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作者 | 小何,编辑 | 鸣玉,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剩菜你肯定吃过,但你尝过“剩菜盲盒”吗?
7.9元的面包盲盒,11.9元的蛋糕盲盒,19.9元的寿司盲盒……价格减半,分量翻倍,口味随机匹配,如果运气好,还有可能开出隐藏款小菜。
几块钱就能拿下的剩菜盲盒,是实惠的“穷鬼套餐”,还是专坑年轻人的新型智商税?
剩菜盲盒,****约等于“临期食品”盲盒
“剩菜盲盒”,其实是个舶来品,在国外早火了好多年了。
2016年,一个专门卖“剩菜盲盒”的平台——Too Good To Go在丹麦上线。商超餐饮卖不完的食物,被装入魔法袋(magic bag)、惊喜袋(surprise bag)中,以划算的折扣价出售。这就是“剩菜盲盒”的前身。
2021年,“剩菜盲盒”的风,这才算正式吹到中国。
国内引进了同类模式,惜食魔法袋、趣小袋、繁荣集市、米粒盒子等平台涌现出来。其中业务铺得最广的“惜食魔法袋”,短短几年,已经覆盖了北上广、成渝杭等一线与新一线城市[1]。
也是从2021年起,B站UP主“HOLA小测佬”开始做“剩菜盲盒”的测评视频。从印度菜、西班牙菜的菜系盲盒,到5星级酒店、连锁超市的盲盒,再到星巴克、棒约翰等连锁餐饮品牌的剩菜盲盒,期期爆款[2]。
HOLA小测佬的视频里,欧洲的剩菜盲盒五花八门 / 哔哩哔哩
一个困扰无数人的问题:剩菜盲盒里,到底有什么?
此处的剩菜,可不等于吃剩下的残羹冷炙。目前相关报道和研究中更常用的说法,是“余量食物”或“剩食(surplus food)”。
依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零售企业开展余量食物捐赠实践指南》的定义,“余量食物”区别于“常规在售食品”,指代那些因故未售出但还能吃的食物[3]。
但是,好好的在售食品,为什么会沦为“剩食”?
一项针对香港225家食品零售商、128家食品公司的调查发现,96.3%的连锁便利店选择将“即将到期”的食品划为剩食,其他划为剩食的情况还包括“包装损毁”(23.9%)及“外表不佳”(13.4%)[4]。
或许可以这么说——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剩菜盲盒”,其实就是用“盲盒”包装过的临期食品。
近两年间,临期食品行业迎来加速增长。据保守估算,2020年临期食品行业规模约为300亿元,预计将在2026年达到471亿元[5]。作为临期食品某种程度上的衍生物,剩菜盲盒的兴起,也与临期食品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关。
不过,可能与你印象中不同,盲盒里的临期食品,往往不是超市专门货架上花花绿绿的休闲零食、速溶燕麦、方便面,而以包点、熟食居多。
这一现象的原因,要追溯到餐饮和零售行业的剩食类型。
中国香港的一份剩食调查报告显示,在连锁便利店中,最容易被剩下的三类食物分别为面包、蛋糕和微波炉食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研指出,93.62%的企业倾向于将包括烘焙食品在内的“加工食品”归为剩食,自制面食、糕点、熟食、便当、关东煮等现制现售商品,也排在企业临期食品品类的前三位[5]。
打烊前,这些剩食就被装进盲盒,送到了消费者手里。
剩菜盲盒这么便宜,****超市会赔本吗
或许有人会感到奇怪,餐饮品牌、大型商超和连锁便利店,明明都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运作体系,为什么每天还会有这么多剩食呢?
