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车智驾
在“攀登珠峰”路上,小马智行创始人楼天城在接受《晚点Late Post》采访时,曾被问到:“你怎么能确定现在去的是真正的珠峰?”
楼天城表示,我没法确定这条路是去珠峰的路,但如果我们的目标真的是去珠峰,那我们真正证明这条路是否对的唯一做法就是去到珠峰。
其实这句话不仅可以形容小马智行,放在整个自动驾驶赛道同样适用。无论是以Waymo为代表的直奔L4“跃进式”自动驾驶,还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渐进式”自动驾驶,为了达到自动驾驶这一终极目标,哪怕是忠实信徒也并非不可以在发展路径上反复横跳。
孰不知“渐进式”的小鹏汽车也在计划探索Robotaxi业务,“跃进式”的百度也改口拥抱特斯拉阵营。
那么自动驾驶企业选择“渐进式”或“跃进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小鹏、百度等企业在路径上“反复横跳”,又有什么诉求?跃进转向渐进,究竟是“蛋、鸡问题”还是“马、驴”问题?
何以解忧?位置决定想法
究竟那条路才是通往自动驾驶的最终路径?
特斯拉还是Waymo?“跃进式”还是“渐进式”?不同背景的企业对这两条自动驾驶路线争辩了多年谁都无法说服谁,马斯克和Waymo CEO互称对方是野路子的掐架名场面已经司空见惯,不明所以的还以为是两个派系大佬的学术之争。
但既然企业之争就要以商业的角度看问题,两大派系之争的底层逻辑脱离不开“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想法”这句话。至于谁优谁劣,具体看商业落地的表现。当下的竞争局势是一度备受看好的Waymo没有经受住商业化考验,资本转而押注量产路线,虽然互有胜负,但尚未到达终局。
Waymo为代表的“跃进式”路线,其策略是直接做到L4/L5级自动驾驶,以技术改变行业。Waymo以Robotaxi为产品形态,将巨大的出行市场作为首要的商业变现蓝图。不同企业后续变现的方式不同,但核心都是将目光放在L4/L5级自动驾驶。其代表性企业为Waym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百度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后四者已经逐步向“渐进式”靠拢。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渐进式”路线,其策略是在量产车上优先搭载L2/L3级辅助驾驶,低成本收集数据,训练算法迭代技术,最终做到L4/L5。其代表性企业为特斯拉、蔚小理等车企。
在发展早期,两个派别分明,科技公司走“跨越式”路线,因为其缺乏“渐进式”路线基因,没有大规模量产车为其提供数据进行技术迭代。科技创新的结果就是颠覆行业现有模式,这就意味着一旦做成就会获得巨大的回报。
车企大都走“渐进式”路线,从商业和营销角度上来看,以电动车为产品,自动驾驶为核心卖点,逐步满足消费者更加稳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苹果公司推迟苹果4的发布,努力研发,用苹果13的性能作为苹果第一代智能机首发,虽然效果拔群,但研发周期充满了未知而且利润(割韭菜)自然没有不断迭代来的高。
随着融资背景和行业现状日益复杂,大家都在补短板,科技公司补硬件、车企向科技靠拢,行业目前几乎没有了内核单一的企业。
万变不离其宗,前进路线的战略性转移
不过只要清楚“跃进式”和“渐进式”背后的底层逻辑,无论是小鹏汽车探索“跃进式”Robotaxi业务,还是李彦宏说百度是“渐进式”发展路线都很容易理解:只要其企业内核不变,其他一切都是旁枝末节或者是为了内核而服务。
比如小鹏汽车宣布将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广州探索Robotaxi业务,业务的短期目标是通过泛化场景的运营,达到提升自动算法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但小鹏汽车车企的内核不变,也就意味着其并不会把Robotaxi业务作为重心。
小鹏汽车进军Robotaxi业务最大的目的在于积累自动驾驶行驶里程数。众所周知,自动驾驶技术的决胜点在于数据的积累,“渐进式”发展路径虽然能够以低成本积累大量数据,但低成本的代价在于数据不全面。
量产车的数据积累的场景主要在于高速,而Robotaxi的主要场景在于常规道路。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相关法规趋向于保守,要想获得大量且全面的常规道路的数据,目前来说,通过Robotaxi的模式是最便捷的,其他方式在政策上还未全面大规模开放(基本上只开放了L2级自动驾驶)。
毫末智行虽然也号称百万公里中国真实道路里程,但其涉及到的物流、机器人、配送等里程大都为单一场景,与车企局限于高速场景数据收集属于同一种性质。
最为重要的是,小鹏汽车的Robotaxi探索是基于量产XPILOT系统进行测试的,仍处于“渐进式”迭代升级的范畴,而非Waymo模式的一步到位,做L4/L5级自动驾驶。在车智驾看来,未来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进军Robotaxi业务,其核心追求就是路测数据。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小鹏汽车Robotaxi属于“跃进式”只是一个误导,其本质仍是“渐进式”技术迭代,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才高调进场Robotaxi。同时,高调的目的还在于可以为“自动驾驶为核心卖点”做进一步营销,提高用户粘性与认可。
