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美博弈数字经济,大厂如何更有作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明晰野望

要有光,照亮路,见未来。

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最高层强调:“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月19日,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平台经济发展,强化超大型互联网平台责任,探索数据和算法安全监管。并支持平台加强技术创新,赋能制造业,推动农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此前一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颁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中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

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主基调下,中国对数字经济的语境越来越重,视之为产业升级、双循环成败乃至国家安全的关键,更与共同富裕互为成就。

过去两年,数字技术正悄然从实验室涌向商城、工厂、田野等各个空间。在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大厂的助力下,实体经济的众多领域也开始加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岁末年初,潮起数字经济,未来呼啸而来。

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成了中国发展新征程的助推器,更成了中美博弈的主战场。

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中国如何更胜一筹占得先机?大厂如何成为数字中国的硬核担当?值得关注。

01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

2016年,杭州G20峰会通过《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次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数字经济,指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以一个完整章节,明确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这一长期国家战略。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消费市场规模位列全球第一。

“十三五”期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从4.28万亿元增长到8.16万亿元,年均增速13.8%。2021年,增长到 9.95万亿元,同比增长 17.7%。

而最新颁布的《规划》要求,到2025年这一数字要增长到1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普及率也要达到45%。

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1月至今,国家已经出台了十四部与数字经济相关的规划及意见。可以说,当下就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

而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也已走到世界前列。

这并非夸大,在全球90家灯塔工厂中,中国大陆就占了28家。并于2020年、2021年分别新增10家、15家,增速惊人。

其中富士康有4家工厂入选,是“灯塔工厂”数量最多的中国企业;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成为全球重工行业首家“灯塔工厂”,这是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三一重工的工业互联网都是基于腾讯云打造。阿里旗下的“犀牛智造”,则于2020成为全球灯塔网络中唯一上榜的科技公司。

但同美国相比,中国数字经济的差距依然很大。目前,业界普遍将数字经济划分成三个层次。

在这三层结构中,核心层对应着数字技术研发和制造等基础设施领域,如半导体;广义层则是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与数字化相关的电子商业,包含物联网、工业4.0、精准农业、算法经济等,包括各个层面产业数字化。

狭义层对应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价值创造的重要推手。

作为世界数字经济版图的两极,2018年至2020年,中美数字经济规模分别为4.7万亿美元、5.2万亿美元、5.4万亿美元;12.34万亿美元、13.1万亿美元13.6万亿美元。

中美在数字经济结构上也存在明显差别:美国在核心层和广义层占据明显优势。而中国在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狭义层领先。

2020年,中国的电商销售额为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29%,全球排名第一。其次是美国。

2011年至2019年,中国电商平台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23.3%,高于美国的14.7%。

因此,平台经济是中国在数字经济中超越美国的领域。

据中金公司研究:2018年,中国广义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34.8%,美国为60.2%。从内在结构看,美国非核心层数字经济规模达10.8万亿美元,中国为3.8万亿美元,美国非核心层数字经济占广义数字经济比重为87.7%,中国为76.5%。

广义数字经济基本可以等同于产业数字化或者产业互联网,反映经济各个层面所参与的数字化转型程度。

这说明,中国各传统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融合上与美国有较大差距。

2019年至2020年,中国广义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分别为36.3%%,38.6%,依旧远低于同期美国的61%、65%。

但这也意味着中国还有较大潜力可以挖掘,核心层的技术突破与广义层的数实融合,以及整体经济的脱虚向实,是中国能否实现数字经济愿景的关键。

02

2014年到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9年、2020年贡献率分别达到67.7%,70%,高于三次产业。其中,平台经济功不可没。

九部委意见也对平台经济进行了肯定,并鼓励“模式创新”。而平台经济的创新趋势显然也需要和实体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中美。

1月21日,亚马逊宣布,史上第一家线下服装店Amazon Style将于年内开业,最大特点是用先进算法和技术重构店内购物体验。

不知国内电商作何感想?

