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豆瓣
文丨圈内新知,作者丨苒一,编辑丨伊页
三天票房破2.2亿,市场对《李茂扮太子》其实抱有不小的期待。
但这部由麻花系演员领衔的电影,带给观众的依然是“老三样”——在片名上玩谐音梗、喜剧故事像小品段子,以及有待推敲的价值观。
剧中,常远与马丽分别饰演李茂和其妻子杨家珍。为了在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李茂听反派之话,将希望寄托在邀太子来看戏上。奈何太子被禁足府中,恰好李茂与长年戴面具的太子长相相似,于是两人互换身份,上演一出无聊喜剧……
电影临近结尾时,在享受完来自“天赐良机”的最后一点红利后,李茂回归了“传统”价值观——人生赢家“沉溺”于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故事虽以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作为原型,但很明显,《李茂扮太子》没能利用好这种自带戏剧性的设置,促成阶级之间的换位思考,并留给观众可以反复咀嚼的空间和可能。
而反观喜剧前辈周星驰的作品,主人公或许在电影前段表现得极为荒唐,但中后段就会开始“痛定思痛”,并且“痛改前非”。
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钻。不说星爷,与开心麻花往届参赛选手们相比,《李茂扮太子》口碑的“滑跪”也在意料之中。
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开心麻花原本是具有“故事性”基因的。
1、****话剧班底
2003年,开心麻花的第一部话剧作品《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在中戏的逸夫剧院上演。也不知哪来的胆气,第一轮演出,剧组就在逸夫剧院定了40场。但与喜剧“高开低走”的标准桥段相似,售票寥寥无几。
创始人张晨和遇凯想尽各种办法,甚至用大巴车接观众来看戏。《想吃麻花现给你拧》也争气,凭着爆笑情节、幽默台词和在圆满结局中传递温暖获得演出场次的增加。
后来,《情感流》《疯狂的石头》《索马里海盗》《乌龙山伯爵》等作品也陆续与观众相见。至此,开心麻花在喜剧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曾这样总结团队的喜剧基因:精彩故事、动人情怀、犀利盘点、喜剧表达。麻花也确实借由此种喜剧风格,南下北上,最终登上央视的舞台。
回顾麻花“成长史”,其实不难发现,从打开市场到作品频出,再到走上春晚,“话剧细胞”从一开始就深种在麻花的基因中。
《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宣传照
2015年国庆档,开心麻花大荧幕处女作《夏洛特烦恼》上映,完成了从戏剧舞台到大银幕的成功一跃。
在当时看来,观众或许不明白:为什么那年一群搞舞台剧的人做的电影火了,而拥有万合天宜和易小星同时加持的《万万没想到》大电影,口碑却是一边倒的差评?
理解这个答案,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共识:喜剧电影,首先是一部电影,其次才是一个喜剧。
万合天宜却正好踩中这个雷区,拿掉脑洞和段子,《万万没想到》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戏剧冲突的故事。而做网生内容起家,且脑洞清奇的万合天宜,在做电影的底子上确实差点。
周星驰曾说过,他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把喜剧当做正剧来拍。最常见的小人物逆袭,星爷也会在故事当中经历描绘表现人物的成长与转变。
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喜剧元素都在为故事发展而服务。
喜剧需要故事,而开心麻花天然就会讲故事,这是其最大的优势;而抖包袱就更是麻花的强项了。
且不论《夏洛特烦恼》的故事是不是俗套、价值观是不是落伍,单凭完整的故事线,就能够上及格线,加上舞台剧表演反复打磨出的段子,至少不会给观众带来太差的观感。
《夏洛特烦恼》火了之后,业内发行公司们非常看好麻花的潜力,但当刘洪涛拿着《驴得水》去找合作的时候,却被浇了一盆冷水,原因在于,中国观众对黑色幽默的接受度不高。但麻花还是坚持上了这部电影,最终收获当年豆瓣年度话语电影最高评分。《驴得水》同样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加入了更多的力量性悲情元素。
按理说,开心麻花只需要在剧本上着重打磨就能保持现有水平,甚至更上一个台阶,但从近几年的大银幕成绩来看,却着实让人捏了把汗。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西红柿首富》上映后,开心麻花颓势初显。
电影上映10天,就悄悄拿下了20亿票房,但票房走高的B面,是口碑下滑。豆瓣评分跌到6.7,比《夏洛特烦恼》的7.4低的不是一星半点。
影评呈现出两大派系:产业角度与作品角度。
从电影产业上看,绝大部分人认同开心麻花这个电影品牌,并认为它是中国第一个拥有“体系”的电影品牌。但从作品本身出发,观众对笑点低俗、三观不正表现出极度的苛责,认为《西红柿首富》通过提供幻想,不断刺激小镇青年敏感的神经。
但谁又能说周星驰不“低俗”呢?
