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ataENT数娱,作者|Perlie,编辑|单赢
“拿钱办事,尽量少一些自我表达”,这是来自今年春节档影片《四海》的一句台词。
或许有些一语成谶的巧合,韩寒此次自我风格最为绽放的影片《四海》,在票房上着实狠跌了一跤。
都说韩寒好像永远停留在少年,不论在气质上还是在作品内容上,都不外如是。影片《四海》的成长也停留在了上映前,不论在票房表现还是在口碑上,更是不外如是。
豆瓣开分5.6(后下滑至5.5)、票房刚过5亿元,原本备受期待一片叫好的《四海》,终究没有逃过滑铁卢般的命运走向。
这部由韩寒执导,刘昊然、刘浩存、沈腾、尹正主演,黄晓明、冯绍峰、王彦霖、吴彦姝等演员加盟的影片猝不及防的翻车,既引起了市场的不小议论,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关注和思考。
《四海》征战春节档:****票房口碑双遇冷
上映于今年春节档的影片《四海》,是韩寒跨界导演之后的第四部电影作品,也是韩寒第三年征战春节档。
但《四海》不论与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相比,还是与韩寒导演的前作《乘风破浪》《飞驰人生》相比,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
影片的差强人意,首先反映在票房上。从日票房走势来看,《四海》除去在首日票房突破两亿元之外,后续的票房表现可以说每一天的票房数据都与前日相比打了个对折。
而与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相比,《四海》的票房表现也倍显疲软。截至发稿,《四海》在22年春节档影片中总票房位列第5,位居排位第4的动画片《熊出没:重返地球》之后。
或许有人会说《四海》的票房至少还领先了张艺谋的《狙击手》,但值得注意的是,《狙击手》历经多次改档后,又受上映初期惨淡的排片情况和全新人的演员阵容所困,难免使影片的票房受到折损。但《四海》自开映以来,不仅有优质的排片数量和时间场次,更有观众对如沈腾、刘昊然等演员的拥趸效应。如此观之,《四海》的失利也愈发值得深思。
而与韩寒执导过的影片相比,《四海》的票房情况也并不乐观。截至发稿,《四海》上映17天的票房表现尚未超过韩寒的首部影片《后会无期》,但8年前的电影票价早已不能与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票价同日而语。在观影人次上,《四海》未破千万的数据也创下了韩寒执导影片的历史新低。
票房在上映之后会走高还是会下跌,与影片口碑的发酵和观众的反响脱不了关系,《四海》在口碑上的争议,无疑是对票房表现最大的折损。
上映首日,关于《四海》的差评便在微博等平台上不断发酵,“难看”、“没懂”、“晦气”等字眼一时间成为热议话题中的关键词。
评价选自:豆瓣
而让《四海》的口碑彻底翻车的,是它在豆瓣上5.6的开分成绩。原本备受期待且一众明星加盟的《四海》,居然在同期影片中在口碑上垫了底甚至没有及格,这让网友咋舌诧异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劝退了不少尚未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毕竟在疫情和高票价的双重顾虑下,很少有观众愿意为口碑不佳的影片牺牲时间和浪费金钱。
究竟《四海》落入了哪些窠臼,以至于被观众放弃至此?在数娱君看来,一方面是由于对个别演员的失败选角和戏份落差,另一方面则是影片真实内容与营销宣传的错位,甚至相悖;再一方面,则是韩寒一成不变的风格化故事,已经逐渐与观众的期待脱节。
《四海》的演员阵容可谓全明星加持,不仅沈腾与刘昊然的“父子首搭”在上映前让不少观众翘首以盼,冯绍峰、王彦霖、尹正等实力演员的出演也让观众的期待值不断走高。
但在影片正式上映后,备受观众期待的沈腾再一次沦为打酱油的角色,不高的“含腾量”引起了观众的诟病。在宣发阶段并未被过多提及的女演员刘浩存,其并不精湛的演技和超出观众预料的戏份铺设,便引发了观众的不满甚至吐槽。更有观众翻出了刘浩存此前深陷的事件风波,甚至表示因为无法接受女主角而抵制《四海》。
图源:豆瓣
除却演员阵容外,《四海》在映前的高人气也来自于影片在映前多维且高密度的宣发活动。该片在上映前以喜剧为tag,至少发布了8组剧照、12支预告片、15支侧拍花絮,并与二十余个品牌发起联名活动。
《四海》延续了韩寒作品的一贯玩法——与音乐元素的紧密结合。该片不仅与痛仰、棱镜、房东的猫等乐队展开合作,更在1月22日与B站合作举办“四海歌会”,如此在进一步推广《四海》影响范围的同时,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但影片在上映后,主要人物命途的多舛和结局的不圆满,与在宣发阶段打出的“喜剧”标签可谓南辕北辙。观众带着喜剧片的预设走进影院,看的却是一场“伪喜剧”,对观众而言,《四海》必定难逃“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韩寒还是那个韩寒,但是观众早就不再是曾经的观众了”这句评论,是看过《四海》观众们的心声。
从《后会无期》到《四海》,韩寒已经在电影领域创作了8年,但是这8年,观众并未在其作品中看到任何不同和进步。失意的小镇青年、赛车、穿插的喜剧包袱、低迷沉沦后的奋起一搏……韩寒影片中的套路早就被熟悉他的观众们烂熟于心。
或许观众会因为对韩寒曾经的滤镜而对他保有宽容和期待,但在一次次的落空之后,韩寒依旧在他的舒适圈里打转,而没有真的跟上老观众的期待和新观众的迭代。
