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B”面冬奥会:万亿体育赛道上的玩家和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头豹

近期,受2022北京冬奥会利好影响,健身、冰雪运动、体育用品等体育产业细分赛道创投机会不断增多。

头部明星资本先后布局。腾讯、高瓴资本、小米、金沙江创投等机构都在体育产业细分赛道上“虎视眈眈”。

2022年,“投”体育产业似乎已成为一种共识。

但历史上,办奥运似乎一向是“亏本”的。

例如,2010温哥华冬奥会产生了16亿美元直接收益和76亿美元开支;2012伦敦奥运会则产生了33亿美元直接收益和114亿美元开支。

那么,为何我国还要力推冬奥会、全运会等大型国民体育赛事活动?

其实,这与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的政策以及本质上振兴中国体育产业的目的有着紧密的联系。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

在“十四五”政策驱动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加速完善,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向好发展。

经过国家体育总局科学测算,预计到203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左右,届时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除了政策角度以外,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哪些驱动因素?

冬奥赛事的背后,体育产业赛道优秀标的和投融资具体情况如何分析?

本文,头豹文娱研究团队联合信达证券传媒互联网及海外研究团队,将为您从专业、独家的视角研究分析2022年中国体育产业赛道及发展情况。

为何要大力发展中国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已成为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5-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由1.71万亿元跃升至2.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6%。

发展中国体育产业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需求。

此外,建设中国体育公共事业,发展竞技体育可加快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多项政策先后出台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将如何发展?

中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发展,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公开招标运营企业,将场馆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进体育产业运营模式转变。

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指出,到2025年,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体育服务业预计将会继续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主要产值贡献来源,而科技与体育的结合正为中国体育产业注入活力。

中国体育产业规模预计将在未来保持增长,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0亿元,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达到12.8%,其中,体育装备制造与体育内容服务等行业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中国体育产业驱动力分析

  • 消费需求不断升级

从人口特征来看,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8.7%,与日本第四消费社会时期老年人口比例相接近。从消费社会的阶段来看,相较于日本,中国正处于第四消费社会的入口处。

随着单身人口的增多,中国消费者将更加愿意为了实现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而消费,例如增加个人护理与保养相关的投入。根据预测,未来高收入人群更加重视疾病预防,在体育课程和运动设施的投资将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疾病治疗与医药看护相关的的支出将会提升。

  • 国家政策利好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及体育总局印发了《“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任务,将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向好发展。

为推进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十四五” 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对发展诉求提出了新的内容:健身设施更加公平可及,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有效供给扩大,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

2020年底人均场地面积为2.2平方米,到202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城市等有条件的地区每万人达到1块以上,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困境,****急需突破两大发展壁垒

  • 区域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体育消费也呈现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GDP水平较高,2020年达525,733万元,是中国体育消费的主要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GDP总值约为东部地区的33%,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低,导致体育消费支出较低。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发达,成为改革开放后最先实现体育产业发展的地区,中西部内陆地区则相对滞后,但随着体育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及群众健身意识的普遍增强,当前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有望改善。

  • 体育机构专业化程度不足

当前中国体育馆发展主要面临市场化运作不足、体育场馆利用率较低、体育馆设备老化、经营人才缺乏等核心问题。

市场化运作不足:从投资主体来看,我国体育场馆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国有和集体主导运营的体育馆占比高达56%。由于政府投资体育馆实行财政拨款制度,导致部分体育馆管理单位运营专业程度不足且缺乏优化动力。

体育场馆利用率较低:从体育场馆利用率来看,中国约52%的体育馆每周接纳数量少于500人次,导致经营效益不佳。

中国体育产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体育产业具备覆盖面广,产业链条丰富的特点。体育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体育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为主的核心层,以体育媒体和运动装备为主的衍生层和以体育彩票、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为主的外围层。

  • 关注赛道一:运动装备赛道

从分类情况来看,中国运动装备主要包括运动服务用品、户外运动休闲用品、体育运动产品、体育器械和运动防护用品五大种类。

受政策利好,体育锻炼人数增加、体育场馆服务和体育培训教育项目增多等因素驱动,中国运动装备产品市场需求逐步上升。

从营收情况来看,2019-2020年,全国体育用品行业营业收入由1,241亿元上涨至1,340.3亿元,同比增长8.0%。从细分产品营收结构来看,专项体育器材和健身器材的市场需求量最高,占比超50%。

  • 关注赛道二:体育场地赛道

场地面积:2020年,中国体育场地面积共30.99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以上。

场地数量: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共371.34万个,根据运动项目划分来看,篮球、全民健身路径和乒乓球场地数量最多,共271.2万个,占比达73.1%。十四五时期,中国将重点建设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田径跑道、足球场地及健身步道等体育场地。

运营机构:根据运营情况来看,目前中国体育场地由国有组织运营的面积占比最高,达77.3%。

目前部分中国体育场馆存在运营效率低下、智慧化管理不足、多元服务能力不足等核心问题。主要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场馆市场化运营管理、进行场馆智慧化改造和完善场馆周边商业配套设施等。

  • 关注赛道三:体育赛事运营

体育赛事运营包括职业赛事运营、大众赛事运营和综合性赛事运营。职业赛事包括中超、英超、NBA、CBA、世界杯等;大众赛事包括城市马拉松、彩色跑、篮球3V3等;综合赛事包括奥运会、全运会等。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6-2019年,中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规模呈上升趋势,由2016年176.8亿元上涨至2019年308.5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量体育赛事延期进行,体育赛事产业受冲击较大。

  • 关注赛道四:休闲健身

从人口特征来看,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8.7%,与日本第四消费社会时期老年人口比例相接近。从消费社会的阶段来看,相较于日本,中国正处于第四消费社会的入口处。

随着单身人口的增多,中国消费者将更加愿意为了实现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而消费,例如增加个人护理与保养相关的投入。根据预测,未来高收入人群更加重视疾病预防,在体育课程和运动设施的投资将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疾病治疗与医药看护相关的的支出将会提升。

  • 中国体育产业核心赛道发展趋势分析

分赛道来看,未来体育赛事的两大发展趋势为赛事分工精细化、体娱融合模式加速扩展。体育场馆赛道的主要趋势为智慧化与私营化。运动装备赛道的发展关键词为运动装备智能化和国产品牌竞争力提升。

中国体育智能可穿戴设备前景可观

得益于政策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逐渐增强。2015-2020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保持稳定上升态势,由0.25亿台增长至1.07亿台。

从消费者行为来看,用户对智能手环的身体指标检测准确度、功能丰富度较为重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同质化产品较难取得显著市场突破,未来企业可通过关键技术或应用场景的革新激发用户手环需求,拓展下游用户。

中美体育产业产值对比:****距离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从中美两国人均体育产业产值来看,2019年中国人均体育产业产值仅为2,094元,数据依然处于美国1980s~90s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中国人均体育产业产值增长趋势来看,中国体育产业呈稳步增长态势。中国人均体育产业产值由2014年的989元增加至2019年的2,094元,增长两倍以上。

体育消费结构升级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内生力量。中国在人均体育产值和消费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中国需要着力培育休闲类大众体育运动,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夯实体育产业市场基础。另一方面,部分体育消费者已进入消费升级阶段,中国体育产业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消费环境,以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深度见解:****中国体育产业一级市场投融资分析

中国体育产业投融资活动从2019年开始回暖,健身/瑜伽等细分赛道成为2021年热门投资领域,投资笔数和投资金额均位列首位,体育细分赛道投资热度分化明显。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005426.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B”面冬奥会:万亿体育赛道上的玩家和机会”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