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失去”李子柒,“李子柒”2021年销售额仍有30亿

出品 | ERA 超级单品,文 | 巴大人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海豚智库发布的《2021最具成长性的中国新消费品牌》榜单中,李子柒品牌2020年销售额为16亿,同比增长300%。转眼一年过去,在中间经历停更和起诉等风波后,李子柒已经超过200天没有更新,而其背后李子柒品牌的成绩则更让人关心。

根据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公开的消息,2021年李子柒品牌的销售额在18亿。关于这一数字,超级单品方面第一时间向微念官方渠道求证,截止发稿前暂未得到回应。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李子柒品牌去年的销售额达到30亿。综合两者,20-30亿或是2021年李子柒品牌年销售额的大致区间。

不仅没有下滑,而且继续保持增长。基于这个数字范围,大概有如下几种假设情形:

假设一:李子柒品牌2021年上半年销量高歌猛击,下半年因为停更,销量下滑,但全年下来仍比2020年有所增长;

假设二:因为停更,线上销量下滑,但线下渠道稳定推进,因此整体比2020年有所增长;

假设三:李子柒品牌主打的螺蛳粉和藕粉销量下滑,但微念开发出新的SKU,稳住局面。

每种假设,都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2021年双11,李子柒螺蛳粉的销量已经从第一名滑落;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李子柒天猫官方旗舰店的粉丝只增长10多万,而除了大家熟悉的螺蛳粉、藕粉、辣椒酱外,类似中式茶饮等品类也出现在店铺中。

无论实际情况如何,截止目前,半年过去,微念没有传出裁员新闻,李子柒品牌也没有任何经营困难的消息。李子柒品牌,显然比大家想象要更加抗打。

**01 **李子柒品牌比很多你熟悉的品牌更赚钱

纵观李子柒的品牌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优质内容的输出(持续至停更前);

第二、标签化并开始建立IP认知;

第三、IP品牌化开发、试水;

第四、做超级单品;

第五、全产业链发展。

2018年8月,李子柒IP下的淘宝店正式上线,根据当时的报道,上线6天,就有5款产品的店铺销售额突破千万。其后一年时间,店铺中21款产品销量超过130万,销售总额达7100万。前一年,大家还醉心于她的视频,第二年,大家就可以选择品尝李子柒带来的美味。

在谈到李子柒时,一位消费领域的投资人提到:“消费这行,“人”太重要,有没有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知不知道怎么跟消费者建立连接,区别很大。”可能连李子柒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内容创作风格的潜在影响力这么大,她所展现的内容方式满足了这么多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简单说,李子柒自己就是一个内容极致加强、商业链路完整的超级小红书博主。纯内容种草、吃播和网红带货在这种具有强大优质内容和IP变现模式下,完全就是被碾压的命运。** **

在第一波试水卖货被证明成功后,李子柒品牌进入深水区,一方面控制SKU的数量,甚至尝试缩减一些多余的SKU,一方面打造属于自己的超级单品,代表产品就是后来大火的「李子柒螺蛳粉」。

为什么选择螺蛳粉?

因为这是一个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品类,口味上的差别并不是不同品牌之间的核心差异,所以注定这是一个非常依赖品牌的品类,喜欢的人可以轻易说出自己最喜欢品牌的名字。

而那几年恰巧正是螺蛳粉凭借登上《舌尖上的中国》和被国内外吃播不断带货,开始出圈。而即便在柳州,2019年前后,真正具备规划化生产能力的工厂也不足10家。

一个是很吃品牌的潜在网红食品,一个是有自己卖货渠道的超级网红,两者还都有烟火气。实在太合适了。

这也符合新消费品诞生的逻辑:聚焦“窄众”,内容“垂直”,基于流量分发效率,配合产品体验快速迭代,进而快速撑起足够大的利基市场。

根据相关报道,2019年7月起,李子柒品牌团队开始购买市场上销量靠前的品牌螺蛳粉,进行内部评测,并选定中柳食品作为代工厂——这块必须着重提一下代工厂。对于这一波新消费品牌,代工厂的价值太大了。有个名字,有个Logo,琢磨个产品风格,剩下所有事代工厂都可以帮忙搞定,从研发、仓储到物流。过去这个周期大概是一年,现在三四个月,甚至更短就能完成。

有了产业链效率的大幅提升,李子柒只需要做好传播。很快,2019年8月,《听说爱吃螺蛳粉的朋友,都很可爱啊》视频正式上线。视频火热直接带动螺蛳粉的热销,高峰时期,李子柒旗舰店螺蛳粉月销可以达到50万+。而在《2019年淘宝吃货大数据报告》中,螺蛳粉以销量2840万件,超过辣条和烤冷面,成为中国特色小吃第一名。李子柒的IP价值和品牌能量也让李子柒螺蛳粉成功入驻盒马鲜生、世纪联华等大型商超以及全家、罗森等便利店。2020年,李子柒现场宣布将在柳州直接建厂。