事实上,剩食本身,就是餐饮零售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某剩菜盲盒平台负责人告诉我们,烘焙行业存在所谓“健康报损率”的说法,意思是说,店面每天必须出现5%到10%的剩余,才是健康的经营状况。
只有充分生产,用户才能充分体验——这是健康报损率的基本逻辑。行为经济学研究显示,产品多样性与客人的购买意愿呈现强正相关关系[6],产品多样、购物环境称心,都能够增强客人留在店里的意愿,甚至能无形中培养回头客[7]。
而如果商家为了降低报损,选择减少供货,客人进店看见陈列稀疏、产品有限,很可能放弃选购。因此,许多商家会在“门店充分销售”这一块有要求。
台湾连锁加盟者交流暨权益促进会(IFRA)会长陈演家指出,基于丰富陈列、避免消费者空手而回的原则,当地7-11、全家等著名连锁品牌,常常要求加盟店主在平均销售数字的基础上多订5%的货,形成“销进比”95%的潜规则[8]。因此,商超几乎无一例外,都会产生大量剩食。
这样的情况在面包店相当普遍。
一项瑞典的研究表明,当地零售行业中,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店主们会把大批不同的面包放入库存,光面团就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全麦、无麸质等类型,打造食物“琳琅满目”的消费体验[9]。
然而,产品类型太多,不可能尽数卖完,再加上面包保质期短的特性,食物的报损率一路飙升。其中21%销量较小的“特殊”面包,造成了80%的浪费。每年,瑞典当地约有28220吨的面包变为剩食[9]。
不仅如此,大到天气,小到消费者的一颗口腔溃疡,许多动态因素都在影响着食物的销量,使控制剩食变得愈发复杂。
作为一个全球性难题,零售、餐饮行业中的剩食规模,或许比你想象中更加庞大。
2020年,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2.35亿吨[10],参考中国日报数据[11],假设厨余垃圾占比60%,这一年国内城镇厨余垃圾产生量约为1.41亿吨。其中仅城市餐饮行业,每年的食物浪费量就达到1700万-1800万吨[12]。
在此基础上,按《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每个人一年的食量计算[13],仅城市餐饮业的剩食,就能供超过3700万人吃上一整年。
在剩菜盲盒出现之前,如此大规模的剩食都去了哪里呢?
其中一部分剩食“原路返回”了。在发达国家的食品行业,普遍存在“三分之一规则”,即食品交付时达到保质期的1/3,许多零售商便会选择换货和退货[14]。聚集在厂家和经销商仓库中的临期食品,最终可能流向临期食品门店、网店,也可能直接被送入饲料厂、养殖厂或垃圾处理厂。
也有一些会被捐给有需要的人。2016年,法国立下“剩食法”,禁止超市丢弃下架食品,规定占地超400平米的商超必须与慈善机构签署捐赠合同[15]。
而在国内,主要的处理方式是打折促销。据《市场端临期食品经营现状报告》,85.11%的商超和便利店主会设置专门货架或专门区域(含自有线上销售平台),集中销售临期产品[5]。
比如晚八点的沃尔玛,被称为“穷鬼的天堂”。在临期食品打折的诱惑下,擅长“薅羊毛”的生活家们涌入平价超市,把带着优惠价签的5折烤鸡、5折瑞士卷、5折煎饺扫荡一空。
总之,剩食几乎是所有餐饮、商超面临的一大成本难题。
而作为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剩菜盲盒”,即使骨折价出售,对企业来说,都是一件有利可图的好事。
公益组织“Champions12.3”评估了17个国家与地区,共700家公司的成本与效益情况,发现企业每投资1美元来减少食物浪费,就能够节省14美元的运营成本[16]。
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跟“剩菜盲盒”平台TO GOOD TO GO合作后,仅2020年就售出了194.2万个“惊喜袋”[17],按照2.24欧元的单价粗略估算[18],这4000吨剩食,给家乐福带来了超过435万欧元(约合3478万人民币)的额外收入。
商家成本降低、收入增加,消费者省了钱,“剩菜盲盒”成了一门少见的互利生意。
剩菜盲盒,能放心吃吗
市场炒得再怎么火热,普通人还是不免担心:剩菜盲盒里的食物,真的没有安全问题吗,能放心吃吗?