在“渐进式”和“跃进式”之外还有一些异类,两个路线都像但又不太像的玩家,比如毫末智行。
毫末智行宣称自己是第三条智能驾驶发展路线,即GM(通用汽车)+Cruise模式。由主机厂(车企)分化出一个相对中立的科技公司,即在现阶段为主机厂和第三方提供智能化与自动驾驶服务,又发力L4/L5自动驾驶。
但无论其怎么宣传,其仍无法摆脱长城汽车是其老东家的本质。据天眼查APP显示,长城汽车是毫末智行的第一大股东。
面对这种复杂背景的企业,不用过分纠结其成分,一刀切的判别手法就是,只要其直接研发L4/L5自动驾驶,那就是“跃进式”发展路径,其他的业务拓展终究逃脱不了商业回血反哺主业这一范围。当然,也避免不了一部分公司自觉在L4/L5自动驾驶上发展缓慢,内部逐渐将重心转移,“挂羊头卖狗肉”的例子。
为了进一步分析“跃进式”发展路径,以下将分析“跃进式”发展路线的新模式“场景渐进”。
要想了解“跃进式场景渐进”就不得不聊聊百度,众所众知,大公司拥有行业话语权,所以有时候也会为了某个战略目的混淆概念,这并非贬义,但确确实实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困扰。
直接研发L4/L5自动驾驶,并且落地Robotaxi,百度是典型的Waymo“跃进式”发展路径,但李彦宏在今年10月23日论坛发言时先对特斯拉的“渐进式”表示了肯定,然后说百度也是工程化理念做自动驾驶。并且提出了新理论,自动驾驶落地范围的渐变也是“渐进式”自动驾驶,而非只包含从L2到L4这一个发展路径。
李彦宏的“改口”目的很明确,Waymo估值从1800亿美元缩水至300亿美元后,资本对“跃进式”失去了信心,转而投注“渐进式”,为了估值考虑的李彦宏也在自救。
而李彦宏所谓的落地范围渐进的理论支撑点是有别于单车智能的V2X车路协同,其本质上仍属于“场景渐进”。
“场景渐进”是“跃进式”发展路线的Plan B。Plan B的核心要义就是两头抓,其又分化成了两种形式。一种是Momenta为代表的技术调整路线,一边将L2提供给车企落到,一部分则继续研发L4/L5级自动驾驶,偏向于车企的发展模式。另一种则是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为代表的调整场景路线,以ODD为概念核心发展“场景渐进”。
两者的本质都是提高“跃进式”商业化落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级别的鲁棒性(稳健性)。
跃进式“场景渐进”具体的变现为,不再死磕场景更广泛的Robotaxi,而是通过清洁环卫、矿区、景区、干线物流等更容易实现的细分场景进行商业变现,获得资本的重新青睐,进而反哺L4/L5级自动驾驶。同时,这类细分场景的数据收集也有利于低成本获取大量可用于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数据。
文远知行分化出了Mini Robobus(小巴)、牧月科技(货运);小马智行则致力于卡车及干线物流;毫末智行则凭借与主机厂的深度合作以及相对独立的身份,获得了大量的客户合作,涉及板块众多。
Waymo曾经的一众信徒改弦易辙,开始迎合百度所倡导的“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观念。
双线并进确实比死磕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看似更加符合商业化逻辑,但这涉及到一个内核问题:双线操作究竟是“鸡生蛋,蛋生鸡”还是“马生骡,骡生不了马”?
数据是自动驾驶的核心要义,Waymo将目光定向Robotaxi并非单单为了出行市场的商业价值,数据全面才是第一要素,ODD场景下的垂直化场景的局限性,很难为L4算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举个例子,华为的鸿蒙也将目光转向了垂直化场景,虽然能够创造价值,但其战略价值自然没有手机领域来得更高。
如果垂直化场景下积累的算法不能为开发L4提供助力,那么很有可能就是“马生骡,骡生不了马”。而要达到“鸡生蛋,蛋生鸡”也并非易事,就像L2的数据给L4用,因为场景维度受限,数据的转译成本将是巨大的,而且还不一定有用或者说是多余的。
而且科技公司做前装量产终究还是无法避开科技公司在成本压缩、软硬适配上的弊端。这一维度上,与主机厂深度合作的毫末智行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但值得肯定的是,“跃进式”发展路线受挫后引入了“场景渐进”的观念,退一步确实获得了资本的认可。
写在最后
科学技术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并非有严格意义上的路线之争。
无论是科技公司的“跃进式”还是车企“渐进式”,两者都在左右横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终极目标都是达到L4/L5自动驾驶,商业背景的不同,加以媒体的宣传,导致其呈现出了两级抗衡的行业现状。
就像开题楼天城所说的,唯一的做法就是去到珠峰,不论其当下身处何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