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又双叒叕降价了,最高4万8!特斯拉为何要做价格「逆行者」?|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对话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咨询顾问王珂,《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分享了特斯拉与国内一些新能源车价格策略出现分化的原因;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格局;未来哪种汽车销售模式会成为主流;特斯拉股价表现糟糕的原因;新能源车高增长的态势还会持续多久;如何看待美凯龙股权转让;B站近况;呷哺呷哺为何被大股东清仓减持;12月出口金额为何下降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01.09-01.13)

上周,A股三大股指都是上涨的,其中沪指周涨1.19%,深成指周涨2.06%,创业板指周涨2.93%。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556.81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103.97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酿酒行业、保险与银行;北上资金最青睐的前5只个股,分别是宁德时代、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五粮液与隆基绿能。

上周港股的表现不错,恒生指数上周周涨3.56%,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周涨2.79%。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均录得涨幅,道指周涨2%,标普500指数周涨2.67%,纳指周涨4.82%。纳指与标普500指数均创11月以来最佳一周表现。

上周,A股没有新股上市;港股共有3家新股上市,其中涨幅最高的是1月9日上市的粉笔,当日收涨12.73%。

2023****年1月6日,特斯拉宣布爆款车型Model Y和Model 3降价,这是继2022年9月以来,特斯拉在华第5次通过直接产品调价或间接福利促销,与此同时,比亚迪、极氪、广汽埃安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却纷纷宣布涨价,为何新能源车价格策略会出现如此分化的格局?

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资深咨询顾问王珂认为,特斯拉和我国的自主品牌的价格策略逻辑不一样。特斯拉降价主要是因为最近面临股价和市场的压力,急需更多订单提振股价,给投资者信心。从乘联会公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来看,2022年,比亚迪每月的销量基本都处于增长的趋势,而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就极其不稳定,4月、5月、7月的销量都不足万台,在9月特斯拉销量达到全年顶峰的7万多辆之后,10月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只卖了不到2万辆。王珂指出,销售数据会直接反映在股价上。马斯克去年年底就曾表态:“经济衰退期间以价换量,市占率和量是企业现阶段的核心路径”,所以他急需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必须要在特斯拉的市场销量上搏一把,因此就出现了年初降价这一幕。

而国内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宣布涨价,主要是迫于成本压力。2022年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这意味着2023年开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这部分补贴成本就需要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此外,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当前电池成本约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40%-50%,而锂电池的制造原料——锂矿的成本在不断上升。此外,芯片结构性短缺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因此传递至下游新能源汽车企业,也不得不采取以涨价的方式来应对成本的增长。

基于以上原因,特斯拉和我国的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才会出现价格策略如此分化的格局。

有消息透露,特斯拉将在2024年推出廉价入门版车型,定价约为人民币17万元。或许特斯拉已经有计划撕掉"豪车"标签,转向"平价车"领域。然而,包括蔚来、比亚迪等在内的多个国产品牌却纷纷在近期宣布进军“豪车”赛道,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格局将会有何变化?

王珂表示,这是一种厂商想扩大市场、提高市占率的正常行为。特斯拉迫于销量的压力,希望获得更多订单,但是由于特斯拉的车型有限,其实尚未构建起完整的产品矩阵体系。虽然通过定期的OTA,比如系统升级或者软件升级可以带给驾驶者新鲜感,但特斯拉的车型与国内众多厂商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谈不上“丰富”二字。所以特斯拉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全线覆盖,打造适应各消费层级的独立车型,推出更加廉价的版本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很合理的商业行为。特斯拉的品牌效应非常强,在国内是非常受消费者尤其是高线级城市居民的认可的,所以推出低价版本后,势必可以吸引到年轻群体及二、三线城市的消费群体,大家觉得这个价格可以买到特斯拉,还是会心动的,对于特斯拉提升其销量非常有帮助。

王珂认为,我国的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豪车”赛道,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其实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了,技术比较成熟,目前也在向智能化方向转变,各厂商的发展目标与品牌形象已经与过去不同了,需要进行品牌形象的迭代,因此转向“豪车”赛道,是自身技术与品牌形象的升级。这种商业行为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前国产新能源汽车已经不是廉价的代名词了,而是智能和品质的代表。二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出海竞争的需要,目前从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丰富、技术领先,外资品牌基本只有特斯拉一个比较能打,在欧洲,虽然大众汽车占据了比较大的新能源市场份额,但还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没有销量很突出的品牌。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出海方面也有一些机会。通过进入“豪车”赛道,在海外市场构建起一定的市场认知,让海外市场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如此先进、技术如此雄厚,会对海外市场有促进作用。

