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冠再次袭来,众安等保险公司停售部分隔离险、拒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金角财经,作者|胡野原

谁能想到,当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抗击疫情之时,保险公司竟然先被吓跑了。

三月份,疫情卷土重来,目前为止已蔓延至内地48个城市/直辖市,不少城市的防疫政策都更加严厉,封控、隔离等等措施都一起用上了。人心惶惶之时,人们想起了保险公司的隔离险。

在保险公司的宣传里,隔离险可以让你在被隔离的时候从保险公司拿到每天数百元的赔偿,不仅可以弥补无法工作带来的损失,甚至有人将之作为躺赚的方法。因此,3月以来隔离险突然爆红。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开发的险种成了爆款,这应该是一件让保险公司开心的事,但隔离险刚爆火,保险公司却突然争先恐后下架隔离险产品。

保险公司是有钱不赚的傻子吗?

01 保险公司“提桶跑路”

市面上能够找到的带有隔离险的保险产品正越来越少。

3月17日晚,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的“全民医保同升级版”下架了;此前几天,众安在线的爱无忧意外险也已经在多个渠道下架,去年受追捧的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保险更是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下架了。

据金角财经了解,这些所谓的“隔离险”本质上大多都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新冠疫情发生后,不少险企顺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在承担意外责任的同时,扩展了保险责任,包括因疫情防控政策而导致的强制隔离,达到理赔条件后以津贴形式进行经济补偿,赔付金额每天100元至2000元不等。

根据保期长短,隔离险有不同的定价,一年期大多在60元左右,如果只购买一个月的保期,保费甚至不超过10元,因此有代理商宣传时称“比一杯奶茶还便宜”。事实上,买这类保险不仅便宜,还很方便,不仅能在保险分销平台购买,还可以在支付宝、微信,或是部分银行的APP上直接下单。还有部分产品则选择和航空公司、旅游公司合作,在购买机票时直接勾选下单。

价格不高、购买方便的特点,吸引了不少人。连小红书上都有部分博主发布种草文,推荐各类带有隔离津贴的意外保险,有一名博主表示自己推荐的保险产品还当天晚上7点就要下架,“客服说因为卖的太好了。”评论区不少用户纷纷咨询链接,询问购买事项。

一面是火爆的销售场面,一面是保险公司急不可耐地想要下架,此情此景为何出现?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下架产品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监管政策改变,一种是产品需要更新换代,一种是产品设计时的风控考虑与当下的现实情况不符,导致保险公司赔付风险大。

而隔离险下架的原因,或许就与赔付风险有关。界面新闻援引一位曾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任保险产品经理的人士的介绍:“作为创新险种,过往数据有限,所以带居家隔离责任的现在赔穿了”。

3月以来,疫情在全国多点散发,蔓延速度超出保险公司的预计。内地31个省/直辖市中,除新疆、西藏、宁夏外,其余28个省/直辖市均有确诊病例,全国现有确诊病例260185人,且数字仍在增长,3月17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为2916人。此外,全国目前还有12786名无症状感染者。

疫情的快速蔓延令民众被隔离的概率大大增加。根据上海市卫健委数据,截至3月18日9时,上海全市累计排查在沪密接17875人,此外还有次密接49140人,均已落实管控。

疫情蔓延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保险公司的赔付速度,最好的应对方法,似乎就是“提桶跑路”。

02 隔离险是智商税吗?

想买的人买不到,买到的人想顺利理赔也不容易。

一名购买众安爱无忧隔离险的用户在3月10日晚由上海返回苏州,途径中风险地区,被苏州防疫部门强制执行居家隔离3天,3月13日接触隔离后,这名用户准备好材料提交理赔申请,但3月15日,这名用户被保险公司拒赔了,理由是不是密接,并且没有身处中风险地区。

于是,这名用户在黑猫投诉发起了对众安在线的投诉,称其拒赔属于欺诈保险。

类似的案例并不少,在黑猫投诉上,有关隔离险的投诉多达1866条。大部分都集中在理赔难的问题上。

在购买隔离险时,销售人员夸大营销的现象并不少。有的销售人员称买了隔离险就能“躺着赚钱”,或者用“59元买的隔离险,保险公司给我赔了XXXX元”之类的营销话术,并且强调赔偿额度,使得消费者一位买了隔离险就能躺赚,但对理赔流程并不了解。

