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能链研究院
自去年我国《“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下发以来,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发展,今年,储能赛道彻底火了。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5.9GW/12.3GWh,环比增长96.7%/105%;意想不到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规模达到8.0GW/16.7GWh,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
一个直接的观感是,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关于新型储能的政策密集发布,五花八门的储能项目见诸报端,资本市场分外热闹。如果说,我国已成为全球储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最活跃的国家,应该没有谁能否认。
**政策密集发布,8月空前绝后 **
据CNESA统计,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国家及地方出台储能直接相关政策约1170项。仅今年上半年,270余项储能支持政策密集发布,其中国家层面政策19项,涉及储能示范应用、规范管理、电价改革等各个方面。
进入8月,各省市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下发密度可谓空前绝后,特别提及配套储能设施的财政补贴、允许独立储能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等重要落地内容。
8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新疆电力市场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暂行)》,提出独立储能企业可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
8月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支持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出,对配套建设储能规模在1000千瓦时以上储能设施的,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在广东,8月9日,佛山市工信局继《佛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后,又制定了《佛山市促进新型储能应用扶持办法》,将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拓展新型储能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对新型储能项目提供资金扶持,聚焦多元化技术路线。
8月15日,广州市印发《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广州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达到600亿元以上,2027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广州全市在建新型储能项目11个,新型储能产业主要围绕中下游产业链集聚,同时汇集了一批电池材料和储能技术等研发平台。
紧接着8月16日,深圳市推出20项举措,加速释放民营企业发展动能,特别提到要在新型储能等新兴领域大力培育一批民营领军企业。
在浙江,8月19日,平湖市发布《关于促进平湖市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指出,对投资单体容量2MWh及以上,且储能投资方在本地累计储能建设须达到5MWh及以上具有示范意义的用户侧典型场景储能项目,且全量数据接入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的,经备案建成投运,按不超过实际设备投资总金额的8%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限额300万元。
在贵州,8月18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函,指出参与电力市场3种交易方式分别是——独立储能(电网侧储能)交易方式、电源侧储能交易方式、用户侧储能交易方式。
贵州省近日还印发了《2023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提信心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建立省级支持储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研究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能量、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围绕电化学储能电池上游材料,持续加快延链补链强链。
项目加速奔跑,各技术路线全面开花
目前,我国新型储能技术主要有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氢储能等技术路线。今年以来,在政策发力的加持下,各技术路线正在全面开花,项目加速落地。
据央视网报道,8月20日我国首个由铁铬液流、飞轮、锂电三种形式组成的混合储能项目在内蒙古霍林郭勒正式投运。三种形式的储能同时投运在国内尚属首例,其目的是通过不同形式储能效果应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数据,探寻符合各地生产生活用电的储能方式。
- 铁-铬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利用溶解在电解液中的铁、铬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电能储存和释放,具有寿命长、响应快、成本低的特点。
- 飞轮储能是通过飞轮和电动机相互高速带动旋转来进行充电或者放电,具有响应快、能量密度高、转换效率高、寿命长等技术特点。
- 锂电储能与手机电池原理相同,利用锂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池的充放电。
锂离子电池储能最为众所周知,但其他相对小众的储能技术路线也在快速发展中,重力储能就是其中之一。
8月1日,****全球首个电网级商用重力储能电站——江苏如东重力储能示范项目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并网。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规模100 MWh,发电功率25 MW,由中国天楹的全资子公司江苏能楹投资,瑞士重力储能技术公司Energy Vault提供重力储能系统和技术。
重力储能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海上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将重力块提升,把电能转化为势能进行存储,待用电高峰时,再将重力块放下,用重力做功发电。重力储能是一种机械式储能,兼具经济性、环保性和安全性的特点。拿该项目为例,一度电成本约为0.5元/KWh,使用寿命达30-35年,转化效率达83%-85%。
今年以来,压缩空气储能距离大规模产业化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7月19日,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在青海省格尔木市正式开工,项目采用新一代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储能功率为6万KW,储能电量为60万KWh,预计2024年建成。
技术层面,8月17日,我国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中储国能公司联合研发的“国际首套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完成集成测试,顺利下线。膨胀机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
压缩空气储能,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压缩空气储能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
眼下,还有一个储能技术路线正在从储能赛道中的“小众”走向舞台的中央,那就是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通过正、负极电解质溶液活性物质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根据电解液中活性物质的不同,液流电池分为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等。其中,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国内示范项目规模最大的液流电池技术。
7月17日,天府储能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公司联合研发制造的120kW/240k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四川德阳顺利通过并网测试。该项目在设计上采用了双方联合研发的业内最高功率等级的高性能电堆(60KW高功率),可显著降低钒电池成本,推动钒电池规模化应用。
在更为小众的“锌铁液流电池”领域,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锌铁液流电池“超G工厂”也即将面试,将于8月底陆续投产。这是国内同行业首个GW级别的锌铁液流电池工厂,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超过6GWh。
2023年可以说是液流电池爆发元年,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发布液流电池投产或扩产的消息;前5个月,液流电池细分赛道的融资总额已超20亿元。
资本市场香饽饽,企业IPO加速跑
市场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将接近3万亿元。产业规模的急剧扩张,各类技术路线齐开花,离不开政策和资本的双向奔赴。
据企查查统计,2022年以来,一级市场新型储能融资项目(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熔盐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大约有58个,涉及44家企业,投资机构包括鼎晖百孚、新鼎资本、普华资本、建信信托、国晟基金、海松资本、金鼎资本和红杉中国等。
今年以来,多起储能企业融资事件的金额都在亿元以上。专注于双碳赛道的投资基金及聚焦清洁能源的风投机构,纷纷加大对储能行业的投资力度。例如7月5日,海辰储能完成45亿元C轮融资;4月17日,融科储能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3月28日,精控能源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3月18日,纬景储能完成超6亿元A轮融资等。
亿邦动力
在二级市场,新型储能也是A股上市公司投资的热门方向。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近期表示投资新型储能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就有中电兴发、佳禾智能、金杨股份、永泰能源、南都电源和宏英智能等。
去年以来“涉储”A股上市公司业绩总体表现较佳。据同花顺统计,截至4月,A股共有321只储能概念股,79家公布了2022年度报告,其中有49家去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超6成。比亚迪、赣锋锂业等归母净利润实现翻倍。
值得关注的是,储能企业近期开始排队IPO,加速拥抱资本市场。据悉,目前已有超百家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排队冲刺IPO。从目的地看,33家企业拟赴上交所IPO,48家企业拟赴深交所IPO,17家拟赴北交所IPO,2家拟赴港交所IPO。
“资本正是储能企业扩张的催化剂,预计未来IPO的储能企业会越来越多。储能在未来几年将会成为最活跃的赛道之一。”业内专家表示。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