王珂指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会肉眼可见的加剧。特斯拉推出廉价车型、自主品牌进军高端、造车新势力继续发力,车企的竞争压力也会不断增加。而且受到疫情、居民收入下降、购车刺激滑坡、国际局势复杂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虽然会保持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长率可能会减缓。不过由于中国的人车比在全球范围来看还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所以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会呈现出像当前燃油车的竞争格局一样,百花齐放。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汽车销售渠道也在发生变革,特斯拉、蔚来的直销模式,长安和华为合作的新车进驻华为旗舰店,以及传统的4S店销售模式,都有哪些优缺点,未来哪种模式会成为主流?

王珂表示,从销售模式来看,各有利弊。特斯拉、蔚来的直营店模式,优点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与终端更接近,更加了解用户,通过直接与用户接触了解到用户的最直接的需求,掌握用户的第一手数据与资料,为日后的产品升级与车辆服务提供依据;二是快速建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认知度,并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三是统一服务标准,特斯拉与造车新势力把传统购车流程进行了拆分,拆成了体验、购买、交付与服务四部分。体验中心一般设在商场内或者城市的繁华区域,有利于吸引客流,获得更大的曝光,而且乘客去试驾体验也比较方便;购买流程则由传统的线下选车下订流程转移到了线上,这样也可以保持产品价格的透明,避免传统4s店加价、强制购买等行为;乘客下订单后,在服务中心进行交付;以后用车出现问题也是去服务中心进行维修。整个流程对比传统4S店来说,更加透明,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增加了不少。此外,由于去掉了4S店这个中间商,用户对汽车的反馈与意见也能直接反应到厂商,用户的体验感受会比较好。另一方面,王珂指出,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由于没有中间商,库存的压力就转嫁到主机厂自身了。所以目前造车新势力基本上都是根据订单进行排产生产,以避免库存。

长安与华为的阿维塔汽车其实借助的是华为造车的一种模式。华为造车目前有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即华为向厂商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如电机、模组、激光雷达等;HI模式,即华为向厂商提供HI智能汽车全站解决方案,包括计算与通讯架构;第三种是智选车模式,华为会参与产品造型与内饰的设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同时负责车型营销和终端销售。今天我们提到的长安借助华为的销售终端,进驻华为线下旗舰店其实就是第三种方案。这种销售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借助华为线下大规模的渠道,而且可以利用华为的品牌影响力来卖车,缺点就是华为会深度介入到汽车的制造当中,主机厂的话语权会被削弱。

传统的4S店销售模式,对主机厂而言转移了一部分库存的压力与经销、服务、运营风险,但缺点就是让渡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对于强调“用户体验”的当下,会有所缺失。

王珂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模式应该是经销模式和直营模式并举,但不同类型的车企会有不同侧重。对于传统品牌而言,还是会以经销商为主,直营店为辅。毕竟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汽车品牌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经销商渠道了,重新建立直营店成本过大,而且管理难度也比较大,所以仍会以经销商的4S店为主。但这些车企也会开设少量直营店,强化服务终端客户的能力。

而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他们与经销商的谈判也比较难:车企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品牌的发展潜力、可持续时间等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该种情况下,经销商对于进行重资产的网点投入可能会有所犹豫。所以短期內仍会以直营店为主。但到了发展后期,需要扩张销售渠道的时候,新势力车企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时,便会选择经销模式,与经销商共担成本。比如小鹏汽车,在国内也是以直营销售模式为主的,但是在出海欧洲时,也利用了当地的经销商渠道进行当地的销售。所以具体的模式还得看情况来选择。

特斯拉股价在2022年出现“雪崩”,较年初下跌达69%,跌幅是纳斯达克指数的两倍,在2022全年交付量与产量均破百万的亮眼成绩之下,特斯拉股价表现为何如此糟糕?

王珂认为,主要是由于销量预期、企业管理、产品力三点原因。虽然全年的交付量和产量都破了百万,但特斯拉仍未达到市场预期的交付数据,市场认为特斯拉面临严重的需求问题,所以导致股价下跌。此外,由于马斯克收购了推特,需要偿还高息贷款,因此还需要通过出售或质押特斯拉股票来实现。这无疑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那就是卖股票——投资者信心下降,股价下跌——更需要卖股票。不过,2022年底,马斯克宣布2025年前不会再继续卖特斯拉股票了,恶性循环应该会停止了。马斯克对推特的收购也导致马斯克在特斯拉上投入的精力被分散稀释,特斯拉管理能力不足对股价也有一定影响。另外,之前也提到过特斯拉的产品力问题,产品力不足,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降低,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各类产品层出不穷,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特斯拉需求逐渐下降,也是其股价崩溃的原因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增幅均超过100%;2022年1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攀升至33.8%,创历史新高。您认为新能源车如此高增长的态势还会持续多久?

