. 如果 redo log 有commit ,就直接提交,恢复 change buffer 相关的内容。如果没有commit 就去bin log 找是否有对应的 XID,有的话,binlog 也直接提交,没有的话,就回滚。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xingjigongsi/article/details/136689313
版权归原作者 风清扬-独孤九剑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浅析 mysql 两阶段提交”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