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8月25日,长白山(603099.SH)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营收与净利润相较上年大涨,实现扭亏。旗下子公司业绩虽改善有限,但相较上年同期惨烈程度,已经好看许多。
暌违数年游客翩至,业绩迅速改善
长白山表示,上半年景区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公司营收和利润也随之增加。半年报显示,营收约1.6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58.71万元猛增507.78%;归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25.01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约7167.35万元增长117.09%,实现扭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约3686.01万元,较上年同期-4434.45万元增长183.12%。
公开资料显示,长白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主峰长白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区域面积达52.42平方公里的长白山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于2014年8月22日上市,该公司拥有长白山北、西、南景区交通运营线路的独家经营权,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最大的旅游客运公,同时亦是区域拥有车辆最多的旅运公司。业务涵盖旅游客运、温泉开发、酒店管理、旅行社、景区管理。
近几年,这家长白山管委会唯一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受挫,除前述提及的2022年半年报亏损,该公司2021年半年报亦亏损6875.44万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长白山负债合计约1.6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约1.64亿元有所增加,长白山资产总计约10.86亿元
长白山此番各项经营指标明显好转得益于疫情之后旅游业的复苏。长白山指出,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出游意愿、消费预期、产业景气等一切与旅游有关的指标,正向着积极的方向回调,多家权威机构预测,国内旅游市场将在今年实现基本恢复。
另外,2023年3月,文旅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东北地区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全国绿色旅游发展引领地、边境旅游改革创新样板地、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实践地的最新定位。吉林省省级层面、地区层面更出来一系列相关发展规划促进当地旅游发展。
交通改善将拉动业绩,打破冬季限制
政策鼓舞下,2021年12月高铁通车,这对长白山而言,将释放长期利好。半年报中,长白山强调,“高铁效应”“高铁红利”将在本年度集中显现。2025年沈白高铁建成通车后,北京至长白山最短运行时间将压缩至4小时。这将进一步打通长白山与东北三省一区、京津冀等节点城市的快捷联系,长白山区域进入效率和运输能力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对于长白山机场扩建完工后将释放怎样能量,长白山给予肯定预期,认为“必将带来航线加密、吞吐能力提升”,与华东、华南、华中等主要客源地联系也将更加紧密。财通证券此前发布研报称,交通持续改善有望催动景区未来的业绩增长。信达证券研报测算,2023-2026年长白山景区旅游人数约276、294、311、329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长白山位于世界公认的“冰雪黄金维度带”,拥有世界顶级的粉雪资源,雪期长达6个月,雪质、雪量和雪期都处于世界顶级水平,得益于此前冬奥会对冰雪旅游概念的先期引导,该地区冰雪旅游仍有较大市场空间。
如上可总结出,政策、交通、本身坐拥的资源质量,三者相辅相成,对于长白山而言,顶过压力后迎来了曙光。从数据上看,长白山上半年扭亏与自身加大宣传有关,其销售费用约495.1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95.41万元增加153.39%。增加原因是,本年宣传费、招待费及佣金增加所致。管理费亦增加两成左右,财务费用约186.6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03%。
长白山旗下有7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是天池酒店公司、蓝景温泉公司、天池国旅公司、岳桦生态公司、天池咨询公司、易游旅游公司、智行旅游公司,分别经营酒店管理、温泉水开发及利用,旅行社业务,食品销售、企业管理咨询、托管,旅游产品及营销,网约车等业务。
钛媒体APP注意到,天池咨询公司继续亏损,且亏损额增至97万元,增亏38.73%;天池酒店公司旗下雪绒花餐厅亏损43.38万元;蓝景温泉公司亏损85.41万元,减亏9.35万元;易游旅游公司亏损43.11万元,减亏36.61%。
总体看,几家子公司多数净利润有改善,部分公司营收有明显增幅。值得注意的是,天池咨询营收增长5207.25%,这一增幅具有意义,但意义并不大,因为上年营收仅0.69万元。长白山进一步提高旗下企业活力与盈利,迈入有质量的高增长阶段,还有较长距离。
与此同时,长白山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旺季集中在每年第三季度,公司盈利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尽可能打破天然限制,需要长白山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充分挖掘冰雪经济。信达证券认为,交通改善解决痛点,避暑+冰雪打造一年两旺季,对长白山提出“抢抓冬季旅游机遇,长期积攒的冰雪势能有望释放,助力公司打造第二旺季”的预期。**(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方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