王珂表示,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热度还会持续一定时间。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虽然国家的政策补贴已经结束了,但是刺激消费的政策仍在不断出台,多地出台了购车补贴政策,购置税优惠政策延续等。而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也在加大,充电会越来越方便,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也会慢慢降低。其次,从新能源汽车厂商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在持续进步,新能源汽车产品体验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三,从需求角度来看,刚毕业的年轻群体需要购买代步车辆,有的家庭也会有换车的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对传统燃油车主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他们可能希望体验一下智能汽车的驾驶乐趣。此外,汽油价格仍在高位徘徊,这也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毋庸置疑,但是增速放缓也是必然现象,市场会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我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还是比较看好的。

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连续6年全球居首。不过与此同时,以美元计价,中国12月出口同比下降9.9%,12月进口同比下降7.5%。如何看待12月出口金额的下降?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指出,12月全国出口金额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12月出口同比下滑扩大,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全球加息持续,影响经济活力,抑制需求,并且在2023年外部需求不足会持续。具体来看,12月对欧盟和金砖国家的出口回落,是出口增速降幅扩大的主因。

第二,12月部分地区疫情高峰,部分外贸企业出现供应链问题影响出口,但这是短期问题。

具体来看,影响出口的因素包括数量和价格,在具备成本或者技术相对优势的前提下,出口数量是可以保持持续增长的,中国相对美国、欧盟市场,主要是成本优势,但是这一优势正在减弱。

2022全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率为17.7%,远高于对美国1.2%和欧盟8.6%的出口增速。中国对东盟具有技术优势、中间产品的成本优势,并且东盟经济增速较快,进口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根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22年东盟经济增长率约为5.5%,高于欧美经济体。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也曾表示,拉动中国与东盟贸易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推动产业链合作更加紧密;二是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助力经贸往来更加便捷;三是农产品合作加深,推动了进出口规模扩大。

从价格因素来看,价格的走高会带来替代品,因此长期来看价格难以实现超过通货膨胀水平的持续走高。2022年因全球CPI上涨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导致的出口价格上涨,在2023年将得到缓和,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有向下的压力。但同时市场也预计,2023年下半年美元将结束加息周期,中国经济也在从疫情中恢复,这些都有助于人民币相对强势预期之下,对出口价格有一定推涨的作用。

2023****年的出口增长机会有哪些?

车铭德介绍,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2023年出口可以持续关注的机会包括:新能源汽车出口机会。数据显示,2022年汽车(含底盘)出口金额增速为74.7%,出口数量增速为56.8%。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综合实力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并且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的步伐,中国车企的品牌认知度也在提升;另一方面,欧美等地因为能源和通胀问题,导致汽车产业链的运行遇阻,这都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创造了机会。

新兴市场机会。2022年中国对东盟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对非洲、拉丁美洲出口也分别增长14.8%、14.1%。从新兴市场自身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其进口需求有望保持持续增长。另外,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基建产品的技术优势,以及交通网线的完善,都带来了出口持续增长的机会。

跨境电商机会。跨境电商通过降低搜寻成本和渠道成本,为产品带来了新的成本优势。据统计,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11万亿元,增长9.8%,其中,出口1.55万亿元,增长11.7%。

深圳市将电子竞技纳入市体育产业专项资金高端体育赛事扶持范围,有何借鉴意义?

车铭德认为,首先,深圳具有游戏产业优势,比如腾讯、创梦天地等游戏公司和游戏IP。

另外,电竞的发展对于元宇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元宇宙发展需要一个将各个技术集合的入口,即场景,现在看来游戏就是这样的一个场景,实现技术的早期落地和迭代。同时游戏还能够帮助解决元宇宙前期商业化的问题。如果说互联网早期落地的场景是论坛等社交应用,那么元宇宙早期的落地就是基于游戏的场景社交。

从比赛来说,电竞已经成为亚运会项目,成为大型赛事比赛项目的基础是全民性、竞技性,这两点电竞都符合,第三点要求是文化性,这是在全民性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电竞也存在机会。另外,电竞是可商业化的赛事项目,市场空间很大,因此各方参与积极性也都很高。

