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未来金融科技在国内应该怎么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看懂经济,作者 | 唐爽

在严监管的情况下,行业和媒体普遍对金融科技行业抱持悲观的态度,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在国内已经死了。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比如金融和科技解耦、控制资本无序扩张、新的金融科技规划出台等因素下,未来金融科技这个行业在国内应该怎么走?

《看懂经济》邀请行业人士唐爽就相关问题作出解答。以下为唐爽的观点:

先说我的答案:一定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先说三个例证:

第一个是春节以后,国内在科技投入和发展方面相对滞后的保险公司开始纷纷成立科技子公司,年后已有人保、太保两家保险公司成立科技子公司,主要负责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行业赋能,保险公司押注科技,说明金融行业的科技化智能化已经形成共识;

第二个是今年以来金融企业包括一些金融科技子公司、科技公司金融条线的招聘在科技领域的需求量更大,说明行业没有萎缩,而是在正确的赛道上走得更加坚定;

第三个是从美国资本市场过去3年的情况来看,一级市场在Fintech行业的投资增长率超过50%,是所有行业中增幅最大的行业。

前期,一行两会一局约谈了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14家平台企业,监管的普遍担忧有3点,一是金融和科技在实现一些创新以后,因为业务的大幅提升,导致金融风险急剧放大,现有的监管体系没有办法去理解和消化这样的潜在业务风险第二点在于平台企业在从事金融业务的时候,因为有了科技的突破,客观上获得了监管红利,对现有的金融机构在现有监管框架下造成了事实的不公平。这两点因素迫使监管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监管政策,同时也需要对平台企业进行整改,第三点是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垄断和社会总体投融资成本增加的风险。

随着以从事金融经营的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整改工作的推进,监管机构、市场对这类企业看得更加清楚,对于哪些是“金融”,哪些是“科技”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也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监管,在监管政策最终尘埃落定和机构整改到位以后,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公平、合规的发展是利好消息。

对于头部企业来说,规范为了更好发展,监管门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利于企业的分化和隐性红利的持续释放;对于中长尾企业来说,巨头的整改和影响力的变化能够给他们的迎头赶上带来好的时机,很多之前选择与大平台合作的企业现在转向与优质的中小企业合作,给这类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发展。

金融科技一直都有,并且持续迭代升级中

目前很多人对金融科技存在概念上的偏差认知,认为金融科技就是金融业务,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在国内,金融科技最早来源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但事实证明,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基本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金融科技“FinTech”,金融科技的定义更多在于用科技的力量连接金融,促进金融业务持续进化,让金融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安全,甚至科技和业务更加紧密的融合,进而在提升客户体验、提高经营效率、增加客户触点、防范和化解风险等方面进行助力

金融科技一直存在而不是什么新的事务。我在10多年前去过山西平遥的“日昇昌”票号参观游玩,当时导游就介绍“日昇昌”前院有三房,柜房、账房和信房,柜房是接待客户的营业场所,账房是进行账务登记处理的场所,而信房就是进行各地支付汇兑钱款加密、解密的地方。那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日昇昌的信房就成了最早金融科技的雏形,需要有一套完备的密押、解密和核验的机制和技术,这个也是保证了“日昇昌”经营的安全。

从当代来看,金融行业一直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撑,但是在方式和力度一直是强化的态势,最早的时候技术部门叫“电脑部”,主要负责金融机构OA和桌面系统的支持,买电脑、修电脑是他们的主业,基本口号是“电脑坏了快速修、年底就能拿优秀”,后来随着核心业务系统和账务核算的电子化、信息化和集中化,电脑部升级为“信息技术部”,除了老本行,还负责机构数据中心建设、应用系统研发、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工作内容是“服务业务,确保安全”,再后来很多金融机构将信息技术部改为信息科技部,科技的成本更足了,除了技术本身以外,需要从科技的视角规划金融机构的技术架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等,此时科技部门的口号已经变为“信息创造价值,科技引领发展”。

今天,很多机构的技术部门已经改为了“金融科技部”,除了强调技术与金融的融合以外,更多地强调对于ABCDI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更多地强调用技术的手段把金融机构架在云上,架在客户的手机上,架在客户的系统里,通过开放接口的方式全新定义金融机构和服务渠道

与此同时,市场上大量的科技公司也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围绕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运营等方面,从科技咨询到业务规划,从产品输出到人力外包,从核心系统到具体应用,从技术开发到业务连接等等,为丰富和繁荣金融科技行业贡献了各方智慧与能力。

所以,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一定不能否认金融科技的存在以及爆发式的快速发展。

未来的方向

未来依然会有金融科技,但今天的金融科技企业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我的结论是:业务和技术仍需融合,但金融与科技必须解耦。技术在助推业务方面仍然大有可为,甚至需要高度的融合与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但是,随着监管的趋严,金融科技行业一定会演化为“金融+科技”的行业,通过解耦,让监管和市场看清楚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风险,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把问题的本质讲清楚。

在未来,我认为金融科技企业在助力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方面可以有以下几种能力的打造:

一是持续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金融机构在前期已经基本完成了信息化、系统化的转变,需要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数字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以数据驱动为基础,推动金融机构营销、风控、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目前金融机构的竞争更加白热化,息差缩小、金融脱媒、获客活客难、信用风险高、内部协同成本高等问题正在困扰更多的金融机构,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金融科技未来的重点方向。

二是打造开放金融机构。开放银行的概念已经传入我国,但目前还基本停留在API和SDK等标准的业务接口服务方面,在今天激烈的竞争态势下,金融机构除了等客户走进来,还需要将自己的能力送出去。通过帮助金融机构的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搭建更多的生态场景,从而将金融机构的业务植入,实现场景金融和看不见的银行,这里面的机会很多,也是目前金融科技转型的一大方向。

三是金融科技能力溢出。很多金融科技企业、大中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公司在自身业务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既包括基础的技术能力,如云原生、智能运维、技术托管、IaaS/PaaS、隐私计算、网络安全、高并发数据库中间件等技术组件,也包括反洗钱、信贷科技、征信科技、合规科技、市场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应用层的最佳实践。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将这些能力通过咨询、开放、输出等形式对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进行输出,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展望未来,我认为金融科技企业与监管的互动会更加频繁,监管在不断了解金融科技本质以后也会不断调整自身政策,依然会在依法合规公平的前提下给行业带来适合创新的外部监管环境。同时,随着互联网红利的消退,金融科技的下半场即将来临,其特征就是从以主要服务C端逐步向服务B端演进,我相信社会分工的本质就是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而服务专业的载体就是服务B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029910.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未来金融科技在国内应该怎么走”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