其实,美国的电商经济一直无法由内而外的形成规模并向世界推广。亚马逊的电商霸主地位也是基于全球市场,而非美国本土。

2019年中国电商渗透率37%,北美市场仅有11%。

中国基于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拉平领先,使移动支付、外卖等服务得以快速发展。让购物、点餐、出行、入住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而美国人更依赖线下解决。

对比两国人口数量、聚集度,中国的配送成本显然更低:一个人就可以搞定10万人的配送需求。美国的人口密度相当于中国的新疆和西藏,在中国习以为常的包邮及送货上门,在美国变成了艰巨的任务。

而且很难想象,美国量子通讯技术世界领先,但通讯无法覆盖全部国土。

不过疫情倒逼之下,美国补齐了数字经济的最后一块短板,线上消费渐成繁荣之势。

所以,美国的数字经济是自下而上,从基础到应用。中国情况恰好相反,数字经济是自上而下,先应用后基础。

目前数字经济核心层产业链中,美国在云计算、软件、半导体等处于领先地位;日韩以电子元器件、半导体为主;中国台湾以半导体代工及电子元器件为主;中国以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互联网服务等为主。

在人工智能板块,美国体系比较齐全,芯片、算法框架、算法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AI应用领先,部分算法领先美国,但在半导体、芯片、工业软件等“硬”科技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就连相对“长板”云计算,在全球市场份额也不高。

在全球云市场,亚马逊、微软与谷歌三家美国厂商分别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占据约67%、68%、65.8%的市场份额,处于主导地位。

作为后发选手,阿里云和腾讯云全球市场份额占比9%左右。

在全球云计算专利申请数量TOP10排行榜中,腾讯、华为、百度分列三、六、九名。这表明中国云厂商正在努力缩小差距。

不过从中国数字经济的内部结构来看,数字产业化的占比由2005年的50.9%下降至2019年、2020年的19.8%、19.1%。

相反,产业数字化的占比由2005年的49.1%提升至2019年、2020年的80.2%、80.9%。

这说明中国数字经济开始重视筑牢基础,但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手抓”,互相促进、相互推进。

如中国处于世界第一梯队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创新发展,就带动了消费端需求并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而令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和发力点。

2021年,规上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30.8%,3D打印装备同比增长27.7%;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5G手机出货量达到了2.66亿部,同比增长63.5%。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上工业快8.6%、3.3%,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产量分别增长33.3%、22.3%。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同比增长8.1%。

截至目前,中国已培育了150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数量超过7300万台,数量和创新性都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5G+工业互联网”继续保持领先,在建项目超过2000个,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0000个。

在采矿、钢铁、电力、电子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10个重点行业形成了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现场辅助装配、无人智能巡检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

以智慧湘钢项目为例,华为云通过5G摄像头采集转钢辊道、钢坯的视频数据。经过云端训练模型之后,部署在边缘应用服务器上。根据视觉识别输入结果对接轧机PLC控制系统,自动控制转钢辊道的转向和转速。

该工序人力可节省8人/天,每天可多轧制7块钢坯,每条产线年增收2亿元。

腾讯云在上海富驰高科,用AI技术结合光度立体、迁移学习等算法和云端算力,形成小型高精密零部件AI质检方案,将人工需要1分钟才能完成的质检,压缩到几秒。检出率达到99.5%,效率提升10倍。

富驰高科每年生产的零部件多达数亿个,如果全部依靠人工质检需要1500人。

而宁德时代,利用百度飞桨的深度学习框架,训练一套AI质检算法。改进之后,电池单次检测的平均时间在2毫秒以下,漏检率从原来的百万分之一降到了十亿分之一。

以上案例仅是产业互联网的星星点点,其实大厂们早已躬身入局各行各业,并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如华为的鸿蒙,百度的无人驾驶,腾讯的机器人正在形成赶超。

因为天然属性相合,数字经济应该是大厂下一个时代“红利”。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底子薄、缺漏多”的特点,大厂也必须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关键转折之后,在数字经济这场变革中,大厂如何重构企业价值与社会责任,任重道远。

