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计算机还非常昂贵,只有少数大型机可以被用于处理重要任务。这些大型机通常被安装在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和大学中。由于这些机器非常昂贵,许多企业、机构和大学只能通过终端连接来访问它们。因此,当时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而诞生的。

  1. 面向批处理的计算机网络(1960-1970年代)

最初的计算机网络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的ARPA网。该网络的目的是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并为防御部门提供通信能力。ARPA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即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面向批处理的应用。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远程批处理操作,即将一些任务提交给远程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本地计算机。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需要长时间运行的任务,例如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等。
为了支持这种应用模式,当时的计算机网络主要采用点对点的拨号方式进行连接,通信协议使用的是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BSC)或者是传真协议(Fax),传输速率比较低。

  1. 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Binary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BSC):它是一种面向字节的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BSC协议通过定义控制字符和数据字符的特定序列来进行同步和错误检测,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BSC协议在当时非常流行,被广泛用于IBM的主机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IBM的分时系统中。虽然现在BSC已经过时,但它为后来的通信协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如后来的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和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
  2. 传真协议(Fax)是一种用于传输图像或文本的协议,通常用于传真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传真协议最初是通过电话线路传输黑白图像的,后来也出现了彩色传真。传真协议包括了多个子协议,如调制解调器协议(Modem Protocol)和图像压缩协议(Image Compression Protocol)。传真协议的主要优点是传输速度快、易于使用、传输质量较好,而缺点是传输的文件大小受限制,且需要专门的传真设备进行传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真协议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仍然有一定的应用。

然而,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技术,例如分组交换技术和X.25协议。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成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可以在多个应用之间共享网络资源。X.25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网络协议,用于在公共数据网上建立虚拟电路连接,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X.25协议为后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

  1. 面向分时操作的计算机网络(1970-19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计算机网络。最著名的网络之一是Xerox公司的以太网,它采用广播式通信模式,使得许多计算机可以同时共享相同的传输介质。此外,TCP/IP协议也于1970年代被开发出来,它成为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并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面向分时操作的计算机网络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通过时分共享的方式来完成对计算机资源的共享。这种网络模型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非常流行,是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之一。
在这种网络模型中,各个节点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来共享计算机资源,例如 CPU、存储器、打印机等。由于计算机资源的共享需要进行复杂的时间分配和调度,因此这种网络模型需要进行严格的时间同步和调度,以确保计算机资源的有效共享。
为了支持分时操作,这种网络模型还需要具备快速的数据传输和高效的数据交换能力。因此,在这种网络模型中,常常采用高速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技术,例如 X.25 协议、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等。

  1. X.25协议:是一种面向分组交换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和错误校验等功能,被广泛用于公共数据网络和数据包交换网络。
  2. ATM技术:是一种基于分组交换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具有高带宽、低时延、低误码率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高速网络中。
  3. 分组交换技术:是一种将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进行传输的技术,与电路交换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被广泛用于数据通信和互联网中。
  1. 面向异构网络的计算机网络(1980-1990年代)

到了20世纪80年代,异构网络是指由不同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等构成的网络,它们之间存在着协议、数据格式和通信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面向异构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差异而设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如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局域网(LAN)是一种覆盖范围较小的网络,通常用于办公室、学校和家庭中,使得计算机之间可以快速共享资源和信息。城域网(MAN)则是一种覆盖范围较大的网络,通常覆盖整个城市或地理位置相邻的几个城市,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广域网(WAN)是一种连接跨越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网络,通常由多个局域网和城域网组成,用于远程通信和资源共享。

在这个时期,TCP/IP协议成为了面向异构网络的标准协议。它允许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而不必考虑它们的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为了支持异构网络,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例如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等。

  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监控网络设备的协议,它可以获取和修改网络设备的状态信息,如流量、错误和连接等。 SNMP协议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 管理站(Management Station):管理站是指用于管理和监视网络设备的计算机或软件系统. — 代理(Agent):代理是指运行在被管理设备上的软件,它负责收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将其提供给管理站. —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MIB则是管理站和代理之间共享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设备的状态信息和配置参数等。
  2.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用于路由选择的动态路由协议,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来计算到达目的网络的最短路径,并使用基于距离的度量(如跳数)来衡量距离。RIP协议会将其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周期性地广播给相邻路由器,同时也会接收和处理来自相邻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以更新本地路由表。RIP协议通常用于中小型企业或组织内的内部网络,而在大型网络中,则通常使用OSPF等更为先进的协议来实现路由选择。
  3.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是一种用于路由选择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它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用于计算网络拓扑并选择最短路径。相比于RIP等距离向量协议,OSPF可以更好地处理大型网络的路由选择,并且支持更高的可扩展性和更快的收敛时间。OSPF通过交换链路状态更新信息来维护网络拓扑,并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同时,OSPF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功能,例如路由聚合和路由汇总,以进一步优化网络性能。

另外,由于面向异构网络的计算机网络涉及到不同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因此网络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管理和安全技术,如远程管理、身份验证、防火墙和加密等技术。这些技术为异构网络的安全和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支持,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 面向万维网的计算机网络(19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万维网的诞生,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面向分布式计算、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等应用,同时也诞生了一些新的协议和技术,例如HTTP、HTML、XML和Web服务等。

  1.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应用层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它使用TCP作为传输协议,可以支持不同的数据类型(如HTML、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2.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用于创建Web页面的标记语言。它可以描述文本、图像、链接和其他元素的外观和行为。HTML使用标签和属性来定义元素,浏览器可以使用这些定义来解释和显示页面内容。
  3.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与HTML类似的标记语言,但它的主要目的是在Web应用程序和Web服务之间传输数据。XML可以描述和组织数据,从而使其易于在不同的计算机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和处理。
  4. Web服务是一种基于Web技术的分布式应用程序架构,它使用XML、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和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等协议来支持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Web服务允许不同的应用程序在Internet上相互通信,并共享数据和服务。

除了HTTP、HTML、XML和Web服务等技术,20世纪90年代还出现了其他一些重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如SSL(Secure Sockets Layer)和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协议、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和P2P(Peer-to-Peer)网络等。这些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私和效率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同时也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前景。

  1. SSL最初由网景公司开发,现在已经被TLS协议所取代。TLS协议和SSL类似,但是更加安全,使用更强的加密算法,可以保护通信双方之间的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
  2. VPN技术则是通过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一条虚拟的专用网络,实现对数据传输的加密和隧道技术,以达到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的目的。它可以通过使用加密技术来确保通信安全,同时也可以用于绕过网络审查和限制,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匿名性。
  3. P2P网络则是一种分布式的网络模型,它没有中央服务器来管理网络和资源,而是由网络中的所有节点相互连接并共享资源。每个节点都可以充当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分享和获取其他节点的资源,如文件、音乐、视频等。这种网络模型的优点在于它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它可以快速传输大量的数据,而且不需要过多的网络资源。P2P网络广泛应用于文件共享、流媒体传输、在线游戏等领域。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最初的分组交换网到现代的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和形态也在不断扩大和变化。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m0_61703913/article/details/129212168
版权归原作者 牧鸯人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