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车智驾
去年一度成为恒大债务危机牺牲品,险些被“打折甩卖”,却又在房地产陷入寒冬后,摇身一变成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恒大汽车,终于正式下线了首款车型——恒驰5。
且不提,2017年开启造车后,经历5年左右时间,终于摆脱了“PPT造车”的恒大汽车能否挺直腰杆,拯救恒大于危难之中。恒驰5的面世,至少证明了恒大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宣言落到了实处。
与此同时,恒驰系列的量产也会正式进入倒计时阶段,乐观估计,今年8月份就能够看到相关的消息。
根据2021年恒大向工信部申报的恒驰5LX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几乎决定恒大汽车生死的首款产品,恒驰5的定价很可能会在20万元左右区间内,直接对标奥迪Q3、宝马X1等车型。而且,和许多国产车企一样,恒驰5的首发车型采用了A级紧凑型SUV的规格。
如此一来,恒大汽车算是完美延续了,以蔚来、小鹏、理想为首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无意间引领的“首款车型必定是SUV”风潮。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SUV?为什么又是SUV?
行业惯性驱动,SUV是时代的选择?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国内车企,全世界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以及近几年转型新能源的传统车企,都表现出了对SUV的偏爱。
比如特斯拉近些年来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大众。在转型新能源后所推出的ID.家族,除了ID.VIZZION明显采用了轿车车型外,包括近期刚刚上市的ID.6在内,几乎全部都是SUV。
以及同样可能对特斯拉造成威胁,长期以来始终坚持混动力的丰田。也在去年12月艰难敲定电动化转型战略后,于前不久的上海车展中,亮出了首款纯电SUV概念车BZ4X。
甚至于,丰田计划投资700亿美元,在未来10年推出的30多款电动汽车中,超过一半都选择了SUV。
就更别提奔驰、宝马、法拉利等素来以豪华车闻名的车企,已经推出和尚未推出的首发纯电汽车,毫无例外都选择了SUV车型。如此惊人的巧合,其背后,仿佛有一只名为“时代”的手,在无声又坚定地推动着。
在目前的乘用车领域中,汽车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也即是轿车、MPV、SUV。
作为最经典的设计,轿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市场份额比例最大,也是概念和印象最为清晰的车型。相比之下,由大型旅行轿车演化而来、某种意义上更像厢式货车的MPV,以及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都只是对轿车适用场景之外的功能补充。
其中,在燃油车时代中诞生的SUV,代表了人们在轿车和越野车之间、在城市环境和郊外环境之间,进行取舍和兼顾的产物。在多年的发展变化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甚至一度展现出取代其余车型的势头。
根据乘联会的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12月,综合乘用车市场份额零售数据,轿车占比49.8%,SUV占比45.6%。而由于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的局限,已经成为“小众”的MPV仅占比4.6%。
翻看天眼查数据库中与SUV有关联的企业,捷豹路虎、大众等知名品牌更是明显可见。
在2008年左右同样被视作“小众”,销售份额仅仅只有10%的SUV,能够在十几年后几乎和轿车平分市场,依靠的还是对新社会形态和经济体系的匹配度。甚至可以说,选择SUV的不是消费者和汽车厂商,而是一整个时代的必然。
就好比目前全世界车企中市值最高的特斯拉。明明拥有着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轿车Model 3,首发车Model S也同样选择了对标豪车的中大型轿车车型,但在后续更新中,还是相继推出了SUV车型的Model X和Y。
从汽车车型的发展轨迹来看,SUV隐约已经成为了整个行业的惯性。包括恒大汽车在内的新能源车企,之所以选择SUV作为新车的首发车型,除了企业根据市场走向自发做出选择外,根本上还是受到了这个惯性的驱动。
诞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市场的SUV,随着州际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开始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早期较为注重的越野性能,逐渐被空间更大、舒适性更高的长途公路性能所取代,从这一阶段开始,SUV开始正式冲击中大型轿车市场。
在2003年前后进入欧洲和中国市场后,由于人口基数、国土面积、基础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尺寸更小、价格更低的中小型和紧凑型SUV成为主流,也开始和小型轿车市场有了更多的重叠。SUV车型在近代发展变革的每一步,几乎都是以轿车为注脚——抢夺其市场份额,甚至试图取而代之。
除了来自时代大环境和行业惯性的推动,在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后,SUV逐渐常驻于各大车企的首发阵容,其实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技术围城,消费决定设计
在车智驾看来,SUV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之所以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 技术限制
1.电池科技影响纯电汽车的物理设计。
受到现阶段的电池技术限制,无论是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都无法有效控制体积和重量。这不仅限制了纯电汽车的续航里程,体积庞大又沉重的电池,也为车身增加了额外的重量。
