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数字经济:A股2022关键词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锦缎

“数字经济”,2022年开年市场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直至昨日(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一桥飞架“东西”,高峡出平湖,使我们理解数字经济内涵更具迫切性。

自2022年新年伊始,数字经济领域重磅消息频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国家顶层规划和最高层的共同表态,充分彰显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 1月12日,数字经济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对我国数字经济做出了体系化设计以及整体化布局。
  • 1月15日,《求是》杂志刊发总书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 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大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出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2021年年底发酵的“元宇宙”概念,以及2022年开局爆火的数字经济,直至当前的“东数西算”具体产业规划,都无不在昭示着一个明确的大趋势:不管你愿不愿意,数字经济时代都已走到纵深时刻。

数字经济聚光灯下的明星,当属那些本身就是数据提供者/参与者们,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板块的青年才俊们。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就是数字时代的原生企业,它们天生就带数字基因,在成立之初就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甚至有部分互联网企业是数字化的创造者,其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服务方式都依据数字化展开。

但数字经济的内核不单单是数字,而是基于数字的新经济,而大家对于经济分析却少之又少。我们看到,作为经济构成的基石之一,传统企业基本上被排除在数字经济的讨论范畴外,好像“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我们观察到的让人唏嘘的事实是,传统企业仍然是被动卷入了数字化时代,显得手足无措。

具体来说,传统企业一直以来是围绕研发、生产、运输、销售等具体活动展开的,生产要素是机器、土地、厂房、劳动力,在生产过程虽然产生大量数据,但作为副产品并未引起重视,海量数据反而逐渐变成了“数字孤岛”,没有发挥数据应有的价值,就更别提数字化了。

数字化时代的加速到来,不是所有人都一定受益的;我们认为,被动的传统企业们,反而是要“渡劫”。何谓渡劫?其实这最早是道教术语,是指人可以通过修炼的方式,突破桎梏,最终获得特殊的能力而实现升华。反观现在传统企业的处境,不正是处在这样的“数字劫”中吗?

新生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传统企业无法孤立于数字经济而存在,而被动的他们该如何获得主动权,渡过这个数字劫?

**01 **逃不开的数字经济

自然有抬杠选手要说了,我直接不去管数字经济不就行了。而我们的答案也很直接,不行。因为数字经济过于重要,绕开等于毁灭;而只有直面,才可能获得新生。

  • 往小了说:数字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照例先摆数据。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数字化的加速渗透,数字经济的体量日益增大。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GDP比重已从2005年的14.2%跃升至2020年的38.6%。也就是说,当下我国经济中已有接近4成是与数字经济相关。

再举个例。我们的生活已经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从线上购物、手机打车,再到线上办公,都离不开数字化,甚至一个街边小小的包子铺如果离开外卖平台,生意都会直线下滑。另一个相信每个国人感受很深的例子,就是疫情以来的精准调控,“行程码”和“健康宝”强大到能够刻画多达14亿人的时空数据,毫无疑问背后就是数字的力量。

图2:2005-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

  • 往大了说:数字经济是未来国家战略方向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桥头堡。

早在2018年,我国就提出“新基建”建设,其中包括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到了2019年,“新基建”又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年国家不遗余力的推动“新基建”建设,就是为了打好数字经济基础,抢占未来全球竞争制高点。

时至今日,国内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硬核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已然成为数字经济未来长期发展的坚实底座。

  • 5G基站方面,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5G基站建设总数超过140万个,占到全球基站总数的70%以上。
  • 云计算方面,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51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091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96%,越来越多的企业迈上“云端”。
  • 工业互联网方面,根据工信部统计,自2018年国家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以来,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迅速增加,到了2021年5月,注册量已经突破200亿,甚至超额完成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的目标。

图3:“新基建”七大板块,资料来源:公开信息

**02 **传统企业还能当旁观者?

  • 新时代到来,看客心态犹存

理论讲了这么多,而实际现实呢?如果你找传统企业的管理者探讨数字经济,他们可以跟你聊上一天。但是他们的行动和深层思想还是停留在过去,潜意识认为数字经济只是互联网企业该干的事。

现在都已经是2022年了,不少传统企业连个办公软件还是用的2010年的Office;采购春节礼品还要打印表格、找领导签字;开会还要召集所有人凑到一个办公室,线上会议系统似乎视而不见。这其实就是是很多传统企业的真实现状,他们嘴上说要数字化技术,身体却停留在上个时代。

当然,也有部分传统企业认为数字化就是锦上添花,“所谓数字经济就是把线下产品搬到网上,我们也可以开个天猫官方旗舰店,开个抖音号”,“直播啥的不也很火嘛,让宣发部的小张去弄下”。