螺蛳粉的生意,越做越大。

这样的经验很快被复制到藕粉、辣椒酱、红油面皮等其他品类上。从李子柒644万粉丝的旗舰店看,方便速食、冲调/代餐、传统糕点、调味品/南北干货是主要的商业变现布局。同时,随着商品的增多,各种带有李子柒相关商标的产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李子柒”的IP价值水涨船高,用坊间的说法,未来只要“卖卖商标,卖卖Logo”,就能赚得彭满钵满。

顶流网红,持续的优质内容,包括自家网店在内的各种渠道,有自己的超级产品,自己的供应链,甚至还有政府支持,难怪杭州微念的估值可以达到50亿。

而大好钱程在双方出现隔阂后变得扑朔迷离。这又不由得让人再次审视MCN和网红间的关系?

*02 ***MCN和网红,从未成熟的合作

在MCN与网红的合作中,MCN一方面,可以签约网红和孵化网红,对网红进行一定程度的管控和监管,这提高了网红和平台间的合作效率——在当年微博寻找优质短视频创作者阶段,除了杭州微念,微博核心合作伙伴还有papitube、一条、二更等12家。可以说,MCN就是平台提升运作效率的关键帮手。

另一方面,MCN可以直接对接品牌,帮品牌出合作方案,也可以帮网红选择合适的品牌和产品,省去很多沟通成本。因为需求巨大,大批MCN应运而生。根据克劳锐的数据,截止2020年,中国MCN机构数量依然维持在20000+。

但在看起来分工明确,欣欣向荣的外表下,MCN与网红的关系并不牢靠。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MCN更像中间方,并没有传统影视和音乐唱片公司前期提供专业化培养、中期持续辅助产出优质内容,后期搞定整个传播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被视作传统经纪约的基础,演员和歌手只需要演好戏、唱好歌就行了。内容能力不足,渠道话语权又牢牢掌握在超级平台手里,也让MCN的位置更加尴尬。

而在最受关注的商业变现上,大部分MCN更大的价值体依然只体现在业务和商务对接,能够像杭州微念这样开店铺、运营IP、做品牌、延伸产业链的已经是很头部公司的操作。可利益分摊从来都是件很难平衡的事。生意做得越大,双方在商业上栽跟头的可能性就越高。

很多MCN也在寻找新的解决办法,比如开始使用很多网红共同孵化一个品牌,而非只依靠一个头部网红,比如对从0到1孵化的网红和有一定粉丝和渠道的网红建立更加规范的合作方式,并不断提高合同的适配度,再比如转化MCN的定位,降低身段,从内容型MCN或者电商型MCN直接变身服务型MCN,专门帮网红搞定商业上的需求。在影视圈,允许经纪公司和经纪人分钱是很常见并有成熟规则的。但网红毕竟不是明星,不确定性太大。在事件发生后,就有资本方观点指出,网红如此挑战商业世界对整个中国商业环境并不好事。

这也从一个侧面给MCN和网红再次提了个醒:只有稳定的合作,才能赢得长久的利益。而双方合作的路,离成熟,还有不少距离。

**03 **网红,经营自己,还是经营公司

在微念官方介绍中,它已经从MCN变成一家新消费品牌公司。主营业务是售卖食品。而这才是两者出现矛盾的根源:李子柒希望坚守自己的内容,自己的IP,不希望人设和形象有损失,而企业希望的是卖货以及完善和加速商业链路和进程。

所以,抛开微念李子柒事件中的各种差池。网红在变成品牌前,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到底是在经营自己,还是经营公司。

可以用罗永浩举例,网友因为喜欢罗永浩,到相信他做的东西也不错。但事实证明这条路径在商业上并不通。而老罗自身的存在感越强,人设越鲜明,他和企业间双刃剑般的关系越突出。

或许,网红可以像个“代言人”一样,准时出席,使命必达,谨言慎行,符合企业形象,这种严格的契约精神在双方的合作中显得愈发明显。更高维度上,网红要变成企业经营者的角色,有舍有得,这要网红和企业去做平衡和相互妥协。

当然这些一切的前提要建立在双方更成熟合作的基础上。

少一些感情用事,多一些商业严谨和契约精神。网红的品牌路,应该可以走的顺利一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016994.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失去”李子柒,“李子柒”2021年销售额仍有30亿”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