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体验 OPPO Find X5 Pro 时,有个遗憾,便是对于它的散热一直处于未知的状态。
无论是更大的 VC 均热板,中框石墨烯膜,还是 OPPO 联合武汉大学推出的「冰肤散热保护壳」,由于气温的问题,无法展示出它们的「效果」。
随着气温的回升,给予了验证散热配置「效果」的条件。
先抛个结论,在当下的环境中,Find X5 Pro 极限温度大概在 45℃,热源较为集中在机身上半部摄像头另一侧(大概是骁龙 8Gen1 的位置)。
▲ 实际上,冰肤散热保护壳的触感要好一些,手掌触碰的区域温温热
而配合「冰肤散热保护壳」,同样位置的温度约是 41℃,但使用感受上的差距可要比这 4℃ 的差距大很多。
▲ 热源集中在层层散热之下的 SoC 位置
不包括较为小众内置主动散热的游戏手机,大部分手机均为被动散热,VC 均热板和石墨烯等等散热材料,原理都是快速地把核心的积热均匀散发出来,且不会给手机带来明显的温升。
▲ 为了压制 SoC 热量,Find X5 Pro 也用上了大面积 VC 均热板和石墨烯膜. 图片来自:OPPO
在 Find X5 Pro 这里,背壳的材质从前代的玻璃换成陶瓷,一是提升了手感,二是增加了质感,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对散热的利好。
陶瓷,我们经常会用「温润如玉」来形容,相对于玻璃,陶瓷比热容(c)要大一些,它不会有明显的温升(或温降)。吸收相同的热量下,陶瓷要比玻璃升温更慢。
▲《原神》30 分钟,CPU 的温度并没超过 50℃,性能释放略保守
在前一周的测试里,Find X5 Pro 的 SoC 调度较为保守,内部的温度墙大概为 50℃。裸机连续跑三次安兔兔之后,Find X5 Pro 机身就来到了 45℃ 的温度,边框则是 44.5 ℃。
握持起来,边框的热量更为明显,属于难以忍受的级别,而背部还能忍一下。
在游戏中,发热状况其实要好一些,大概来到 40℃,同样集中在背部和屏幕方向键处,也属于能忍受的范围,但不能说体验有多好就是了。
并且在感受到温升时,帧率会有一个小波动,从 120fps 跳到 101fps,但在观感上并不影响你的操作。
单单从这里来说,仅在游戏和较高负载情形下,骁龙 8Gen1 还是有点拖 Find X5 Pro 的表现。或者说,强堆 VC 均热板、加入石墨烯膜等举措只是缓解,但没能解决热源集中的问题。
那给 Find X5 Pro「冰肤散热保护壳」有用吗?
从名字来看,这个保护壳主要帮助「散热」,内部布满新型的 Glacier Mat 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通过水分蒸发带走手机的热量。(有点像发热时放在额头上的湿毛巾。)
▲ 内部 Glacier Mat 材料铺满整个与机身的接触面.
方便水分蒸发,冰肤散热保护壳表面布满了格栅,由此来说风格十分电竞。背后的镜头模组,以及正面均高于手机,保护性也拉满。
▲ 日常状态下,保护壳整体温度更低,但热源依旧集中在 SoC 区域。
虽然从数据层面,这个保护壳的主要特性是「散热」,在实际体验之中,我认为更像是「隔绝」,隔绝的是手掌与机身直接接触的可能。
横握手机,机身的热量依然较为集中,但传到手掌的却很少,边框、背部的热源被切断,被传导到手机壳大面积的新材料上。
若不是用红外仪器测量,自始至终我可能都不知道机身其实是有点烫,而非是温温热——随着气温的提升这个趋势可能会更为明显。
▲ 被动散热几乎拉满
从数据和体验上来讲,这个内置 Glacier Mat 新材料的保护壳的确有效果,连续游戏之下,机身的热量仍然有着「友好」的温度,但 SoC 已经撞上温度墙,降频、掉帧仍然会发生。
它也仅限于被动散热和隔绝手掌和热源的功用,想要靠它让 Find X5 Pro 获得更好的性能释放,不太现实。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版权归原作者 爱范儿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