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受核污水影响,日妆股价集体下跌,未来将何去何从?|钛度图闻

钛度图闻·第一百一十一期

钛度图闻·第一百一十一期

策划制作|钛媒体视觉中心,编辑|刘亚宁,作图|初彦墨

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引发全球高度关注。除了担心海鲜等食品的安全性,不少人对日系化妆品的安全性也产生了质疑。

长久以来,日本是中国化妆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前7个月,中国自日本进口化妆品金额为173.4亿元,占化妆品进口总额的23.4%,是中国化妆品进口第二大国。面对核污水排放,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整理出可能受日本核污水影响的洗护、美妆品牌等清单,对此,不少品牌发布紧急声明表示每一批产品都经过检验,在售所有产品都符合中国的各项标准。但此举对于恢复消费者信心作用不大,在社交平台上已出现消费者将购买的日本化妆品退货情况。

陷核辐射争议,日本化妆品还能用吗?日妆品牌在华业务是否会遭遇挑战?本期钛媒体·钛度图闻从数据层面作出梳理。

日系化妆品安全受质疑,多个日妆集团股价集体下跌

受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影响,日系化妆品的安全性引起人们担忧。在核污水排放后的第二天8月25日,资生堂、花王等多家日本美妆集团股价集体下跌,其中,高丝集团股价下跌1.7%,花王股价下跌1.13%,资生堂股价下跌1%,宝丽奥蜜思(POLA ORBIS)股价下跌0.79%。

在核污水排放前,多家美妆集团股价就开始下跌。在8月23日-8月29日间的5个交易日内,高丝集团和资生堂股价下跌幅度明显,分别下跌3.46%和1.85%,花王和宝丽奥蜜思股价则分别下跌0.16%和0.5%。其中,相比8月初,资生堂、高丝集团和宝丽奥蜜思的股价已分别下跌2.75%、13.28%和0.74%。

作为邻国,中国对核污水排海一事一直保持高度关注,中国社交平台上对核污水的讨论度也日渐攀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海鲜等食品类话题受关注外,有关日本化妆品及原料是否受到核污染的讨论也层出不穷,多份日本化妆品避雷清单、日本化妆品替代清单在社交平台广为流传,CPB、黛珂、芙丽芳丝等众多日妆品牌无一幸免,还涉及到部分在日本生产的他国品牌。对此,不少品牌纷纷发布紧急声明称,其产品均通过正规渠道进口到中国,在售所有产品都符合中国的各项标准。

钛媒体·钛度图闻不完全整理,包括资生堂、花王等在内的日系本土品牌在日本有多个工厂,大都位于日本的关东、中部以及九州地区,距福岛有一定的距离。除了本土品牌,不少国际美妆集团也在日本有生产工厂,比如欧莱雅的生产工厂在位于日本中部地区的静冈县御殿场工厂,在日主要生产包括植村秀、兰蔻等品牌的部分产品;宝洁的生产工厂是在位于日本近畿地区东部的滋贺工厂,是SK-II品牌的生产地,SK-II曾在今年6月份涉嫌生产地受到核污染而被关注,当时其母公司宝洁声称:“所有SK-II产品均在中国指定下的相关实验室进行严格的产品安全测试,所有SK-II产品均可安全使用。”

虽然各家日妆品牌都及时自证清白,但核污水排放对整个日系品牌形象都有着不小的打击。对于化妆品而言,日本政府目前为止并没有出台任何政策和标准强制化妆品工厂进行放射性检测。

如今,诸多化妆品品牌都以海洋植物萃取物开发化妆品及护肤品。公开资料显示,来源于海藻及深海鱼类的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已被开发成多种功效型化妆品在日本以及欧美全面上市,因此网友的担忧也并非捕风捉影。

日妆进口金额下滑明显,法国成中国化妆品进口第一国

日本的化妆品在中国一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海关数据显示,近10年来,日本一直是中国化妆品进口的主要国家之一,从2014年到2023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日本化妆品的份额不断扩大,从14%增长到23.4%。

2014年-2017年间,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化妆品进口国,进口化妆品的份额在15%-20%之间;2018年,日本取代法国成为中国进口化妆品的第二大国,仅次于韩国,进口份额超过20%,达22.2%;2019年-2021年间,日本成为中国进口化妆品的第一国家,进口化妆品份额超过23%;但从2022年开始,日本从中国化妆品第一进口国的位置掉落,被法国取代。

具体来看,从2014年-2021年,中国进口日本化妆品的金额从29亿元增长到365.6亿元,8年间上升了1160.7%;2022年,中国从日本进口化妆品的金额有所下滑,下滑幅度为7.1%;2023年前7个月,中国进口日妆的金额再次下滑,同比下跌5.7%。其中,从2023年4月开始,从日本进口的化妆品开始出现明显下滑,7月份的进口金额同比大幅下滑了31%。

自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件开始,核污水问题以及日妆的安全性问题,屡屡被讨论。此次核污水正式排海后,日妆市场在中国将何去何从?

日产化妆品雪上加霜,日妆集团在中国市场面临颓势

从整个化妆品行业来看,近几年日妆在中国也面临一定程度的颓势。

近期,资生堂、高丝、花王等日本化妆品头部集团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2023年1月-6月,资生堂、花王宝丽奥蜜思、高丝集团的营业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实现增长。其中,高丝、宝丽奥蜜思涨幅最大,分别为10.5%和9%;资生堂和花王的营业额获得小幅增长,分别为0.2%和0.6%。

从营业利润来看,资生堂和花王集团营业利润出现明显下滑,分别下滑19.7%和51.7%;而宝丽奥蜜思和高丝集团营业利润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宝丽奥蜜思同比增幅最快,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82.3%达89.7亿日元。

事实上,日妆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却充满了不稳定性。近五年数据显示,中国一直是资生堂集团的重要销售市场,中国市场份额一直在不断增长,从2018年的17.4%增长到2023年上半年的30.4%。在营收方面,2022年,资生堂在中国地区的营收下滑6%;2023年上半年,资生堂在中国市场表现良好,营收同比增长8.4%达774亿日元。除资生堂外,宝丽奥蜜思也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近20%。

但高丝集团和花王集团的表现却欠佳。高丝集团表示,除日本外的亚洲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1.5%,中国市场业务虽逐步复苏但增长缓慢;花王集团上半年财报显示,亚洲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0%,是所有地区化妆品业务唯一出现同比下滑的地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市场销量有所下滑。

从日妆在中国的销售数据来看,日妆品牌也略显低迷。数据显示,在2022年7月-2023年3月的9个月间,资生堂和SK-II在中国电商平台的销售增速为负数。其中,这两个品牌在天猫的销售增速更为低迷。

9个月间,资生堂在天猫期舰店的销售额一直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2022年10月,资生堂的销售额达到9个月中最大跌幅,同比下跌89.1%;除了资生堂,SK-II在天猫的销售额9个月中有7个月的销售额出现同比下降,同样在2022年10月达到最大跌幅,同比下跌89.9%。

核污水的排放不可逆,在核辐射的焦虑下,日系美妆产品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并不容易,日系美妆产品在中国市场想要实现持续增长,将是一个长久而艰难的问题。

数据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资生堂等各日妆集团财报、海关总署等公开资料整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687201.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受核污水影响,日妆股价集体下跌,未来将何去何从?|钛度图闻”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