老话说: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终于,韩寒的第四部作品,终是未能逃脱被观众所抛弃的结局。
亭东影业的进阶之路,****会就此折断吗
如今,《四海》的败北已成定局。据悉影片的投资金额为2.62亿元,而其票房的颓势也注定了出品方投资的失败。
图源:网络
受影片票房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影片的出品方。以去年春节档大火的《你好,李焕英》为例,54亿的票房成绩,可谓在当时救了出品公司“北京文化”于水火之中;而贾玲的公司“大碗娱乐”,也收益颇丰。
说到因《四海》的失利而备受折损的,绕不过其背后的出品公司——韩寒自己的亭东影业,在接连制作出《乘风破浪》《飞驰人生》等作品后,逐渐成了近几年电影行业不容忽视的存在。
自韩寒在14年首次执导的影片《后会无期》在市场上初获认可后,韩寒创立自己影视公司的想法,在设想规划中正式落地。彼时的韩寒已于2011年创立公司“有数文化”,该司在创立之初主营图书出版业务。
而后因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线上阅读的风靡,韩寒带领的有数文化看准风向,开发了线上阅读app“one·一个”,该团队也是后来亭东影业的核心成员。2015年韩寒便携手“one·一个”的团队创立了影视公司——上海亭东影业有限公司。
亭东影业在成立当年便参与投资了万合天宜制作的大电影《万万没想到》。该片虽然口碑不佳,但借着《万万没想到》系列网剧的厂牌效应,3.22亿元的票房成绩对于其3000万左右的制作成本而言已然收益不小。而亭东影业作为电影《万万没想到》的联合出品方,在账目上自然也有所进益。
在之后的2016年,亭东影业的进阶之路也逐渐加快。亭东不仅取得了资本的青睐,获得了来自普华资本的首轮融资,也在经营目标上更加明确,与one工作室的合并举措将有数文化正式纳入亭东的资产体系,如此初步实现的“版权+开发”的联动矩阵,使韩寒可以在影视领域更专业且有力的大展拳脚。
在资本助力和专业化团队的双重加持下,韩寒便在16年正式开拍其第二部导演作品——《乘风破浪》,这也是韩寒首次挑战春节档的电影作品。
可喜得的是,上映于17年春节档的《乘风破浪》在当时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不仅一举斩获了10亿+的票房,更在香港金像奖、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均收到提名认可。
《乘风破浪》的成功让韩寒在电影圈的存在感也不断与日俱增,韩寒影片独有的“商业文艺风”也再一次的受到资本的认可和影视从业者的瞩目。2017年,亭东影业先后获得来自博纳影业、辰海资本、景荣资本共计3.1亿元的战略投资,亭东影业在资金上的进益,更让其在市场上有了更多底气。
18年,得益于第二轮战略投资的加持,亭东影业既相继参与如《解忧杂货店》等影片的出品,也悄悄布局筹备影片《飞驰人生》第二次向春节档发起挑战。
2019年春节档,《飞驰人生》的轻喜剧风格再一次收获了观众和市场的推崇,韩寒将自己擅长的赛车元素与沈腾、尹正、田雨等演员喜剧化表演风格巧妙结合,让影片在逗趣之余也有着韩寒自身鲜明且特有的风格。以17.28亿元的票房成绩也昭示着韩寒的“商业文艺风”影片再次平稳落地。
在19年,亭东影业先后收获了来自阿里影业和华创资本的战略投资。在19年末爆发并延宕至今的新冠疫情虽然让影视行业堕入寒冬,但却并未过分影响到亭东影业的进阶之路。
得益于此前与开心麻花旗下演员和万合天宜的合作,在20年的亭东影业,以稳健为准,参与出品影片《阳光劫匪》和《扬名立万》。
《扬名立万》是亭东继《万万没想到》后和万合天宜更紧密更深入的合作,不仅亭东影业以出品方的身份参与其中,韩寒更在《扬名立万》中担任监制一职,这也是韩寒的首部监制影片。同时,韩寒也筹备起自己的新片《年轻的故事》(即《四海》)。
事实证明,《扬名立万》的黑马之势让韩寒再次押宝成功,这部万合天宜自产自销的小成本电影,最终收获了9.27亿元的票房成绩。《扬名立万》的破圈让市场认可了韩寒独到精准的择片眼光,也让观众对在当时即将上映的影片《四海》更加翘首以盼。
如今,曾在宣传期风头无两的《四海》已经上映半月有余,影片的失利或许在情理之外,但却在意料之中。有观众发声直言:“韩寒的旧把戏早就不适合如今的观众,失灵并不意外。”但也有观众表示:“其实韩寒只是在取巧和迎合时代的同时,表达着自己一贯的心声。”
韩寒的脚步或许会因为此次的失利而更加谨慎,但他并不会就此停下,亭东影业也不会就此停摆。《四海》的映前贴片之一的《长空之王》,就是由韩寒出任监制的第二部影片;而亭东影业参与出品的爱情片《念念相忘》,已经一早定档22年七夕。
亭东影业未来作品的成色如何,尚待影片正式上映后再做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韩寒需要改变,亭东影业更需要改变。噱头营销、内容重复……这些将电影制作玩成了一锤子买卖的下下策操作,只会让亭东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越走越偏。
与其用类型标签来迎合市场、糊弄观众,不如回归本心;与其自视甚高、敝帚自珍,不如带着诚意去改变去突破。
创作者的本心,需要纯粹来滋养,它本就无需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创作者的能力,体现在走出舒适圈的奋勇,而非圈地自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