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想成为Web 3圈内人士?那得先熟练掌握这些“黑话”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星人”(guixingren123)作者:Juny


最近几年,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这种感觉:科技界、风投圈出现了越来越多“不明觉厉”的新名词,并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了?

比如不久之前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风投基金之一的红杉基金,就曾短暂地将自己的Twitter简介改成了如下一段行业“黑话”,直接看懵了一众吃瓜群众。好家伙,明明每个字母都认识,但放在一起就看不懂了,怀疑自己学了个假英文。
图片截自于2021年12月9日红杉基金官方推特主页图片截自于2021年12月9日红杉基金官方推特主页
Metaverse、NFT、DAO、DeFi、dApp……随着Web 3概念的强势崛起,如今科技圈的“黑话”已经走入了疯狂的造词时代。很多人不禁崩溃了:才稍微搞懂数字货币是啥,又来个元宇宙,还没整明白呢又来个NFT、DAO,Web 3怕不是要创造一门新语言。

如今,Web 3行业内人士时常挂在嘴边这些“行业黑话”,无形之中也将人们划分为了懂Web 3 和不懂Web 3的两类人。就连过去那些常把“底层逻辑、下沉市场”挂在嘴边的互联网精英们在加入Web 3聊天群后,也经常是聊不过3句就被迫下线。

那么,这些“黑话”都是什么意思,它们为什么出现,又分属于Web3的哪些环节呢?关于Web 3的诞生及其基本概念,硅星人此前已经做过一次全面的介绍。此次,硅星人将继续从产业生态的角度,来和大家一起“走进Web 3”。

从去中心化技术设想,到产业全景图初现

在此前关于Web 3基本概念的科普中我们曾总结过,Web 3与Web 2最大的不同点在于:Web 3****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跟Web 2时代,信息、数据都掌握在某中心节点(比如谷歌、Meta亚马逊等大科技公司)手上不同,未来的信息将由用户自己发布、保管、不可追溯且永远不会泄露,用户的任何行为将不需要任何中间机构来帮助传递。

而Web 3的“去中心化”模式之所以能够实现,在于其背后的互联网运转架构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在Web 2时代,互联网是以“客户端-服务器“的体系结构运行,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基本上都集中式地存储在由某一私人公司所掌控的储存空间中,这些科技巨头通过这些海量的数据赚取了巨额财富,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用户隐私泄露、数据被滥用的情况,比如此前轰动一时的棱镜门、Facebook的剑桥分析事件等。

而Web 3则是要打破这种集中式的模式,把“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改成“多节点、多中心”的运行架构。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数据的本质变为由全网节点共同维护,不再依靠于中央处理节点,从而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记录与更新。在这个结构中,每个人都是中心,每个人都可以连接并影响其他节点,是一个更加扁平、开放、平等的结构。
图片来自101 blockchains,版权属于原作者图片来自101 blockchains,版权属于原作者
其实,这种中心化的设想并不是最近才被提出,而正是1989年Tim Berners-Lee创造Web时的初心。Web诞生时的设想是,它并不依赖于一个中心组织,也不是为了某一方盈利而设计的,在理念上跟如今的Web 3一脉相承。

但之所以互联网先走向了中心化,是因为多年以来,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技术能够支撑起理想化的去中心网络的运转。直到2009年比特币的诞生、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才让Web 3真正有了发展壮大的技术方向。

近十年来,从比特币开始,更多关于Web 3的理论和技术开始发展进化,从去中心化账本发展到了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并逐渐出现了一些去中心化的应用(dApp)、形成了去中心化的金融系统(DeFi)、催生了以NFT为代表的虚拟资产,接着,人们也开始畅想如元宇宙等去中心化的社会和商业形态。
图片来自国盛证券研究所,版权属于原作者图片来自国盛证券研究所,版权属于原作者
虽然目前Web3相关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直到当前,Web 3的产业体系仍然还处于早期发展的阶段。但从产业生态的角度,目前也基本形成了从底层技术到商业应用转化的一套完整的系统。

最近,当前Web 3领域的领军机构、投资人和忠实拥护者的 Coinbase,就对Web 3的生态全景进行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并将Web 3大致划分为了四个层级:协议层、基础设施层、用例层和接入层。
图片来自Coinbase blog,版权属于原作者图片来自Coinbase blog,版权属于原作者

