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对话Rokid CEO祝铭明:单品年出货量达50万台,AR眼镜才算真正成熟 | 钛媒体独家

1

对于AR/VR行业而言,2023年算不上是一个好的年份。

从年初开始,市场消息称腾讯XR岗位全线取消,将涉及超300名员工。事后,腾讯回应解散报道不实,实际情况为变更硬件发展路径,相关业务团队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字节跳动旗下的VR品牌PICO也传出裁员近300人的消息。

8月,据《科创板日报》报道称,爱奇艺旗下VR公司青岛梦想绽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梦想绽放)目前业务已陷入停滞,在职和离职员工总计超百人被拖欠工资。

“今年整个行业的大环境一定是在变差的,互联网公司在XR领域有一点泄气,这实际上对Rokid不是一件好事。”Rokid CEO祝铭明对钛媒体App表示,AR/VR行业是靠生态撑起来的,而生态的建立,要靠所有人把整个行业的土壤做好。行业大环境的变差,会损伤消费者和开发者的信心。

不过,祝铭明认为大部分厂商都是倒在了黎明之前,今明两年会是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AR仍然是“机息人在”。近日,Rokid对外发布了新的AR产品——OST(Optical See Through,光学透视)个人空间计算平台Rokid AR Studio。

不同于Apple VisionPro将所有硬件集中整合到一个头戴设备上,Rokid AR Studio延续Rokid分体式设计思路,由AR空间计算眼镜Rokid Max Pro和AR空间计算主机 Rokid Station Pro组成。

与今年3月发布的Rokid Max相比,Rokid Max Pro仅在双目中间多了一个摄像头,机身重量增加1g,具备了“以手势交互为核心的空间计算能力”。用户手指一捏,即可进行点击和选中;左右拨动,可对正在浏览的界面或内容进行切换。同时,Rokid Max Pro的FOV达到50度,相当于6米外215英寸超高清大屏的效果。

1

需要注意的是,从信息呈现来看,Rokid AR Studio展现方式、逻辑和过去出现了不同。信息流从网页平铺变成了空间多层级展示。Rokid Max Pro同时具有空间多屏与空间巨幕两种展现方式,空间多屏可以同时开启多个窗口,并列排布;空间巨幕,比例可达32:9,信息呈现不再受限于屏幕尺寸。

此外,Rokid还与Google达成了合作。通过Rokid Station(全球版),用户可以在Google Play上下载熟悉的应用和游戏,包括 YouTube、Hulu、Disney+、TVer、AbemaTV等,这也是全球首款经谷歌认证的AR版便携式Android TV™设备。

“Rokid今年出货量大概在15-20万台,2024年会达到50万台。”祝铭明对钛媒体App表示,当AR的单品年销量达到50万台时,行业就会迎来真正的成熟。比如Meta旗下的Quest one,一年卖到50万台的时候,它就被整个行业接受了。

互联网公司的失败不是一件好事

钛媒体App:从2012年Google发布第一代Google glass以来,AR行业已经发展了超过10年时间。你如何看待过去的10年?

祝铭明:2015年,也就是Rokid成立的第二年,我们建立了reality lab,开始正式进入AR行业。

当时,我们认为AR行业还需要大概5年的时间,把技术打磨成熟,商业化会在2020年左右开始。因为,Google glass发明出来之后,只是开启了一个想象力,但整个供应链技术其实是不成熟的,包括操作系统、底层的能力以及光学的方案。

但是,2014年-2016年,整个行业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被炒火了,行里行外都非常热闹,上千家AR和VR公司在中国产生。不管它是做一个纸壳子,还是做一体机,还是做分体机,各种尝试。当时公司内部包括投资人一直在问我们,为什么没有投入进去,为什么还在做 research?

钛媒体App:行业这么火爆的原因是什么?

