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螺旋实验室,作者丨天宇,编辑丨坚果
一路高速增长的字节跳动突然踩下了刹车。
2022年1月19日,界面新闻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已解散,原部门成员部分另行任用。
随后,字节跳动官方对外表示:“将减小协同性低的投资,战略投资部员工将分散到各个业务条线中,相关业务和团队还在进行规划讨论”,在某种程度上算是默认了投资部解散的传闻。
而同时网络上也盛传,有关部门正计划出台《互联网企业上市及投融资操作规范》,不过网信办随即辟谣了这则消息,算是让其他的互联网巨头们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不过结合近段时间互联网大厂跑马圈地的速度放缓,以及监管层面的政策收紧,资本在股权投资层面的无序扩张,可能真的要到了大幕落下的时候了。
**01 **大厂曾出手频频
曾几何时,互联网还是开放、活力的代名词,但是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的互联网行业早已从此前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群雄争霸,变为了少数巨头表演的“三国鼎立”。
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体量太大,巨头们很难及时地洞察到最新的风口,或者看到风口却不能第一时间乘风而起,因而更倾向于选择通过手握的海量资金,将可能成为独角兽的企业“收编”。
从近两年最热的风口短视频,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巨头的“豪气”。
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短视频App用户破4.1亿人,同比增长116.5%;短视频App使用时长占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达到了5.5%,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还仅仅是1.3%。
看到短视频风口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该赛道。以腾讯为例,截止到2019年初,其一共推出了微视、企鹅看看、闪咖等16款短视频App。然而很遗憾,这些产品纷纷折戟沉沙。
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大报告》显示,以抖音为代表的头条系短视频和快手短视频拿到了短视频行业七成以上的份额。
既然自己的产品不争气,那么腾讯能做的只有投资已经跑马圈地成功的独角兽。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3月份,腾讯以3.5亿美元领投快手。2018年1月,腾讯再次与红杉资本联手拿出10亿美元投资快手。三个月后,腾讯又给快手追加了4亿美元的融资。从腾讯的投资频率,不难看出其在短视频业务上的焦虑。
事实上,投资快手后,腾讯依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继续在短视频领域“买买买”。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7月,腾讯关联公司入股短视频电商平台“成物”。36氪也曾透露,2020年9月,腾讯以50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视频拍摄和编辑工具及原创Vlog短视频平台“VUE Vlog”。
巨头们通过资本的力量坐稳一个个新的风口,给行业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字节跳动等少数企业,我们再难见到资本上独立于“BAT”的独角兽。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字节跳动这种移动互联网的宠儿,在成立之初,也曾被巨头相中。
官方资料显示,2016年年底,今日头条凭借6亿激活用户,1.4亿活跃用户的成绩,完成10亿美元轮融资,融资后估值为110亿美元。
而此时在信息流领域,腾讯祭出的天天快报、QQ看点等产品却一直没有明显的起色。因此,腾讯企图和今日头条握手言和。
2016年,有媒体报道,腾讯希望以80亿美金投资字节跳动。不过随后张一鸣却义正言辞地表示:**“我创立公司,才不想成为腾讯高管,躺在QQ和微信大树下模仿别人,这样多没意思”。**
**02 **巨头的危险游戏
为了长久的发展,巨头们通过投资积极拓展新业务无可非议,但问题是,这些头部的企业以打造“生态”之名,行“垄断”之实,却给整个产业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
首先,通过资本的力量垄断内容后,巨头们直接就可以坐稳“二房东”。
以在线音乐行业为例,腾讯为增加自家音乐业务的溢价能力,一方面先后投资酷我音乐、酷狗音乐和全民K歌等音乐产品,另一方面,通过高价购买版权的方式,拿到独家版权。
《财经》曾透露,为了拿到环球音乐的独家版权,2017年,腾讯与环球签约时,把最初3、4000万美元的报价抬高十余倍,达到了3.5亿美元,并且还外加1亿美元股权。这也使得拥有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等品牌的腾讯音乐矩阵,掌控了在线音乐市场八成以上的独家版权资源。
