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自视觉中国
居家新冠检测开放3天后,住在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的程先生收到了社区上门派发的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社区免费发放,一盒25个,既可以鼻拭子,也可咽拭子,出结果很快,自测也比医生做感觉舒服。”程先生告诉钛媒体App,后续可能会常态发放。
据了解,上周开始,余杭区为多个小区发放免费的抗原自测试剂盒,产品来自博拓生物(688767.SH)、莱和生物等多家生产厂商。
3月10日起,国内居家新冠检测突然开闸。国务院联防控制综合组宣布,要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居民如果有需求,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这让连日下挫的资本市场喜不自胜,短短4个月时间,新冠检测板块已经收获了两轮暴涨。
政策利好之下,二级市场新冠概念按下了狂欢启动键,同花顺覆盖87只成分股的新冠检测概念(885917.TI)指数自3月11日开始拉升,3个交易日一度累计上涨18.9%,触及1182.13点。不过本轮拉升较1月份1337.24的高点尚有差距,3月国内抗原自测放开带来的二次大涨远不及岁末年初的首轮暴力拉升。
2021年四季度,美国秋冬疫情凶猛,奥密克戎开始在美大范围传播,确诊人数日益新高,10月开始,美国政府陆续释放关于新冠自测的利好信号,在今年初明确表态实施新冠快速检测计划,这刺激了拥有在美获批FDA-EUA抗原自测产品的本土企业股价大幅上涨,九安医疗(002432.SZ)在两个月内收获了27个涨停板,新冠检测概念炙手可热。
相比之下,国内对抗原自测试剂盒的开闸,带给二级市场的惊喜似乎并不持久,相关概念板块本周进入低幅震荡模式,周五迎来普跌。这其中既要考量3月份以来整体大盘的持续低迷,也要关注两轮刺激上涨的消息内核及环境背景的不同之处。
国内19款产品获批,一场特殊的“价格战”已经开始
两周时间,国内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产品从0获批发展到了19款产品竞相上市的热闹局面。
3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批准南京诺唯赞、北京金沃夫、深圳华大基因、广州万孚生物、北京华科泰生物的5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3天后,获批上市的自测产品从5款升至12款。截至目前,已有19家企业的新冠病毒抗原自测产品获批上市。
钛媒体App制图
从技术路线看,获批上市产品以胶体金法为主,另外还有乳胶法以及荧光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和乳胶法无需配套仪器使用,更适合居家自测场景。荧光免疫层析法需要结合配套仪器,更加适用于社康中心检测等场景。
19款上市产品不会是国内获批注册的终点。有业内人士介绍称,还有数十家企业正在排队入场拿证,国内抗原检测市场会是一个充分竞争市场。康泰医学(300869.SZ)此前就表示正在积极推进国内注册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事宜。
对比来看,美国对抗原自测产品是持“严进”态度。中信证券研报援引美国FDA数据指出,美国目前共有13家抗原自测产品供应商,其中,中国相关企业共4家,分别为艾康生物、东方生物(与西门子合作)、九安医疗、库尔科技。从联邦政府采购价格来看,订单价格区间基本稳定在4至5美元/人份。
接近5个月时间过去,美国的抗原自测“通行证”发放量变化不大,国内却几乎开局即“爆满”,分给各家企业的蛋糕也会因此变小。与此同时,国内也针对抗原自测试剂盒开始了一场史上最快的集采,伴随而来的是产品价格“骨折”。
当前,已有天津、山东、广东、湖北、浙江等印发相关抗原检测产品集中采购方案。从对外披露的采购单价来看,价格区间集中在8元-10元左右,平均降幅74.7%,其中华大因源报价最低,仅7.9元/人份。鲁晋联盟专项采购情况显示,中标的5家企业合计承诺单日供应量为2010万人份。
图源自中信证券研报(截至3月18日)
集采之外,政府指导价也不期而至。
根据重庆市医保局3月17日发布的文件,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项目政府指导价5元/人次,公立医疗机构收费不得上浮,下浮幅度不限。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检测试剂盒(含采样器具)“零差率”销售。“检测价格项目+检测试剂”费用总和超过15元/人次的,实际收费按照15元/人次封顶。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3月2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地方拟临时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项目及有关事项意见的函》,其中指出,同意了河南省、重庆市医保局拟临时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价格项目的报告,公立医院新冠抗原检测单次不超15元,包含5元检测服务。