03

在过去两年,数字技术正悄然从实验室涌向商城、工厂、田野等各个空间。

比如疫情中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一码通”;在高速路口不必先停车再付费的电子ETC;港口、矿山行进有序的无人驾驶车;蔬菜大棚根据湿度、温度、光照决定种植策略的人工智能;在医院新一代新冠肺炎CT几秒钟内完成AI模式识别等等。

这样的场景事实上已经遍地开花,数实融合、走深向实创造出了很多新的场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而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无人驾驶、量子计算和通信、高端机器人等一批前沿科创成果相继实现产业化。

三一重工、富士康、美的、格力、上汽等企业也已经用上了自动化生产线、无人车间、黑灯工厂。

下一步产业数字化重点将转向钢铁、石化化工、工程机械、煤炭、航空航天、船舶,水利等行业,这是产业互联网的“深水区”,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大厂们也因此都在积极推出相关解决方案。

相关规划要求,到2025年,70%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关键环节数字化企业比例达60%,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要达30%。

其中,设备上云率翻一番不止,这一指标的前提是,国内云计算产业服务能力和安全性已经相对成熟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说明,以阿里、腾讯、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云厂商,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可靠支撑。

据 IDC 预测,预计到 2024 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全球占比将提升至 10.5%以上。

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收入将达到4.3万亿,5G普及率达到56%,就连行政村5G通达率都要从0上升到80%。

新技术引入较慢的农业也订立了明确的目标,《“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指出,力争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2020年为60.7%)。

而大厂在耕地数字化监测、水肥精准管控、装备智能化等领域同样大有作为。

“十四五阶段”将强调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的“短板”攻关,如操作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计算工具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等。

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将分别超过70%和50%。

工业软件是我国数字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但它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征和新标志”。

随着基于数据要素流通的产业数字化、数智化大幕开启,“东数西算”布局初成,大数据产业也必然迎来进一步发展。

但如何在“数字世界”建立规则、流程和秩序,是这个时代必须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而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有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平等和平权的一次技术普及。其特有的分享性,可以带动均衡共享式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推动共同富裕。

去年,阿里启动“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在2025年前投入1000亿元。围绕科技创新、经济发展、高质量就业、弱势群体关爱和共同富裕发展基金五大方向落地,助力共同富裕。

腾讯同样投入1000亿元,并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更多着眼于基础科学、教育创新、碳中和、FEW、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的前瞻性探索。并在年底升级为SSV战略。

而华为认为的共同富裕是不断创造、不断创新,不断优胜劣汰,不断自我进化的过程。

同时,大厂们都不约而同的把科技创新,数实融合,推进制造业,农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视为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双向实现的最好途径。

这意味着高端人才与技术的全面下沉与扩散,对提升数字经济效率与创新大有裨益。

而数字经济和技术将引领全球化继续向前,突破国界障碍,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跨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类对自身、对地球、对宇宙的探索,催生了“元宇宙”等虚拟空间新概念。

放眼未来,还将继续催生一系列新变化,引发更多深刻的产业变革,加速改变全球产业链和全球治理体系。

去年,美国工业物联网联盟首席技术官斯蒂芬·梅勒称工业互联网难以实现。这表明,美国的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麦肯锡报告也指出,西方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为20%。

发达国家固化的分工体系增加了数字化转型的机会成本,为新兴市场在理论和实践上引领全球创新提供了空间。

而坚守中国价值与数据安全,参与数字经济全球竞争,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推动社会原则与企业价值更广泛的落地,应该是大厂们的共识与底线。

1月2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撤销中国联通美洲公司在美国运营的授权,并要求在命令发布后60天内,终止在美国境内的州际和国际电信服务。

这意味着,中美继贸易战后,数字经济之战已然开启。不过,总有一种中国力量,坚韧向上。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5997121.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美博弈数字经济,大厂如何更有作为?”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