Web 3生态的基础:智能合约与跨链桥

协议层是整个Web 3的基石,它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与桥。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在过去,人们在制定契约时,通常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判定者都是人,但相较于机器,人明显更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后导致合约的偏差。因此,所谓的智能合约,简单来说就是已经****设定好的一段计算机程序,当合约双方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时,满足条件即可触发程序自动执行合约内容。

智能合约具有去中心化、透明且不可违背、自动性、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点,它可以大大减少中间环节,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认为干预的风险。

如果把比特币看作区块链1.0时代的开端,智能合约则是区块链2.0的代表性产物。2013年底,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一篇名为《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的白皮书,并带领团队在2015年正式发布了一个开源且具有智能合约创建功能的以太坊公链,从而开启了智能合约的繁荣期。
传统合约模式与智能合约模式的对比传统合约模式与智能合约模式的对比
此后,出现了如以太坊、Solana、Avalanche、Cosmos 等第一层智能合约平台,成为了此后众多 Web3 应用程序产生的基础。

如果把这些第一层合约平台看成一条条高速公路,在它们修成通车过后,之后又出现了因流量太大而造成的拥堵问题。而长期以来,区块链网络都无法同时兼顾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因此,为了解决区块链网络的可扩展性,近几年又出现了用以减少基础层(根链)处理数据负担的二层协议平台(Layer 2)。简单来说,就是在主干道“根链”上方架了一个高架桥,用来缓解流量让数据跑得更快。

二层协议平台可以帮助创建扩展性更强的区块链系统,并扩展到其他行业中去,比如比特币的闪电网络、Casper、Plasma等,区块链也正演变成为一个相互通连的多层系统。而为了实现这些层级之间的互联,就出现了侧链,因为它们就像是一座座的桥梁,将不同的区块链互相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区块链的拓展,也被称为桥(Bridges)****。****

还记得我们上周曾报道的NFT游戏Axie Infinty被盗6.25亿美元的事件吗?当时的攻击就是发生于架接Axie和以太坊两个链的Ronnin侧链上。

Web 3的“积木块”:各种可自由组合的小工具

当基于区块链的协议层形成了一个成熟运转的框架之后,就衍生出了很多具有特定功能的工具,这些工具大多都是在特定领域发挥特定功能,比如有些是做数据存储的,有些是做智能合约审计的,有些是做数据分析的。

这些工具就像是拥有不同功能的积木块,用户可能不能使用每一个程序完成太多的事情,但他们可以被开发人员根据需求来进行排列组合,进而构建出功能不同各类Web 3程序。

目前,Web 3工具的类别非常多且细致,目前把它们按功能大致可以被划分为安全、储存、分析、沟通、去中心化治理(DAO)、用户身份识别、交易等类别,每个类别中目前都有代表性的公司。

比如,交易工具Uniswap 能够支持将一种资产交换为另一种资产,如今被广泛地用于区块链游戏之中。数据工具Arweave可以帮助任何人永久存储数据,它的工作方式是将存储的信息分布在一个称为区块图的网络中,可以通过传统的网络浏览器访问。用户身份工具ENS域名允许用户以简化的基于文本的方式来显示过去复杂的以太坊公共地址,让人们在共享、使用和记忆地址及其他数据变得更加容易,等等。

这些工具都在垂直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简化了Web 3的操作流程并不断降低普通人进入Web 3的门槛。它们的出现,为近几年来大量中心化的应用程序(dApp)的诞生铺平了道路,成为了日后开发Web 3大型应用程序的基础设施。

去中心化走向游戏、社交、金融,一些爆款应用诞生

当Web 3开发人员拥有了大量的功能不同的工具之后,他们就可以把这些工具组合起来,在各个不同领域开发出跨复合领域、功能更加强大的程序和使用案例。接着,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去中心化金融系统(Defi)、NFT虚拟资产等开始走上Web 3的舞台。

所谓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在使用形态上其实跟我们现在使用的应用程序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们现在使用的App们是基于苹果或安卓系统开发的,而dApps则是在区块链上开发的。

dApps与普通应用程序的区别在于,传统应用的后端代码是运行在中心化服务器上的,但dApps的后端代码是运行在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网络上,因此,它具有去中心化、永久存在、开源的特征,只要托管相关协议的区块链存在,dApp就会存在,并且不能被恶意改变或操纵。

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去中心化应用出圈。在游戏领域,出现了基于以太坊的养猫应用加密猫(Cypto Kitties)、竞技类游戏Axie infinity、沙盒类游戏Decentraland等,甚至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区块链游戏概念。在社交领域,例如Mirror去中心化博客平台和Rally创作者经济平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用户。