理论上说,临期并非“过期”,更不等于“变质”。只要储存条件得当,大概率是没问题的。
但这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剩菜盲盒”里的食物,跟超市货架上的预包装食物,有根本性不同。
预包装食品,货架期大多更长更稳定。比如鸡肉罐头、麦片,保质期轻松达到数年。就连常温纯牛奶,也有6个月得保质期。
它们大多通过保鲜技术(例如,干燥、腌制、真空包装、巴氏灭菌、添加防腐剂),或者严格进行无菌加工和包装,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加速食物腐败[19]。
这样的食物只要储存环境得当,即使临期,甚至超过保质期,品质和安全也没太大问题。
但剩菜盲盒里的食物就不一样了。
“剩菜盲盒”里大多是现制现售的、以“新鲜”作为卖点的“短保食物”。比如,饭团、披萨类的熟食,蛋挞、面包类的烘焙食品。
即使在冷藏环境下,保质期大多在3-5天,甚至更短。
再加上这类食品往往没有密闭性的包装,本身变质风险就很高,对储存环境的要求更加苛刻。
美国农业部(USDA)将 5℃ 至 60℃ 的温度范围,定义为“危险区间”。这个温区内,细菌繁殖速度最快,在短短 20 分钟内数量就会翻倍,并继续呈指数倍增长。当室温超过32℃时,食物放置时间最多1小时[20]。
在高温频发的夏天,盲盒中食物的变质可能发生在加工、售卖、配送的任何环节。而一些沦为“剩食”的食品,为了给新品腾出冷藏货架,被转移到塑料盒或纸袋中常温储存或配送。尤其是盲盒中的常客——烘焙类食品,本身含有大量的糖、油脂和蛋白质,原材料营养丰富。常温储存,几乎就是一个细菌培养皿。
接受采访的各类平台和商家告诉我们,盲盒中的食物都在保质期内,不过也确实没剩多久了。因此,商家会建议买盲盒的顾客尽快食用。
某剩菜平台负责人解释平台准入条件和标准
退一步讲,就算仍然可以安全食用,这类食品因为放置时间较久,风味和新鲜出炉的没法比。口感上,大概率会打个折扣。
以面包为例。一旦面包烤制完成,一系列物理、化学、微生物反应随即发生,共同让面包“老化”[21]。
实验显示,常温下放置的无防腐剂面包,硬度从第3天开始迅速上升,几乎呈线性增加[21]。水分从面包心向大气中迁移,淀粉的退化作用持续发力,面包皮由脆变韧,面包心由软变硬。
到第4天,大概率只剩下一个干燥、掉屑、失去香味的面包体。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兴致冲冲地买了价格划算的剩菜盲盒,打开后却失望地发现,味道不过如此。但想想这个价格,还要啥自行车。
薅羊毛的同时,也别忘了,“剩菜盲盒”再怎么说也是盲盒。对“非酋”而言,你玩得越上头,跟头栽得越狠。
参考文献:
- [1]惜食魔法袋. (2023). 城市分布详情页.
- [2]Bilibili. (2023). HOLA小测佬“剩菜盲盒系列”视频合集页.
- [3]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22). 零售企业开展余量食物捐赠实践指南.
- [4]乐施会. (2014). 食品公司处理及捐赠剩食调查报告.
- [5]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23). 市场端临期食品经营现状报告.
- [6]MH Al Togar, YR Al Hakim. (2022). The effect of price perception, product diversity, service quality and store image on purchase intention in bread produ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MARK), 2, 35-46.
- [7]Kirk L. Wakefield, Julie Baker. (1998). Excitement at the mall: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on shopping response. Journal of Retailing, 74, 515-539.
- [8]蔡茹涵. (2019). 每年超商報廢剩食達70億!全家推科技條碼賣即期品,小七卻不跟進,看懂背後的關鍵取捨. 商業周刊.
- [9]Pedro Brancoli, Magnus Lundin, Kim Bolton, Mattias Eriksson. (2019). Bread loss rates at the supplier-retailer interface –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to support waste prevention measure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47, 128-136.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1). 2020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
- [11]中国日报. (2021). 新技术助力北京厨余垃圾处理.
- [12]武维华. (202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关于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国人大网.
- [13]国务院办公厅. (2014). 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3号).
- [14]Ishangulyyev, R., Kim, S., & Lee, S. (2019). Understanding Food Loss and Waste—Why Are We Losing and Wasting Food? Foods, 8, 297.
- [15]Guardian. (2016). French law forbids food waste by supermarkets.
- [16]Champions12.3. (2017). New Research Finds Companies Saved $14 for Every $1 Invested in Reducing Food Waste.
- [17]Carrefour. (2021). 2020 CSR Report.
- [18]Carrefour Poland. (2023). Carrefour Is Continuing With Its Long-Standing Commitment To Tackling Food Waste: It Has Just Become The First French Retailer To Be Awarded The National“Anti-Food Waste”Label.
- [19]Grahame W. Gould. (1996). Methods for preservation and extension of shelf lif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33, 51-64.
- [20]USDA. (2020). How Temperatures Affect Food.
- [21]徐群英. (2005). 面包新鲜度量化指标的测定及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5(4), 55-57,60.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