为了维持车身的平衡,以及行驶过程中的物理安全,对整车设计而言太过于笨重的大型电池,只能安置在汽车底盘上。这也就导致了,相较于燃油车而言,纯电动汽车的底盘不管是高度还是硬度,都必须更高一些才行。
在无法对电池进行有效“减肥”的前提下,结构相对庞大的SUV车型,可以显著提升车辆的整体美感。而且基于车型的功能设计,也能适配更高续航、也更重的电力储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2.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所需要的传感系统。
在2022年,将会有一大波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车上市。在这个被誉为“L3级智能汽车量产元年”的年份,各大厂商都在提前抢占自动驾驶的市场高地。
而想要承载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离不开更优质、更详细的信息处理渠道和处理能力。这直接导致了,搭载更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遍布车身的传感设备。
因此,本质上更倾向于“大号两厢车”,有更充足的物理空间和设计冗余来承载更多传感系统的SUV,也就成为了车企展示技术优势,以及秀配置、“亮肌肉”的首选平台。
- 消费限制
1.实用主义倾向更高的消费群体。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地,中国市场中,得益于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正在逐渐褪去“身份象征”之类的认知标签,实用主义的消费倾向也在成为主流。
SUV进入纯电动时代后,原本在城市环境中油耗过高、发动机噪音较大等缺陷,随着更轻便的电机驱动系统取代燃油动力,都得到了有效解决。与此同时,也凸显了车内空间更大、载货能力更强等优势,让SUV显得更加实用。
车身较高、车架结构更大,也让SUV有着更大气、更彰显形象的外形特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一部分实现了生理、安全、社交需求的群体,这样的特征也很契合他们更进一步,通过完善个人形象的方式来获取尊重的需要。
此外,随着更多的年轻群体成为主流消费者,为了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追求,也会有一部分年轻消费者在购买纯电汽车时,倾向于选择与传统轿车造型有明显区别的SUV。
2.车辆使用场景正在发生变化。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区分中,轿车,尤其是中大型轿车,更多承载了类似于商务接待、长途出差、接送父母的功能。但是,在铁路、飞机等公众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中,这一部分功能这一部分功能不可避免遭到了影响和取代。
而SUV则是更多承担了城市环境内代步、采购家庭用品、接送儿童的功能。对比其他车型,至少在不同场景的适用性方面,SUV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优解。
再加上国内鼓励生育的大环境,单个家庭的成员数量也会保持增长趋势,购置一辆能容下“更多孩子折腾”的汽车,也成为许多父母的消费痛点。
当然,功能全面的SUV并不是万能的,即便是近些年来出镜率越来越高,但终究还是有其局限所在。
“传承”缺陷,顺应时代的无奈
进入新能源时代后,SUV的车型虽然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但相对于轿车而言,车智驾认为,终究还是有着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
而且这份不足,更多都是传承自燃油车时代。
- 价格
就像是特斯拉最新推出的车型,被消费者称为“SUV版Model 3”的Model Y。零件共享率高达70%的两辆车,在配置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同样是高性能版,Model 3的售价为339900元,Model Y的价格则是387900元。
将近5万元的价格差,不仅只存在于特斯拉一家。翻看各种报价网站,轻易就能发现,同样配置的同品牌车型,SUV的价格往往要比轿车更高。
除了车身偏大,材料成本会随之升高外,用来保证车辆稳定和安全性的设计费用也会包含其中。而近些年SUV市场的火热,给了营销环节更多的发挥空间,进而带来了更高的溢价。
- 续航
尽管纯电SUV的整车架构足以承载更多更重的电池模组,但续航问题,始终是SUV的弱势所在。
燃油车时代中,SUV由于内部结构和零部件比轿车更多,同时车身更大导致风阻更高,油耗也会随之增多。
到了新能源时代,整车的车身设计并没有出现变革性改变。尽管在部分紧凑型SUV的设计中,已经尽可能减小了风阻的不利影响,但整体而言,纯电SUV的风阻系数依然不低,实际上仍旧达不到轿车的水准。
再加上要面对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里程缩短,以及自然的放电损耗,电池体积越大,这方面的损耗也难免会随之增长。至少在电池技术得到有效革新之前,纯电SUV仍然很难缓解续航焦虑。
- 驾驶体验
SUV的车身要高于轿车,尽管带来了更优秀的视觉感,没有后备“第三厢”的设计也减少了车后方的盲区,但在最重要的前方,盲区依旧存在,而且比轿车更大。
车身比轿车高的SUV,前车窗的窗线和引擎盖也会增加高度,进而拉大车头,以及车窗两侧与地面之间的视线盲区。相比于轿车,SUV驾驶员的视线很难察觉近距离的低矮物,哪怕采用了隐藏AB柱和车盖倾斜的设计,区域盲区依旧不会有大的改观。
虽然在L3级自动驾驶逐渐普及的当下,更加完善的传感器系统,以及自动泊车之类的功能,可以有效缓解盲区效应,但这也意味着价格上要更加昂贵。
同时,在风阻高、体积大的客观因素下,电动SUV在高速行驶场景中,由于重心较高,稳定性也会有所下降。在雨雪天气中,安全性也弱于轿车。
不过,SUV和轿车之间的设计差异正在不断缩小。尤其是在不远的未来,无人驾驶技术真正成熟起来之后,挡在车型之间的限制也会被打破,融合轿车和SUV的新设计理念,或许也会应运而生。
而几乎所有的车企都选择SUV作为首发车型,某种意义上,或许也是在顺应当前时代的无奈之举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