话说回来,为什么传统企业对数字经济认知不深?因为传统企业是被动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在过去,传统企业的生产要素是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土地、厂房、劳动力等。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虽然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却是他们难以感知的“虚拟世界”。

但残酷的现实是,如今已经不再是你能生产什么产品的工业时代,而是消费者想要什么产业和服务的数字经济时代,可不少传统企业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时代的变迁。

  • 逆势者亡的历史历历在目

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带来的冲击,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如果企业不能真正认识到,并尽快作出调整,那么哪怕它现在还处于行业领先的位置,也依然可能会被淘汰出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时钟拨回到2013年,当年雷军和董明珠立下了一个“赌局”:五年之内如果小米的营业额能够超过格力,那就算小米赢,董明珠则输给雷军10个亿。这在当时看来,就是互联网新兴企业对传统企业发起的挑战。

五年之约到期,2018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2000亿元,“完胜”小米的1749亿元。不过这场赌局看似画上了句号,实则刚刚开始。

  • 2019年全年,小米营收2058亿元,格力电器营收2005亿元,小米首次超过格力。
  • 2020年全年,疫情之下的小米营收2459亿元,逆势同比增长19.40%;反观格力电器,营收1704亿元,同比下降14.97%。
  • 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营收达到2427亿元,而格力电器营收仅有1381亿元,两者的胜负已毫无悬念。

图4:格力电器和小米集团的历年营业收入,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为何小米与格力的发展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提到小米,大家会想到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甚至还会联想到小米汽车,但讲起格力,大多数人觉得他就是造空调的,“好空调、格力造”是它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实际上,格力的制造只是其商业模型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销售渠道,以前格力毫无疑问是线下销售的王者。随着数字经济的发酵,格力沉迷在过去的成功的历史中,决定死守线下,线上渠道进展缓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格力线上渠道薄弱的弊端暴露无遗,到了2020年,美的空调的销售量已经超过格力,“空调之王”名号不再属于格力。焦头烂额的“董大姐”不得不冲回一线,亲自直播带货,甚至带上助理孟羽童尝试去收割已经红海的流量,走上了被迫接受数字经济改造的道路。

格力尚且凭借品牌力还在苦苦支撑,但对于绝大部分传统企业面临的挑战比这更严峻。数字经济时代,商业边界将变得模糊,未来传统行业必然会有新兴企业带着数字化思维强闯,跨界竞争者可能频频扮演门口的野蛮人。

比如新能源车行业的造车新势力,虽然没有任何造车经验,但他们的后发之势已经让传统车企精神紧绷,比如新零售如盒马等对传统零售摧枯拉朽般地降维打击。就算你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装看不见时代的变迁,但竞争对手的降维打击不会缺席。

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传统企业显然已无法置身事外,在锦缎研究院看来,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数字经济时代,顺势者会昌,逆势者将亡。

**03 **如何渡劫?从早鸟到雁阵

  • 早鸟已醒

行文至此,想必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作为被动进入数字经济的传统企业,该如何渡劫?答案无非是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在传统企业中,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尝鲜者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1) 三一重工的数字化改造

在《人均1000万产值,三一重工“灯塔工厂”的秘密》一文中,我们讲到三一重工北京桩机成为全球重工行业首家获认证的“灯塔工厂”,背后体现的正是公司的数字化水平。

通过人工智能、智慧物流和物联网技术等数字化改造之后,三一将劳动生产率提高85%,生产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目前三一的人均产值是小松的2.3倍,卡特彼勒的1.7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已建成11座智能工厂。未来三一还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并希望成为数据驱动型的公司。

图6:三一桩机“灯塔工厂”内部,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2) 美的集团的数字化营销

在线下,美的通过智慧门店和智慧导购进行终端数据的收集,同时与研发端相连。而在线上美的则利用大数据系统进行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分析。

美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打通消费-生产-研发通路,即消费者提出的需求能直接反映到研发系统的数据库中,进而企业生产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从而实现用户数据驱动营销。

图7:美的集团新零售,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3) 宝钢的“数字化大脑”

去年7月8日,全球首套智慧高炉运行平台在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建成投运,标志着钢铁行业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宝钢的智慧高炉运行平台,被业内称为“数字化大脑”。高炉运行平台通过实时跟踪采集高炉的运行数据,采用结构化建模、图像学以及可视化技术,实时计算炉内状态,从而实现自动调整高炉部分重要运行参数,达到智能闭环控制。

同时该平台还可对其他地区的高炉进行实时远程管控与技术支撑,并具备移动终端显示功能。

4) 索菲亚的数字化生产

家具行业是再传统不过的行业了,看似很难和数字化技术沾上边。不过定制家居企业索菲亚以数据为基础,利用前后端一体化数字技术和智慧物流,实现了高效生产的数字化转型目标。根据公司年报数据,公司定制衣柜及其他配套柜类工厂平均交货周期由2015年的13-20天下降至2020年的7-12天,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定制服务。

当然索菲亚的数字化不是行业个例,其他如尚品宅配、志邦家居、欧派家居等定制家具企业相继利用数字化实现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目标。

5) 太平鸟的数字化供应链

众所周知,库存一直是服装业的“老大难”问题。那么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来降低企业的存货量,提高经营效率?