《喜剧之王》中那条地球上最伤感的鼻涕;《算死草》中葛明辉临刑前送给看守的鸡腿;《新喜剧之王》中凭着“我不是尿神”的网路爆红,让过气的马可得以“翻身”。“无厘头”自问世以来一直“屎尿屁”的梗相伴。
大多数情况下,喜剧都是要解构崇高的,这时候“低俗”就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而之所以“低俗”更饱受诟病,有一个关键原因:梗的效果欠佳,让观众只留下粗俗或恶心的生理反应,未能升华为戏剧张力。
《喜剧之王》中那鼻涕原本不该出现在严肃场合和凝重氛围中,但是周星驰对“屎尿屁”梗的运用却彻底逆转了桥段的情绪、风格与类型,被奉为经典案例。
所以是否低俗,并不能成为判断一部喜剧电影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其内核。
《西红柿首富》王多鱼的设定是要在一个月内花光十个亿,但再荒唐的投资到最后也变成翻倍的财富,而另一边,普通人却需要挥汗如雨才能挣到一点点脂肪险。
提取故事线,不难明白,《西红柿首富》想要表达的是“富者恒富,穷者恒穷”的现实主义内核。只不过这个内核被电影中的一些尴尬煽情的桥段冲淡了。
这是《西红柿首富》胜过《夏洛特烦恼》的地方,也是开心麻花距离周星驰最近的一次。但这次尝试后,开心麻花在讲故事上逐渐变得谨慎,在迎合观众和艺术作品中,选择了前者。
实际上,麻花低估了市场对现实主义题材喜剧的接受度,把口碑差的原因归结在题材问题上,忽略了剧本本身的故事硬伤。
于是,麻花系电影又回到《夏洛特烦恼》的故事模式当中,企图用包袱、煽情留住观众,从《李茶的姑妈》开始,麻花在走下坡路,与星爷的背道而驰。
彼时,麻花在征战大银幕上也遇到了难题:主控产能有限,参投风险过多。2017年,开心麻花参投吴君如主演的《妖铃铃》、卢正雨的《绝世高手》,其口碑与其主控的三部电影相差甚远。
直到现在,麻花还深陷“口碑”泥潭。
3、****麻花要怎么“开心”?
开心麻花在话剧、电影、小品、综艺方面多栖发展,主创班底相对固定,这种特质决定了麻花系演员与公司品牌之间必然形成强绑定关系。所以,但凡开心麻花演员密度高的电影,都会被打上“麻花喜剧”的标签。
《李茂扮太子》就是典型的“伪麻花系”电影,在出品方和联合出品方当中都找不到开心麻花的踪迹,但主演阵容里却有马丽、常远、艾伦等招牌演员,也有魏翔、王成思这样的固定配角。
那么这部电影口碑的滑坡,对于开心麻花来说,损失的就不止一部电影。多年积累下的观众眼缘,却因为口碑形成了巨大消耗,怎么说都是可惜的。
参投、主演电影与主创电影双双失利,麻花变得有些焦虑。虽然做的是“让人发笑”的生意,但刘洪涛却曾表示,大到市场环境,小到行业环境,微到自身,开心麻花时常感受到压力重重。
为了使营收结构更加稳定,开心麻花曾尝试拓展新业务:发展网剧、网大、网综。但之前的网剧《开心麻花剧场》《江湖学院》等音频内容方面的探索,并没有带来转机。
1月9日,开心麻花的首部团体综艺《麻花特开心》在优酷正式上线播出,但结果依然让人有些失望。
“一群有趣的人,在做无趣的事”、“环节本身很无聊,但是他们玩得很好笑”,网友虽未有犀利言辞,但能看得出语气中的失落。
寥寥几句无心评论,正是当下麻花之困。
大概是从脱口秀开始,几乎所有能让人发笑的节目都受到观众热捧。线上或是线下,大银幕还是小荧幕,人们都在包袱、梗或者一段段视频中开怀大笑,寻找与自己有关的共鸣点。
不过,这种笑与以往相比,似乎不同。人们更需要一个直接的、新奇的金句,或者一段很燃很炸的梗。漫长的铺垫和蕴含哲理的台词不再被重视,“幽默”这个字眼仿佛变得沉重,用“逗笑”来形容现在的喜剧则更为贴切。
再看开心麻花,无论是电影还是综艺都陷入了追逐短、平、快的困境。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播出,给喜剧界注入了一些新元素,其收官票选结果也值得反思。到底什么样的喜剧是观众想要的?《笑吧,皮奥莱维奇!》成为最受行业瞩目的喜剧作品,但这个作品却是整个赛季中唯一的“悲剧”。
它的故事荒诞古怪,颇有黑色幽默文学感。但无论怎么“逗笑”,《笑吧,皮奥莱维奇》的大主题都始终未偏离“拯救幽默”,悲剧结尾也给观众带来了反复回味的空间。
纵观喜剧大赛整个赛季不难发现,观众对于喜剧的接受程度远超想象,票选结果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笑中有泪”的追逐。
专注研究喜剧行业20多年的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麻文琦,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也谈到,任何喜剧形态都紧密依附于时代,任何特定历史阶段作品都与所属时代人的生命状态有关,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痛苦和不满。
市场只认作品,开心麻花若能沉下性子,少点机械式的逗笑,多点深层次的幽默,或许就没那么焦虑了。
日本的现实主义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也曾说过,**“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语言,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才叫人哪。”**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