祝铭明:火爆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很多科技创新的人士习惯对标,跟着谷歌或者苹果的节奏,至少在那个时候是这样。

当时,在Google glass出现以后,大家会以为谷歌已经想明白了,所以他们想抓住这个机会和时间点。但坦白说,大家被带跑偏了,整个社会可能投了上百亿的钱,基本上都打水漂了,活到现在的公司基本上也数得出来了。

我们当时受到了市场的很多干扰,因为我们总觉得这么多人做了一个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的决策的时候,是不是我们自己miss掉信息。但回到产品、生态、技术和成本,我们依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市场过于疯狂了,产品落地就是要再等5年。事实上,Rokid第一代的消费级产品,也的确是在2020年-2021年交界的时候,才正式推出来。

钛媒体App:为什么你这么肯定要等5年?

祝铭明:一方面对于公司节奏偏感性的判断,但70%是来自于手上拿到的产业链数据。比如产业成熟度、原材料,所有的加工工艺以及工业量产后的成本,大概都会有一个判断,所以总体节奏我可以判断比较准。

钛媒体App:今年以来,大公司在XR领域的裁员,但Rokid和雷鸟拿到新融资,为什么一个行业会出现不同的局面?

祝铭明:实际上都是一类情况,因为Rokid、雷鸟或者其他人,其实今年拿钱的规模并不大,今年的大环境一定是在变差的。举个例子,Rokid今年销量大概是150%—200%的增长,但我们的融资体量并没有等同于增速,整个行业其实没有变好。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互联网公司是在XR领域里面是有一点点泄气的。这对于Rokid不是好事,因为这个行业是靠生态撑起的。

生态靠什么?生态是靠所有人,包括所谓的友商都发展起来,至少把整个行业的土壤施肥做好,然后我们作为行业的头部可以第一批受益,而不是说我们一个人在那敲鼓,喊破喉咙也没什么用。

VisionPro更像是苹果一款摸索型的产品

钛媒体App:你之前说AR和VR是一南一北两条路,他们想要达到的中间的平衡状态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不同的技术路线。但是VisionPro作为AR设备,没有注重便携而是选择单体性能更强,你怎么看待苹果的路线?

祝铭明:从个人视角来看,VisionPro更像是苹果一款摸索型的产品。

苹果的风格通常是做极简主义,但是VisionPro是一个典型的堆叠型产品,什么能力都往上堆,苹果最引以为傲的设计和舒适性都没有得到保障,所以它一定不是一个苹果想得非常清楚的产品。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VisionPro真正的内核是它的AR操作系统。因为它看上去是一个MR的形态,但库克没有讲“mix reality”,他就认为未来就是AR。

另外,第二个很重要的点在于——苹果的所有优势只在VST(Video See Through,影像透视)路线上,能充分发挥它的半导体能力、操作系统能力、供应链的能力以及产品议价能力。对于苹果而言,他没有必要跳到我们这个层面,来打一场对于他来说优势并不大的战争。因为Rokid在OST领域里面,一定是最能发挥我们优势的。

(编者注:Rokid的技术落线为OST,利用光学透视原理增加设备的便携性;苹果VisionPro的技术落线为VST,利用多颗摄像头拍摄环境照片,然后呈现在用户眼前)

需要注意的是,苹果在VST领域已经有一个半成功的公司摆在眼前,就是Meta。所以,苹果一定得在相同的战场上,打赢这一仗,而且必须是在MR的形态上打赢这一仗,MR或者VR市场几千万台的存量已经被证明。

钛媒体App:Meta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元宇宙,你觉得元宇宙是一个足够明确的未来吗?

祝铭明:我们很少谈元宇宙,因为元宇宙这个概念现在被泛化了。但是当AR产品做到和近视眼镜一样便携,它一定就会是未来。

对于AR的未来产品定义,我们内部有三个标准,一是quick-in、quick-out(现实和虚拟的快速切换),二是rich content(丰富的内容),三是always on(长期佩戴)。对于AR眼镜而言,目前厂商只能在三个标准中做平衡。

对于Rokid而言,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是追求always stand by——放在包里,用户要用的时候能够随时拿出来使用。

钛媒体App:所以,你们需要多久“剪掉”AR眼镜与外接设备之间的那根连接线?