从2019年开始,太平鸟启动“聚焦时尚,数据驱动,全网零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利用商品管理AI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设计研发和生产营销环节。

首先,太平鸟对多个运营平台数据的智能分析,快速捕捉流行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更加精准设计新款。其次,在生产端引入人工智能预估货品需求,推进柔性生产能力。最后是在营销端,太平鸟利用大数据分析来确定线上线下的精准营销方案,同时积极推进小程序、网红直播等新渠道,从而实现快速零售。

6) 招商银行的数字化

在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不少人担忧传统银行将被颠覆。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用现金了,甚至连钱包也慢慢消失了。

客户不来线下,那就往线上走。招商银行开始金融科技方面积极投入,一方面洞察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体验。2020年全年,招行客户经理通过App连线功能服务客户932.72万,成交金额达到4725.49亿元。

不难看出,这些数字化转型先行者已经从早期的探索尝试阶段顺利迈进数字化正循环阶段,他们无不受益于数字化建设,显著提升了自身某些方面的竞争能力。

  • 雁阵尚远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看到早鸟们点对点的改造和升级,但数字化是一个整体方案,需要全方位的规划。落到执行层面,是要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贯穿到企业的方方方面,最终形成雁阵效应。而这个头雁,正是数字,当用好数字这个要素后,其他各方面都会因此受益,锦缎研究院认为数字化的外溢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 数字化影响商业模式

过去传统企业的运营是基于线下渠道出售产品,而数字化正在推动传统企业重构商业模式,打通线上线下,出售“产品+服务”,以此来服务更多的场景和需求,从而延伸和提升价值链,带动微笑曲线向两端延伸。(比如小米)

2) 数字化影响产品服务

通过供需两侧的数字化建设,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以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为例,当前消费者可以线上完成购车的所有环节,包括预约试驾、选择车型、选择车身配置、支付定金并选择提货门店等。同时,数字化服务也节省了企业开发和维护线下渠道的相关支出,有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比如特斯拉、蔚来)

3) 数字化影响生产制造

在研发设计方面,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在生产制造方面,产线的数字化改造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成为企业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在供应链方面,数字化技术可以让企业形成高效的供应网络,尽可能减少原材料和成品库存。(比如三一重工)

4) 数字化影响组织结构

传统企业的组织是为产品服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往往是封闭的,而数字化组织是为用户服务,各部门的边界变革模糊,数据间的有效流通提高了内部沟通协作的效率,得以更快响应用户需求。(比如招商银行)

5) 数字化影响战略规划

一直以来,传统企业的战略规划是基于管理者的经验做出的决策,而数字化是让企业依靠数据、算法进行决策。数字化时代,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和战略导向要从过去产能驱动型转变为数据驱动型,看待一家企业的规模不是单看产能,而是数据的使用量和使用深度。(比如美的)

图8:数字化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主要不同特征,资料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分析

【3】道路是曲折的,但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我们观察到:大部分传统企业对已经到来的数字经济仍视而不见,少数早鸟已经开始行动,但仍不是我们希望看到以点带面的雁阵模型。

根据红杉最新的企业数字化报告,互联网、科技、传媒、生命科学等新经济领域的数字化投入强度相对领先,而制造业、化工、建筑、汽车、能源与公共事业等传统领域,完全是数字化投入不足的重灾区,大部分企业数字化投入比例都低于1%,基本相当于没有。

更遑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公司的商业模式、生产运营、人员组织架构都需要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真正的数字化是贯穿整个企业。

我们必须得深刻认识到,前路仍是任重而道远。

但是数字要素具备无边界的规模经济,极容易在企业内外部形成雁阵效应,是每一个传统企业的新生之路。而且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已经知道改革的路该如何走,也看到了少部分企业正在做积极的尝试;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趁着数字经济的热度,叫醒沉睡的大多数,让他们看到,前途是光明的。

图9:企业数字化投入水平,资料来源:《红杉中国:2021企业数字化年度指南》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011450.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数字经济:A股2022关键词之一”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