有了解免疫层析技术研发生产的相关人士介绍称,一套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盒的生产成本并不高,主要由生物原料、NC膜、塑料件等部分构成,因此,未来极有可能降到2元以内。
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目前线上销售的各类品牌的抗原检测试剂,单价区间为18.8-24.8元,这一价格超过上述医疗机构封顶的15元/次,同时与单次的核酸检测价格差距不大,这对于部分有检测需求但未被要求隔离或居家的人来说,吸引力有限。
钛媒体App制图
此外,还涉及到大众习惯的改变,微博健康领域博主@生物狗Y博就指出,国内民众熟悉的全民核酸排查都是免费,花钱去药店买抗原测试,涉及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多重因素之下,一方面,企业很难在产品降价之前迅速获得市场,另一方面,价格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抗原自测市场的规模预测,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涉二级市场相关板块的价格走势。
狂欢戛然而止,国内抗原自测市场究竟有多大?
遥望上一轮的跨年拉升行情,国内政策红利刺激下的板块拉升来得快,去得也快。3月25日周五,上涨行情转瞬即逝,新冠检测板块普跌,截至收盘,广生堂、易瑞生物、三维天地跌超7%,诺唯赞、热景生物跌超6%。
集采价格打折、多家企业相继获批,进一步的降价预期较为一致,以及政策具体走向不甚明朗等因素积聚,致使券商对国内抗原自测市场的潜在规模预测众说纷纭。
中信证券预测核算月市场规模在15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一年市场规模在1800亿元左右;西南证券假设国内后续政策持续开放,国内市场有望达到534亿;中泰证券预测单月规模有望达177亿-266亿元,一年市场规模则超2100亿元。
总体来看,券商给出的市场规模预测差距较大,从百亿到千亿不等。
中信证券预测模型
抗原自测确实有其使用场景,尤其是对比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实效性和下沉能力优势明显。在疫情局地爆发且以奥密克戎为主要流行毒株的区域,次密接、同时空人数的剧增让单一的核酸检测无法覆盖全部的潜在病例,抗原自测作为补充的检测手段已经过欧美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的验证。
争议之处在于,针对抗原自测产品的开放政策如何持续?自测结果有无可能在未来实现入网?
目前,杭州正在试点将抗原检测结果同步至杭州健康码中,用户可通过点击“查看抗原检测结果”后获得显示。但这一做法是否会推广尚未可知,毕竟国内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而抗原检测并非“金标准”。
国内抗原自测市场究竟有多大,还得政策说了算。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国内抗原检测市场从0开始,对于企业来说,但凡能分到蛋糕,那就是业绩增量。还有一点不可忽视,不同抗原自测产品在灵敏度上也存在差异,而从可查数据来看,国内产品表现相当。
2021年3月,德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开放抗原检测(家庭自测版)的国家,其他欧洲国家后续跟进。至今为止,抗原自测产品已在海外登台一年时间,今年2月,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公布了对全球46种抗原检测产品长达18个月的研究结果——不同产品灵敏度差异大,最高为94%,最低的仅为2.5%。
另据国际知名医学期刊Euro surveillance对96款获得CE认证的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灵敏度的测试,可以看出不同品牌的检测灵敏度差距大。中国产品牌试剂盒均保持良好数据,包括绿诗源生物、奥德生物、东方生物、万泰生物等国产品牌灵敏度均名列前茅。
在当前国内产品同质化加剧的情况下,企业比拼的是获批速度、产能、质控和渠道能力。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孙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