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1973 年,一位叫做马丁·库珀(Martin Cooper)的摩托罗拉工程师成功呼出了世界上第一通无线电话,正式开启了无线电通讯时代,而他所使用的那台手持电话,也被广泛认为是最早的「手机」。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其实整个行业主要是以硬件作为核心向前推进。

直到 1993 年,IBM 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 IBM Simon 的手机。和之前所有的手机都不一样,它采用触屏设计,并且首次预装了第三方应用,这便是智能手机的鼻祖。IBM Simon 的出现,对于手机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让人们的思维由硬件拓展到了「硬件+软件」。

很多人说,iPhone 是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但并不那么清楚它到底「革命」在哪里。其实,苹果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具备极其强大的软件创造力,并且有能力将其落地到硬件上。所以本质上,硬件只是表达形式,软件生态才是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人工智能以及 5G 时代的到来,对于手机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手机系统需要服务的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手机个体,而是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生态体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手机本身的性能表现和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能力,就成为了影响用户实际体验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手机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摆脱线缆的束缚,让远程通信变得更加方便简单。随着软硬件能力不断走向成熟,如今智能手机早已变成了一个身兼数职的多面手。通信依旧是这类设备的基础属性,在此之上,它还服务于娱乐、办公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的同时,对于手机性能的要求也在随之增加,需要足够的性能支撑来满足人们对于流畅体验的要求。之前不少人认为,手机性能完全取决于硬件能力,不过这种说法并不严谨。比如,同样都是骁龙 888 芯片,软件调教方式不同,实际性能释放会存在较大差距。

在如今产业链足够公开透明的时代,其实单纯依靠堆硬件的方式已经很难让产品具备领先于其它竞品的性能表现。但就像前边我们说到的那样,投资系统底层技术,合理且充分的释放硬件能力,至少在目前看来,是一条更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也是手机厂商能够具备主动权的关键。

事实上,近一两年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在强调系统的重要性,专门举办系统发布会已经不是新鲜事,vivo 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去年 vivo 正式发布了全新的 OriginOS 系统,从视觉到功能,再到交互逻辑,都进行了革命性改变。

前段时间 OriginOS 再一次迎来了大版本更新,当时极客之选也对 新版本 OriginOS Oecan 做过详细介绍。这版系统给人的直观感受是视觉呈现非常年轻,同时功能极为丰富,而除了这些很容易能够感知到的改进升级之处,它也承载了 vivo 对于系统内核层面的技术创新和积累。

就像 VDC 2021 上 vivo 反复强调的那样,OriginOS 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提升系统性能。其实在去年的开发者大会上,vivo 就公开表示过他们在做人因研究以及心流建设,让系统能够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都可以为用户提供足够舒服的交互以及视觉体验。

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vivo 将很多精力放到了计算、存储、显示、全场景流畅这 4 个方向。下面我们分别来聊下,vivo 在以上这 4 个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来说,想要将性能做好是一件容易又困难的事情。容易,是因为上游芯片厂商有能力提供性能足够出色的芯片;困难的地方在于,将芯片塞进手机之后,如何才能让它在不影响其它体验的同时,还能保持很棒的性能输出。

vivo 认为,想要做好计算性能,核心就在并发、能效比和瞬时加速这三个点上。针对并发场景,vivo 在系统中设计了高并发计算模式。以同时启动 20 个应用为例,启动一轮时,打开速度能提升 20%,连续两轮可以提升 30%,可以很好保证多任务切换时的系统运行流畅度。

图片来自 vivo 官方

进入到 5G 时代,手机能效比的重要性变得愈加凸显。为了将这一指标做到更好,vivo 做了智慧调度计算模式,帮助手机更好的调配性能资源,保证不出现丢帧的同时,还能将能耗控制到一个足够理想的水平。官方称,在同样帧率下,以游戏场景做测试,其平均功耗最高能降低 10%。

当手游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一部分之后,对于手机的瞬时加速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vivo 在系统中新增了高速追载模式。在相关算法的支持下,它能快速缩短 CPU 负载拉满的时间以及 CPU 的提频速度,从而满足游戏等高负载场景下的性能响应,让用户获得极致体验。

