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造车梦断了吗?
8月28日,小鹏汽车宣布已经和滴滴以及滴滴旗下子公司签署股份购买协议,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
小鹏汽车将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作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该车型与小鹏汽车现有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预计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官宣之后,滴滴内部带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也将接近尾声。因此,外界的看法更倾向是何小鹏替程维接盘了造车项目。
滴滴:崎岖的造车之路
作为网约车里绝对的头部,滴滴的造车之心路人皆知,但造车之路却是一波三折。
2018年,滴滴与理想汽车宣布成立桔电出行,计划共同推出一款纯电MPV。不过,随着后来美团成为理想的最大机构股东,这个合作项目最终搁浅。
而这家合资公司也在2022年正式申请破产。今年2月8日,法院发布裁定书显示,桔电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这不是滴滴唯一的造车路径。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与比亚迪联合打造的D1电动车。
在D1发布会上,滴滴还透露了10年目标:2025年推出D3,普及100万辆,搭载自动驾驶功能;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然而,现实远比理想骨感。D1在2021年的交付量仅有1.02万辆,推进速度和销量表现远不及预期,此后也陆续没有了声音。
2021年3月,传出滴滴单独成立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并且团队规模已达1700人,位于北京顺义,预计在2023年中发布造车计划。
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达芬奇”造车计划面向乘用车市场的车型将命名为C1,定位于15万元的紧凑型纯电动轿车,由滴滴元老级员工罗文主持;面向网约车的车型为D1 Light,可以理解为D1的精简版车型,依然交给比亚迪代工生产,未来将会投放到旗下的花小猪打车平台运营,由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主要负责。
随着“达芬奇”造车计划传闻,市面上也传出消息,滴滴将通过收购国机汽车旗下的国机智骏,获得生产资质和工厂,直接介入到汽车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运营。
当时,消息一出,滴滴股价曾大涨60%。但后来我们也看到,罗文已经于2023年上半年辞职,投身大模型创业。新公司叫做“人生旷野”,与交通出行领域紧密相关,并已拿下红杉的天使投资。
事实上,在2018年4月,滴滴与31家汽车产业链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洪流联盟”的发布会上,滴滴CEO程维曾,承诺坚决不造车。
从不造车到造车,滴滴的转变就发生在2018年4月到2021年4月的三年间,这三年间也是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纷纷自研智能驾驶技术,各方跨界造车的密集期。滴滴原本身处网约车这个领域,距离车最近,过去也积累了大量的司机、乘客、道路等数据,能为其造车提供数据支持,从网约车平台到造车,也并不意外。
然而,汽车智能市场规模很大,是一个诱人的流量入口不假,但这也是一个考验“钞能力”的入口。
像小米造车10年要投100亿美元;蔚来的李斌曾经说准备200亿元是新势力造车的门槛,后续的说法又变为400亿元可能都干不好;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曾表示,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现在自己造车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虽然滴滴曾一度占据网约车市场近九成的市场,但传出造车计划的当年,也就是2021年财报显示,经营现金流从一季度-61.38亿增长扩大到年度-134.1亿。在经过静默的一年多时间里,今年一季度滴滴的经营现金流已经转正,但主业网约车增长空间较小。
所以我们看到,在今年4月13日滴滴举办的自动驾驶举办开放日活动上,还是滴滴出行CTO兼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为滴滴出行发布了其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以及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同时滴滴披露了自动驾驶车辆量产计划以及新业务探索方面的进展。
或许,随着一系列重大不利事件接连打击,相比自己造车,重拾自动驾驶会是接下来滴滴的重点。
小鹏:接手后做什么?
这次滴滴和小鹏的合作一个核心便是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在8月28日上午举行的合作沟通会上表示。此外,小鹏还会收购MONA项目相关的设计团队人员、测试设备和研发资产。
小鹏获得的资产成为“MONA”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小鹏的第二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小鹏接手后,滴滴并没有完全从这个项目中抽身。小鹏为这款车型提供基于扶摇2.0架构的智能驾驶能力,滴滴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支持,新车上市之后还会在滴滴体系当中的销售。
对此,双方还设立了对赌条款,主要根据“MONA“的销量来设置达成条件。如果每年滴滴在出行体系里卖出10万辆,会有额外对价支付,如果每年达到18万辆的销量且连续两年达成这一目标,最高的交易对价可以占到交易完成后5%的小鹏汽车A类普通股。何小鹏则对C端市场有高于10万辆年销量的目标。
据介绍,相比较此前的比亚迪D1接近17万元的售价,“MONA”项目的量产车型价格已经下降至15万元左右。何小鹏在沟通会上表示,“MONA”要做到的是能够在15万级别的纯电动车型上具备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标配小鹏的XNGP。
而这个价格与两年前何小鹏的言论明显不同。他曾提到过,由于成本因素,没有车企能够在15万元级别推出有竞争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为什么现在MONA可以做到15万元?何小鹏解释说,首先是高等级智能驾驶在两到三年前的整体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在未来的一到两年里面,小鹏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把成本控制下来。
在与滴滴合作之前,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也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投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 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合作初期,基于MEB平台,双方计划面向中国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电动车型,计划于2026年上市。
对于与不同企业的合作,何小鹏表示,所有合作都会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团队,并且整个组织架构都会跟着项目进展而进行相应调整和升级。
滴滴曾经吃尽互联网长尾经济、共享经济红利,近九成的市场占有率,让它似乎拥有了线上出行行业的绝对垄断地位和确定的市场定价权。但当遭遇强监管,沉寂一年多之后,滴滴虽然解禁并重新上线,但市场占有率已经从90%跌入到了74%。因此,滴滴要面对的可能不是以前如何实现增长和盈利的市场局面,而是怎样止住市场占有率下滑和整体市场萎缩的局面。而与小鹏的合作,也许是滴滴当前最好的选择。
而对于小鹏来说,相当于用钱买了市场,短期的拉抬作用会更加明显。何小鹏也表示,“从我们的判断来看,这个合作对于小鹏来说,资源的投入是可控的,可预期获得的价值更大。”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