考虑到音乐版权就是音乐产品的命脉,用户想要畅听音乐,就不得不抛弃此前的平台,转而向腾讯音乐投诚。
Q3财报显示,腾讯音乐的付费会员用户数为7120万,作为对比,行业排名第二的网易云音乐的付费会员用户数仅为2752万。
事实上,垄断用户与版权的腾讯音乐不光可以影响下游,甚至还可以反过来削弱上游中尾部音乐创作人的收入。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张丰艳发布的《2020年中国音乐人报告》数据显示,有52%的音乐人是零收入,其中24%的音乐人的音乐收入只占总规模的5%以内。
除了内容,垄断对用户来说,更为严重的影响还在功能层面。
由于各个巨头基本都打造了“流量池-广告-支付”的闭环生态,因此为了防止给他人做嫁衣,各个巨头都开始主动建造“柏林墙”。
2013 年11月22日,淘宝突然封禁微信,并表示**“微信不安全,我们屏蔽了。微信一天不安全,我们一天不开放。我们只对安全开放。”**随后,微信也以牙还牙,对外表示停止将淘宝相关链接导向淘宝网站,代之以提醒 “已经被淘宝屏蔽”。
自此,“分享乱码”开始在中文互联网大行其道。而这也意味着,主打开放的互联网,在巨头的瓜分下,成为了一个个孤立的“局域网”。
**03 **拆墙只是开始
事实上,过度投资形成的垄断,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仅仅局限于用户和相关产业链层面,甚至可能关乎整个国民生计。
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给我们足够的前车之鉴。
以三星为例,其经营范围涵盖电子、金融业、保险等领域,被誉为“全能公司”。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2010 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年韩国GDP总额为1173兆韩元,其中三星集团的营收为254 兆韩元,占全韩国GDP 的22.1%。
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三星频频被曝干政丑闻。比如2016年底的崔顺实“亲信干政”案中,三星副会长李在镕就因给崔顺实持掌的基金会提供资金,被认定为行贿。
对此,自由派总统候选人李正姬表示,“三星控制了法律界、传媒界、学界和官僚”,并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中。
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三星这种财阀,但是互联网企业无节制的发展,已经令许多行业大佬不可一世。
比如,2020年10月末,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就抨击银行,对外放言:“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发展。”
不过,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管控巨头们无节制扩张造成的问题。
比如,针对各个巨头生态间存在的“屏蔽墙”,2021年9月,工信部就责令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随后,我们终于可以在微信打开阿里系、字节系的内容。
针对腾讯音乐靠囤积版权恶性竞争,20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腾讯作出责令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等处罚,要求腾讯音乐30天内解除独家版权协议。
随后,腾讯对外表示:“已针对已达成的独家协议全部向上游版权方发送相关函件,告知其需按期解约”。
事实上,在政策愈发收紧的背景下,不少互联网巨头甚至都开始主动放弃投资公司的股份。
比如,2021年末,腾讯突然宣布将持有的约4.6亿股京东股票作为中期股息派发给腾讯股东,腾讯持有的京东股份将从17%下跌到2.3%,不再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
无独有偶,彭博社也报道,在微博寻求赴港二次上市的契机下,其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正计划出售所持有前者29.6%的股份。作为阿里主要的舆论阵地,2020年,阿里总裁蒋凡出轨事件中,微博曾在限流、控评方面为阿里立下“汗马功劳”。
随着新一轮强监管的落地,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性和公平性将会有所提高。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机会对等的情况下,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小微企业,可能会比巨头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比如目前移动互联网众多的基建类产品,包括美团、高德、滴滴、抖音等,在最初成立时,与巨头几乎没有丝毫联系。
时至2022年,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另一个风口元宇宙蓄势待发,巨头们戴上“紧箍咒”后,互联网行业将会迸发出怎样的活力?
我们可以把答案留给时间。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