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酒管财经,编辑丨阿聪
8月底,各大酒管集团悉数发布2023年半年报。从营收和净利润来讲,可以预见的是业绩的强势复苏。
作为行业观察者,《酒管财经》惊叹于锦江业绩回升速度的同时,还看到了锦江集团下一步的发力点和面临的挑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锦江酒店如何梳理整合旗下品牌?又如何做大做强?
本篇就来梳理总结,以供行业思考。
锦江吃到国内复苏红利
上半年营收68.06亿元,增幅超3成;净利润约5.23亿元,大幅扭亏为盈——锦江酒店交出了令人欣喜的半年报。
随着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明显释放,境内酒店市场信心逐步恢复,酒店行业迎来快速复苏和回暖的上升通道。
锦江境内酒店上半年的整体平均RevPAR同比上涨了49.26%,第二季度境内酒店RevPAR,同比增长56.6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9.30%。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锦江酒店的平均房价(ADR)先于入住率(OCC)恢复。
除此之外,截至今年6月末,锦江酒店有效会员总数接近1.90亿,已超过万豪的1.86亿。
根据美国《Hotels》公布的排名,在2018年完成对丽笙酒店集团的收购后,当年锦江酒店所属的锦江集团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酒店集团。
截至今年6月30日,锦江已经签约的酒店规模合计超1.61万家,已经签约的酒店客房规模合计超152.55万间。
可见,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龙头,手握万家门店的锦江酒店规模依旧大幅领先国内同行,规模壁垒稳固,有望最先吃到今年上半年这波量价齐升所带来的酒店业红利。
如今,酒店行业大洗牌,未来五年,中国酒店连锁化程度将突破50%,大者越大、强者恒强将是国内酒店业发展趋势。
规模优势下强者恒强,形成稳固护城河。未来,锦江酒店如何继续做大做强?
持续整合梳理
早在2020年5月,锦江就拉开整合大幕,进行重大组织架构调整,设立中国区公司,设上海、深圳“双总部”,将锦江都城公司、维也纳集团、铂涛集团进行后台重组,同时进行相应的一系列人事任命和调整。
中国区公司前端下设品牌团队、区域分公司,后台职能由9大中心统一管理。
经过整合,锦江打乱了原来相对独立的各个板块运营,实现品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
锦江集团总裁张晓强认为,每一次的调整甚至每一次的下蹲,是为了下一次的跃起、跨越和超越。
今年,锦江还在继续推进旗下品牌的整合和梳理工作。
从门店布局以及扩张来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锦江酒店旗下开业酒店达到11941家,签约酒店达到16141家。
遗憾的是,锦江开业1.5 万家的门店目标仍未实现。
可见,旅游市场复苏下,酒店行业供需两旺,锦江通过轻资产的加盟模式持续扩张,扩大市场覆盖密度,增加酒店客房数量,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锦江酒店今年上半年新开业酒店585家,退出酒店204家,净增开业酒店381家,其中直营酒店减少42家,加盟酒店增加423家。
2023年Q2锦江新开/净增门店为390家/270家,中高端占比提升至56.9%。
截至6月末,公司新开门店达成全年指引的48.8%,储备门店为3837家,环比3月末减少403家。
《酒管财经》认为,这或与锦江高质量开店战略以及品牌梳理有关。
首先,锦江酒店今年加大了对旗下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升级改造,签约的酒店多为其升级版的产品。其中,7天酒店发展至今已是3.0版本,锦江之星是5.0版本。
此外,《酒管财经》注意到,锦江旗下中端酒店占比已经提升至56.9%。
可见,锦江目前的产品输出仍以中端主力产品为主。
在锦江酒店的品牌矩阵中,中端及中高端以上品牌数占比已达80%,涵盖了商旅、度假、个性化等丰富业态。
其中,既有深耕市场多年的经典民族品牌——包括维也纳国际、锦江都城、麗枫、希岸、喆啡等;
也有通过海外收并购及合作运营的国际知名品牌——丽芮、丽亭、丽柏、丽怡,郁锦香、康铂、凯里亚德、希尔顿欢朋等;