这些程序都是大量集成了上一层级中的各类工具。以Mirror为例,它基于以太坊而开发,所使用的数据储协议由Arweave来提供,人们通过加密货币网络获得创作报酬,而这些报酬通常是定向到他们的ENS地址。
去中心化博客平台Mirror主页去中心化博客平台Mirror主页
与dApps几乎同步出现的,还有去中心化金融系统(DeFi)概念。从广义上来看,DeFi和 dApps之间是有交叉的,那些专门在金融领域(储蓄、贷款、交易、兑换)发挥作用的dApps,被划归到了DeFi的范畴。在Defi内部,在上一层级中的基础金融工具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了如借贷平台、交易所、抵押平台等具体的金融类应用。

此外,在协议层和基础设施工具之上,还催生出了以非同质化代币(NFT)为代表的虚拟资产的出现。NFT基于区块链提供了一种标记原生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方法,****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等特点,而这种属性让它可以和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商品绑定,比如艺术品、门票、游戏道具等。

目前除了在NFT的垂直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如CryptoPunks、无聊猿作品系列和如Opensea这样的NFT交易平台之外,NFT也被横向融合进了游戏、社交、娱乐类的应用中,比如区块链游戏里的道具、视频唱片等。

总体来看,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尚处于早期探索状态,还没有出现“现象级”应用或者大规模破圈的情况。不过,近两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区块链游戏和NFT影响力开始快速提升,并且逐渐引起了主流的关注。

从Web 2走向Web 3,更多的通道正在打开

虽然开发人员目前已经开发了大量Web 3的应用,但并不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接触或使用到这些应用,因此,在Web 3生态的最上方,是人们进入Web 3的那些入口。

‍‍‍如今,如果把Web 3比作是一个游乐场那么,你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进场门票,而这个门票就是数字钱包

如今,无论你是想要玩区块链游戏、交易NFT还是是通过创作赚钱,几乎你在使用所有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之前,你都必须要先一个存放数字代币的数字钱包,和一个作为终端用户界面的去中心化浏览器。其中,数字钱包可以让你安全地存放你的数字资产和获取服务,去中心化浏览器则帮你实现浏览器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从而真正达成交易。

与传统浏览器相比,去中心化的浏览器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入口,它需要结合或者内嵌在数字钱包中。目前,比较流行的数字钱包和去中心化浏览器包括Brave、WalletConnect、Metamask、Coinbase wallet等。

当你拥有数字钱包,进入到Web 3世界之后,下一步应该去哪呢,是不是应该去拿个地图看看?

目前在Web 3领域,存在着一批旨在帮助用户发现和学习如何使用各种Web 3应用程序的平台。比如,DappRadar是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程序市场追踪和分发平台,正在发展为去中心应用程序的应用商店,用户可以在其平台上查询自己感兴趣的程序的各种数据、排行榜以及发现近期新上架的程序等。再比如Rabbithole这样的平台通过游戏化的形式来教育和吸引用户使用各种Web 3应用等。
截自于Dappradar官网截自于Dappradar官网
通过这些平台,普通用户可以逐步了解Web3相关的技术并为加入Web 3做好准备。而当用户在Web 3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之后,他还可以去进一步找到“组织”,与同好们一起交流、学习。

当前,Web 2的应用程序显然还是人们日常使用的主流,但种种迹象表明,很多主流程序也在进行着越来越多的Web 3尝试,让这些平台成为了普通用户进入Web 3的新通道。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Web 3组织和活动形式也开始出现在了以Reddit、Twitter、Discord等为代表的Web 2平台上。去年9月,Twitter 退出了与比特币闪电网络的集成,让用户可以用比特币向喜欢的创作者转账打赏。去年年底,Reddit推出将用户的积分转化为基于以太坊的代币加密计划,尝试用代币和 NFT来奖励积极参与的用户。此外,在这些平台上关于Web 3的讨论也日益热烈,形成了很多全新的社区版块。

最后,就像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目前Web 3还处于大规模商业转化的初始阶段,此后还会不断出现更多的技术概念和创新型的公司。可以预见的是,未来Web 3的生态图景将会更加庞大。

*注:封面图来自于dshgsonic,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pingwest.com/a/261773
版权归原作者 品玩 pingwest 原创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想成为Web 3圈内人士?那得先熟练掌握这些“黑话””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