由于手机属于高集成度的一类产品,所以很多硬件层面上的东西一旦出厂就很难再做更改,存储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点。去线下店买手机的时候,店员总会跟你说,买大内存的手机,用起来不卡顿。这当然没有错,麻烦的是,内存容量没办法随应用更新而增长,够用就成为了奢侈。

为了让内存变得「更大」,去年 vivo 创造性的推出了内存融合技术,成功实现了内存 +3G,相当于让 8GB 内存的手机可以获得类似 11GB 内存一般的流畅体验。事实也证明,这项技术无论从实际使用体验还是用户反馈层面来讲,都是值得肯定的。

图片来自 vivo 官方

所以在此前的基础上,vivo 再一次升级到了内存融合技术 2.0,由 +3G 提升到了 +4G。此外,为了更好发挥 ROM 和 RAM 的数据读写性能,他们还在内核中新增了全局虚拟缓存管理机制,让内存管理更高效,从而大幅减少有存储交换导致的卡顿,提升系统的整体流畅性。

显示性能方面,vivo 的主要创新点主要有两个。首先是显示动效层面,他们在之前原子动效引擎的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拟水面物理动效。简单来说,就是模拟物理世界水面浮力、阻尼,一次来增加动效体验的自然性和愉悦性,将你带入到真实感很足够的虚拟世界中。

另外一个是全链路提升 UI 交互渲染的优先级。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第三方应用的显示流畅性,你可以理解为,vivo 提升了所有应用 UI 渲染层以及触控响应事件的优先级,当系统判断当前手机处于相应状态时,便会自动分配更多计算资源,以此来让用户获得流畅的视觉以及触控体验。

还有一个我认为值得所有手机厂商去推动的点,是 vivo 在抗老化这件事情上其实做了很多努力。去年的时候,vivo 手机全系机型便已经具备 36 个月的抗老化 5 星能力,今年他们将抗老化要求覆盖到了手机系统更多的场景和环节,前不久获得了中国泰尔实验室颁发的国内首张全场景持久流畅体验五星证书,这对于提升用户好感度非常有帮助。

回到文章开始我们提到的那个话题。其实无论 1+N 还是 1+8+N 再或者 1+4+N,任何以手机为核心来打造的生态体系都需要先将「1」做好,如果基石都没有做好,也就没有然后了。而从更高的视角来看,「1」做得出色与否,要回归到性能这两个字上。

有了足够出色的性能作为支撑,才有可能为用户提供极致流畅的体验,进而让大家愿意接受以此为基础所打造的生态体系。当然,在 IoT 生态建设方面,vivo 其实也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

图片来自 vivo 官方

比如,vivo 在今年开发者大会上展示了快碰贴,它内置有 vivo 全新的 NFC 操作协议,允许通过「碰一碰」的方式快速完成联网、投屏、开关空调、灯具灯、热水器;车联网产品 Jovi InCar 也迎来了 2.0 版本,匹配了更多车型,可以让用户获得更为便捷的车机互联体验。

另外从官方那里我们了解到,加入 vivo 智慧生活开放生态的优质产品可以获得「已接入 vivo 智慧生活」技术认证,所带来的直接好处是能共享 vivo 线上官方商城、官方旗舰店、智慧生活自建商城及线下体专零售店等销售渠道,当然对于提升品牌知名度也会有一定帮助。

而加入 vivo 智慧生活开放生态后,除了能获得「硬件+手机软件+服务」闭环解决方案并快速上架产品,vivo 还将与合作伙伴联合进行运营宣推,提供数据运营平台,让产品和服务效果可视化,从而带来更高的用户转化效率。

事实上,受限于制作工艺以及架构设计等多方面因素,硬件性能提升幅度已经很难再像前几年那么明显。而在现有产业体系下,像 vivo 这样从系统底层技术创新着手,将软硬件能力发挥到极致,是目前看来最好的一种选择。同时,包容万物的思维逻辑,也更具长远竞争力。

从 vivo 开发者大会的技术布局来看,未来的手机系统是手机系统,但不止于手机系统,它会通过各种不同的硬件载体,将能力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流畅且便捷的服务体验。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www.geekpark.net/news/295614
版权归原作者 极客公园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