以及近年来基于市场洞察,创新孵化的一系列新锐品牌——包括暻阁、云居系列、荟语、原拓、舒与、缤跃、欧暇·地中海、陶瑞等,覆盖度假酒店、国潮酒店、生活方式酒店、社交酒店等多个细分赛道。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想要快速切入市场,单打独斗并非良策。
所以,早在2021年,锦江就启动了对旗下近40个品牌的全面梳理,致力于解决品牌区域分布不均、结构不均等问题。
此外,锦江在并购中形成了锦江系、铂涛系、 维也纳系和卢浮系等四个品牌矩阵,此前市场认为锦江并购多品牌整合难度大,或面临“国企化”导致集团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此,锦江把品牌矩阵精简分为经济型、中端、中高端、高端,将品牌分别置于轨道和赛道发展。
赛道品牌从消费者端更受青睐且从加盟商角度投资回报率和商业价值更高。
赛道中亦分为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第一梯队是核心品牌,第二梯队是辅助品牌。
经过一轮梳理后,锦江酒店在国内聚焦在维也纳国际、郁锦香、康铂、凯里亚德、7天、锦江都城、白玉兰、锦江之星、IU、维也纳系列品牌、麗枫、喆啡、ZMAX HOTELS、希尔顿欢朋、希岸等29个核心品牌。
如今,锦江已拥有39个品牌,已初步形成覆盖从经济型到高端的完善品牌矩阵。
通过梳理旗下品牌,未来的锦江的战略设想是形成“一整个航空母舰作战群”。
做大之后,如何做强?
锦江集团总裁张晓强曾反复提到,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去并购整合,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路径。
回顾欧美酒店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次巨变都和收购有关。
万豪这个全球第一的形成,离不开对丽思卡尔顿、喜达屋等酒店集团等收购。收购也成为锦江股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近几年,随着锦江资本并购越来越频繁,锦江系麾下的酒店业务开始变得复杂,还有一些类似定位的酒店被业界认为可能会造成内部竞争,国内外业务急需梳理和重整。
今年的锦江酒店年中财报显示,分子公司看,23年H1铂涛/维也纳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9/3.2亿元,对应归母净利率为16.7%和18.7%,较21年H1及19年H1均有上行。
但海外的卢浮集团受财务费用拖累,23年H1仍亏损2545万欧元,同比22年H1亏损扩大。
尽管卢浮集团也曾为锦江酒店贡献过业绩,但目前其显然已经成为锦江整体利润的“拖油瓶”。
本土集团出海的第一阶段是做大,以规模为主要考量要素。第二阶段是做强,以资源深度整合为主要特点,通过引入外部资源、打造新的商机,促使整个集团精益发展。
如今,走完第一阶段的锦江,如何走好第二阶段,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扩张”与“升级”,也是酒店行业未来两大趋势。
但酒店作为一个实际的存在体,必定有生有死。持续生存、保持领先是企业的永恒挑战。
未来,作为国企的锦江酒店要想继续做大做强,所要面对将是两股强劲的力量。
一是本土后起之秀的追赶,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
二是早已实现规模化和品牌化优势的国际巨头,锦江需要思考如何缩小与其差距甚至超越对方。
锦江酒店CEO常开创表示,“我们不再追求做大做强,而是致力于做优做强,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从锦江的发展轨迹来看,早期锦江一直都是保持高速发展,主张先做大,再做优做强。现阶段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运营、品牌、平台、技术、人才等方面都要做优做强。”
至今为止,锦江酒店旗下的品牌数量增长非常快,横跨经济型酒店到高奢酒店全等级,未来仍需规划出更清晰的品牌矩阵,细分赛道、轨道,完善品牌布局。
已然做大的锦江,未来能否持续做强,还需继续整合梳理旗下品牌,持续把品牌做优,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主力品牌矩阵。
“品牌大杂烩”之下,锦江仍需提高整合梳理品牌的能力。
作为国资背景的酒店集团,要求稳,更要谋变。在品牌梳理和业务整合等方面,锦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