如何看待美凯龙股权转让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表示,先看市场的表现,市场对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态度可谓是大相径庭。1月8日该消息公布,1月9日港股红星美凯龙涨幅一度接近30%,而收购方建发股份截至1月9日收盘,股价下跌幅度达9.58%。

红星美凯龙此前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红星美凯龙的负债依旧高达759.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6.85%。而其中短期借款、1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合计96.17亿元。但是美凯龙的货币资金仅有57.38亿元,账面资金难以偿还短期负债。

这次交易可以说是解决了美凯龙的燃眉之急,但对建发股份来说也算是接手了一块烫手山芋。

此外,根据周五晚上的消息,阿里巴巴有意向进行换股。2019年5月14日,美凯龙发行了43.6亿元的可转债,并被阿里巴巴全额认购。目前这批债券已进入换股期,并且尽管此次换股价格有过下调,但依然为8.44元/股,明显高于美凯龙A股当前股价,称得上是一个利好。

关于美凯龙未来的发展,吴吞指出,首先美凯龙是家居市场的龙头,家居行业/家装行业属于房地产的下游行业。表面上美凯龙做的是收租的生意,把商铺出租给商户,但事实上美凯龙拥有大量自持物业,所以决定美凯龙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地产行业的整体方向。

如何看待B站近期发行新股用于回购可转债?

吴吞认为,B站当前还是值得关注的。跨年晚会还有最近的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都爆火。这说明B站对于打造以及推广优质内容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前两年,B站经常提到“出圈”这个词,现在不提了,因为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不论是之前的《二舅》还是现在的《中国奇谭》都是广泛出圈,这也帮助B站进一步吸纳了新用户。

B站的社区粘性很强,用户忠诚度很高,这也是B站的标签。但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二次元文化以及用户风格单一的原因,当B站出圈后社区用户粘性就会下降。但事实上,B站在活跃用户增长的前提下,用户粘性不降反增,2022年第三季度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96分钟,创下了历史新高。

吴吞认为B站是一个具备长期成长性的平台,这主要是因为它的用户。B站最主要的用户是青年群体,这是最具成长性的一个群体。当B站的忠实用户在自身经济实力大大增长之后,他们很有可能在B站花更多的钱,只要平台有合适的商业化产品去承接。B站很多用户已经从学生时代走向职场,他们的商业价值确实高了很多,但是他们的关注点也从娱乐消费转向了生活消费,此时便需要调整商业化策略去承接。

关于B站此次发行新的ADS和回购可转债,吴吞介绍,B站一共融了4.1亿美元,这些钱主要用来回购可转债了。从22年Q4至今,B站一共以折扣价回购了票面价值9.3亿美元的可转债,这样做不仅降低了债务压力,更为B站节省了融资成本。考虑到回购价格和利息收入,B站这次回购为自己减少了2亿美元的成本。

有文件显示,呷哺呷哺第二大股东泛大西洋资本集团已通过大宗交易,配售其所拥有的全部1.47亿股,造价每股9.25-9.3元。呷哺呷哺为何遭到大股东抛售?

关于呷哺呷哺被大股东抛售,吴吞首先提出,21年4月,张振纬离开呷哺呷哺,灵魂人物的离开也是后来呷哺呷哺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其他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由于呷哺呷哺过去的发展重心在北京,而且味道也比较符合北方人的口味,但外地人可能与北方人有口味上的差异。而且当它的中央配送中心开始向别的城市扩张之后,也难免产生新的成本。再就是疫情对现金流的影响。

呷哺呷哺最早的定位就是做快餐,创始人也说了要做“火锅界的麦当劳”,这个定位其实很准确,一人一锅的模式很适合一两个人吃快餐,这样翻台时间也短,生意火爆的时候,翻台率很高。2020年,呷哺呷哺开启了品牌升级计划,打算从“快餐”转型为“轻正餐”。固有影响很难改变,而且很多消费者反应呷哺呷哺的性价比变低了,这可能也是消费者流失的一个原因。

吴吞指出,快餐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放弃一部分就餐环境的舒适性与服务,以此来换取高性价比的饮食,如今呷哺呷哺提升一下装修就要把菜品卖得更贵,相当于背离了原来的用户。而作为正餐火锅,呷哺呷哺相比其他品牌而言也没有明显的竞争力。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384428.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又双叒叕降价了,最高4万8!特斯拉为何要做价格「逆行者」?|一周资本市场观察”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