祝铭明:我觉得不会太久,Rokid已经宣布在做的事情,通常都是要求两年内产品。

钛媒体App:从这个逻辑上来讲,卡在AR眼镜前面的主要还是硬件?

祝铭明:对,就像扁担的两头,一头是硬件形态和设计的革命,另一头是软件的革命,你不能同时革命两个东西,因为这样用户会无所适从。

以Meta为例,他所有东西都从头来,硬件也从头来,软件也从头来。但他就是先把扁担的一头做大,所以花了大量的钱去铺硬件的供应链,然后回头去看软件生态能不能因此被带起来。

还有一种做法,比如Rokid和Apple,是利用新的硬件交互方式去兼容过去的软件生态,接入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把实用性先做好。再在用户的用户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去,谨慎地添加在交互下特有的生态类型。

钛媒体App:AR产品成为下一代的终端机设计算设备之前,你觉得它最终是通过靠杀手级应用的诞生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还是一步一步等待硬件和软件的成熟?

祝铭明:还是那句话,你首先要让用户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跳跃式来的,而是要迁移的,等到大家养成了交互习惯之后,影响力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了。

Rokid今年出货量大概在15-20万台,2023年会达到50万台。当AR的单品年销量达到50万台时,行业就会迎来真正的成熟。比如Meta旗下的Quest one,一年卖到50万台的时候,它就被整个行业接受了。

所以,我更关注的是产品使用时间、用户的体验,还有活跃度。只有这些数据起来了,才可以说明这个产品真的被社会认可,被用户认可。

为看得清的未来去努力

钛媒体App:目前资本市场对于国内的AR行业,是怎样的一个态度?

祝铭明:基本上还是看得多、投得少。

钛媒体App:是因为没有成熟的项目,还是机构更谨慎了?

祝铭明:第一是钱本身的风险变大了。如果整个市场是一个下行的情况下,基本上所有的钱,都会回缩到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健的投资里面。这个不仅仅是AR领域,所有的创新领域都面临这个挑战,所以今年创业者真的要非常谨慎。

其次,AR行业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市场火爆的时候,投资机构会投一部分在早期行业;但市场冷淡的时候,钱应不应该投到这么早期的市场里面来,我觉得是一个问号。

钛媒体App:你对于腾讯会在下半年将 Quest 3引入中国的消息怎么看?

祝铭明:我觉得非市场因素还没有解决。但如果腾讯真引入进来,国内VR市场的竞争就结束了。因为不管怎么PK,国内厂商对于 Quest没有任何优势。

这跟Rokid没什么关系,VST这条路径我们不掺和,永远不。

钛媒体App:如果Meta或者Apple去做OST的路线,你该如何应对?

祝铭明:他们进入OST大概的时间点会在2027年-2028年,在这之前我们暂时安全。如果Rokid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在2027年的时候,还不能成长为一个有力量跟大公司对等对抗的公司,也意味着生存机会不大了。

因为新型的公司最终拼的,实际上不是财力、人力、技术、品牌,而拼的是增长。如果你的增长速度是降低的,那就意味着巨头随便花笔钱就可以把你砸死。

钛媒体:Rokid坚持的是OST方向,未来有没有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路线,它产生的破坏性创新能瞬间颠覆已有的技术路线。

祝铭明:有可能,比如脑机接口,直接插根管子,你什么东西都靠想象,这个更可怕了。

但我觉得还是为自己看得清的未来去努力,脑机接口未来会不会来?我觉得有可能,但是至少今天我看不清,所以暂时不去考虑。

Rokid基本的原则是所有的research,都是基于内部三代产品同时研发的。当用户看到Rokid市面上的产品的时候,就意味着有一代产品正在设计、准备量产,有一代产品正在研发。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钟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693655.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对话Rokid CEO祝铭明:单品年出货量达50万台,AR眼镜才算真正成熟 | 钛媒体独家”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