实际上,不同的隔离险对于理赔标准都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的全民医保通,合同生效后必须同时达到以下条件 2 个条件,才能理赔:

  • 因乘坐飞机、轮船、营运汽车等合同规定的交通工具期间,与新冠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
  • 相关部门要求集中隔离且支付隔离费用的。

换句话说,只有乘坐特定交通工具、被判定为密接者,并且还是自费的集中隔离,才可以申请理赔。

如果是在办公大楼、商场、公园等其他场所接触的就不能申请理赔,并且居家隔离也是不能赔的。

但在现实情况中,多地政策规定密接集中隔离都为免费隔离,自费隔离常见于境外归国情况。这也导致许多购买了隔离险的消费者,往往只有在理赔时才会注意到这些内容。

这让许多人越来越觉得隔离险好像就是一个新型的“智商税”。

今年2月,为规范“隔离险”存在的不实宣传、理赔困难等问题,银保监会财险部向各银保监局、财险公司下发《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紧急规范“隔离险” ,点名隔离险销售误导及条款不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不得进行片面宣传和恶意渲染炒作,并应合理设定责任免除和理赔条件,不得无理拒赔。

现在隔离险面临的情况是,一头是政策监管不断收紧,一头是疫情卷土重来带来的赔付压力。北京联合大学保险系讲师杨泽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疫情重来,推高了赔付率,保险公司是为了控制风险而不得不将这类产品下架。

毕竟,再精明的消费者,也算不过保险公司的精算师。

03 保险公司永远比你精明

保险公司的精明是你难以想象的。

在保险公司里都养着一群人,名为精算师。这是一群用精算方法和技术解决经济问题的专业人士。

要想成为精算师,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之多,除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保险学和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作为金融从业者的他们还需要掌握会计、金融、经济学和计算机。

他们的工作,就是要研究保险产品应该怎么赚钱。

保险的核心逻辑,是建立在经济学上的大数定律。所谓的大数定律,指的是当大量重复某一实验时,最后的频率无限接近事件概率。因此,保险公司只要能够计算出来一种事件出现的概率,在此基础上设定保费和赔偿金等其他费用,就能算出来自己到底是能亏钱还是赚钱。

通过为出现概率相对较小的事件承保,集中大家的钱,共同为有可能出现的小概率事件提供保障,就是保险的底层逻辑。

换言之,隔离险的业务背景,就是集中足够多的钱,从而为“隔离”这一小概率事件提供帮助。

但是当小概率事件变成了大概率事件,保险的核心逻辑也就被颠覆了,当前的隔离险就正面临这样的情况。

在3月之前,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取得有效成效,隔离这种情况实际上基本上很少出现。但最近这段时间,各地疫情出现反复,小概率事件变成了大概率事件,隔离风险的底层逻辑倒向了对保险公司不利的一方。

这就是隔离险会纷纷下架的原因。

这也并非内地保险公司才会干的事,在维护自身利益这件事情上,全世界的保险公司都一样。

香港此次疫情爆发初期,不少当地保险公司也推出了可以赔付集中隔离津贴以及确诊赔偿的保险产品。

今年1月,香港恒生保险刚刚提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额外保障,表示在2022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成功投保个人保单的客户,从冷静期完结到4月30日之间如果在香港确诊,其一次性现金赔偿将由10万元增加至18万元。在此之前的老客户的赔偿金额也有提升,比如其确诊后的住院现金保障,就从每天1200元增加到了1800元。

但到了2月,香港疫情变得严峻,恒生保险立即修改了部分保障条款,从2月11日开始投保的人士,额外赔偿的计算方法则改为已缴总保费的25%,最低赔偿额2800元,最高20万元。

照此计算,确诊补偿实际上砍去了98%。

此外,其他公司也纷纷缩短提供津贴的时间,抑或将可获津贴人数限制在千人,先到先得。

可见,普通人不要和保险公司比拼谁更精明,买隔离险也要擦亮眼睛。

一杯奶茶也是钱啊。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046258.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新冠再次袭来,众安等保险公司停售部分隔离险、拒赔”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